交多少年的養老保險,可以保證充分養老?

暖心人社


究竟交多少年的養老保險,才能保障我們養老後過上比較充分的生活呢?

目前,關於如何保持退休後的生活水平,國際上通用指標是養老金的替代率,也就是說我們的養老金和我們退休前實際收入的比值。


一般來說,養老金替代率在70~80%,就可以保證我們退休後的生活水平與退休前變化不大。

為什麼降低了百分之二三十,還能保持生活水平呢?其實大家可以想想,我們上班的時候還是有額外支出的,最簡單的就是交通費以及為了上班而所做的各種支出。

如果我們想達到這種替代率水平,需要交多少年呢?

根據我們國家的養老金計算公式,我們的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構成。這兩種養老金都跟交費年限和交費基數有直接關係。


一般來說,繳費年限越長,退休待遇越高,交費基數越高,退休待遇也越高。

如果我們的物價水平一直平定,或者說我們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跟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幅度一致,我們的退休工資就可以直接轉化成社會平均工資了。

比如說我們按照百分之百基數交費,繳費15年退休待遇就是25.36%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繳費40年退休,待遇是67.63%的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如果我們的個人賬戶記賬利率,比趕不上社會平均工資的增長幅度,這份部分待遇還會略有降低。

但是我們的養老金替代率並不是25%到67%,因為實際上我們的交費基數應該是應發工資,包含了上年度加班費、年終獎以及養老醫療失業和公積金個人承擔部分各項費用的一個收入平均值。所以我們的收入一般會低於85%的繳費基數。

這樣實際上我們的養老保險替代率就是30%到80%了。也就是說我們最低替代率是30%,最高是80%,如果我們繳費40年,就基本不用擔心我們退休後的生活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的養老保險制度是調整社會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穩壓器。因此對於低收入群體,國家也會特別照顧。

雖然相同交費年限下,低繳費基數退休人員的退休金會低。15到40年的繳費年限最低繳費基數,退休待遇是18%到48%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但是他們的養老保險替代率卻高達35%到95%。也就是說,低收入群體差不多交費34年,養老保險替代率就可以達到80%的程度。



如果我們國家放開彈性退休機制,這對我們低收入群體和體力勞動者來說,確實是一個福音,我們只要交費30年以上,基本就可以維持我們退休時的生活水平。我們國家現在一刀切的退休年齡模式確實不合時宜了,未來退休年齡彈性機制這種情況是很有可能發生的。

給大家舉個例子。我們體力勞動者說實話,初中畢業就可以參加勞動,他們務工的年齡可以早到16歲。他們學歷水平低、工資收入也會低,如果按照最低交費基數交納社保,養老保險替代率交費30年就可以達到70%。隨著年紀增大,他們進入四五十歲之後,就業也困難,如果國家允許他們工作30年就可以退休的話,這是一個相當人性化的選擇,而且他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會有太大的起伏變化。

而我們高學歷群體呢?現在看本科畢業有點低,那就研究生畢業。研究生畢業一般需要25週歲,研究生的收入水平始終是社會平均工資的話,他需要工作多少年才可以達到70%的替代率呢?36年。也就是說,我們高學歷的腦力勞動者,個別研究生去搬磚不在統計之列,要想保證退休後的生活水平,他就需要工作到61歲左右。

所以,這也是一個自動選擇退休年齡的過程。因此,彈性退休對於整個社會,尤其是對於體力勞動者等弱勢群體是非常照顧的,更有利於我們和諧社會的建立。


暖心人社


15年是門檻,才進門談何充分?最主要的是要交到退休當年,至少是上年,要能用上退休前上年社平工資這個參數,否則只能是停繳費上年度社平工資,那就差距巨大了。

還有,繳費年限最低15年,你想想最高能到多少?15年能佔到多少?這樣就能大概評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