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高等教育,是不是要强于武汉、西安、成都?

淡泊天下行走无形


高等教育的实力,我们可以通过重点大学的数量和学科进行一个横向的比对,请看数据:

重庆:

1,重庆大学(211、985)

2,西南大学(211、985平台)

武汉:

1,武汉大学(211、985)

2,华中科技大学(211、985)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特色985平台)

4,武汉理工大学(211、985平台)

5,中国地质大学(211、985平台)

6,华中农业大学(211、985平台)

7,华中师范大学(211、985平台)

西安:

1,西安交通大学(211、985、C9)

2,西北工业大学(211、985)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11、985)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5平台、211)

5,长安大学(985平台、211)

6,陕西师范大学(985平台、211)

7,西北大学(211)

就学科实力和高校实力而言,重庆略逊一筹。


摄行重庆


不会。

西安:

C9(1所):西安交通大学

985(1所):西北工业大学

211(4所):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

特色名校(3所):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美术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武汉:

C9(无):

985(2所):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211(5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特色名校(2所):武汉科技大学、武汉音乐学院

重庆:

C9(无):

985(1所):重庆大学

211(1所):西南大学

特色名校(4所):西南政法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医科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走川西吃喝玩乐


近几年来,重庆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相应的高等教育的投资比例也在升高,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教育成果也是比较显著的,但是高等教育好坏的评判需要从多个角度判断,包括高校的师资力量、高校的教学成果等多方面。


重庆市作为我国的直辖市,在抗战时期,也曾是国民党政府的主要根据地,所以由于政治因素影响的关系,国民党时期,先后共计有36所高校迁入重庆市,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基础力量,为后续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武汉、西安和成都地区的高等教育基础也相对稳固,都是历史发展的古都,经济实力悬殊不大。从重庆、四川、武汉和成都四个地区的重点高校分布情况判断,其他三省份的重点高校数量都远远大于重庆。


重庆市仅有一所985院校和一所211院校,分别是重庆大学是西南大学;武汉市有两所985大学和五所211大学,包括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成都市有两所985大学和两所211大学,例如四川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的高校;西安市的重点高校数量仅次于武汉市,拥有两所985高校和四所211高校,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所以从这种角度来看,目前重庆市高校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努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才能够赶超其他的三个省市。当然,盲目的比较省市的高校发展,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每个省市的高校具体发展情况,还需要综合当地的政治和经济发展,但不管如何,注重现有高校的专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


决胜网



一,重庆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65所,其中211工程大学2所(985工程1所):

1,重庆大学(211、985)

2,西南大学(211、985平台)

2016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21.52万人,在校生73.25万人,毕业生18.99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4.87万人,在校生13.82万人,毕业生5.73万人。研究生招生1.76万人,在校生5.22万人,毕业生1.54万人。


二,武汉拥有高等院校82所,其中211工程7所,985工程2所,分别是:

1,武汉大学(211、985)

2,华中科技大学(211、985)

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11、特色985平台)

4,武汉理工大学(211、985平台)

5,中国地质大学(211、985平台)

6,华中农业大学(211、985平台)

7,华中师范大学(211、985平台)

2016年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26.3万人,在校生94.9万人。研究生教育招生3.8万人,在校研究生11.5万人。


三,西安普通高校63所,其中211大学7所(3所985),分别是:

1,西安交通大学(211、985、C9)

2,西北工业大学(211、985)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11、985)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5平台、211)

5,长安大学(985平台、211)

6,陕西师范大学(985平台、211)

7,西北大学(211)

2016年,在校大学生73.00万人,毕业生21.36万人,在学研究生9.47万人,毕业生2.48万人。


影子伴你


在中国校友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大学前100名排行榜中

重庆有重庆大学(31)、西南大学(37)合计2所;

成都有四川大学(11)、电子科技大学(29)、西南交通大学(41)、西南财经大学(80)合计4所;

西安有西安交通大学(16)、西北工业大学(32)、长安大学(42)、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9)、西北大学(5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60)、陕西师范大学(67)合计7所;

武汉有武汉大学(前10)、华中科技大学(10)、华中师范大学(36)、武汉理工大学(43)、华中农业大学(4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6)合计7所;

从以上排名看,重庆和四川合计6所,也就是说老四川之和才与陕西、湖北总体相当,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大学不比企业,都有个历史发展过程,即便水平很高,但要被完全认可,也得经过历史积累,就如在深圳的深圳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就因为成立时间短,排名一直不靠前,重庆在这方面与深圳有些类似。

另外一些专业性太强的大学,比如政法大学和医科大学,由于性质太单一,综合排名也不太靠前。

总体感觉,一个城市有几所教学和学术两方面都实力突出的大学,那就是一流高等教育,最近国家推出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双一流大学”建设名单,能进这个名单是大学的努力目标吧。各城市一起加油,中国就能更快崛起了。


kuangjw


重庆要低调,大学教育这不是你强项,离成都西安武汉还有距离。你要比比行政级别才王道,不能啥都是你好,你让西部三角城市咋团结竞争赢中三角城市。


中国四川道法自然666


真不知道你提出这个问题出于什么目的,故意找重庆麻烦,给重庆拉仇恨,不晓得你内心是多么阴暗,是内心的自悲,还是嫉妒,了头条这么多,不断拉重庆跟这个比那个比,你这样很开心吗,满足了你了自悲的心吗


乱世尘缘3


确切来说,重庆的高等教育是要弱于武汉、西安、成都的。

1.从二本以上学校数量来看:重庆共有二本以上大学15所,分别为: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工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四川美术学院、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教育学院、重庆三峡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科技学院。



武汉二本以上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大学、武汉科技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武汉工程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武汉纺织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工业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江汉大学。共计22所。

成都二本以上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西华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旅游学院。共计16所。

西安二本以上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航空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石油大学。共计22所。



重庆在高校数量上并不占优势。

985,211大学

重庆:985:重庆大学,211:西南大学

武汉:985: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211: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成都:985: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211: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西安:985: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211:西北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从学校的质量来看,重庆也不如武汉、成都和西安三座城市。

重庆作为一个直辖市,高等教育发展一直是其短板,要想赶超武汉,成都,西安这样的科教名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玉溪散人


只说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就看出差距了。

重庆:重大和西南政法!

武汉:武大,华科,华师,武汉理工,华农,中国地质大学,中南财经!

西安:西交,西北农林,长安大学(名字太三本了),西安电子科大,陕西师范;西工大;

成都:川大,电子科大,西南交通,西南财经;

来看下重庆怎么比?


鄢遇岭南


高等教育方面:北京第一梯队;上海第二梯队;南京,武汉,西安差不多,应属第三梯队;广州,长沙,成都属第四梯队;重庆目前最多排第五梯队,2所211大学,确实不多,不过重庆比深圳强,深圳目前无一所211大学。211与985是高校中较有含金量与知名度的,或许有些非211大学在某些人看也不错,但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