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2018年8月23日12:08:30,迎来处暑节气

“三伏适已过,骄阳化为霖”。处暑是气候变凉的象征,表明“夏天暑热正式终止”,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炎热情况将出现转折,天气逐渐转凉。真正的秋天,就要来啦!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 秋老虎

我国地域辽阔,处暑后南方、北方气温变化还有不同。北方气温下降明显,开始秋高气爽的天气。夏季称雄的“副热带高压”,虽说大步南撤,但绝不肯轻易让出主导权、轻易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在它控制的南方地区,刚刚感受一丝秋凉的人们,往往在处暑尾声,再次感受高温天气,这就是名副其实的"秋老虎"。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秋天在五行属金,有肃降之功,在色为白。自古就有左青龙(木)、右白虎(金)之说,立秋后白虎下山,初也炎烈威猛,终也清凉肃静,表述下来象形而生动。

“秋老虎”的说法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天气炎热的时候。《清嘉錄》的作者顾铁卿:“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需要说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在秋老虎天气结束后,才会迎来秋高气爽的小阳春,不过要到10月以后了。

处暑 习俗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 养生

调起居解秋乏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因此,从养生的角度来看,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多喝水防秋燥

处暑节气应该多喝水补津液。除了多喝开水、淡茶、豆浆等饮料以补水外,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也是润燥的重要环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家中种些花或养鱼,不然的话早晚多往地上洒点水,或用湿拖把擦地等。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适量运动保阴气

秋季养生不能离开“收、养”这一原则,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宜选择轻松平缓的项目。尤其是体质虚弱者,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如登山是秋季户外运动的不错选择。

养脾胃祛潮湿

经过一个夏天的“煎熬”,很多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食欲感不强,因此饮食上别吃口味太重的食物,也不要暴饮暴食,少吃过凉的食物以及不好消化的食物。现在仍然很湿热,比较适合吃健脾祛湿养胃的食物,如赤小豆、薏仁米、莲子、扁豆、冬瓜,也可以吃些茯苓,如茯苓夹饼等。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 品诗

长江二首

宋丨苏泂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白头更世事,青草印禅心。

放鹤婆娑舞,听蛩断续吟。

极知仁者寿,未必海之深。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后风雨

元丨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丨张嵲

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元宫词

明丨朱有燉

白酒新篘进玉壶,

水亭深处暑全无。

君王笑向奇妃问,

何似西凉打剌苏。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处暑,即为“出暑”

意味着炎热即将离开

天气逐渐转凉

准备好迎接秋天了吗?

处暑丨天上双星合,人间处暑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