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與「金錯刀」

□王雄

公元9年,王莽篡位稱帝,國號為新。

王莽在位期間,幣制混亂,樣式奇特,品種繁多,材質有金、銀、銅、龜、貝等。王莽最先鑄造的錢幣是“一刀平五千”,也稱“金錯刀”幣。刀頭如方孔圓錢,刀身直平,篆書“一刀”兩字。

金錯刀幣流通後,劉秀的謀士到處遊說,劉(繁體)字含有金字和刀字偏旁,金錯刀是劉秀斬王莽。王莽聞傳不悅,下令停鑄金錯刀,改鑄“貨泉”。但不想,貨泉幣也被劉秀利用了。劉秀起兵於古舂陵白水鄉(今南陽境內),貨(繁體)字拆開是真人二字,泉字拆開是白水二字。劉秀的謀士又散佈,白水起兵的劉秀是真人真帝,對王莽應取而代之。公元25年,劉秀稱帝,國號建武。劉秀認定貨泉是他吉祥的徵兆,便繼續沿用此幣。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王莽鑄幣劉秀鬥智”的傳說。倘若不看文字,很可能會誤認為“金錯刀”是一把生了鏽的鑰匙。殊不知,錢幣收藏界也戲謔其為“掛在王莽褲腰上的金鑰匙”。

據傳,王莽發跡得益於他曾經有一個掌管朝廷金鑰匙的姑姑王皇后,所以他對金鑰匙情有獨鍾。

王莽的祖先原是被秦國所滅的齊國王氏子弟,到了漢武帝時,家族中有個叫王賀的進宮做了繡衣御史,這本是一個小官吏,但這使王氏有了難得的機遇。王賀的兒子王禁,共有八兒四女,其中一個女兒王政君就是漢元帝的皇后。

穿透歷史的煙雲,金錯刀不僅依舊閃爍著金色的光芒,而且還殘留著讖緯之學的神秘色彩。讖緯之學是漢代一種具有濃厚神秘主義色彩的學術思想。“讖”是指能預示吉凶禍福、治亂興衰的語言、圖書符錄;“緯”是相對於“經”而言,以迷信方術、預言附會儒家經典。事實上,讖緯是一種庸俗經學和封建迷信的混合物。讖緯之書除包含迷信成分外,還含有某些古代自然科學知識。

早在王莽還是假皇帝時,就進行了第一次貨幣改革。除了當時流通的五銖錢外,還仿照先秦古錢鑄行了種刀錢。錢體由刀環、刀身組成,刀環如方孔圓錢,穿孔上下鐫有陰文“一刀”二字,以黃金鑲嵌其間,光燦華美。這就是所謂的金錯刀。刀身篆書“平五千”三字,意指其錢相當於五銖錢5000枚。這種刀幣形狀與先秦刀幣接近,只是刀頭很大。

黃金在古代就很貴重,錯金,象徵著高貴、富有和華美。在古代的銅器上、印紐上、鏡子上,甚至在旗杆上都曾有錯金紋飾出現。王莽把黃金錯在錢幣上,是一種獨特的創舉。這種“金錯刀”形狀奇異,製作精緻,存世極少,被藏家譽為“錢絕”。王莽很聰明,在錢幣錯金絕無僅有,但他鑄了一點黃金後,就當5000個錢用,自然財源滾滾而來。

王莽篡了劉家天下,心裡總有些不踏實,對“劉”字特別恐懼。他認為,“劉”(繁體)含卯、金、刀三字組成,有凶煞之氣,故碰到這種字都要禁止——五銖的“銖”是金字旁,所以就廢掉了五銖錢,改行貨布、貨泉。他設計了一套幣制變革方案,將早就退出歷史舞臺的龜貝刀幣等恢復作為貨幣流通,藉以發行虛額大錢,以便斂財。

從居攝二年(公元7年)到地皇四年(公元23年)的16年間,王莽進行了四次大的幣制改革,不遺餘力地搜刮民間財富。居攝二年,第一次幣制改革,除了流通的五銖錢,還鑄行了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等三種新貨幣。其後最多的時候,王莽曾同時推出的錢幣種類多達28種,且是一整套不足值的大額錢。其名目之繁雜、版別之多樣、幣制之混亂,在世界貨幣史上前所未有。

然而,王莽大肆創新幣種和大量制幣,並沒有達到預期目的,反而引起更大的通貨膨脹,激化了社會矛盾,使他的政治野心中途夭折,留下了千古臭名。

想不到的是,導致王莽新朝倒臺的幣制,卻為世界錢幣史留下了一筆不朽的財富。王莽錢的錢文雖無垂針篆之挺勁,但其深厚質樸的篆隸之意與厚重篤實的錢體渾然一體,而且錢制十分精良,特別是金錯刀銅質精良,體泛金光。由於王莽錢幣採取了當時最先進的工藝,且發行時間很短,備受藏家重視和珍愛,更是古泉愛好者的“金屋”之嬌,在錢幣收藏界更顯得彌足珍貴。泉界謂王莽為中國錢幣之王、“鑄錢第一高手”,這恐怕是王莽所始料未及的。

王莽金錯刀在泉幣界名聲卓著,收藏家以有無金錯刀作為夠不夠水平的標準,故而都欲先得為快。古代文人雅士也為金錯刀留下了許多讚美之詞。最早讚美金錯刀的應該是東漢文學家、科學家、思想家張衡。他在《四愁詩》中寫道:“美人贈我金錯刀,何以報之英瓊瑤。”杜甫詩云:“金錯囊徒罄,銀壺酒易賒。”孟浩然詩曰:“爾持金錯刀,不入鵝眼貫。”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種與王莽金錯刀同名的東西,即“金錯刀”技法,是一種寫字、繪畫的一種技法,為南唐李後主所創。《談薈》:“南唐李後主(李煜)善書,作顫筆樛曲之狀,遒勁如寒松霜竹,謂之金錯刀。”《宣和畫譜》稱:“後主又作金錯刀畫,亦清爽不凡,另為一格法,後主金錯書用一筆三過之法,晚年變而為畫,故顫掣乃如書法。”

這些,恐怕也是王莽所始料未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