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延遲滿足”和相應的“棉花糖實驗”,相信很多家長都不陌生,簡單來說,就是給孩子每人一顆棉花糖,同時告訴孩子,如果馬上吃,就只能吃這一顆,如果等20分鐘後吃,就可以吃兩顆。實驗表明,那些能夠為獲得更多棉花糖而等待更久的孩子比那些缺乏耐心只顧眼前享受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也因此表明,延遲滿足的能力越強,就越容易取得成功。因而,家長們也越來越重視培養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然而,每個家長對“延遲滿足”的理解不同,也存在著很多的誤區。第一個就是,對孩子的所有要求,都不假思索地“延遲滿足”,或者乾脆置之不理,不管是哪一種,結果都是適得其反的。餓了想吃、渴了想喝都是人的本能,如果不能及時被滿足,就很容易破壞掉孩子的安全感,讓孩子變得焦躁不安和具有攻擊性,讓孩子的成長變得越發不如人意。
第二個就是,家長只注重“延遲”,而不注重“滿足”,把“延遲滿足”當成了拒絕孩子,又不會讓孩子哭鬧的手段。對於不能滿足的事情,家長也只是一直“延遲”,而沒有真正去“滿足”。如在超市,孩子看到了喜歡的玩具吵著要買,為了儘快結束孩子哭鬧的場面,就對孩子說:“今天我們沒帶夠錢,下次帶了錢再來買。”然而家長心裡清楚,根本沒有下一次。這不是“延遲滿足”,而是哄騙,既會破壞親子關係,也會影響到孩子自控力的養成。
第三個就是,很多家長把“延遲滿足”理解為凡事得先跟孩子談好條件,才能去滿足孩子。比如孩子想吃糖,家長說不行,孩子軟磨硬泡,家長還是堅持說不行,因為家長認為不能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得談點條件才能答應孩子。結果,孩子被激怒了,乾脆不問家長了,自己偷偷買偷偷吃。其實,孩子想吃糖的需求是存在併合理的,很多家長不想給孩子吃糖,除了是因為吃糖對牙齒不好,更多的是家長的控制慾在作怪,家長認為不好的事情,孩子就不能做,除此之外,家長還要故意晚點滿足,讓孩子學會等待,這其實就破壞了鍛鍊“延遲滿足”能力的初衷和目的。
由此可見,用錯誤的方式培養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後果,面對這麼多的誤區,更需要家長能理性地看待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
最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明白,“延遲滿足”不僅僅在於“延遲”,更在於“滿足”,家長的溝通和理解很重要。對於不能滿足的事情,家長一定不要哄騙孩子,而是要先尊重孩子的需求,認真傾聽孩子的理由,接納孩子的情緒,然後再告訴他不能滿足的原因,撫平孩子的情緒。
還有一點就是家長要注意區分哪些事情是必須及時回應的,哪些事情是可以延遲滿足的。孩子基本的需求,如吃喝拉撒睡是必須要及時回應和滿足的,除此之外那些可以選擇的,可有可無的慾望,才是可以進行“延遲滿足”的對象。
除此之外,家長也可以學習以下的方法,讓延遲滿足更好地發揮作用,真正帶給孩子成長。
第一,用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等待,提高孩子的自控力。
對於可以滿足的事情,延遲的同時也要告訴孩子原因,讓孩子明白,自己的需求是被家長理解的,但是需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如孩子想吃零食,家長首先表明是可以的,不過需要稍等一下,媽媽要先洗乾淨手才能拿,還需要搭配點水果一起吃,還可以讓孩子先去洗乾淨手,然後幫家長準備好水果,然後一起吃,那麼,整個過程都是孩子能理解並接受的,而從中,孩子也明白了,很多等待都是有原因的,自己也需要耐心等待。
第二,用延遲滿足,讓孩子學會遵守規則,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
社會新聞上越來越多的熊孩子做出的荒唐事,讓越來越多的家長都開始明白了從小培養孩子規則感的重要性,制定規則,延遲滿足,能讓孩子更好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比如在去超市之前,可以跟孩子商定好要購買的東西和數量,且一定要遵守;在去看電影之前,要先跟孩子說明不能吵鬧和到處走動,如果這樣就不能繼續看了,讓孩子明白遵守規則和約束自己的重要性。
第三,用延遲滿足,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更好地適應社會。
現在的很多孩子脾氣很急,沒有耐心,想要什麼就要立刻得到,否則撒潑打滾,無所不做;還有的孩子稍微遇到一點困難和挫折就會身心受損,一蹶不振,甚至做出傻事。延遲滿足,給予孩子調整身心和鍛鍊適應的機會,讓孩子明白地球不是圍著自己轉的,也沒有人會一直不斷滿足自己的需求,很多事情都要自己努力和爭取,讓孩子在經歷了這些過程之後,得到更好的成長和發展。
閱讀更多 精巧育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