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單月虧損超4億,美團接了個燙手山芋,最終能盈利嗎?

界動報道:

"創業三年,27億美元估值離場,"說的正是摩拜賣身美團的事情,在外界看來這場收購實在來得很突然,很多人猜中了開頭,卻沒有猜到結尾。

其實這跟美團為什麼要做打車的邏輯是一樣的,吃喝玩樂已經被打通,那麼現在補齊出行,讓用戶享受到一站式的服務。而抱上美團大腿的摩拜,"背靠大樹好乘涼",這樣看來,這更像是一場雙贏的收購。

而距離這場收購已過去5個多月的時間,抱上美團大腿的摩拜還好嗎?

摩拜單月虧損超4億,美團接了個燙手山芋,最終能盈利嗎?

關於摩拜的最新情況,可以在最近美團提交的招股書中找到,這還是美團完成對摩拜的收購後第一次披露相關情況。數據顯示,在4月4日到4月30日期間,摩拜收入1.47億元,虧損4.8億元,平均每日虧損1507萬元。

而美團經調整後虧損淨額為20億元,摩拜單月虧損就佔到了近五分之一,真讓人為美團捏一把汗,摩拜一個月能虧近5個億,這樣算下來一年很有可能虧十幾億。哪怕是摩拜年初獲10億美元融資,也趕不上這樣燒錢的速度。

摩拜單月虧損超4億,美團接了個燙手山芋,最終能盈利嗎?

美團收購摩拜真的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嗎?

成立已有三年多的摩拜,搶先殺入共享單車行業,與同樣位列第一梯隊的ofo小黃車、哈羅單車構成"三國鼎立"之勢。而"燒錢"模式依舊在持續,連摩拜也不例外,從其公佈的任一份數據都在實現"從未盈利,至今虧損"。

所以說,美團拿下摩拜後,想要做到扭虧為盈是很費勁的事情。不過,這也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目前國內50所多家共享單車企業,還沒有一家實現盈利,先後倒閉的倒閉、併購的併購,無不讓人噓唏。

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在質疑共享單車企業究竟能不能盈利的問題,聯年虧損,這得燒掉多少錢才能回本呢?而現在,原本就虧損的美團還要背上摩拜這個包袱"負重"前行,壓力可不是一般地大。

摩拜單月虧損超4億,美團接了個燙手山芋,最終能盈利嗎?

相比外界的質疑,美團對收購摩拜仍然十分看好,王興曾這樣高度評價這次收購,稱"摩拜是少有的真正的中國原創,是難得的有設計感的品牌,有著巨大的社會價值,將和美團一起開創更輝煌的未來。"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創業之路漫漫,共享單車行業競爭越發激烈,隨之而來的還有廢棄單車堆積如山,各地監管加嚴,投放單車受限等問題,連摩拜團隊和創始人最終都不得以套現離場,接盤的美團又能否收拾好摩拜在上半場中的留下的"一地雞毛"呢?

話說,今年冬天也似乎快來了,這個讓共享單車們最害怕的季節,天氣變冷使用摩拜的用戶會大大減少,自然收入也跟著減少。摩拜也很想順利過冬,所幸的是有緊挨著美團,還可以"取暖"。或許經歷一個寒冬的冷靜思考後,美團會為摩拜的發展想出更多的好點子,王興能不能讓摩拜成為第一家實現盈利的共享單車企業呢?期待著。

界動傳媒丨Jie Mobile,

互聯網財經界動態透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