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眼沒有創始人

貓眼沒有創始人

撰文 | 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郭朝飛

浴血六年,赴港上市。

9月3日晚,港交所披露貓眼娛樂遞交的上市招股書,美林美銀和摩根士丹利為聯席保薦人,華興資本是獨家財務顧問,最快年底上市。

乍聽起來,這本該是一個勵志的創富故事。接下來的戲碼是,創始人敲鐘、泛著淚花的雙眼,以及暴漲的身家。

但是,這些情節不會出現在貓眼身上,其發展軌跡和公司結構迥異於一般公司。

貓眼,孵化於美團內部,獨立後委身光線,在資本的力主下與微影合併。在BAT這場在線票務爭奪戰中,貓眼左右逢源。經過幾番股權結構變化,漸成氣候。

但是,沒有人能夠說清它的創始人究竟是誰。

帶領貓眼上市的是公司CEO鄭志昊,他不是創始人,目前持股2%,只能說是大管家。控股股東是光線傳媒董事長王長田,其直接、間接持股48.8%,貓眼卻不是他一手撫養而成。可以說,貓眼一半基因來自美團,另一半屬於騰訊。目前,騰訊和美團分別持股16.27%和8.56%,分列第三和第四大股東。微影時代代表其團隊和股東共持股20.62%,是第二大股東。

“這是一個奇怪的公司結構,誰有話語權?是團隊,雖然持股比例很小。除了光線,騰訊也很有話語權。”微影時代的股東告訴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 。

從脫胎到上市,貓眼就像一個巨頭催生的怪蛋,經歷了一場奇幻漂流。

美團基因

2012年的美團,一面在團購市場“狂開站、狂上單、狂拜訪”;一面轉戰O2O,將電影業務獨立。

那時,貓眼還叫美團電影,業務也只有影訊。之後增加在線售票,第一個月只賣了90張,第二個月增長也不多。

但是王興有自己的節奏,他提出每天前進30公里。同年年初,王興在公司年會上講了南極探險的故事。他說,最終贏的不是跑得走的最快的,而是科學計算出每天需要供給量和體力消耗的隊伍。

王興曾回憶,那段時間非常艱難,電影票團購比在線買票選座更受歡迎。有電影院甚至發郵件說,選座是不會成功的,選票機放在那裡還耗電,不如關掉。

2013年,美團電影更名貓眼電影。很快,巨頭紛紛入場。當年年底,微影時代在騰訊內部成立。2014年年初百度全資收購糯米網,年底淘票票的前身淘寶電影上線。BAT與美團,在在線票務市場展開補貼大戰,一度電影票只賣幾塊錢。2016年,市場逐漸迴歸理性,形成了貓眼、微影、淘票票、百度糯米四家競爭的格局,單純的爭奪票務市場已沒有多少想象空間,四家平臺向電影產業上下游延伸。

拿貓眼來說,參與投資、發行了30多部影片,包括《心花路放》、《港囧》、《美人魚》等。

貓眼沒有創始人

泰囧

很快,貓眼迎來第一次命運轉折。

2016年4月11日,王興通過內部郵件宣佈,正式分拆貓眼電影,其成為一家完全獨立運營的公司。7個月前美團與大眾點評合併,貓眼整合大眾點評的娛樂業務。鄭志昊被任命為貓眼新任CEO。2014年2月,鄭加入大眾點評任總裁,美團點評合併後,鄭志昊是平臺事業群總裁。

王興說,鄭志昊對電影和文化娛樂產業有很強的興趣和熱情,將推進貓眼獨立分拆並推動相關資本運作。

僅僅一個多月後,光線取代美團點評成為貓眼大股東,其中光線控股持股38.4%,光線傳媒持股19%。王長田付出的代價是光線傳媒6%的股份和23.83億元現金。

微影時代CEO林寧也曾加入這場角逐,甚至差一點就簽了協議,後因價格原因退出。林寧曾告訴我,當時他跟王興聊過好幾次,美團在多個條線與對手競爭,現金壓力很大,光線現金條件比微影好一些。

“都說王長田比較精,花錢也比較省,但他買貓眼一點都不省。我認為這是他對形勢的精準判斷,貓眼和光線業務互補,這也是一次漂亮的資本運作。”一位接近該交易的人士告訴藍洞商業(ID:value_creation) 。

如今覆盤,這只是改變貓眼命運和行業變局的起點。

意外的合併

控股貓眼後,王長田並未滿足。微影收購貓眼不成,貓眼反過來想要合併微影。

林寧當然不甘心,甚至想再次買下貓眼。然而,曾經的機會已轉瞬即逝。

2016年之後,微影遭遇發展困境,在電影宣發、投資、保底等泛娛樂領域表現不佳,甚至虧損。阿里系的淘票票高歌猛進,阿里又是光線傳媒的股東,騰訊不願意看到貓眼與淘票票合作、合併。

“微影跑得太快了,短期業績很難看,貓眼那時正好戰略收縮,公司是盈利的。騰訊擔心微影的狀況不可持續,而貓眼效率更高,因此希望貓眼合併微影。”參與貓眼微影合併交易的人士說。

合併的主導者是騰訊劉熾平和王長田,林寧和部分股東非常抗拒。

林寧不甘心。微影成立幾個月的時候,他冒險給馬化騰發郵件,建議將微影拆分,在外部獨立融資,騰訊持25%的股份,微影團隊佔股一部分。林寧很忐忑,按照他的計劃,騰訊將不再控股,這在騰訊體系內尚無先例。況且影院是重要的線下場景,也是推動移動支付的關鍵一環,騰訊很重視。

但進展比想象的順利。馬化騰和騰訊總裁劉熾平都表示同意,林寧還取得了“微信之父”張小龍的支持,拿到了微信錢包入口。獨立後的微影快速融資,加之騰訊將QQ票務併入。至此,微影成為貓眼的勁敵。

林寧有過多次創業經歷,與王興也算老相識,兩人都是福建人。2009年,林寧創辦F團,後與高朋網、QQ團合併,納入騰訊體系,林寧全面負責,最終敗在王興手下。

林寧希望借微影打個翻身仗。

2017年5月,林寧告訴我,微影要做一家基於社交平臺的泛娛樂公司,社交平臺有騰訊的微信和QQ,票務業務未來可能是一個更大的平臺,和騰訊會有一些新的佈局,在內容產業方面,甚至會與騰訊有某種方式的整合。當時,他看起來很疲憊,也很焦慮,但並沒有提及貓眼與微影的合併。

兩個月後,貓眼微影合併的消息見諸報端。此時林寧依然抗拒,他在一個微信群中闢謠說,“我們是個電影、演出、體育的泛娛樂公司,貓眼只是一個票務公司,就別自作多情了。”

但合併的動作並未停止。作為鋪墊,2017年8月,光線增持貓眼,以17.76億元的價格從美團手中拿到19.73%的股權。

微影有49家股東,股權分散,關鍵時刻,他們沒有和林寧站在一起。對於很多早期投資人來說,同意合併會有二三十倍的回報,不合並帶來的不確定性很大。騰訊是微影的大股東,雖然持股15.99%,但掌握著流量入口,這是微影的死穴。

林寧無力阻擋,只能低頭,此時真正體味了一步走錯、滿盤皆輸。

貓眼沒有創始人

(左二:顧思斌,左三:王長田,中間:林寧,右三:鄭志昊)

2017年9月21日傍晚,貓眼電影與微影時代宣佈進行戰略整合,將共同組建一家新公司“貓眼微影”,實質是貓眼合併微影的電影票務、演出業務及相關資產。

而林寧保留貓眼副董事長的頭銜,但微影只剩下影視投資製作發行和體育業務。

貓眼微影成為國內最大的在線票務平臺。

戰爭永不眠

幾番變化,貓眼成了一家結構特殊的公司。

合併中,微影相關業務作價39.74億元,微信入口作價8.97億元,光線、微影、騰訊、美團點評成為貓眼微影主要直接股東,微影原股東在新公司的股份通過微影持有。交易完成後,王長田的光線控股和光線傳媒分別持股30.96%、19.83%,微影時代27.59%,美團點評8.46%,騰訊6.56%,其他6.6%。王長田任貓眼微影董事長,林寧為副董事長,原貓眼CEO鄭志昊任CEO,原微影總裁顧思斌任總裁。

2017年10月,騰訊10億元投資貓眼,貓眼估值超過200億元。有觀點認為,光線控股貓眼,騰訊系負責管理。

鄭志昊和顧思斌身上均有很深的騰訊烙印。鄭志昊加入大眾點評前,曾在騰訊工作近九年,先後負責QQ 空間、QQ 農場、開放平臺、廣點通等產品,最後坐上副總裁的位子。顧思斌2004年大學畢業即進入騰訊,比鄭志昊還早兩年。顧在騰訊十年,負責QQ會員、QQ秀、騰訊電商等業務,後任京東高級副總裁、優酷土豆首席產品官。顧思斌2017年2月才加入微影,成為總裁,貓眼微影合併,林寧淡出,顧思斌卻沒有被邊緣化。

吳曉波在《騰訊傳》中對鄭志昊和顧思斌都有提及:鄭志昊主持QQ空間開發時,馬化騰與他團隊的郵件往來起碼超過2000份。主管QQ會員業務的顧思斌說,馬化騰對頁面的字體、字節、大小、色彩等都非常敏感,有一次,他收到一份郵件,馬化騰指出兩個字之間的間距好像有問題。

前述參與貓眼微影合併交易的人士表示,某種程度上,林寧與騰訊越走越遠。

當初,騰訊同意微影獨立,緣於其在內部未成氣候。騰訊以微信入口作為資源入股,微影歷次融資騰訊都會反稀釋,保持約25%的股份。後來,騰訊還是被稀釋到百分之十六七的份額。林寧以票務為基礎,想做一個小文娛生態。騰訊不願微影太大,希望其和QQ音樂、閱文協同,甚至一同上市。

“相比起來,貓眼更聽話一些。雖說3Q大戰之後騰訊變得開放,但大公司的開放,多少都有其目的性。比如騰訊的遊戲發行自己做,源頭內容稍微有冒頭的,騰訊肯定會買下來。”一位接近騰訊的人士說。

合併完成,騰訊加持,貓眼上市加速。

由於是VIE架構,提交招股書之前,貓眼進行了一系列重組,上市主體是註冊在開曼群島的Entertainment Plus。

依據招股書,貓眼業績並不樂觀,2015年、2016年、2017年收入為5.97億元、13.78億元和25.48億元,淨虧損12.98億元、5.08億元、0.76億元。2018年上半年收入為18.95億元,淨虧損2.31億元。經調整,溢利淨額從2015年的-12.7億元升至2017年的 2.16億元,但2018年上半年經調整溢利淨額為-2070萬元。

2018年上半年,貓眼有超過1.3億月活用戶。貓眼上市募資,主要用於提升綜合平臺實力、研究開發及技術基建、潛在的投資和收購以及補充運營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貓眼是可以獨立發展的,其他幾方都是股東。票務是很重要的入口,貓眼能不能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大,甚至變成一家大文娛公司或泛娛樂公司,得看團隊的本事了。上市之後也可以併購,沒必要自己內生髮展。”一位參與貓眼微影合併交易人士說。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貓眼8.06億元認購歡喜傳媒擴大股本後約15%的份額。歡喜傳媒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製片公司,與張藝謀、顧長衛、徐崢、張一白、王家衛、陳可辛、甯浩等都有合作,參與了《後來的我們》、《我不是藥神》等影片的出品。貓眼招股書還披露,正在收購一家獨立的第三方公司若干業務與資產,該公司主要從事在線視頻業務。

合併微影,糯米掉隊,但是貓眼仍未一統天下,面對淘票票乃至阿里大文娛的威脅,這場戰爭永不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