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常用什么滤镜?

摄影圈子


一、UV滤镜/保护镜

UV镜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镜头,保护镜头不被划伤,保护镜片不沾染灰尘、水汽等等。很多人觉得UV镜很鸡肋,不好用,如果你的镜头烂一次你就知道这玩意的作用了。我自己因为镜头上遮光罩,所以不怎么用UV镜。

二、偏振镜 (CPL)

对于经常拍摄风光的人来说偏振镜是必须要有的,偏振镜的作用是增强画面的对比度、蓝色饱和度以及消除画面的眩光和反光。举个例子:你在户外拍摄风光时,你使用偏振镜能够降低画面反光,从而丰富画面的色彩。

三、渐变灰滤镜 (GND)

渐变滤镜的作用是平衡光差,不让画面出现过曝或者过暗的情况。举个例子:在拍摄日出/日落时,天空和地面的光差是很大的,拍出来的照片要么地面欠曝,要么天空过曝,很难拍出曝光正常的照片。遇到这种情况,用渐变滤镜就可以解决,它能平衡画面的光差,从而拍出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

四、减光滤镜 (ND)

减光镜顾名思义就是减少光线进入镜头,目前减光镜有圆形和方形两种,我个人建议买圆形的。可能有人会说:减少进光量不用专门买个减光镜啊,可以调整光圈、快门速度、感光度等参数来减少光量啊,干嘛去买减光镜。

有些时候单靠调整参数不行,给大家举两个例子做说明:

案列一:拍摄长曝题材,拍摄这种题材快门速度是很慢的,这个时候单靠缩小光圈,降低感光度是不够的,画面任然可能过曝,所以需要用到减光镜来减少光量。

案列二:在光线好的环境下使用大光圈拍摄。很多时候大家会使用大光圈将背景虚化,以获得不错的景深效果。光圈很大,光线又很好,快门速度就会超过相机设置,导致画面过曝,这个时候也要用到减光镜。

常用的滤镜应该就上面这些了,其它还有常用的欢迎大家补充。另外,对于新手来说没必要一下子把全部滤镜买齐,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如果有钱的话,那就随意。


摄影初级班


对于滤镜,说一下个人见解,欢迎讨论。

滤镜,在胶片时代,是风光大师们的法宝,各种色温镜、灰度镜、偏振镜、UV镜……多了去了,因为胶片时代,照片的色调、灰度、光线平衡等等,都要在前期,也就是拍摄过程中完成,后期基本很难再进行矫正;到了现在数码相机时代,强大的后期处理,让很多滤镜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甚至风光大师的包里的滤镜也越来越少了。究期原因:滤镜还真不是个便宜东西,动辄几百上千,便宜的、劣质的滤镜还不如不用,携带起来麻烦不说,稍不小心就容易碎,碎的不光是心,还有钱呢!更何况,现在数码拍摄时,一般采用RAW格式,什么色温、色调、光线对比,全部鼠标搞定,只要你需要。

但是,后期处理再强大,有些滤镜它还是不能代替的,比如:

减光镜(ND灰度镜)

这种滤镜是对光线压暗的滤镜,分0.3、0.6、0.9……等档位,一个0.3压暗一档光线,如果是3的话,就是压暗十档!作用就是通过压暗光线,得到更慢的快门速度。

如上图,如果不用ND镜,这么亮的光线情况下,不会得到让水面雾化的效果。

偏振镜

偏振镜主要有两个作用:消除玻璃、水面、金属表面等反光和让蓝天更蓝白云更白。

使用偏振镜时,拍摄方向和太阳的平角成90度,效果最为明显,天更蓝、云更白。

至少,在我的摄影包里,目前就这两种滤镜了,因为我觉得这是后期处理所不能代替的。


南方之南


滤镜产品众多,我只能粗略聊聊。好的,让我们直奔主题吧。

UV镜和保护镜

UV镜即紫外线滤镜,作用是阻挡紫外线,说起来和我们涂抹的防晒霜功能差不多。由于数码相机的感光元件对紫外线并不敏感,所以今天我们使用UV镜主要是为了保护镜头,免于水渍、油污、风沙或者意外磕碰。

那么保护镜又是什么呢?UV镜能够过滤紫外线是因为它的玻璃成分中含有铅,而保护镜则是使用无铅玻璃制成的。理论上,保护镜比UV镜对色彩、亮度的影响更小,但实际上这点影响是感受不出来的——ET偏爱保护镜,其实也只是追求心理感受。

UV镜和保护镜的品牌有上百种,同规格的售价也有上百倍的差别——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去阿里巴巴(不是淘宝)上搜一下,俗称“白片”的无牌、“低”仿UV镜只要几块钱一片。劣质UV镜虽然也能起到保护作用,但可能会对画质造成不良影响(降低分辨率,容易出现眩光),严重的甚至可能影响对焦精度。

ET能接受的UV镜/保护镜,77mm规格通常在300元以上。如果你的镜头不到2000元,其实裸奔也无所谓。产品方面,B+W知名度最高,但假货也最多。个人青睐肯高产品。以77mm规格为例,低端Air UV约160元、中档Realpro约320元,高档Zeta Quint约700元。

▲REALPRO是Pro1D的升级版,具备ASC防污镀膜

CPL镜

CPL全称CIR-PL,即圆形偏光(振)镜。它的作用是消除玻璃等非金属表面的反射光,让水面变得更清澈。伴随技术发展和后期处理的普及,很多原本需要使用滤镜才能完成的拍摄,现在都有了替代方案,但CPL消除反射光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当然,使用CPL拍摄风景也能让天空变得更蓝。但如果你只是想让天空更蓝,更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在后期软件里调节蓝色的饱和度和亮度。

CPL是一个双层滤镜,使用时需要旋转前端以调节消除反光的效果。这里不用记什么方向口诀,直接通过取景器或者液晶屏观看就可以了。需要说明的是,CPL会降低约1挡快门速度,因此不适合当成UV镜、保护镜一样长期挂在镜头前面。同时,为了避免暗角和降低画质,建议直接在镜头上安装CPL,而不是在UV镜上叠加CPL。

产品方面,如果您对暗角问题特别在意,可以考虑高坚纯极薄CPL,77mm规格约1100元,真的是非常非常薄。一般用户推荐肯高Pro1D超薄CPL,77mm规格约550元。

▲高坚纯极薄CPL标称厚度仅3mm,大多数产品则在5.5mm以上。

ND镜

ND镜即中灰镜(也称作减光镜),目的是降低通光量,放慢快门速度。我们通常会在两个情况下使用中灰镜:户外晴朗光线,使用大光圈进行拍摄;有云、水、行人的风景拍摄,通过延长曝光时间获得超越人眼所见的效果。

描述ND镜的减光能力,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即:

ND 0.3 = ND2 = 降低1挡快门

ND 0.6 = ND4 =降低2挡快门

ND 0.9 = ND8 = 降低3挡快门

ND 3.0 = ND1000 = 降低10挡快门

一般来说,防止大光圈拍摄时快门速度爆表,用ND8就可以了。想要在日出日落时获得水面如雾如纱的效果,则要考虑ND500或者ND1000。ND滤镜可以买圆的,也可以买方的。其实,只要镜头不是前组突出的(比如佳能11-24、适马12-24、尼康14-24、腾龙15-30),ET都建议尽量选择圆形ND。方形滤镜系统真的很烧钱,镜片贵,镜架也贵。

品牌方面,圆形滤镜可以看看肯高、百诺、海大;方形滤镜则是海泰(Hitech)和Lee,Lee的Big Stopper口碑非常好,除了贵没什么缺点了。

*方形滤镜有树脂、玻璃两种材质。树脂滤镜价格相对便宜,特点是耐摔不耐划,可能降低分辨率,不容易出现眩光;玻璃滤镜价格相对较高,特点是耐划不耐摔,对分辨率影响小,但是容易出现眩光。总之,两种材质各有优劣,没办法做到两全其美。

补充一句,ET个人不看好可变ND镜(NDX)。这种滤镜虽然可以灵活调整减光等级,但有偏色、X型光、价格贵等先天不足,总体来说弊大于利。

▲HOYA有一个滤镜套装,包括UV、CPL和ND8,77mm规格约470元,适合初学者体验CPL、ND效果——价格在那里,别对产品要求太高,另外那个CPL不是很推荐用在超广角镜头上。

GND镜

ND镜是全画面无差别降低通光量,整片滤镜都是黑灰色的;而GND(中灰渐变)镜则是区域性的降低通光量,镜片一部分是黑灰的,一部分是透明的,主要作用是平衡画面亮暗,相当于是硬件HDR。

不同拍摄场景对应不同的GND镜:软边GND适合建筑、山脉等不规则边界场景,硬边GND适合海平面等规则边界场景,反向GND则适合日出日落场景。

GND和ND的减光等级描述方法是一样的,这里不再赘述。尺寸方面,100mm滤镜适用于绝大多数前组不突出的镜头;150mm滤镜可以满足尼康14-24、腾龙15-30和佳能17移轴;至于佳能11-24,目前150mm滤镜只能支持到12.5mm左右,想要充分发挥11mm端的视觉冲击力,估计要用到170mm滤镜——滤镜、支架的价格会显著提升。

刚才说ND镜可以买圆的,也可以买方的,而GND滤镜则必须买方的——市面上也有圆形GND滤镜,由于不能调节明暗过渡的分界线,对构图的局限性非常大。选择GND滤镜,意味着你一定要添置插片滤镜支架,要考虑转换器和滤镜包——嗯,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大坑,需要用很多Money来填满。

▲百诺FH150插片滤镜架和超薄CPL的组合不错,并且有对应几款灯泡头的接环。不过百诺自己的插片滤镜并不算特别优秀,在意品质的朋友可以考虑LEE、海泰“炎龙”系列。

色彩滤镜

数码相机可以灵活调节白平衡,后期处理中校正颜色也非常简单,所以大部分色彩滤镜都被淘汰了——红镜除外,如果你开始了解潜水摄影,一定会用到红镜。

附加镜

目前,市售镜头附加镜主要有鱼眼、广角、远摄和微距几种,分别对应鱼眼效果,或者增强镜头在广角、长焦、近摄方面的能力。

鱼眼、广角、远摄附加镜,如果没有原厂对应产品就不要买了,第三方产品就好像给手机配外置镜头一样。可以玩玩,但是不要苛求画质好坏。像富士为X100系列设计的两款附加镜,索尼为SEL16F28、SEL28F20设计的广角、鱼眼附加镜,因为与镜头本身的光学特性更切合,所以画质方面更有保证。

对了,增距镜和远摄附加镜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增距镜安装在镜头和机身之间,有1.4x、2.0x两种,需要对应具体型号镜头;而远摄附加镜则安装在镜头前端,就像安装UV镜、CPL镜一样。

近摄镜到是一种很实用的附加镜。用在长焦镜头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真正的微距镜头;用在真正的微距镜头上,则可以进一步提升放大特写能力。青岛乐拓光电出品的XPRO系列近摄镜是价廉物美的选择,在微距摄影爱好者圈子里有很好的口碑。

▲索尼为SEL28F20推出的广角、鱼眼附加镜,让1只镜头具备3种玩法

“和相机、镜头、三脚架等产品相比,滤镜的技术含量是比较低的,所以市面上才会有那么多品牌,只是在同等价位下,还是会优先考虑B+W、肯高、HOYA、高坚、海泰、百诺这些大品牌、传统品牌。


摄影圈子


用滤镜风光摄影中,比较常用的滤镜是CPL偏振镜,中灰渐变(GND)滤镜和中灰减光镜(ND)。这是飞侠常用的百诺大师Master系列滤镜。

如果单纯的减少整个画面进光量,可以使用减光镜。

F10, 100秒曝光拉斐特城堡使用中灰ND1000滤镜

F10,155秒曝光,使用10挡ND滤镜,四姑娘山

F13,10秒。使用CPL强化水面的倒影。国家大剧院

CPL偏振镜在消除表面反光,强化倒影,突出天空色彩云彩的层次功能之外,也可以起到阻挡光线,降低快门速度。

F8, 9秒,使用了CPL角楼

弱光拍摄小TIPS:

凌晨的广西靖西旧州古城 手电筒补光

1.弱光拍摄的曝光时间都比较长,几秒到几分钟不等,这个时候,要注意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要保证相机的稳定,这个时候,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川西,贡嘎雪山。

2.同时,反光板预升、使用快门线,都是减少机身震动的好方法。

3.由于光线很暗,弱光拍摄的时候,往往不好对焦,这是可以使用相机的即时取景功能,放大对焦点,进行手动精确对焦。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大家都可以拍出精美的长曝作品。


网际飞侠


除了保护镜头的保护镜或者UV镜,最常用的就是风光拍摄时使用的滤镜。

1.平衡光比的GND

渐变滤镜,又称GND。应该是风光摄影中用的最多的滤镜之一。

我们知道风光摄影很多时候都有大光比的场景,相机不像人眼一样能同时拍摄下明亮的天空与相对较暗的地面。所以就有这样一种滤镜,上半截像墨镜遮光,下半截透明,来平衡天空的高与地面的暗,这就是GND。

GND不止一种。如果简单分类的话,一般有这么几种分法:

首先,如果按形状来分,有圆形的和方片的。请注意,GND一定要买方片的。因为这和GND的使用方式有关,很多情况下GND的那条分界线位置拍摄时就是地平线的位置。圆形的GND就像普通UV是直接拧在镜头前的,你无法上下调整分界线位置。没有一个摄影师这一辈子拍的风光片构图都是地平线在中间,所以一定要买方片的。

其次,如果渐变镜的深浅划分,可以有好几档,像什么0.3、0.6、0.9等等。

最后,如果按渐变镜的过度变化可以分为软渐变和硬渐变。软渐变滤镜中的过度是逐级递减的,上边最深,分界线处已经很淡。硬渐变滤镜中深色部分的浓度基本差不多,在分界线处突然就没有了。前者适用场景较多,后者最适合拍湖面水面界限分明的情况。当然还有一种叫做RGND的渐变镜,它的深色部分和软渐变相反,上边最浅,到分界线处最深。这款滤镜适合日出日落时使用。

GND多用于平衡风景中的大光比场景


2.延长曝光的ND

刚才的分类中有一点没详细解释,GND里那些0.3、0.6、0.9是什么意思?

ND又叫减光镜,其实就是渐变镜中发透明的那部分去掉了,作用就是增加曝光时间。ND的深浅不同,增加曝光长短就就不同。所以ND后面会有一个标号,比如ND2、ND4、ND8,相当于减一档曝光、两档曝光、三档曝光。计算也很简单,比如我现在照片的曝光时间是1/40s,那用一片ND2之后曝光就延长到了1/20s,用了ND4之后就是1/10s。

现在的曝光时间乘以ND标号的数字就是实际的曝光时间了。

一般情况下,只要曝光时间不超过30s,相机测光系统都能自己搞定,不过要是用到了ND1000这种高倍率的ND,那就只能自己算曝光时间,然后按下B门拍摄了。

那0.3、0.9又是什么意思呢?这是另一种标号方法,0.3就对应ND2,0.9对应ND8依次类推。如果拿不准,很多品牌的购买页面都有换算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减光镜是可以多片使用的,比如一片ND4和一片ND8一块使,就变成了ND32(不是ND12!)。并且ND镜没有地平线的问题,你用方的、圆的、扁的都行。

使用ND,水面柔滑,云有动感


3.消除反光的PL

PL是偏振镜,因为光是具有波粒二象性的。

偏振镜在镜头前是可以旋转的,它作用就是只允许震动方向与镜片相同的光通过,从而能够减少拍摄物体表面的反光。偏振镜有圆偏振镜和线偏振镜之分,不过由于线偏振镜会影响单反的测光工作,所以最多用的就是圆偏振镜,简称CPL。

请你记住CPL最大的作用就是消除非金属物体表面的反光。所以说如果你哪天突发奇想去拍自家的锅碗瓢盆但发现没用的话,那很正常。

刚才说了,CPL在拍摄时候是需要旋转的。虽然有厚薄,但圆形的CPL都是下图的样子:像UV一样拧在镜头前,不过上层依旧用手可转。

极薄的高坚CPL滤镜,请注意旁边的硬币

请注意:偏振镜的作用是消除偏振光,并不是消除所有的反光。减弱偏振光最好的位置是你的构图角度与入射光成90°的时候,翻译过来就是正侧逆光,如果你正对或背对光源拍摄(逆光或顺光),那么基本消除不了。

使用CPL后水面反光减弱

虽然我们使用CPL可以减弱反光,但请记住对于摄影师来说,一张照片的呈现要有自己的想法,并不一定要机械的消除所有的反光。


熊天宇Bearsce


刚开始学习摄影的影友可能会看到或听到“滤镜”这个词,甚至有的初学摄影的新手听都没有听过过滤镜这个东西。其实现在有很多不同种类的滤镜,对于新手来说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滤镜呢?滤镜又会在什么时间用呢?在这里我想先说一下什么是滤镜,滤镜都有哪些种类,为什么拍摄时要使用滤镜,最后再来回答你,摄影师最常用的滤镜有哪些?

滤镜(Filter)简单说就是安装在相机镜头前用于过滤自然光的附加镜片,摄影行业中用到的滤镜有9种,他们分别是:UV镜、偏振镜、中灰镜、中灰渐变镜、反向中灰渐变镜、彩色滤镜、近摄镜以及特殊效果滤镜。它们一般由特殊玻璃、树脂和聚碳酸酯制成。

摄影师最常用的滤镜:

1、UV镜/保护镜

UV镜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滤镜,在日常的拍摄中可以长时间装在镜头上,保护我们心爱的镜头。但是如果在例如夜景、星空等长时间曝光时,或是利用小光圈向着光源直接拍摄时,我就建议暂时先把这块保护镜摘下来,以免拍到镜头上的灰尘或是产生昡光问题。

2、偏振镜(CPL)

偏光镜也叫偏振镜,是喜爱拍摄风光的影友必备的滤镜之一,偏振镜的作用是:令天空更蓝,加强色调,增强画面中的对比度和蓝色的饱和度,同时减低/去除水面、玻璃、绿叶的反光,抵消画面中的炫光和反光,减光效果。一块高质量的偏振镜在风景拍摄中是非常有价值的,因为透过降低反光,不但能令相片颜色更加丰富,更能拍到不用时拍不到的景物,例如清澈见底的湖水,或是玻璃下的饰物。

3、渐变灰滤镜(GND)

除了偏振镜,还有一种是风光摄影师必备的滤镜,这就是GND渐变灰滤镜了。GND渐变灰滤镜是一块由透明到灰色渐变的滤镜,有方形和圆形两种。GND主要是用来平衡光差,以免拍摄出现大幅过曝或过暗的情况。例如在强光的白天拍摄天空跟地面的相片,如果不使用GND滤镜,一是天空会过曝而地面正常,或者是天空正常而地面过暗,GND便可以解决或降低这方面的问题,让你拍出来的相片更符合肉眼所见的真实环境。

4、减光滤镜(ND镜)

减光滤镜也叫中灰镜,它的作用是让镜头减少进光量,降低拍摄时的快门速度,营造出非常唯美的画面效果。像下图这种柔滑的流水效果是需要很长的曝光时间才能拍摄出来的,如果没有ND镜的帮助,我们很难拍到这样的效果。


贝壳影像


方形和圆形滤镜区别都有啥?

首先滤镜也分为圆形和方形的。圆形滤镜多为UV镜和CPL偏振镜。如果你不打算使用方形滤镜,那么圆形的ND中灰镜也可以考虑。另外其实圆形的渐变灰滤镜并不好用,受限比较大。

Φ89 即表示这支镜头的口径为89mm

在购买圆形滤镜时要注意必须和镜头口径相同。怎么看镜头的口径?一般在镜头上或者镜头盖内部会标出这支镜头的口径,并用 Φ 符号来表示。另外,镜头口径越大用料越多,则价格也就越贵哦。

常用的100mm规格滤镜支架

方形滤镜多为GND滤镜和ND中灰滤镜,且需要搭配滤镜支架及转换环,才能将它安装到相机上进行使用。支架系统有67mm、85mm、100mm和150mm这4种规格,其中85mm和100mm的最为常用。

常用滤镜都有啥?

最常见的滤镜无非就是GND渐变灰滤镜、CPL偏振镜和CPL偏振镜这三种,分别对应不同的使用场景。当然,它们也可以使用滤镜支架来混合使用。是不是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

渐变灰滤镜:一半深灰色,慢慢过渡到全透明的滤镜。

作用:降低某一部分画面的亮度,平衡过亮的天空与较暗地面之间的差别

偏振镜:一块可以旋转的淡灰色滤镜

作用:用于消除水面、玻璃、蓝天等非金属物体的反光。让蓝天更蓝、颜色更纯粹。

中灰镜:一片深灰色的镜片。

作用:只降低通过的光线强度不改变光线的色彩,多用于拍摄慢门。

滤镜都有神马材质?

滤镜的材质有两种:树脂和玻璃。

树脂滤镜成本比玻璃的低,所以价格便宜较为亲民,常常是摄影小白的第一块滤镜。而且它不像玻璃滤镜那样易碎,更易与携带。不过树脂滤镜的透光率、耐磨性比玻璃的要差一些,而且会带有一点点偏色。

玻璃滤镜有比较高的光线透过率,而且清晰度也比较高,色彩偏差的控制也会更好,自然而然地就成了高品质滤镜的首选材质。不过它易碎的身体让我们在购买它的同时,还要买一套靠谱的滤镜包来放置。价格方面也比树脂的稍微贵一些。


左手plu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