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I成份股昨吸金逾17億元 六股投資正當時

MSCI成份股昨吸金逾17億元 近四成公司被社保基金持有

MSCI將在9月3日正式將A股納入因子提升至5%,此前MSCI公司在今年3月份宣佈,於6月1日首次將A股納入其新興市場指數,納入因子為2.5%,並在9月份將納入因子翻倍至5%。

受此影響,近期,MSCI成份股也有所異動。對此,分析人士認為,目前,納入MSCI的相關標的股價短期內波動,更多反映的是市場參與者間的博弈,與MSCI相關的增量資金關係不大。但從長期看,A股納入MSCI確實會產生一定影響,在風格上利好大金融、大消費和大藍籌等板塊。

進入9月份以來,A股市場顯示出逐步企穩的態勢,上證指數近2日累計漲幅達0.93%。《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統計發現,9月3日和9月4日兩個交易日,MSCI成份股中有83只個股跑贏大盤。其中海格通信、東華軟件、石基信息等個股近兩日累計漲幅均超9%。另據統計顯示,滬指8月份下跌5.25%,236只MSCI成份股中有112只個股期間跑贏滬指,佔比近50%。

通過對首次納入MSCI指數生效日前後的樣本股納入效應的分析,光大證券建議,關注此次調整生效日前後的短期投資機會,預期在調整生效日後10個交易日內依然有2%左右的超額收益。但投資者在捕捉納入效應所帶來的超額收益的同時,也應警惕隨後很可能出現的回調。參考首次納入MSCI中國指數時樣本股的表現,在調整生效日後的第10個交易日以後,樣本股也可能迎來短期的回調,這一回調主要是由於獲利資金的退出。

從資金流向來看,昨日,MSCI成份股整體大單資金淨流入金額達17.8億元。其中,中國平安(34782.4萬元)、東華軟件(19491.2萬元)、萬科A(15308.3萬元)、伊利股份(13278.7萬元)、中航飛機(12067.8萬元)、大華股份(11883.3萬元)、海格通信(11390.2萬元)、三安光電(11231.4萬元)、平安銀行(11210.8萬元)和海康威視(10497.9萬元)等個股昨日大單資金淨流入均超1億元。

在市場資金追捧MSCI成份股的同時,可以看到,北上資金也在不斷加碼佈局。太平洋證券認為,北上資金加倉MSCI相關標的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海內外投資者投資偏好的差異,海外投資者更關注長期盈利基本面,部分被短期悲觀情緒“錯殺”的MSCI指數消費白馬股獲得外資逆市加倉。二是A股在經歷較長時間的回調後,上證綜指、上證50等藍籌指數的估值已回落到歷史低位,估值的國際比較優勢開始凸顯,外資具備“抄底”新興市場的意願。三是此前公佈A股納入MSCI新成份股方案後,海外資金之間也由於競速買入導致買入資金顯著增強。

在A股“入摩”之後,MSCI成份股無疑受到市場各方關注。統計發現,在MSCI成份股中,有84家公司今年二季度被社保基金持有,佔比近四成。其中,農業銀行、京東方A、紫金礦業和國電電力等個股社保基金持股數量均達到5億股以上。

對於未來市場的投資機會,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涉外投資者通過互聯互通渠道加倉納入MSCI的A股標的,說明其看好相關A股公司的發展前景和業績表現。隨著A股國際化程度提高,外資流入A股的步伐也會加快。以往A股主要是國內投資者交易,隨著外資佔比擴大,外資對於A股走勢、股票定價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有利於改善投資者結構,優化投資風格。

||##PG##||

MSCI成份股昨吸金逾17億元 六股投資正當時


中國平安(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中國平安:淨利潤增長超預期,營運偏差提振內含價值貢獻

中國平安 601318

研究機構:申萬宏源 分析師:馬鯤鵬,王叢雲 撰寫日期:2018-08-24

事件:中國平安披露2018年中報業績,18年上半年集團實現歸母營運利潤593.39億元,同比增長23.3%;歸母淨利潤580.95億元,同比增長33.8%;壽險業務新業務價值同比小幅增長0.2%。

壽險行業調結構下,公司NBV轉正行業領先,全年平穩正增長可期。1H18公司NBV同比增長0.2%至387.57億元,其中2Q18NBV同比增速達9.9%;其中NBVMargin抬升4.1個百分點至38.5%,NBV首年保費同比下滑10.3%。行業迴歸保障背景下公司持續強化“產品+”策略、打造多元場景化體驗,“福福組合”、“守護福+海外醫療”、“愛滿分”等產品在提升客戶體驗同時優化整體保費結構,上半年長期健康險原保費同比增速達40.0%,佔比達12.6%,推動價值率提升。從首年保費負增長歸因來看,期末代理人規模同比增長5.5%至139.9萬,人均首年規模保費同比下降24.0%。代理人渠道新單同比負增長11.9%,但佣金支出仍保持6.9%正增長,其中健康險佣金支出同比增長29.5%。壽險分部淨利潤為343.28億元,同比增長44.2%,主要由1H17公司進行會計估計變更減少稅前利潤154.17億元和1H18總投資收益同比-11.7%共同影響所致。

壽險及健康險實現營運利潤355.95億元,同比增長24.7%,彰顯深厚經營底蘊和保守精算假設,主要系剩餘邊際攤銷和營運偏差貢獻分別同比增長23.2%和24.5%,與淨利潤的差異由短期投資波動12.33億元和折現率變動0.35億元共同影響所致。期末剩餘邊際餘額7100億元,較年初增長15.2%,主要繫上半年新業務貢獻同比負增長1.1%所致。

保證保險業務提振承保利潤貢獻,所得稅同比增長1.3倍拖累產險淨利表現。上半年公司產險原保費收入同比增長14.9%,其中車險和非車業務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5.6%和47.5%,增速分化主要系:1)上半年新車銷量增速僅為5.6%,疊加商車費改持續推進降低保費充足度;2)保證保險、責任險、家財險、大病保險等非車業務快速增長。上半年公司綜合成本率為95.8%,同比下降0.3個百分點,其中費用率上升1.1個百分點,賠付率減少1.4個百分點;分業務來看,車險COR提升0.1個百分點至97.2%,保證保險COR大幅減少4個百分點至87.4%,貢獻25%承保利潤。上半年產險業務所得稅同比大幅增長1.3倍,預計系手續費及佣金支出超過淨保費的15%不得稅前列支所致。展望下半年“報行合一”與行業自律逐步深入,行業車險手續費率有望迎來拐點。

資產端邊際改善,實施IFRS9加大利潤表公允價值波動。1H18滬深300指數累計下跌14.1%,中債國債總淨價(總值)指數上行2.9%,公司保險資金投資組合年化淨投資收益率和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分別為4.2%和4.0%,同比分別減少0.8和0.9個百分點,較一季度3.7%邊際改善明顯。公司在行業內率先實施IFRS9,FVTPL類資產佔比達19.5%,使得上半年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達-116.2億元,拖累總投資收益下滑10.7%至527.4億元。

投資建議:關注板塊估值修復空間,公司業績率先拐點優勢凸顯。基於資本市場波動導致投資收益承壓,下調盈利預測,預計2018-20年EPS分別為5.33/6.51/8.42元(原2018-20年EPS為6.38/8.29/10.86元),目前股價對2018年PEV為1.1倍左右,持續關注下半年負債端優勢凸顯及投資端趨於平穩帶動估值提升,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保險銷量不及預期,長端利率快速下行,資本市場大幅波動。

||##PG##||

MSCI成份股昨吸金逾17億元 六股投資正當時


東華軟件(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東華軟件:重磅合作落地,繼續掘金互聯網醫療

東華軟件 002065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胡又文,凌晨 撰寫日期:2018-07-26

攜手九州通,掘金處方流轉。長期以來,由於以藥養醫的格局,國內處方藥市場一直是禁錮在醫院藥房內的。新醫改以來醫藥分開已是大勢所趨,隨著藥佔比限制(2017年底,100個試點城市的公立醫院藥佔比要成目前的42%下降到30%)、醫院藥品零加成(醫院藥房變為成本中心)、監管放鬆等政策(禁止限制醫院處方外流)等一系列醫改政策出臺,處方流轉的條件日益成熟。此次公司與騰訊雲、九州通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建設和運營的“醫院處方外流信息共享平臺及藥品配送解決方案”。三方將基於九州通在藥品及其它健康產品的分銷和物流配送優勢、公司的HIS系統在電子處方流轉中的卡位基礎以及騰訊強大的C端資源,共同掘金處方流轉所帶來的重大機遇。

與騰訊強強聯手,打造一鏈三雲的戰略目標。東華醫為深耕醫療IT行業二十年,有著領先的應用軟件產品和技術服務能力,連續三年被評為中國十佳醫療IT行業方案商第一名。東華醫為擁有500多家醫院客戶,其中300多家是三級以上醫院,且全國百強醫院中有25%的醫院核心業務使用東華醫為數字化醫院產品。此次合作,雙方戰略目標定位為“一鏈三雲”,希望以健康鏈為橋樑,連接衛生雲(面向G端衛健委和醫保局)、醫療雲(面向B端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和健康雲(面向C端患者)在內的三朵雲。通過健康鏈為紐帶,雙方將與國內多個頂級醫療機構共建“健康鏈應用聯盟”,支持聯盟內病歷共享、處方流轉、商保交易,共同規範、促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

輸出六大聯合解決方案。公司與騰訊合作輸出的具體內容包括六大解決方案——區域醫療聯合解決方案、醫療保險聯合解決方案、醫聯雲聯合解決方案、智慧醫院聯合解決方案、雲HIS聯合解決方案及互聯網+醫療健康聯合解決方案。通過與騰訊的合作,公司一方面將逐步雲化iMedical全系列產品;另一方面將探索處方流轉、醫保移動支付等創新的業務模式。

投資建議:騰訊入股後,雙方合作喜訊頻傳,公司快馬加鞭佈局互聯網醫療。此外,騰訊強勁的動能和勢能將助力公司傳統業務加速轉型,我們預計未來公司的毛利率、ROE、現金流等指標將顯著改善。預計公司2018、2019年EPS為0.31、0.38元,維持買入-A評級,6個月目標價12元。

風險提示:商譽減值風險;合作進度不及預期風險;系統集成業務毛利率繼續下滑風險。

||##PG##||

中航飛機:航空產品交付持續向好,公司業績步入上升通道

中航飛機 000768

研究機構:太平洋 分析師:劉倩倩,馬浩然 撰寫日期:2018-07-17

事件:公司發佈2018年半年度業績預告,2018年H1公司預計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8~1.80億元,同比大幅增長50.62%~96.46%;基本每股收益0.0498元~0.0650元。

點評:

延續一季度高增速,公司半年業績持續亮眼。公司一季度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0.27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30.76%;公司二季度交付產品延續一季度良好態勢,支撐公司半年業績維持同比高速增長。我們認為,公司近期產品交付情況改善明顯,軍改對公司訂單的影響將逐漸消除,受益於航空重點型號的加速列裝,公司業績將迎來拐點。

運-20進入量產交付階段,未來將貢獻較大業績彈性。2016年度,公司按期完成了新一代大型軍用運輸機運20的生產交付任務。據新華社報道,運-20已經於2016年7月6日正式列裝空軍部隊開始服役,目前服役已2年有餘。我們認為,運-20能夠彌補我國空軍遠程戰略投送能力的短板,總需求將達到300架以上,未來隨著產能的逐步釋放,將為公司帶來較大業績彈性。根據“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要求,我國空軍在提升遠程投送能力的同時,還需要具備相應的遠程打擊能力。公司作為國內唯一的轟炸機生產商,隨著未來新一代遠程戰略轟炸機的研製成功,也將對公司的軍機業務產生積極影響。

支線飛機持續放量,民機業務空間廣闊。根據全國民用機場佈局規劃,預計從2020年至2030年國內民用機場總數將增加到450個左右。支線機場數量的增加,以及國家繼續重點支持中西部支線機場建設和運營,調整和完善現行支線航空補貼政策,各區域機場群資源的優化整合,都為支線飛機的發展提供了更加廣闊的需求空間。

公司作為國產支線客機ARJ21前機身、中機身、機翼、前起落架等核心部件的配套單位,以及國產大飛機C919、AG600的重要零部件供應商,新舟700飛機投產在即,民機業務有望為公司打開更為廣闊的成長空間。

盈利預測和評級。預計公司2018-2020年的淨利潤約為5.55億元、6.80億元、8.52億元,EPS為0.20元、0.25元、0.31元,對應PE為80倍、64倍、51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軍工訂單不達預期;民機業務開展不順利。

||##PG##||

MSCI成份股昨吸金逾17億元 六股投資正當時


大華股份(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大華股份:海外業務拉低整體毛利率解決方案佔比進一步提升

大華股份 002236

研究機構:安信證券 分析師:胡又文 撰寫日期:2018-08-22

海外業務競爭加劇拉低整體毛利率。公司2018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98.14億元,同比增長31.47%;淨利潤10.81億元,同比增長10.06%;扣非淨利潤11.07億,同比增長14.11%。利潤增速低於收入增速一個重要因素是海外業務競爭加劇,拉低了整體毛利率:海外業務毛利率下滑6.26個百分點,使得公司整體安防業務毛利率下滑2.93個百分點。公司預告2018年1-9月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變動幅度為0%至15%。

解決方案業務佔比進一步提升。2018年上半年,公司解決方案業務實現收入50.18億元,同比增長34.03%,佔營業收入比重從去年的50.16%提升至今年的51.13%,該業務毛利率保持在41.98%的較高水平。

牽手浪潮,強強聯合開拓全球人工智能安防市場。7月13日,公司官網公告與浪潮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依託浪潮雲數據中心、雲服務、大數據、高性能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全球領先的產品與技術,同時發揮大華股份在前端物聯網設備、視頻及圖像非結構化處理等技術優勢,在國內、外安防信息化領域全面合作,面向平安城市、雪亮工程、智慧城市等不同領域的應用,共同打造安防信息化聯合解決方案,驅動全球安防行業向規模化、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升級和跨域式發展。此次與浪潮的強強聯手、合作共贏,將利於雙方在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安防視頻監控系統的最佳整合,對於構建面向產品、解決方案和運營服務的更強的綜合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目標檢測技術刷新全球最好成績,顯示公司AI 全球領先技術水平。近日,公司公告基於深度學習技術研發的目標檢測技術,刷新了The KITTI VisionBenchmark Suite 中2D 車輛類目標檢測任務(2d object Detection Evaluation)的全球最好成績,取得了2D 車輛類目標檢測排行榜第一名,超越一流的AI公司和頂尖的學術研究機構,以及CVPR 2017與2018年度最佳目標檢測研究成果,這標誌著公司在目標檢測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公司在AI 的核心技術領域持續耕耘,不斷提升智能算法、算力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公司繼2017年取得字符識別、場景流識別等4項國際競賽第一之後,再次在目標檢測領域取得突破。

投資建議:公司作為全球安防龍頭企業之一,將是本輪“人工智能+安防”紅利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其積累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市場渠道能力將賦予公司向多個新興行業橫向複製的優勢。預計公司2018-2019年EPS 分別為1.07、1.5元,維持“買入-A”投資評級,6個月目標價23元。

風險提示:安防智能化市場拓展不及預期。

||##PG##||

MSCI成份股昨吸金逾17億元 六股投資正當時


海格通信(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海格通信:訂單回暖迎機遇,軍民融合顯身手

海格通信 002465

研究機構:平安證券 分析師:汪敏,朱琨 撰寫日期:2018-08-01

訂單回暖,業績彈性較大:公司2017年營收結構中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務佔比47.7%,無線通信及軍用無線通信共計佔比44.4%,泛航空業務佔比7.3%。無線與軍用無線業務佔比相較2016年的64.2%下滑。兩塊業務主要受特殊行業需求影響,而非產品競爭力問題,隨著訂單回暖,無線與軍用無線業務營收彈性較大。

產品覆蓋北斗全產業鏈,軍民融合空間廣闊:公司北斗產品涵蓋衛星導航芯片、天線模塊、整機、應用系統等,形成“芯片-模塊-天線-終端-系統-運營”的全產業鏈佈局,佈局建設的高精度位置服務平臺,已獲得中國衛星導航定位應用管理中心(CNAGA)頒佈的北斗運營平臺試驗資質,將受益高精度行業應用市場的快速放量。

下游應用快速擴張,利好上游企業:2018年我國計劃將發射12-14顆北斗三號MEO衛星和1顆GEO衛星,將實現為“一帶一路”區域國家提供服務。國內衛星導航產品的公司營收普遍在20億元以內,隨著北斗產品應用潛在市場規模擴大,產業鏈公司的營收規模與海外業務佔比的提升潛力巨大,有利於導航上游企業擴大營收攤薄成本。國內高精度GNSS市場規模預計2019年將達到172.19億元,複合增長率超過20%。隨著高精度定位在行業應用中的大量普及,加之更多的新興行業對高精度應用需求的不斷釋放,高精度市場未來增長空間巨大。

盈利預測與投資評級:預測公司2018-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為47.92億元、62.80億元、81.54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為4.89億元、7.05億元、8.21億元,2018-2020年EPS分別為0.21元、0.31元、0.36元,當前股價對應PE分別為42.5x、29.5x、25.4x,首次覆蓋,給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技術進步引發產品失去競爭力;高精度市場需求不達預期;新產品研發不達預期;運營服務市場競爭加劇。

||##PG##||

MSCI成份股昨吸金逾17億元 六股投資正當時


三安光電(個股資料 操作策略 股票診斷)

三安光電:價格壓力導致收入增速承壓,化合物半導體及汽車照明發展較快

三安光電 600703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 分析師:歐陽仕華,唐泓翼 撰寫日期:2018-08-27

報告期扣非淨利潤同比+10%,營收同比+3%,略低於預期。

年上半年營收41.73億元,同比+3%;歸母淨利潤18.53億元,同比+22%;扣非後淨利潤14.35億元,同比+10%,低於預期。Q2公司實現營收22.28億元,同比+7%,歸母淨利潤8.85億元,同比+7%。 1H整體毛利率48.88%,同比+0.62pct,環比-2.25pct;淨利率44.40%,同比+7.15pct,環比-5.38pct。Q2毛利率46.92%,同比-3.69pct,淨利率39.70%,1H芯片價格平均下降10~20%,導致公司Q2毛利率有所下滑。 存貨金額有所提升,存貨/營收佔比環比下降,去庫存進行時。

公司2季度末存貨金額25億元,相比1季度末、17年底分別提升2.65億元,6.97億元,存貨/營收佔比為60%。從存貨分類來看,產成品庫存相比去年約提升12億,預計公司未來仍將繼續進一步去庫存。 新業務汽車LED照明、化合物半導體顯現進展良好。

公司化合物半導體小量產順利,H1營收約0.67 億元,相比2017 年營收增漲1.5 倍;汽車LED 安瑞光電H1營收4.25億,同比快速增長32%,汽車客戶規模及層次穩步提升,且安瑞一期基本完工,二期逐步展開。公司泉州南安項目已啟動基建。公司戰略縱深佈局完善,各項業務多點快速發展,奠定公司中長期快速成長。

大股東及高管接連增持,維持“買入”評級。

公司公告高管擬在未來15日增持不低於1000萬元,且公司大股東上半年已完成增持6億,並號召公司員工增持並承諾給予兜底,彰顯公司發展信心。 公司在LED芯片領域龍頭地位穩固,整體競爭實力較優。短期行業價格下降導致盈利能力下降,不過LED行業滲透率持續提升,行業長期向上發展趨勢確定性較強。考慮到短期行業價格壓力,預計公司2018~2020 年淨利潤/4540/5674百萬元,對應PE 17/14/11X,考慮化合物半導體、汽車LED、高端LED應用等迎來新增長空間,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LED行業景氣度不達預期;化合物半導體進展不達預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