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思考筆記(2):投資、投機與賭博

投研思考筆記(2):投資、投機與賭博

“絕大多數人從來就沒想過以投資者的身份進入股市,這是悲劇的開場。”

大家都在股海里廝殺,有的人是在投資,有的人是在投機,而有的人則是在賭博。

這三者之間的區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來談談自己對這三個行為的理解。

格雷厄姆在《證券分析》一書中,對投資有過這樣的定義:“投資業務是以深入分析為基礎,確保本金的安全,並獲得適當的回報,不滿足這些要求的就是投機。”

從這個定義上來看,相較於投機,投資具有以下三方面特徵:

1)需要深入分析;

2)回報預期,以本金安全為前提;

3)適當的回報,而非追逐暴利。

按照他老人家的邏輯思路,投資更多的應該是追求一個大概率事件。再具體而言,買高安全邊際的股票。

如果我們買入股票也是在大盤恐慌殺跌之後,底部出來之後,無論買什麼股票,從概率上來講,我們的勝算都是比較大,如果個股也有買點,基本面沒有風險,那麼我們就是在做大概率事件的投資。

要達到這樣的預期,就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用來持續、廣泛地閱讀和學習,即使賺了錢,也並沒有那種極度快感,基本上都是平淡無奇和乏味的,甚至很多絕妙的投資在初期都會帶來痛苦的感受,因為無論對錯,它給到你的回報都是一個“未來事項”。

所以,做投資是一件極其枯燥的事情。

我們再來看投機。

投機只是簡單的猜大小行為嗎?不是。很多時候,投機也是需要嚴謹深入的分析,比如我們需要基於宏觀經濟波動,對自己關心的領域進行深入研究。與投資相比,投機真正的區別體現在“機”字上,也就是指機會,這種機會可能和資產本身價值毫無關係。

舉個例子,我們經常會把某種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下跌當作是一種機會,但對於在產業鏈後端的公司而言,這種調整傳導到對公司盈利能力的影響,可能微乎其微,卻可能引發市場相關情緒波動。在投資者看來,這種波動沒啥意義,但在投機者看來,卻是可以利用的。

在股市裡,我所理解的投機,就是追求小概率事件。

有些人喜歡頻繁的追漲殺跌,這就是明顯的投機了,首先頻繁交易從概率上講你的成本就很高,勝算就會越來越小,比如一個交易買賣一次,就按照當前的萬3的佣金,一天買賣一次,一個星期買賣5次,一年就是750次。買賣一次算上印花稅就是萬16,也就0.16%,750次就是120%的成本,你一年能獲利120%嗎?

如果要我來評價投資和投機的優劣,我覺得投資是需要厚積薄發,而投機需要更敏銳的直覺。本質上,二者的要求都很高:投資貴在領悟“萬變不離其宗”,投機貴在抓住“不變中的變”。

再來回到現實,投資需要更安靜的環境,或者是更自我的世界,獨自思考,投機就會很嘈雜,正如上文所說的頻繁交易。但這兩者要想做好的要求卻有不少相似之處:耐心、善於控制情緒、紮實的專業知識、嚴密的交易紀律等。

再來聽聽大師們的說法,史上最偉大的投機作手利弗莫爾告訴你:

投機是耐心等待關鍵時點,然後在出現時介入市場不可避免的漲和跌,這個關鍵點不等同於技術上的突破或者趨勢底點的確定趨勢有效的大陽線,真正的關鍵點是實戰中才有可能形成的對多空平衡轉化為上升和下降趨勢的一種敏銳判斷,有了這個判斷力,投機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除了投資和投機,另一種參與者的行為就是賭博。

在股市裡,我所理解的賭博,就是總是滿倉追求小概率事件。

如果說你總是頻繁交易,總是喜歡追漲殺跌,只要倉位特別輕,也不會產生致命危險。但如果你總是滿倉這麼幹,在股市很快會虧得所剩無幾,如果是在期貨,外匯市場很快就會爆倉了。這就是典型的賭博!

賭博是一種非常“純粹”的活動,與資產質量無關,更不需要分析宏觀環境,只要幻想有接盤俠願意從自己手裡接過股票的接力棒即可。

而賭博與投機的區別在於,投機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即使沒有任何人投機,商品、資產的價格仍然會經常變化;而賭博的風險是人為的——如果那兩個長官不與士兵打賭,就不會有財富轉移的風險。

對於賭徒來說,一場體育比賽的結果,一塊胎記的有無,都可以拿來下注,更別說商品和資產的價格了。在西方社會中,賭博也有一個經濟的定義,指“對一個事件與不確定的結果,下注錢或具物質價值的東西,其主要目的為,贏取得更多的金錢或物質價值。”

一般性賭徒的行為特徵就是買完股票後第二天馬上看結果,贏錢的快感和輸錢的沮喪會帶來激烈的情感體驗。高級點的賭徒會打開K線看看圖,按一下F10看看公司屬於哪個題材,再翻翻財經新聞……請問,這和一個賭馬或者買六合彩的人,去翻翻往期中獎紀錄,聽聽名嘴們的分析然後下注的行為,有區別嗎?

以一個較長的時間週期來看,股市裡會有成功的投機者,也會有成功的投資者,但沒有成功的賭徒。但很不幸,還是有大批賭徒進場,明知十賭九輸卻有樂此不疲。

不善於等待,焦慮,急於求成,不勞而獲的幻想,在刺激的體驗中無法自拔,都是陷入賭博深淵的強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