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讓人同情,但他做錯三件事斷送大明江山

崇禎皇帝讓人同情,但他做錯三件事斷送大明江山

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崇禎皇帝。他是中華幾千年歷史裡,最不像亡國之君的一位亡國之君。

我們所熟悉的亡國之君,其實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商紂王那個類型,殘暴之極,不得人心。另一種是大藝術家李煜那種類型,軟弱無能。

恰恰相反,崇禎是一個十分勤奮的皇帝,也不近女色。據說當年名妓陳圓圓被選進宮中做妃子,他也無動於衷,最後把陳圓圓贈給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做小妾。

在這裡,小編開個腦洞,假如當初崇禎果斷收了陳圓圓,也許將來吳三桂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就不會發生了。滿清或許還不會入主中原。當然,一切都是假設!

很多人評價說,崇禎沒有亡國之君的樣子,卻趕上了天災人禍,積重難返的亡國運氣。

就連崇禎臨死前也說: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

貌似一代英雄楚霸王項羽也說過類似的話:此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把自己的失敗歸結於上天沒有眷顧他。

小編不客氣的說,崇禎本來有機會中興大明的,但是他錯過了好幾次機會。只要他做對這三件事,至少大明不會亡在他的手裡。

首先,他最令人詬病的是瞎折騰。在位17年,總共換了51個宰相(大學士就是明朝宰相)。這是啥頻率啊,北宋130多年的歷史也才換了50個宰相。放在今天,一個大公司老是換總經理,不倒閉才怪。

這不算完,刑部尚書換了17個,正好一年一個。兵部尚書(也就是國防部長)換了14個,還總共殺了11個總督(大軍區司令員),其中就有最著名的袁崇煥。當然地方省長也跑不了(巡撫)也殺了10來個。

崇禎皇帝讓人同情,但他做錯三件事斷送大明江山

薊遼總督袁崇煥

總之在這位大哥手下,實在是不好混日子啊。這也暴露了崇禎的一個弱點,做事心太急,又刻薄寡恩。

他的爺爺萬曆皇帝有28年沒上朝,整個大明帝國還一片繁榮。他這麼勤勞,確是瞎忙。

其次,崇禎沒有處理好黨爭。

崇禎剛一上臺,就滅掉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朝廷只剩下了東林黨這一大派系。歷代皇帝不怕大臣們分派系,甚至希望他們越分散越好。那麼整個官僚集團就無法威脅皇帝的權力了。

所以皇帝最樂意看手下人內鬥,最擅長拉攏一個派系,打擊另一個派系。而皇帝畢竟是孤獨的,只是一個人,因此後來皇帝又依靠宦官集團去制約官僚集團。

這也是權謀之道的精髓,在於維持各方勢力的均衡。

第三點,更重要,他沒有貫徹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

崇禎面臨的是一個內憂外患的困局。外有滿清皇太極在東北作亂,內有農民起義危及統治。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和滿清議和,無非是賠點錢。幾千年來,少數民族侵犯中原大部分都是為了打劫,誰讓漢族人有錢呢。

崇禎也曾嘗試秘密派人跟皇太極接觸,談談議和的事情。結果不知咋回事,這秘密很多大臣都知道了。

崇禎皇帝讓人同情,但他做錯三件事斷送大明江山

到了這份上,崇禎臉上掛不住,便斬殺了替他議和的那個官員。不好意思,崇禎同志沒有背黑鍋的習慣。

卸磨殺驢,做的太明顯,以至於後來再也沒有官員肯替他背黑鍋。據說當年李自成打到北京城下,心裡也不太自信,給崇禎寫了一封信:皇上啊,我來是想讓你封我一個西北王,不上朝不納貢,但可以替你抵禦滿清韃子的入侵。你看怎麼樣,派個人過來跟我談談吧。

官員們都很堅定,一致說要死守京城。於是,崇禎最後一條生路也斷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那一刻,崇禎也在北京煤山一棵歪脖子樹上自縊而死。身旁僅一名心腹太監王承恩誓死追隨。

崇禎臨死前,咬破手指所寫的血書,至今讀來讓人淚流滿面:朕死後,摘下皇冠,披頭散髮,沒臉去見列祖列宗。賊軍可以隨意分裂我的屍體,但請不要傷害一個百姓,他們是無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