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不能亂用

很多人喜歡吃參,特別是老年人,常覺得自己“虛”,需要大補,於是,吃參成了不二的選擇。其實,中醫治病講究的是辨證論治,辨病施治,參絕對不是適合所有人吃的“神藥”。中藥中臨床常用的有八種參:人參、黨參、太子參、西洋參、沙參、丹參、玄參、苦參,雖都稱作參,但並不都是補藥,每一種都有自己獨特的功效,適應的證型也不一樣。 人參:味甘微苦,性溫。功能大補元氣,固脫生津,安神。多用於各種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納差食少,自汗,心悸眩暈,氣喘虛咳,婦女崩漏等。黨參:味甘,性平。功能補中益氣。黨參的補氣作用與主治,和人參相似,但功力較弱。其特點是既可補脾胃而益肺氣又能益氣以補血,主要用於脾胃虛弱及氣血虧虛等症。 太子參:味甘苦,性微溫。補氣力較黨參更次之。功能補肺健脾,可治療小兒肺虛咳嗽,脾虛食少,精神倦怠,心悸汗多等症。因其對治療兒童疾病較適宜,故又名孩兒參。西洋參:味苦、微甘,性寒。功效:補氣養陰、清火生津。用於氣虛津虧,體倦乏力,口渴咽乾;陰虛火旺,煩熱咳嗽,或痰中帶血等。沙參:分南沙參、北沙參兩種。北沙參:味甘,微寒。歸肺、胃經。功效:養陰潤肺,益胃生津。用於陰虛肺燥或熱傷肺陰所致的乾咳痰少,咽喉乾燥等,也用於熱傷胃陰所致的口乾咽燥,大便乾結等。南沙參:性味、功用與北沙參相似,但效力較北沙參弱。此外,略有補氣作用。用於久病肺燥咳嗽及溫熱病後氣液不足較為適宜。丹參:味苦,性微溫,功能活血祛瘀,安神寧心,排膿止痛。丹參活血化瘀效果明顯,臨床有“一味丹參,功同四物”之說。多用於治療冠心病,腦梗塞,慢性肝炎,脈管炎,肝脾腫大等。玄參:味鹹苦,性微寒。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功用。可治療發熱煩渴,咽喉腫痛,目赤癰腫,結核,大便秘結等症。多服易傷脾胃,不宜久服。 苦參:味苦,性寒。功效清熱燥溼,祛風殺蟲。適用於帶下色黃稠及陰癢、皮膚瘙癢、溼疹等症。臨床多外用。並不是所有參都能吃,並不是所有病都適合吃參。希望看完這個帖子以後,你和你身邊的人能理性對補藥,有病及時到醫院就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