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

小不点MrLi


性格内向的人大概都会有类似的体会,与人交往,特别是要与那些不熟的人交往是件非常耗能心理能量的事。因为交往是需要考虑他人的喜好和在意他人感受的,同样聆听和说话也是需要消耗意志力的。有人甚至会觉得自己的独处空间、时间因此被侵占了,心里很是疲惫。


不同于外向的人需要群体的包围,内向的人则更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一个人呆着会让内向的人感到神清气爽,产生类似充电的感觉。相对的,社交就是高耗能的行为了。而在社交中消耗的能量,内向的人往往可以通过在隔天一个人美美地看本书,或是和最亲密的朋友聊聊天来恢复。


不过要注意,内向并不等于社交恐惧,内向的人更多的是没有太多的人际交往需求。



酷炫脑科学


其实友善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修养,而独来独往折射出的是一个人的行事作风,这二者并不矛盾。

为什么有些人明明看起来友善,却总是独来独往,让有书君从三种分类来跟大伙儿说道说道:


第一类人:无法改变他人,只能选择独善其身。

人是群居的生物,从社交属性方面来说,还是渴望与他人交流、沟通的。

但当你的真心总是碰到敷衍,当你的好心总是遭遇曲解,当你的行为总是与他人格格不入时,再热烈的心也会冷却,再好的修养都无法修补你内心的伤。

所以这一类人往往宁愿选择独来独往,也不愿再轻易抛出自己的真心,用距离竖起一道保护自己的盔甲。这属于不想让自己再受伤的无奈之举。

第二类人:有太多的追求,不想费时在无效社交上。


生活中不乏有些人,他们奉行“活到老学到老”的准则,不喜欢将时间用在一些没太大意义的社交活动上。

多数人聚在一起是为了要组队对抗寂寞,打发无聊时光,而这一类人担心的却是时间不够用。

他们属于对自身有追求,有特定方向的一群人,除了必要的会面与交流,其他社交统统回避。

这一类人每天按着自己既定的计划快乐前行,奔跑在自我成长的大道上。你看着他们每天行色匆匆、奔波忙碌,但实则他们乐在其中,充实满足。

他们是人群中的特立独行者,随着时光的流逝在一天天的蜕变,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第三类人:向往独处,喜欢清静自由的空间。


这一部分人,生来就不喜欢太过繁杂的人际关系,他们向往简单。

你说他性格内向也好,说他孤僻也罢,总之他们更喜欢独处,喜欢享受那一份化繁为简、避世而居的清静与自在。

在纷繁热闹的环境中他们反而有些不适应,极易疲惫,分分钟想逃离。

他们大多热爱大自然,一回到山水之间就仿佛苏醒了般精神奕奕、神采飞扬,哪里还有半点人群中木讷的样子。

这部分人交友也贵精不贵多,不追求交友广阔,只向往历久弥坚,所以大部分时间他们都是独来独往,偏安一隅。

待人和气、友善这是一种修养,也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一种气质,而独来独往却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与性情,这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其实友善跟独来独往并不矛盾。独来独往只是一个人做事或者生活的习惯,并不代表这个人就一定是孤僻的。

也许他是一个内向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很友善,因为受教育的环境、家庭的影响,让他成为一个不粗鲁的人,良好的习惯趋势使他不能对别人无动于衷,但他性格内向,喜欢独处,不喜欢太多与人相处,不喜欢太多的社交,因为对内向的人来说,渴望独处不仅是一种偏爱,它还影响着健康和情绪,内向的人因为社会压力和交往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所以需要时间来独自恢复。

为什么喜欢独来独往?


因为有些人有太多的事情要做,有看不完的书和电影,还有很多社交活动要参加,他们认为和自己无关的人没有必要,也没有精力去闲扯。表面上他们总是孤独的,大概只是和你没什么交流,并不代表他们很孤独,他很可能会和另一群朋友玩的很嗨,只是你不在他的朋友圈里。

在我们与人相处了很长时间之后,我们都或多或少感到疲倦。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我们前进的步伐也不一样。朋友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把那些等人的时间,都用起来,我不知道能做多少事情了。”我们总是需要充足的独处时间来平复与人交往后的疲倦,以及恢复与人交往后消耗的精力,或拿这些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用你自己的步调来决定你是否需要给自己更多的时间。社交的快乐来自社交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自交流的深度而不是频率。他们并非独来独往,只是过着自己的生活方式。

——大话精神,一个专注于精神心理疾病的公众号。


大话精神


我觉得与人为善与独来独往并不矛盾,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与人为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个性。与人为善是为了不苛求他人,独来独往是为了不难为自己。

与人为善,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要求他人,不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他人,尊重个体的不同,求同存异。不搬弄是非不出口伤人,这是为人的善良也是做人的修养。



可太多时候,你一片好心却受到曲解,你委曲求全却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你以为退一步风平浪静,人家却当你好欺负得寸进尺,变本加厉。


“没人会喜欢独处,不过是不喜欢失望”。如果思想上不能交流,如果语言上不能沟通,行为上不能认同,那么宁愿守着一个人的孤寂也不要那虚假的热闹繁华。

与人为善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客套的疏远,不计较,才是真正的淡漠;独来独往是一种个性,也是一种无奈的躲闪,不苛求,才是真正的自爱。


守望麦田


理由有千种万种,但有一种可借用ㄧ句话表达:认识的人越来越多,就越来越喜欢狗了。


他山之树


感觉我自己就是这样的(至少在朋友的眼中应该是这样的,虽然我和三五个好友在路边摊海聊时是滔滔不绝的那类),我觉得友善和独来独往是两个概念吧:

1.友善是一种外在表现形式,或者说是一个人的性格展现在众人面前给人的直观印象,对人总是乐呵呵、很慈眉善目不骄不躁特别有耐心的那种。

2.独来独往是个人生活方式或者习惯的选择,不等同于孤独(坦白说,有孤独的成分,这个因每个人内心格局和成熟度不同而不同),更加彰显了特立独行、自立、有主见等个性特点。


还记得上大学时,有一位专业是心理学的辅导员说过这么一个现象:大一特别是前半年,一个宿舍六个人,吃饭上课逛街绝对是成群结队的、甚至“宿舍与宿舍之间的自保意识很强”,越往后,尤其是大三下半年面临实习、考研等不同选择时、许多人都开始独来独往的状态,这个时候不同宿舍的某两人反而关系不错、同宿舍可能矛盾还挺突出。。。

工作六年多,自己是外向健谈的那种性格,但是依然选择“待人友善,但自己的事更愿意独来独往”。各种原因、相信有类似经历的朋友能感同身受。


成成长长大姑娘


偶然看到这个问题,情不自禁点进来。因为我就是那样的人,看起来与人友善,实际上独来独往。为什么会这样?看到有人说:与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前半句,我认同。后半句,我觉得,值得商榷。



待人友善,确实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品性的外化,也是一个人在群体中立足的条件。过于孤高自傲,或生性冷漠的人,很难在群体中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与和谐,自然也会因此而给自己的立身行事,带来不利影响。



人前友善,人后为何独来独往?不是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吗?有两种可能:一是,人家其实也是群居动物,只是人家的圈子,与你的圈子没有交集,所以你看不到而已。



另一种可能,是人家确实人前浅笑盈盈,人后少于人言。某种程度上,我就是这样的人。为什么?因为我需要独立的空间和自由的时间,来达成自己的梦想:遍读三教经典,一为明心见性,二为传承绝学。而人际交往过广过密,会耗去很多时间,带来诸多烦恼。



这不是性格孤僻,而是个人追求不同导致的路径选择差异罢了。或许有一天我撞了南墙,又会回到人堆里,呼朋唤友,推杯换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未来会怎样,谁知道呢?


被催稿的牧羊悦


个人觉得,友善是一个人对旁人的修养,独来独往是自身的生活习惯。

别人我不知道,我自己反正见到邻居,小区管理人员都会主动打招呼,对人也还算和气,应该算得上外表看起来友善的人吧。但是,在小区的各位妈妈大妈眼里,我应该也算得上独来独往的人吧。一般遛娃,大家都喜欢聚在一起聊天,可是我宁愿自己一个人坐一旁看看孩子,看看手机,看看书喝口茶。不是说不八卦,其实我也是挺八卦的女人,只是我只喜欢跟老友记八卦聊天侃大山,我遇见陌生人或者不太熟的人,我总是会害怕自己说话是否得体,做事是否周全。

我问过一些朋友,他们也说有时也感觉自己好像独行侠一样,大家独来独往的理由也很多,比如太忙,没时间寒暄;有自己固定的交友圈子;又比如跟我一样不太会和不太熟悉的人打交道等等。


猫小疯的妈妈咪呀


我觉得友善和独来独往没有必然联系吧

友善可以人缘好,可以朋友多,可以活泼。但是同样的,可以独来独往。

友善的人心地是善良的,经常会帮助别人,对人友好,朋友挺多。

可是独来独往的人也并不是不友善,孤僻。

我有一段经历,高中有一个同学是女孩子,平时独来独往,吃饭、回宿舍、体育课都是一个人,看着也挺冷漠的,有一次刚好我有急事,一个人撒欢跑可快去餐厅急着吃饭,谁曾想,正哼着小曲,一个狗啃泥发生了🌞🌞🌞🌞【这几个小太阳可以表达我的乐观】

当时我第一反应不是立即爬起来,而是四周看看有没有认识的人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好蠢啊

一扭头!!!!就看到了那个同学,对视!她就走过来扶我,丝毫没有嘲笑我令我尴尬,而是淡定的讲她以前也差点摔过,说这一片就是路不好。

当时心里那个暖啊,这小姐姐人也太好了,能不友善嘛!!

所以看起来友善但是经常独来独往是很正常的,独来独往可能是性格原因,喜欢一个人做事情的感觉,很美妙啊,没冲突哦。



懒羊羊羊羊羊啊


我就是这样的人。题主的附言阐述比较到位。待人友善是修养,独来独往是性格,还是有几分道理的。我原来在一个小地方工作,后来放弃较好的职位,到北京来闯荡。其实,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打开房门就是繁华世界,关上房门就是岁月静好。这是我感到最舒服的心理状态。有朋友来,我很高兴很热情;没有朋友来,我更享受那份寂寞孤独。这种寂寞孤独,正好用读书写作来充实心灵。

上班的时候,我与人为善,与谈得来的人也是谈笑风生。下班的时候,我却愿意独来独往,不喜欢那种呼朋引伴、吃喝玩乐,所以,有的同事会认为,我不容易接近,朋友少,甚至孤芳自赏、自命清高。其实,对这种误解,我一般不解释,哪一种心灵状态舒服,我就采取那种心灵状态,我已经不需要外人来肯定了,更不会在乎外人的评头论足,内心很安详,生活很快乐就行了。吃喝玩乐,对你是一种快乐。端着咖啡,坐在窗前看书,是我的快乐。

另外,独来独往,喜欢独立思考。我为什么要独来独往,因为我在路上在吃饭在坐车时,习惯了构思和思考,在脑子里打草稿。一旦到家,我就开始动笔整理。这样的效率才高。否则,你和一群人行走,不说话,你合群;说话,就要占用你的脑子。两害相侵取其轻吧,只能牺牲别人的看法了,因为思考和构思,才是我的正事。

还有一种性格,就是太关注别人的感受,太委屈自己了。比如,我要和别人出门,我一定仔细询问对方喜欢怎么走、喜欢吃什么、愿意看什么,特别照顾别人的感受,生怕别人心里不舒服。有时候,陪别人出门,别人开心,我活受罪。与其这样的,不如我自己安排自己的行程。一个人出行,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只要指的是思想。不必考虑别人喜欢什么话题,不必附和别人的观点,不必照顾别人的情绪,享受这个孤独的美好。

其实,这样做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每个人都应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句诗歌: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有些人喜欢热热闹闹的,活在别人在意的群体里;有的人喜欢安安静静的,活在自己在意的状态里。两种为人处世的方式,我只是更喜欢第二种,当然,因为工作需要,我也能融进第一种生活和工作状态;如果工作不需要,我会迅速切换到安安静静、享受孤独的状态里,都挺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