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行周期 穿越牛熊的破局之道

今年以來,受美聯儲加息、貿易摩擦等多方面因素影響,全球市場不確定性增加,金融市場震盪此起彼伏。在全球財富管理行業發生深刻變化的條件下,我國財富管理行業面臨著一個更加成熟和複雜的發展環境。新的週期來臨,投資者財富管理需求也在發生變化,如何穿越牛熊、更好服務客戶,成為各大機構的當務之急。

財富管理邊界不斷拓展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我國中產及高淨值人群規模不斷擴大,大眾富裕階層新概念也被廣泛認可。尤其隨著數字金融的發展,財富管理需求也已經從高淨值人群下沉到更加廣泛的客群中。

此前,財富管理主要指以高淨值客戶為主要服務對象,由銀行、信託、券商、基金、保險、期貨、私募基金、第三方理財機構和互聯網金融等各類機構提供。近年來,大量基於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應用和網絡平臺的投資理財產品不斷湧現,進一步拓寬了財富管理的業務邊界。

具體來看,中國人民銀行最新數據顯示,過去十多年來,居民財富不斷膨脹,居民儲蓄存款從2004年的11萬億迅速增長到2018年8月份的43萬億,佔比2016年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超五成。我國居民儲蓄餘額已經連續三個月突破43萬億元,位於歷史最高位。其中,活期存款超過16萬億元,定期存款超過27萬億元。這組數據直接反映出國人可投資產規模的龐大。

先看一組金融市場的宏觀數據:

截至2018年二季度末信託資產餘額達到24.27億元;保險資管方面,截至2017年底,保險資管總額達到16.75萬億元,較2004年增長超十倍。

下行周期 穿越牛熊的破局之道

銀行理財方面,《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2017)》顯示,截至2017年末,全國銀行業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為29.54萬億元,較年初增加0.49萬億元,同比增長1.69%。其中,同業理財規模與佔比較年初“雙降”。另外,債券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而新發行理財產品則以低風險等級為主。

在券商資管方面,截至到2018年上半年,券商資管規模為15.28萬億。在私募基金方面,截至到2018年5月,總規模則超過12萬億,上述各種累計規模超過100萬億。

目前,我國金融機構財富管理業務普遍採取“以產品為中心”模式,服務方式主要表現為提供投資理財產品,這與基於生命週期的“以客戶為中心”的財富管理經營理念有著本質差異。在銀行、信託等機構中,從產品的開發到最終的銷售,分屬於不同的部門,銷售端也多是以產品為導向。而隨著國人可投資產規模突破百億,多元化的財富配置需求越來越強烈,這也倒逼財富管理的服務邊界不斷延伸。

從產品中心到客戶中心

金融機構的高客戶不僅追求財富增值,還基於整體生命週期對人生不同階段提出財富的保值、避險、傳承等需求。金融機構只有積極轉變經營理念,強化投資研發和服務能力,提供專業的諮詢顧問服務及多元化財富配置方案,才能滿足客戶個人及家庭資產負債全面管理的金融需求。

儘管投資理財產品的銷售渠道多種多樣,但近兩年來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互聯網渠道發展迅速,不僅服務人群下沉,覆蓋率進一步提升;在財富管理服務上,也進一步從產品中心向客戶中心轉變。

在個人財富管理方面,伴隨國內個人財富的大幅增長,新型以客戶為中心的財富管理機構迅速發展,風頭甚至超過了傳統機構,比如已經上市的諾亞財富、宜信,以及後起之秀諾遠資產等。需要注意的是,它們不同於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更多的按照客戶實際情況來幫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和資產配置的需求,提供綜合性的理財規劃服務。

以諾遠資產為例,通過母公司漢富控股的專業積累與產業資源積澱,一方面從產品上嚴格把控風險,設計不同類型的產品;另一方面,通過對經濟週期的敏銳觀察,提供穿越週期的投資配置方案規劃。諾遠資產母公司漢富控股業務板塊涉及眾多領域,從家族財富傳承到股權投資,再到高淨值人群財富管理,以及大眾富裕階層的中小額投資理財,整個業務閉環始終以客戶為中心,提供跨週期、跨階段的服務。

新環境中的技術路徑分化

概括來看,當前財富管理面臨著經濟週期波動、監管趨嚴、市場需求多元三大因素影響,呈現出新趨勢。

從經濟週期來講,目前國內經濟增速有進一步下探的趨勢,證券市場持續低迷,債務違約事件也不時發生。與此同時,國際經濟環境變革深化,貿易爭端不斷,歐盟一體化進程受挫,新興市場貨幣貶值趨勢明顯。這對於當前的資產配置提出來更加穩健的要求。

監管方面,隨著資管新規等一系列規定的發佈,行業監管進一步加強,合規程度不斷提升。雖然短期內或對行業產生一定的衝擊,但從長遠來看,規範的行業更有利於保護客戶權益,有利於長遠發展。

市場需求方面,隨著客戶財商的不斷提升,對自身需求日益明確,簡單粗放的產品為中心越來越無法滿足需求。財富管理機構面臨從瞭解產品向瞭解客戶的方向轉變難題。

在各大機構的業務規劃中,風控與合規始終是重中之重。而除此以外,建立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基礎上的技術服務路徑,也正在開啟財富管理的新大門。

如招商銀行此前便推出了摩羯智投,客戶可以根據自身的風險偏好和預期收益目標,一鍵選擇配置方案。近期,諾遠母公司也推出了“漢富雲”,通過打通個業務底層數據,以及機器學習、知識圖譜等AI技術以及大數據分析技術,更好的瞭解客戶,進而直接影響服務配置建議,形成“AI+人工”的立體服務模式。

相比於歐美,國內的財富管理尚處於起步階段。不過,隨著財富增長以及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行業整體發展速度無疑超過歐美,甚至於在某些領域有彎道超車的跡象。儘管目前市場行情動盪,但從長遠價值投資來看,通過合理的配置,依然可以穿越週期,發現真正的投資價值。

下行周期 穿越牛熊的破局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