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孩子的陪伴有多重要?

上善若水利不争


0-3岁,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发育将完成80%,性格养成和行为习惯将基本确立。在0—3岁宝宝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的陪伴对于宝宝健全人格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陪伴宝宝的重要意义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父母对孩子的照顾和教育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孩子出生后,建议妈妈亲自照顾,因为妈妈是宝宝最亲近的人。

妈妈的照顾,给予宝宝安全感,也是宝宝健康的保障。妈妈对宝宝关心入微,能观察到宝宝的很多细节变化,如果宝宝生病了,妈妈也能及时发现。许多疾病在最初期就有明显的征兆,妈妈发现了就可以及时寻求解决办法。

妈妈会学习很多育儿知识,给予宝宝良好的教育。宝宝有什么坏毛病,妈妈会及时作出引导和调整。宝宝在妈妈的照顾和教育下,和妈妈有良好的情感联结,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将来对孩子的教育也不会太费力。

如何正确有效地陪伴宝宝呢?

1、和宝宝说话、讲故事、唱歌等

妈妈常和宝宝讲话,有助于宝宝的语言发展。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就能对声音做出反应了,给宝宝播放优美的古典音乐,对宝宝的性情发展很有好处。

2、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能培养宝宝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等。更重要的是,给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

3、陪宝宝玩,回答宝宝的问题

陪孩子玩玩具,跟随着孩子到处走,回答孩子的每一个“这是什么?”“为什么?”寓教于乐,带领孩子探索世界。孩子非常有活力,对什么都感兴趣,而且有时会不知疲倦。

4、养成宝宝爱干活儿的好习惯

有的孩子看到妈妈扫地、擦桌子,自己也想干。于是,妈妈很耐心地教孩子,孩子特别认真地学,就像特别认真地玩玩具一样。随着孩子的长大,孩子慢慢会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把地扫干净,会搓洗自己的袜子等等。

孩子会干的家务越来越多了,虽然干得慢,不一定会给妈妈减轻多少负担,甚至常常会添麻烦,但是孩子的自理能力逐步提高,而且在成功干完一个家务事时,会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开心

从小培养孩子做家务的好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都非常有好处

5、带孩子去户外活动,亲近大自然

可以多带孩子去户外活动,去逛公园,接触外面的世界,看花花草草和小动物,带孩子进一步认识这个世界。在外面跑跑跳跳,玩玩球,促进孩子身体发育。

陪伴宝宝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首先,保证孩子的生命安全。然后,要多观察、多倾听,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和需求。不要宠坏孩子,也不要有太强的控制欲,阻碍孩子自主思考和探索世界。不要要求孩子完全不犯错,其实孩子犯点小错也是成长,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

陪伴孩子时不要把孩子一个人丢在那里玩,自己却盯着手机。孩子会感到很没存在感,甚至用哭闹吸引你的注意力。

不要因为觉得陪伴孩子太累,就让孩子一动不动地看电视。这样确实省力气,因为电视非常吸引孩子。可是长时间看电视对孩子的发育是有害的,可能导致近视、肥胖等问题。

愿我们都能用爱心、耐心和智慧去陪伴孩子。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当父母的成长的过程。我们在照顾、教育孩子,同时也被孩子爱着、感动着。


儿科医生鲍秀兰


妈妈的爱和陪伴对宝宝来说无上重要,“无上”就是再也没有更重要的了。心理学家哈洛和鲍尔比分别做过很多心理研究和实验,证明母爱会影响孩子一生,大家若要深究可以查查资料用心学习一下。



为了说清母亲陪伴的重要性,或许反过来分析——缺少妈妈的关爱与陪伴——会有什么后果,更容易明白并印象深刻。

第一, 宝宝来到世上,最初唯一的亲人就是妈妈,缺少妈妈的陪伴宝宝就会沉浸在忧虑或恐惧当中,丧失最初的根本的安全感,为此他们会心神不定,对身心智各个方面都将带来伤害。

第二, 宝宝需要从跟妈妈的交往中学习最初的人际沟通技能并建立社交互动模式,缺少妈妈的陪伴孩子不仅丢掉学习体验的机会,更可怕的是他们从一开始就无法建立对他人的信任,将来发生社交障碍的几率必然大大增加。

第三, 缺少妈妈的爱和陪伴,孩子发展爱和被爱的能力一定会遭受严重的阻碍,他们既渴望被人关爱又害怕失去温情,既想要去关爱自己喜欢的人却又不懂得如何付出,甚至终其一生都会在期待与反叛中痛苦地纠结和挣扎。

第四, 原本最可以信赖也最应该亲密的人——妈妈对孩子的疏远,会让孩子无法摆脱对自己的怀疑,难免会认为自己不好不够可爱,很容易陷入自卑的泥潭,自尊和自信的发展恍然如空中楼阁。

……



妈妈即使有一千条理由,本质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借口,其它的事情未必非你莫属,但关爱和陪伴自己的亲骨肉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妈妈完成的使命任务,凭什么?为什么?不好好陪伴孩子呢?!

想想孩子发自心底的渴望的眼神和受伤的哭泣的心灵,妈妈怎么可以忍心丢下孩子呢?!


冯国强老师谈新早教


母亲对孩子的陪伴是一种安全感,一个可以依赖、撒娇、的港湾。

有爸爸妈妈陪伴的孩子是幸福、自信的、一个家庭中,缺不了母亲和父亲的爱。

像我自己小时候,一般家庭是爸爸出去打工,而我的家庭是妈妈出门打工,爸爸在家照顾我们,那时候我一天到晚都在想我妈,希望她能给我打个电话,而那时候的电话还不是那么方便,接个电话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一旦接到电话都是哭诉,哭啥?想我妈呗,心理委屈啊。

现在也有很多放弃工作在家陪孩子的妈妈。孩子需要的是陪伴而不仅仅是你玩手机陪着她。高质量的陪伴才不会辜负你我她。

家庭生活像一台戏,作为父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父爱给与孩子的坚强、大度、宽容、是母爱不能替代的。

结尾想说一句父母给与孩子最好的爱是爸爸爱妈妈,只有父母相爱了才会有和谐健康的家庭。





四叶草的菜


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陪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即使什么都不说,只要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就会觉得温暖,舒适。所以,无论做父母的工作有多么忙,也都要抽时间多陪陪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尤其是母亲,对于孩子来说,母亲就是家,累了躺怀中睡,伤心了趴在怀里哭,饿了跟妈妈要,冷了要妈妈抱,天黑了有妈妈陪伴,犯错了需要妈妈帮助改正,走错了路需要妈妈指引,生病了需要妈妈照顾。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母亲就是孩子的一切。



相反缺失母爱的孩子,特别容易寡言少语,不愿敞开心扉与别人交往。儿童在十八个月的时候就要通过感官去领悟世界,从母亲的形象中认识世界,如果得到了母亲的关爱和爱抚,生理需要就得到了满足,就会感到安全,对周围的人也会有信任感。但是如果母亲的关爱不够或者没有孩子就会对人,对事产生恐惧,充满不信任。所以,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


不想长大56605


看了这篇文章,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是一位农村妇女,但她和其她农村妇女又不一样,我们小时候爸爸在外面工作,经常不在家,家里家外就靠她一人来撑着,虽然她不识字,可是我们家的几个孩子全上学,如果有贪玩不愿去上学的(村子里和我们年龄差不多大的书都读得很少)她就会拿着擀面杖赶到学校去,村里的那些老人都说她傻,让小孩读书又花钱又不能帮着干活挣钱,你这么累何苦呢?母亲只是笑笑,不再言语。母亲还有一句最经典的话:“无事要小心、有事要大胆。”。。。

几十年过去了,我现在又把这句话用来警戒我的孩子。如今,我的母亲已经80岁高龄了,虽然体型变了(由于劳累过度脊椎严重弯曲),但身体还算硬朗,在自家门口管理一个几百平米的鱼塘,鱼塘周围种上几种果树和蔬菜瓜果,每当收获季节她就会把那些分给邻居们(因为我们恰在那时都不能回去)。

我母亲勤劳善良,骨子里又很要强,很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手机玩得很好,经常和我们微信视频、微信聊天,还经常拍一些家中的小视频发给我们看。。。

愿我的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都能:平安快乐、健康幸福、长命永远!妈在家就在!


居家过日子365


 时间真是奇妙,可以创造无尽的金钱,也可以创造无价的亲情,就看你怎么去分配了。爱需要时间来表达,孩子的成长更需要父母的陪伴。无论是哪种类型地父母,我们都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的,都是希望孩子幸福健康快乐的生活。说到做到,就在即将来临的春节期间,尽量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倾听他们的心声,不要忽略他们的感受。孩子如同栽种的花草一样,需要时间来灌溉和呵护。

增设一个“黄金时间”

  黄金时间是指父母陪孩子做一些双方都喜欢做的活动,在活动中由孩子主动控制活动的进行,父母则在其中致力于一些改善亲子关系的行为。春季期间,父母可以每天增设一次“黄金时间”,尤其是放养型父母和忽略型父母,这样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们的疼爱和呵护,增强亲子之间的亲情,从而加深彼此的感情。这个方案共有3个步骤,最好是由父母与孩子共同执行,用认真的态度做出一份“黄金时间”活动表,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使孩子感动父母对这件事的重视。步骤1 挑选活动,列入孩子喜欢的活动,越多越好。例如:● 去公园散步● 去动物园● 骑自行车● 去游乐场● 拼图● 做蛋糕● 玩电脑游戏● 外出品尝美食

 订下“约会”,遵守约定

  按约定好的“黄金时间”来做活动。提前安排好事情,最好关掉手机,全身心陪伴孩子,让孩子享受专属的精品时刻。尤其是忽略型父母和放养型父母可以让孩子的内心产生“此时此刻,在父母的眼里我是最重要的人”的想法,这样做可以使孩子心理再次健康发育。

《时尚育儿》杂志,为孕、0~3岁家庭提供权威育儿、生活消费指南,点击右上角关注。

时尚育儿圈子


我老公从出生后就是他奶奶喂大的,婆婆在上班的地方基本上没在家看过他,而他哥哥是婆婆从小带在身边长大的,现在,哥哥办事说话的语气都是自信的,也很阳光。而我老公说话就显着有点低沉,根本不是一个类型的,听奶奶说,老公小的时候,有人问他你妈妈呢,他说我没妈妈,唉,你说多心酸,现在老公有时还说自己缺乏母爱,以前都是自己去树林河边偷偷的哭,但这些婆婆不会知道,奶奶也觉着她很疼她的孙子,即使奶奶再疼,妈妈不在身边对孩子的影响都是一辈子的,而且老人的教育就是吃饱了不饿就行


澜桥暖醺1


母亲是孩子来到人世间接触的第一人,也是他感兴趣的第一人,

母亲是孩子通向社会生活的第一道桥梁。

孩子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在努力地与母亲建立连接。

这份连接非常紧密,影响也非常深远。

在孩子出生后的好几个月中,母亲几乎扮演着孩子生命中的唯一角色。

孩子需要完全依靠母亲才能存活。

母亲对婴幼儿的陪伴和照顾,能让孩子消除不安全感,获得爱和自信。

而与母亲分离,则会让婴幼儿产生一种

孤独的、被抛弃的感觉。

所以,母亲经常的陪伴会让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获得快乐和幸福特

但是,母亲的陪伴会让孩子产生依赖,

孩子会过于专注母爱,希望被母亲宠爱、甚至溺爱。

一些孩子没有母亲陪伴不能入睡、或者长期和母亲睡在一起,特别痛恨弟弟或妹妹。

一旦母亲不能陪伴这孩子,他就会产生很多负面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诸如心怀怨恨、自暴自弃、故意犯错误、破坏实物等等。

因此,伴随着孩子的长大,母亲要逐步减少陪伴孩子的时间。

这样能让孩子的独立能力和与人合作能力发展起来。



青少年梦想教育


母亲对孩子的重要,已经不是用条条框框的理论所能表述尽的。尤其是孩子年幼的时候,初识世界,妈妈作为带领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个人,对孩子的影响是能够深入到骨髓里的!

刚出生的婴儿,从妈妈温暖的子宫里出来,唯一的需求就是吃饱,获得温暖,能够让宝宝满足这个需求的只有妈妈。此为第一: 人之初,是人的天性选择了让妈妈来保护自己。



从0-6岁的这六年里,孩子除了吃饱穿暖以外,还需要一个认识世界的引领者,从最开始的认识妈妈爸爸,到后来的牙牙学语,直到认字看书,会写自己的名字,主要都是走妈妈引导而来。此为第二: 孩子的认知与成长,妈妈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孩子除了吃穿,还要有情感需求。被爱护,被鼓励,被欣赏,被理解,被思念,首先来自妈妈。因为妈妈对孩子的情感付出,孩子对妈妈的依赖,才能够让孩子形成完整的人格,具备为人处事的基本能力。此为第三: 对于什么是爱与被爱,孩子首先从妈妈这里学习到的。

小时候的成长顺利与否,全都跟是否有妈妈的陪伴,有直接的关系。


长大后,遇到问题,需要与人沟通,得到指引,如何面对问题,妈妈是第一个想到的可以完全信赖并不会拒绝自己的人。安全感是人存在世界上的第一感受,第一需求。包括刚说的吃饱穿暖也是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式。安全感建立完好,人便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应对人和事。此为第四: 人随着年龄长大,身心的成长,需求是呈递增的。妈妈这一个角色虽然不能满足一个人成长中所有的需求,但是人最基础的精神世界,喜怒哀乐,都来自于妈妈的爱和包容,才会有接下来的需求。

一个在幼年缺失母爱的孩子,幼年期没有得到满足的那些需求,即使成年以后,也会不断地从其他方面去寻求幼满足。

底层的精神没有构筑结实,追求其他的都是空谈。因为不具备追求的能力。


女孩表现在,成年后可能不会表达自己,自卑,不能很好的认识自己是谁。结婚后对家庭事物和夫妻相处显得手足无措。

男孩表现在,寻求伴侣时,以获得母性关爱为第一选择。对伴侣要么过于依赖,要么过于顺从对方。

不管什么样的人,都极容易导致两个极端现象。

妈妈的爱,对做一个人的基本能力,基本心理,都有极重要的作用!

精灵故事,讲述关于孩子的那些故事。


精灵故事


刚刚关注了重庆红衣男孩案,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还没有能够消退。男孩一个人独自在家,还未成年,就这样不明不白的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他的母亲能够陪伴在他的身边,我想,这样的悲剧可能就不会发生。母亲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生中最重要的,对于以后的性格形成,心里的健康与否,以及成人后的一切生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母爱,是一件很悲伤的事。希望我们的孩子,都可以在未成年时,有母亲的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