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今天是媽媽的89歲誕辰

遺憾的是

那一聲心底湧起的

“媽媽,生日快樂!”

媽媽再也聽不到了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記憶中的那幅畫,那個知己

文 | 孔昭鳳

遠嫁營院的日子,著實孤寂了媽媽的晚年。

不過,說起來,也並非只有辛酸。媽常說,我與她之間,相距遠,心卻最近。媽說,我每年花電話費,輸送到她心坎裡的那一聲聲“媽——”,比她身邊另外七個孩子喊“媽”的總數還要多。並不是說,我比其它兄弟姊妹孝順,只是,每個人盡孝的方式不同而已。

我常常唯心地認為,上天之所以賜予了媽媽那麼多孩子,就是讓我們各就其位,各施其職地來替早逝的爸爸守護媽媽:有負責內勤做家務的,由負責外勤辦事兒的,有負責掙錢提高媽生活質量的,有負責帶媽媽吃喝玩樂提升生活品味的……我嘛,自然就是上天賜予媽媽的一個閨蜜和知己,專屬陪聊的。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剛結婚時,我用每週一封的家書與媽媽交流。媽媽識字少,那些年,讓她的孫女孔穎讀信,是媽媽在吃穿之外,最大的精神享受。她能從孔穎繪聲繪色的朗讀中,追隨我砥礪前行的腳步,去領略身外世界的精彩……也因此,練就了孔穎的日後做司儀的好口才。

自從媽家裝了電話開始 ,每年的今天,我都會以甜糯綿長的一聲“媽——生日快樂!”揭開媽媽生日派對的序曲。一旦,哪一年被其它姊妹搶了頭籌,我便會在電話裡使勁兒跟媽撒起嬌來:“怎麼可以,怎麼可以嘛,他們離家近,是可以親自去拜壽送祝福的,為啥要跟遙居他鄉的我爭搶著打電話呢?他們難道不知道我是媽媽的第一知己嗎!”

收受了祝福的老媽,人,雖然還坐在炕頭上,但,由心底發出的笑聲,卻一串串兒地飛出了窗外,常常會集結號一般,招致來一群花喜鵲到“媽家門前那棵柳”上,“嘰嘰喳喳”地合奏起歡樂頌。緊接著,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便應聲而來送祝福、派禮物。於是,沉寂了很久的院落,便登時喧囂熱鬧了起來,這或許就是媽媽晚年的孤獨裡,愛過生日的最直接原因吧!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論起當下流行的“閨蜜”一說,我與媽媽之間,那可算是最鐵的閨蜜了!

小時候,媽媽忙於生計,很難有跟我閒聊的時候,小小的我,便爭搶著給媽媽添柴燒鍋,幫媽媽擇菜剝蒜,以便能在不影響媽媽勞作的前提下,聽媽媽談古論今。

童年裡,最最痴迷的一件事,便是在炎炎夏季某個晴好週末裡,與媽媽一起去河邊,邊洗被臥(拆洗下來的被面被裡)邊聽故事……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在一條兩旁開滿鮮花的鄉村小道上,迎著晨霧,哥哥的手推車上,滿載一車花花綠綠的待洗被臥,媽媽和我提著乾糧和暖水瓶跟在哥哥的車後,途中不間斷的,會偶遇三五成群的鄉鄰打趣兒調侃:“二嫂子,又要拿著被臥到河裡去浪啦?”“你家的被臥是不是特別的大啊?這家門前的小溪就不夠你張羅的,非要跑到大老遠的甸子裡去洗?”“聽說你是藉著洗被臥,泡自己呢!”

媽媽並不介意山裡人的取笑,時不時地會笑吟吟地回一句:“我是想趁著天氣好,找個寬敞地兒,撒野洗去一冬的邋遢。”我仰臉看媽媽,看到的是一臉聖潔;我回頭望望鄉鄰,看到的是,那幾個剛剛還在調侃媽媽的本家叔叔們追逐羨慕的目光。那一刻,我覺得,媽媽就如年畫中的仙女一般美麗。

到了河邊,卸載完待洗的被臥,哥哥便順帶割一車豬草,原路回家忙其他的農活了。

於是,茫茫的草甸子裡,蜿蜒的長河邊,我和媽媽便獨霸了那幅濃墨重彩的畫作:藍天上白雲飄蕩,清凌凌的河水泛著波浪,魚蝦在河裡徜徉,母女河邊浣紗歡唱……

許多年後,每每回憶起河邊洗衣的片段,我依然是陶醉其中的……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第一道工序:挖坑。我和媽媽先就地取材,徒手在沙灘上挖一個沙坑,後用從家裡帶來的塑料布鋪在我們合圍的沙坑上;接著,再用各色漂亮的鵝卵石在河邊淺水處,構築起第二個高於水面的通透“石坑”。於是,一個“沙坑 ”和“石坑”,在媽媽選中的那個一頭扎進河邊的青石板旁就完好構築起來了。媽媽說,自己挖坑的本事,都是她童年裡趕小海兒抓嘟嚕蟹子時練就的。

第二道工序:慪。媽媽會次第把每床被臥,都用獨家秘製的胰子(一種豬的胰臟、鹼、豆粉、香料熬製而成的洗滌品)磨擦一邊,簡單搓洗一下便慪在之前構築的“沙坑”裡。媽媽所說的“慪”,就是依賴胰子,把被臥打磨浸泡一定時間,把沉積在被子上的油膩和汙漬給慪散。這期間,我只能象徵性地幫媽媽扯扯被角,以求媽媽能更加省力地把胰子均勻塗抹在待洗的被臥上。在慪的過程中,媽媽會趁機把淤積在心的很多煩惱和遺憾娓娓向我道來。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第三道工序:搓洗,捶打。媽媽先在青石板上用力搓洗每一床被子,這道工序最吃力,最枯燥:每一寸布頭、每一個被角、每一個皺褶都要搓洗到。媽媽每搓洗完一床,便交給我,讓我在另一塊平平的石板上,用棒槌用力捶打起來,為的是把積存在被臥中的汙水排擠出去,我捶打完的被臥,就直接丟在之前構築好的“石坑”裡,任由河水、砂礫合著被臥自由翻滾。將近晌午時,我和媽媽才能大汗淋漓地把一家11口人的所有被臥搓洗完畢。媽媽在搓洗的律動裡,會合著我錯落有致的捶打聲,間斷地向我傾訴她所經歷的那些女人難以承載的人生磨難。

第四道工序:滌盪、擰乾、曬晾。這是最有趣兒的一道工序,我和媽媽分別彎腰站在深淺適宜的水中,一人用力牽扯住一個被角兒,任由被面兒和被裡兒在河水裡翻滾起浪,幾個浪花滾過後,被面兒就恢復了原有的鮮豔,被裡兒也潔白無暇了。同時盪漾起的,還有母女倆無拘無束的笑聲。在笑聲中,我們把滌盪一新的被臥,對抗、較勁兒地用力擰乾後,再攤平晾曬到的草浪中。遠遠看去,青青的草甸裡,仿若被我和媽媽次第撐開了各色旗幟。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所有被臥晾曬完畢後,媽媽會變魔術般,用早已備置好的粗紡布,在河邊的柳樹樁上,臨時圍起一個簡易更衣室,之後便牽著我的手,小心翼翼地和衣鑽入河中,搓洗去一個冬天蟄伏在肌膚上的汙垢後,便偷偷上岸躲到“更衣室”裡換上備好的乾淨衣服,接著,再把脫下的溼衣服洗淨晾到草浪中(那個年代,女人在河裡洗澡是有傷風雅的)。

眼見日過中天了,媽媽會尋覓兩塊兒平實的石板搬到柳蔭下,穩穩地坐好了,開始我們的野餐:一盒豆瓣醬,一盆切成塊兒狀的玉米餅,一沓齊整整生菜葉,一摞水靈靈的蔥段……都是自家莊稼院裡的食材,卻愣是被媽媽化腐朽為神奇吃出了西式漢堡的精緻:媽媽先用蔥段蘸醬,均勻塗抹到平攤於手掌的生菜葉之上,然後,鋪一層蔥段,再把備好的餅塊兒放在蔥段上,最後,用生菜葉把掌中的蔥和餅塊兒一併收攏卷好,如此這般,媽媽自創的蔬菜包完美收工。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大自然的馨香和清脆。

幾個菜包下肚後,便撐的我打飽嗝了,這個時候,媽媽會督促我趕緊喝上幾口從家帶來的熱水止嗝 。吃飽喝足的我,大喊著想睡覺。媽媽便把之前更衣室的“屏障”秒變一個吊床,讓我在兩株柳樹之間搖曳著進入夢鄉。夢裡,都是媽媽一個上午輕聲慢語,穿插在“慪”“搓洗”“捶打”“滌盪”當中的訴說。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一生忙碌的媽媽,巧用勞作的間隙,不經意間,把“岳母賜字”“孔融讓梨”“羊羔跪乳”“木蘭從軍”等文學經典以及她一心向善的人生哲學, 根植於我的生命之中的。

整個洗被臥的過程,與其說是一種勞作,不如說是陶冶情操的放飛之旅更為確切。呵呵……那時的山裡人,還沒有旅遊的概念,媽媽就已經首開先河地領著我自助旅遊,詩意野餐了。

很慶幸,成長路上,一直有智者媽媽的引領,所以,我的生命一直是沐浴著陽光向上生長的。

年年今日都想您,今年想您在畫中

今天是媽媽的89歲誕辰,遺憾的是,那一聲心底湧起的“媽媽,生日快樂!”媽媽再也聽不到了。沒了媽的回應,我的心,慼慼然地就空蕩了起來。

空了的心,只能靠記憶中的那幅畫,那個人生知己來充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