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当年为什么出售阿拉斯加?假如阿拉斯加还在的话,对俄罗斯又会有什么改变?

Nelson5193


首先,由于在十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输给了英国。俄罗斯在当时不得不考虑阿拉斯加被英国人夺走的可能性,英属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紧密相连,英国想从俄罗斯手中夺取该地简直易如反掌。在这种情况下,将一块当时无法进行开发的土地卖给与英国关系并不友好的美国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图为1812美英战争

虽然在1867年美英之间已经不再处于战争状态,但是从两国的历史纠纷来看,美英之间仍然存在非常大的隔阂。与此同时,俄罗斯还正在向中亚地区蔓延自己的势力,也就是英国当时正在扩展的中东殖民地。由于在英国当时在海洋上占绝对的主导地位,与其和英国之间争夺阿拉斯加还不如将更多的有生力量投入到中亚地区来和英国对抗,毕竟在这一地区,俄罗斯更占据地利这一因素。

图为俄罗斯的阿拉斯加

此外,俄罗斯在1861年还向美国借贷了1500万英镑。到了1867年需要偿还的时候,由于政府资金相对短缺,俄罗斯在当时不得不出售一些暂时无用的东西来偿还一定的贷款。720万美元在当时是一笔巨款,虽然仍不足以偿还1500万英镑的贷款,但起码缓解了贷款的数目和利息,所以无论是从战略还是从当时的现实情况出发,俄罗斯向美国出售阿拉斯加都是合情合理的。

图为阿拉斯加油田

如果俄罗斯今天仍然拥有阿拉斯加,俄罗斯将成为一个横跨欧洲、亚洲、北美洲的超级领土大国。俄罗斯会因为其迄今为止从普拉德霍湾开采的160亿桶石油中受益匪浅,美国也不再会对北极拥有主权。在本世纪北极冰层融化之际,北极将具有重大的政治和经济意义,俄罗斯的经济水平和国家地位也将会因为阿拉斯加的存在而大幅提升。


军事新观察


俄罗斯出售阿拉斯加的时候并不心疼。阿拉斯加是沙俄时代的探险家白令在1741年发现的,随后沙俄就成了这块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冻土带的主人。但是在之后100多年时间里,阿拉斯加都是不毛之地,并没有给俄罗斯带来什么收益。

在1853-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惨败给了英法联军,口袋里穷的叮当响,于是就动了卖掉阿拉斯加的念头。在沙俄看来,阿拉斯加不仅没用,还要倒贴钱养兵守着,同时英国还在加拿大这块北美殖民地驻军,很有可能趁着克里米亚战争胜利的余威把阿拉斯加拿下来。与其这样,还不如赶紧卖掉换些钱。于是沙俄就四处兜售,但是无人问津,谁愿意要这样的不毛之地呀,搞得沙俄也是很郁闷。

直到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之后,美国出于感激沙俄在内战期间站在北方一边,在时任国务卿施华德的推动下,于1867年和沙俄签署了购买阿拉斯加的协议,总价720万美元买下了阿拉斯加。这个钱现在看起来很少,但在当时是很多的,以至于当时美国国内都讽刺政府钱多烧得慌,买了一块废地。

实际上,美国买下阿拉斯加30年时间里,也没有啥产出,直到1896年在阿拉斯加发现金矿,才改变了这块土地的命运。自此之后,阿拉斯加又发现了油气资源,冷战时期又成为防御苏联战略空袭的桥头堡,这才摇身一变成了风水宝地。

对于美俄的这个土地交易,人们都说俄罗斯很后悔,这实际上是事后诸葛亮的看法。任何历史事件都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环境,俄罗斯出售阿拉斯加并不是什么吃了大亏的事。就算俄罗斯拥有阿拉斯加,对于增强自身的财力和战略地位也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俄罗斯对于广袤的西伯利亚都开发不过来,哪来的余力再开发阿拉斯加。黄金、油气资源,俄罗斯多得是,不缺阿拉斯加这点。战略地位,俄罗斯现在连远东守着都感到吃力,如何防守更远的阿拉斯加。可以说,阿拉斯加对美国十分重要,但反过来对俄罗斯并非那么重要。(S)


联合防务


美国在美洲大陆上有一个州与其他所有州不相连,而是隔着一个加拿大,那就是阿拉斯加州,阿拉斯加州是美国最西北的联邦州,也是美国面积最大的州。1867年,美国以730万美元,相当于今天1.05亿美元从俄罗斯手中购买了阿拉斯加。

为什么俄罗斯要卖阿拉斯加州?


第一:缺钱。克里米亚(1853年至1856年)战争中,俄国失败了,引起了国内的大反省,掀起一股改革浪潮。一个还保留着农奴制的俄国怎么能跟那些西欧近代工业化国家抗衡?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就推动了改革,宣布解放农奴。


废除农奴制是需要花钱的,自由后的农奴可以通过赎买获得一份地土,钱从哪来呢,由政府预支高利息贷款。但沙俄政府没有钱,就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借了一笔债,债务到期需要还款,必须弄到钱,这就需要出售阿拉斯加获得资金。

1814年,俄国人在阿拉斯加的一个据点。


第二:俄国人没有建立起殖民统治。俄罗斯人从1732年才开始有目的有组织地到达阿拉斯加活动,但他们从来没有在当地建立起殖民治理系统,俄国人擅长征服土地,但没有经营殖民地才能。


虽然俄国打算移民1万人过来,但实际上俄国人在当地从来没有超过800人,基本都是皮毛商人和猎人,集中在两个小据点。不到800个俄罗斯人,名义上管辖着1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俄罗期在阿拉斯加建立了一个俄美公司,但是效益很差,长期亏本经营,他们向俄罗斯运回皮毛,赚回来的钱也就够这个公司在圣彼得堡办事处半年的开支。到19世纪50年代,当地的动物,尤其是海獭数量因捕猎过度大幅度减少,俄国人更加收不抵支。

安克雷奇,美国阿拉斯加州第一大城市。


第三:担忧被英国夺取。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被英国击败,俄美关系紧张,沙皇政府经过了充分的讨论,认为如果一旦跟英国开战,英国如果夺取阿拉斯加,俄国根本没有能力抵抗和保护。原因是俄国海军比英国海军弱太多,阿拉斯加地广人稀,离人口稠密的欧俄地远太遥远,提供支援极不便利。


沙俄政府认为,一块自己不能从中受益反而要亏损的地土,与其在战争中被别人夺取,不如以优厚的价格卖给美国,这是很划算的交易。

阿拉斯加安克雷奇居民区一景。


现在阿拉斯加属于全球高度发达地区,人均GDP是6.4万美元,家庭年平均收入是7.5万美元,在美国排名第二,相当于瑞士的发展和生活水平。

阿拉斯加要是还保留在俄罗斯手中,会是什么样?看看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是什么样,阿拉斯加就是什么样,肯定比现在的发展水平和生活水平要低6至12倍。


段宇宏


俄罗斯卖阿拉斯加,主要有三个原因。首当其冲的,因为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穷疯了急需用钱。二是那时的阿拉斯加,还只是一块极寒、人烟稀少的不毛之地,除了毛皮生意,那里似乎并没有多少能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好处的产业。

三是那时处在极北边的加拿大,其殖民国大英帝国,一直窥视着这片与加拿大接壤的土地。俄罗斯担心自己打不过英国人,土地被白抢去,不如趁早将它卖给更为强大的美国人,卖得几个钱是几个钱。

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大败后,与英法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外面强敌环伺,随时可能爆发新一场战争。国内,沙皇的农奴制穷途末路,经济濒临崩溃。亚历山大二世是一个改革派,为了筹措废除农奴制的改革经费让庄园主们支持他,沙皇的国际借款即将到期,本金1500万英镑和5%的利息无钱支付。

内外交困的沙皇,只好打起了卖阿拉斯加这块蛮荒之地的主意。而此时的美国,也正在通过打仗占领和购买,大规模扩张领土,双方一拍即合。经过几轮谈判,双方以720万美元(略等于如今的1.23亿)成交,面积172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由此易主。

那时俄国人自己嫌弃阿拉斯加,美国人也不看好它,认为除了能独占毛皮生意,全无其他好处。所以购地消息一经披露,美国人对主持这一生意的国务卿,一边倒地大加挞伐,认为他干了一件极其愚蠢的事情,白扔一大笔钱不过买了一个天然冷库。

发现金矿,是已经将阿拉斯加卖给美国后几十年的事情。而大储量的天然气、石油的发现,更在20世纪。那时美国国旗在阿拉斯加上空飘扬,已超过了50年。这片肥得流油之地,俄罗斯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姓美,美国人在那里大发横财了。

如今,阿拉斯加每年出产的石油和天然气,占全美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另据勘测,阿拉斯加地下有5.7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和300亿桶原油。试想一下,如果这片土地、这些天然气和石油仍归俄罗斯,会是什么样子?那一定是改变世界格局的。


世界真的很大


欧洲殖民者对 海外土地的经营,一般采用特许公司的形式,而非直接由政府来管辖,例如著名的东印度公司。(这也是明朝在海外探索中亏本,欧洲却能获取大笔利润的原因)


俄国对美洲阿拉斯加的殖民也是如此,在1799年成立了一家叫做“俄美公司”的私营股份企业,专门负责俄国在美洲的扩张和殖民。专营权每20年续期。一共运作到1867年。

这家公司主要业务有:一、毛皮贸易;二、捕鲸业。



今天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有多件印第安人盔甲,盔甲上的甲片其实是由中国明清铜钱做成的,这些钱币流入时间多在清代,其实很可能就是俄美公司干的。


清朝人喜欢穿着毛皮衣服(今天东北人还穿貂),在尼布楚条约后的近200年里,俄国人大量向中国售卖毛皮,其中有些毛皮其实是来自于俄美公司在美洲的经营。俄美公司把毛皮运到中国,又从中国换回丝绸,瓷器和钱币,其中有些就落到了美洲印第安人之手。而印第安人缺乏冶炼金属的能力,于是这些钱币就成为金属盔甲材料。


但是这生意慢慢做不长了,因为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在中国有了长期贸易据点,加拿大当时属于大英帝国,于是来自大英帝国的毛皮对俄国毛皮形成了竞争关系,最终把俄国毛皮从中国市场上挤压了出去。



阿拉斯加的自然条件太过寒冷,不适合种植农业,而岛屿数量繁多,所以美洲有丰富的渔猎资源等等, 这就决定了俄国在美洲移民区是渔猎榨取型的统治类型。


而俄国移民数量少、技能有限,导致了俄国在美洲地区的殖民无法达到自给自足,俄国人在阿拉斯加的大部分生活物资都必须从欧洲和亚洲运输而来,因此费用太高,等到毛皮生意和捕鲸生意在 英美竞争面前节节败退,最后俄美公司殖民的成本越来越高。


到了 1860 年代,俄美公司的经济状况已然在崩溃的边缘,只有靠政府每年提供的20万卢布的财政补贴,并且在勾销其对国库的 72.5 万卢布的欠款后才得以存继,俄美公司已成为政府的负累,对政府而言如鸡肋一般存在着。


然后在1867年又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沙俄和英法土耳其在克里米亚爆发激战,当时沙俄面临资金困境,而阿拉斯加又靠近加拿大,并且基本处于无防御状态,所以这时候如果不卖掉阿拉斯加,很可能不久就被大英帝国夺走了,于是权衡后俄国人做出了出卖阿拉斯加给美国的选择。


当然,俄国人也不能说吃亏,因为1858年中俄《瑗珲条约》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俄国夺取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在 1866年俄国外交大臣的信中表示,与其艰难地花钱维持在阿拉斯加的统治,不如在更近的中国和日本市场进行领土扩张更有价值。


闭家锁的红枫


美国崛起后,本来只有13州,迅速发展,有的是抢的英国殖民地,有的是买来的。

当时美国制造业发达,资金雄厚,军事威武,所向披靡。俄罗斯就把阿拉斯加卖给了美国。不卖,美国还是会抢的。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谁不礼让三分。

这种假设不存在,如果美国看上,凭当时美国实力,谁与争锋?不卖就抢。当时流行抢。


问题的实质


这个在当时来说以及后来的历史上,都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选择。沙皇甩掉了一个非常巨大的财政包袱,而当时俄属的美洲殖民地,没有什么出产,得到的收益也很少,但是沙俄要不断的贴钱来保护这个地方,当时的美国刚刚打完内战,实力暴增,每一个欧洲见过世面的政治家,都能感受到美国的成长,而在当时,美国能够容忍英国在美洲地区的的势力,但,对于欧洲其他国家在美洲的扩张是很难容忍的,俄属美洲这块不毛之地迟早会变成美俄之间冲突的理由,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如果美俄开战的话,俄罗斯是很难保住那块殖民地,而且得罪了美国人,就可能会造成英美之间的接近,这对俄罗斯的全球利益是没有任何好处的。美国人连英国人都不怕,他们会怕俄国人吗?

是当时美国购买俄罗斯这块殖民地,也是以这为由头来偿还俄罗斯当时帮助北方政府的军费。俄罗斯派遣了一支舰队到北方的一个港口停泊,间接的为北方政府撑腰。可是,在当时的美国,无法为俄罗斯的这笔军费报销,俄罗斯当时那么穷,这笔军费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开支,最后通过了一个变通的方法,就是以购买阿拉斯加殖民地为由头,向俄罗斯支付这笔军费,可以认为当时俄罗斯是将阿拉斯加白送给了美国人,这也是俄罗斯政府向美国政府示好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当然,俄罗斯即便保有阿拉斯加,他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阿拉斯加也无非就是有一点资源,而俄罗斯本身也不缺资源!


帝国历史观察者


简言之就是拆东墙补西墙。

话说天下大势本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对于俄罗斯而言尤为明显。其领土范围就曾经过了几次大踏步的进、大踏步地退,几次进退也都是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有关。就比如阿拉斯加的放弃之举,就与当时沙俄在西部正在进行的克里米亚战事有关。

由于阿拉斯加在当时只是一块冰冷荒凉之地,其潜在的价值还未显现,尽管面积广大,但与看起来仅算弹丸之地的克里米亚相比,在沙皇眼里孰轻孰重显而易见,因此权衡利弊,为就西线之急只好拿阿地来补克岛之缺。

国家领土间的此消彼长,是与当时特定的历史现状密切相关的,很难说的清谁对谁错的;虽然后人的评价更客观一些,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在当时看来,只能是如此而已。



北国小野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