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現在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多?

青樓小二貨


窮人的思想,再苦不能苦了孩子。

01:窮人家的父母都有一顆自卑心。

窮人家的父母,他們會非常的自卑。因為已經窮慣了,他們就不想孩子被學校裡的同學冷眼對待。

所以他們把所有的錢,都用在包裝孩子上面。

有時實在沒有多餘的金錢,讓孩子吃上好吃的食物,穿好的衣服,他們就會在行為上照顧孩子。

通常他們不會讓孩子做家務,只想孩子花更多的時間在學習上,看到孩子有一點做家務的苗頭,就搶過去。

這就導致,窮人家的孩子,不再自己動手做家務。

沒有做過家務活的孩子,怎麼可能會勤勞。他們的思想就是,家務活理所應當是父母的責任。

“富二代”的懶性就這樣被窮人家父母培養出來。

因為父母過於自卑的心理,反而導致父母補償的心理,他們的孩子,就被慣成了“富二代”。

02:窮人家的父母,只懂得從物質上滿足孩子,卻不知道怎麼帶領孩子上進。

因為窮,他們的生活為錢而辛苦勞作。所以他們不知道,想要孩子上進,必須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氛圍。

因為他們沒有精力想錢以外的事情,這就使他們的思想受到限制。就如一個人從來沒有去過的地方,就不會想起這個地方。

而窮人家的父母就是這樣,他們對於孩子只知道慣著他。孩子學業上有什麼不懂,他們也回答不出來,卻想不到方法幫助孩子,只會放任孩子學業上不懂,說:“爸媽學業上幫不了你,你自己想辦法解決。”

他們固有的想法,使他們產生不了帶孩子去圖書館之類的意識。

所以窮人家父母的思想限制,導致孩子也不知道如何有效率去學習。

而長期下去孩子的學習,就跟不上學校的教育。就越加不喜歡讀書了。

如果父母有孟母三遷的精神,也就不會把孩子養成“富二代”。

可見父母的思想,是非常關鍵的。誰叫孩子小時的教育,是從父母那潛移默化而來呢。

03:現代窮人家父母的心態也變了。

以前,窮人家的孩子都是早當家,家裡有活孩子幫忙幹。還記得村裡有一戶人家特別窮,他們家小孩子放學了,就帶著雞蛋去賣。

那家孩子過早知道家裡的辛苦,努力讀書,最後成了國家法院機構的一員。

但現在窮人家的父母總感覺到自己低人一等。他們走出門外,也不會昂首挺胸。

而這種心態導致他們,對孩子過分的寵溺。就怕孩子也跟他們一樣低人一等,卻沒有讓孩子過早明白家裡的環境。

這樣的心態教出來的孩子,肯定是不正常的。

有一種心態叫物極必反,父母低下心態導致父母會過於在孩子面前拼命隱藏。

所以不是窮人家的孩子變化了,而是窮人家父母的心態已經變味了,從沒有見過現實的孩子,也不會懂事起來。

而有一些痛苦,不讓孩子去感受,去承受。那就無法苛求孩子能自主變成優秀的孩子。

其實只要窮人家父母的心態正常,一樣能教好孩子。

總之如果父母具有不以物喜、寵辱不驚、錢財乃身外物等優秀品質,孩子也不會差到哪裡去。


24幀半


隨著時代的進步,“窮”和“富”的標準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金錢上面了,而是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他的認知是不是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升級,他對世界的綜合感受力是不是更敏感,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不是更成熟,他有沒有更清晰更有邏輯的表達能力等等。

而這一切能力,在中國式的應試教育中,是很難獲得的,所以,那些中產階級的家長,才會不惜一切代價,在課堂之外,培養孩子的這種綜合能力。

而題主所提出的窮人家的“富二代”,其實指的是那些窮人家的孩子,除了一味的埋頭苦讀,其他東西都很少涉及,父母窮盡一生,供他們讀書上學,就是指望在高考那一天,能出人頭地,能金榜題名,除此之外,別無他求。

所以,很多窮人家的孩子,養成了一種非常危險的定向思維:我只需要好好讀書就行,其他的一切與我無關。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我也接觸過不少這樣的極端例子。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為了供孩子讀書,砸鍋賣鐵背井離鄉,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父母兩人雙雙在外打工只有過年這個大節日才捨得花點錢坐車回家看望孩子。

在孩子讀書這近十年的生活裡,他們幾乎斷絕所有的社交生活,天天起早摸黑,沒日沒夜。

幸運的是,孩子最後還考了研究生,但不幸的是,孩子除了讀書,天天就是一個沉默不語,看見陌生人還會緊張得要命,嚴重的是,進入大城市生活,感覺非常不適應,自卑之心經常讓人覺得無地自容,更別談以後的職場生涯了。

對底層人來說,翻身的機會,與命運的賭博就是在高考這個戰場上分勝負高低,他們押上了大半輩子的時間,經歷,期望,然而,這種教育方式,卻反過來成為了一種束縛孩子的教育,成為綁架孩子的命運繃帶。

除了那些書本的知識,他並沒有獲得在這個社會更好的生存的技能,甚至創造價值的籌碼。

過去學歷是職業門檻的敲門磚,而在這個風雲變幻的時代,競爭的殘酷早已從書本的知識遷移到了一個的綜合認知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談階層固化,談寒門難出貴子的真正原因。


超級爸爸


去朋友公司談事,說到團隊建設,他困惑地說:“以前我覺得窮人家的孩子能吃苦、有責任心,現在簡直不敢招家境不好的員工,窮人家的富二代太多了!”

“富二代”,在人們印象中與好吃懶做、揮金如土、不求上進、行為乖張劃等號,顧名思義是因為家裡有錢、寵溺,造成孩子不懂事。

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尤其城市新中產的崛起,言正行端、吃苦耐勞的富二代越來越多。相反,窮人家的孩子卻沾上了以前富二代的毛病。

  • 這個現象最大的原因是家人的補償心理,越是家境不好,越覺得不能虧了孩子。

我有一個員工,單親家庭,父母工作不穩定,他小時候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家裡也窮,但正因為窮,只要有10塊錢,就把10塊錢全花在他身上。

寧肯窮了全家,也不能窮了孩子,是他們的教育信念。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他,習慣了伸手討要,缺乏感恩心理,今天花明天的錢,消費遠遠超出他的能力。

更要命的是,責任心幾乎為零。我窮我有理、我弱我有理,這種心態讓同事對他意見很大。

離職前,我找他談話,他表情遊離,忽然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昨天在路上看到有個人,特別像我爺爺。”

我知道長大成人對他是一種凌厲的痛,因為寵愛他的人再也幫不了他。

補償心理,是長輩的自我安慰。

  • 10年前,窮人勇於承認自己的不足,在教育孩子問題上能夠保持清醒:我們家境不好,你要多扛責任,自強自立;

  • 如今,各種創富神話衝擊社會各個階層,越來越多沒有創富的人,把責任推給機遇、社會不公、階層固化,因為看不到希望,只能傾盡所有對孩子進行補償:我不管你將來如何,至少小時候,別人有的你都有。

這就直接造成了一個惡果:家境越不好,越容易把正常的教育當成吃苦,並以讓孩子吃苦為恥。

我去一個賽艇俱樂部玩過幾次,有個14歲的男孩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他每天早晨6點起床,搭公交轉地鐵再步行來訓練。訓練完畢,幫教練收拾好器材,去另外一個地方打籃球。要去美國留學,他擔心體力跟不上,跟同學玩不到一塊兒,所以拼命練習。

晚上,他還要回家給父母做飯。他媽媽只會做西餐,他爸對吃沒什麼要求,他想吃什麼,就得做給全家人吃。

如果不是在賽艇俱樂部看到他,我會把“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安到他頭上。

他父親是上市公司高管,我問他為什麼這麼捨得孩子吃苦。他驚訝地說:“怎麼叫吃苦。這不就是活著的日常嗎?”

如果你身邊有誠實的創業者,而不是像馬爸爸一樣會演講的,你可能同意這樣的觀點:富人都是真正苦過的,他們不會覺得讓孩子吃苦是很大的問題。

限於自己的眼界,經濟條件不好的家庭,很容易在教育上犯第三個錯誤: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行。

他們的孩子不管學習好不好,反正從來不洗內衣、不打掃衛生、見到陌生人不打招呼,成績以外的事情跟他沒關係。

這樣直接導致孩子的責任感差、社交能力差。工作後,成了團隊裡做事不動腦筋,出問題就想推卸責任的小公主小王子。

他們從沒把自己當成一個完整的人,可以對某個綜合性的項目負責,而是一枚螺絲、一個零件,幻想後面有為自己收拾戰場的家長。

富人穿100塊錢的衣服是節儉,窮人穿同款就是窮酸;你家孩子去咖啡館打工是賺零花錢,貝克漢姆的兒子去打工就是勵志。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中,貧窮的父母往往培養了孩子過剩的自尊。為了不讓別人說自己的孩子是窮人,乾脆不讓他們穿100元的衣服、去咖啡館打工。

貝克漢姆的兒子曾經去咖啡館打工,時薪20元人民幣

然而,自尊是虛無的,生活是現實的,虛榮不能幫任何人撐過一生。

貧窮家庭的這種自尊教育,讓孩子特別“晚熟”。當同齡人已經知道踏踏實實為一日三餐、十年後的生活搏命時,他們卻抱著熱乎乎的自尊心,幻想只要擺出成功人士的派頭,就能成功。

貧富差異,本質上是教育的差異。當富人已經轉變教育方向,開始培養能夠更好適應社會的複合型人才,窮人卻走起了10年前富人的彎路:無限度地寵溺孩子,只求成績,不求其它。

結果,富人家的“窮二代”越來越富,而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窮。

林青霞人生最抑鬱的時候,聖嚴法師送給她8個字: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這8字方針,同樣適用於家境不如意的父母。

為人父母真正的成長,是能夠正視自己人生的失敗,反思貧窮的成因。我永遠記得小學5年級的某天,一貫冷傲堅強的父親在飯桌上說:“我這輩子才華和努力都夠,賺不到錢的原因是個性太強、處事不圓滑。”

後來他又多次反思這個問題,以至我大學就開始看心理學的書,一直特別重視自己的情商修煉。

父親身上貧窮的成因,在我這裡得到了很好的修復。如果他沒有坦誠面對,而是怪家庭怪社會,後代可能就會在偏執的怪圈中,變得又窮又驕傲。

家長坦誠面對自己的不足,比故作堅強更有威信。條條大路通羅馬,不要跟住在羅馬的人比,父母與孩子合力的每一分努力,終究是離羅馬一天天近了。

面對、接受、處理、放下。願天下為人父母者,都堅信父母比學校更有力量,再大的教育資源差異,也比不過父母心態的差異。

致力於

新時代、新氣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迴歸的力量——總裁正能量·心思維】11月25-26日相聚北京

您還在等什麼?您還在苦什麼?


水光瀲灩晴方好


窮人家的“富二代”現象,如今越來越普遍了,這可不是什麼好現象,從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長遠發展來看,很容易導致國民素質越來越差,無論對社會的穩定,對家庭的幸福,對人與人的和諧相處,對創新能力的發展等皆有很大的負面影響。這種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

第一,父母家庭教育觀念出了問題,導致育兒方式隨之出現問題

在當下很多中國家庭裡,家庭教育的功能越來越弱化,千百年來優秀的家庭傳統文化正面臨消失的現狀。很多年輕父母缺乏學習和繼承優秀家庭傳統文化的意識,只為活在當下。這是很可怕的事情,因為孩子的教育需要自出生後,連續不斷進行培育,從基本生活技能學習開始,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走向生活的獨立,一旦父母不教,反而包辦代替,很容易讓孩子喪失獨立生活的能力。凡是生活獨立能力差的孩子,往往容易懶惰,不愛學習。這種風氣長大的孩子,將來成為父母時,試想會是什麼樣子?

第二,父母甘於讓孩子養尊處優,全然想不到這是在害孩子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如今小康家庭越來越多,但是很多父母卻在孩子的基本生活保障上,向有錢人家看齊,別人家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一定要有。得,如此一來,孩子從小就在吃喝玩樂上以高水平保障和消費,這不就很容易讓孩子養成一種甘於享受的壞習慣了嗎?凡是小時候不能吃點苦,受點窮的孩子,往往缺乏改變命運的意思,更不要說擁有上進心了。因此,窮人家的“富二代”現象,如溫室裡種芝蘭,一旦將其放之社會這個大自然去洗禮,生存能力是非常差的。其結果不正是越來越多的“啃老族”出現了嗎?

第三,父母的虛榮攀比之風,導致了孩子不願意勤儉節約

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社會浮躁之風是盛行的,很多父母總是願意和別人攀比著過日子,別人家有車,自己就得有,買不起貴的,便宜的也要買;別人家有房子,自己就得買,寧願負債也不願意租房子住。這樣一來,就出現表面看,一身光鮮,事實上都是在打腫臉充胖子呢。試想,當父母都不能做真實的自己,反而虛榮心如此之強,又如何教育孩子勤儉過日子呢。再綜合上面兩條的內容,就不難想像,一個孩子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學的是什麼?自然只會只顧吃喝享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庭責任感,感恩與愛心都得不到培養。這樣的孩子將來成人後,參與社會競爭,很容易被淘汰。

綜合所述,窮人家的“富二代”,歸根到底是父母一代的生活觀、價值觀和育兒觀出了問題。如果再不自省的話,真的會害了下一代,甚至影響幾代人呢。有一句老話講的好:老貓炕上睡,一輩不如一輩。


韓國成老師


“富二代”確實越來越多,二、三十歲的年紀,掙著三、四千的工資,開著十來萬的車,結婚時就是100來米的房子……他們的父母大都是工薪階層,也就是所謂的窮人家庭產生的富二代。

看上去似乎不可思議,但瞭解一下原因和背景卻不矛盾,一切均緣於中國特有的家庭倫理關係;獨生子女的角色和老一輩無怨無悔的付出。

“啃老族”現在已經是普遍現象,那麼一個窮人家的富二代有多少“老”可“啃”?最基本的陣容是:父母;爺爺奶奶;姥爺姥姥。都有工資、養老金,也都有一定積蓄,而且在為子女奉獻的問題上從無怨言,不打折扣。這6位老人是子女毫不費力的成為“富二代”強有力的財政支撐,有求必應,連綿不絕。

其實有些年輕人未必想做這些的“富二代”,說輕了是“啃老”,說重了是在侮辱自己的能力和智商。但是沒辦法,這些老人的愛心只為他一人氾濫,千頃地上一根苗。別家的孩子買車了,咱孩子差啥?你小哥們結婚是120米房子?放心,你結婚絕不會小於120米……吃穿更是不在話下。

這樣的“富二代”富嗎?是心安理得的富?這樣富是否削弱了你拼搏的鬥志?阻礙了你前進的步伐?這就是你想要的人生?!



千嬌百媚的虎頭鍘


成功人士的觀念和行動力跟普通人不一樣,而現實生活中我們見到的許多有錢人是由沒錢到有錢的。他們在這個打拼的過程中,總是嚴格要求自己的。

有句俗話:“一室不掃,何以掃天下?”所以有錢人在奮鬥的過程中特別注重細節的培養,比如說煮飯、洗衣服、打掃衛生等他都要去學會,讓自己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才能應對成功路上的坎坎坷坷。

他成功了,有錢了,他對自己下一代要求一般都很嚴格,也就是說他更知道該怎樣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包括做家務在內。

富人和窮人最大的區別是來自思維與觀念的不同,時代變了,富人的思想和觀念都是與時俱進的,而窮人的思維也許還停留在六十年代或者八十年代,他們根本不想改變。窮人認為自己的孩子只要讀好書就可以有遠大的前程了,所以他們為了讓孩子讀好書自己寧願累死累活,也不願意讓孩子幫乾點事情,包括做家務從不讓孩子染指。

有的父母還經常對孩子說為了你我再苦再累都願意,只要你把書讀好。久而久之,孩子除了讀書以外,別的什麼事情都不會幹,他也認為自己不該幹那些諸如煮飯、洗衣服、拖地這類的家務事情。殊不知“只要讀好書就可以有遠大前程”的時代過去了,21世紀比的不是學歷,而是學習力。就算你學歷再高,出生社會後不懂得緊跟時代走的話,終究被淘汰。

的確,現在窮人家的“富二代”很多,但小編卻希望窮人家的“富二代”越來越少甚至消失才是最好的。


文海撈夢話育兒


首先,作為今日頭條研究社會哲學的作者,我希望大家還是需要從事物的本源去理解這個社會中的現象,雖然哲學在大多數人看來有些難以理解。但是,當你學習和了解過後還是發現它會對你的生活有很大幫助。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大實話。

第一:首先大家需要搞明白一點,從古至今無論何時。一般都是富人家的孩子優秀率高一點。

第二:從實際角度來看,要想人的命運改變首先一定是思維方式的轉變。然後,才會引起行為和做事方式的轉變。對於窮人家庭來說,吃飽飯就已經是問題了,哪裡還會有錢去投資教育,那自然很難再去談人的命運改變。而對於富人家庭來講,你會發現他們對教育方面的投資是巨大的。接受了高端教育的子女最後反而變差了,你覺得這合乎常理嗎?

第三: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在農村接受教育的小孩兒的素質一般和生活習慣一般都沒有在城市接受教育的小孩兒高。(這一點在我們過年回老家時你可以觀察一下)這不是地域歧視,這是事實描述。噴子儘管噴!

第四:現在的時代,大部分人的家庭吃飽飯已經是沒問題了。而懶惰又是人的天性,如果沒有人強迫或者生活環境壓力不大。人自然會選擇安逸,再加上現在社會上誘惑這麼多,以及一些不良影視節目的錯誤引導,一些普通家庭的子女由於家庭的疏於管教。自然慢慢養成一些懶惰習慣。這個核心問題主要在於家庭方面的引導不及時和自身生活環境導致。(注意,攀比是人的本性,任何人都有,並非什麼惡習。只是當你用自己的劣勢和別人比優勢的時候就悲劇了。孩子的攀比在於錯誤選擇了攀比對象和方面。比學習也是攀比,對吧?)

第五:所以,我們看待社會問題還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很多人說寒門出貴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什麼的。只是因為他沒有見過富人家庭真實是什麼樣的。只能說:平窮限制了想象力!話說的不好聽,但是是實話。大家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大實話。僅限智慧的人關注!


大實話


不少年輕父母自己需要依賴老人生活,卻要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吃水果要進口,穿衣服要名牌,真是理解不了。


前段時間有個親戚家的孩子,看中了一口鍋,價格將近3000,相當於半個月的工資,我認為這樣的消費很過分,畢竟現在全家經濟壓力太大。看他一邊犯愁沒錢,一邊盲目高消費,忍不住批評了幾句,我認為消費需要量力而行,這樣的消費讓人心驚肉跳。

有個菜販有兩個兒子,鞋子必須要耐克的,母親批評一句,就生氣說母親讓自己沒面子,後來連高考也放棄了……

反而家庭條件較好的孩子消費偏理性的多。也許是窮人感覺自己的生活條件愧對孩子,更惦記著給孩子最好的,卻忽視了好生活需要孩子自己去創造吧?


富人認為孩子吃苦是生活的一部分;窮人卻認為吃苦是委屈了孩子。

富人認為孩子需要適應社會,窮人卻認為只要學習好就可以改變命運。

富人穿了便宜的衣服不在意,窮人穿了便宜衣服總感覺很寒酸。

窮富的差異說到底還是教育觀念的差異。窮父母竭盡全力養出的“富二代”,既無責任擔當,又無感恩之心,他們心安理得享受一切,反而會因為不滿足而抱怨父母,把生活的不容易全部怪罪到父母身上,滋生出虛榮、懶惰、不學無術的等壞毛病。

生活不易,讓孩子懂得生活的困難和艱辛,讓孩子承擔一些家庭責任,將更利於孩子成長。


我是一位媽媽,也是一位老師,歡迎大家關注、評論、轉發,一起為解決家庭教育問題而努力!


媽咪老師72


一些窮人家的父母,辛苦打拼一生,嘗夠了人情冷暖、社會百態,他們不想自己的孩子再生活在底層,覺得唯一的出路是好好讀書,將來擁有立足於上、中層社會的本事……於是所有的活自己幹,所有的苦自己吃,孩子想要吃什麼、想穿什麼、想用什麼……都會盡量去滿足孩子的要求,只希望孩子認真學習,為了心中的理想而專心讀書……卻不知,生活的本質,不是會讀書就可以的,百般呵護孩子,最終導致了“生在窮人家,卻養成了公主(王子)”……

會讀書是好事,但如果只會讀書,不知道現實生活應該是什麼樣子,更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辛苦,只會一味地要求父母的話。那這樣讀書,不讀也罷,最終只會養成白眼狼,說不定還會來一句:既然你無法保證我一輩子都過這樣的生活,你們也無法陪我一輩子,為什麼還要把我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性格?

萬物生長皆有其規律,過什麼樣的生活不重要,重要的是首先要學會怎麼做人:不愧於父母,不愧於自己,更不愧於來這世上走一遭……真正的為孩子好,不僅要教會他努力學習,更要教會他怎樣為人處世。


幸福媽咪成長樹


錯在父母錯誤的教育理念。

父母以為只要孩子上了名校,自己含辛茹苦幾年,就能培育出一個精英來。

錯在沒有教育孩子什麼時候應該自立,而不是永遠的啃老。

錯在父母以為一度的給予孩子滿足孩子是對孩子的愛,實際上是對孩子的害。

這樣的父母是時候醒一醒了,是時候打醒孩子了。

告訴他的孩子他既不是精英,也不是富二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