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逐夢演藝圈》訴豆瓣:評分與票房相愛相殺,法律邊界在哪裡?

讨论|《逐梦演艺圈》诉豆瓣:评分与票房相爱相杀,法律边界在哪里?

讨论|《逐梦演艺圈》诉豆瓣:评分与票房相爱相杀,法律边界在哪里?

聲稱因為網友評分過低影響市場,並伴有大量謠言和誹謗,導致影片被迫提前撤檔,造成巨大經濟損失,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出品方將豆瓣告上法庭,要求公開道歉並刪除相關不實評論——

影評的法律邊界在哪裡

讨论|《逐梦演艺圈》诉豆瓣:评分与票房相爱相杀,法律边界在哪里?

圖片來自於豆瓣影評

8月22日,案件在北京市朝陽區法院依法開庭審理。豆瓣一方稱,評論都是網友基於對影片的感受而進行的評價,豆瓣履行了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盡的義務。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不能因為評分低或者未達到預期就認為侵犯了名譽權。

影評對一部影片的影響有多大?正常影評與侮辱誹謗的區別是什麼?發佈侮辱誹謗影評是否構成侵權?平臺在其中有著怎麼樣的責任……此案的開庭,引發了社會輿論對“影評的法律邊界到底在哪裡”這一話題的深入思考。

出品方:

質疑豆瓣2.0評分,要求道歉刪評

讨论|《逐梦演艺圈》诉豆瓣:评分与票房相爱相杀,法律边界在哪里?

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公開資料顯示,電影《純潔心靈·逐夢演藝圈》是由北京實傳創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下稱實傳創公司)出品,公司法定代表人畢志飛自編自導,主要講述某影視院校青年教師文天陽與自己的學生在四年的學習生活中共同成長的故事。2017年9月22日,該片在國內上映,5日後宣佈撤檔。

“影片上映當日,豆瓣網鎖定評分是2.0分,造成影片被公眾誤認為是‘極爛電影’,導演被誤認為是‘極爛導演’。”關於影片撤檔原因,實傳創公司代理律師表示,因為遭到豆瓣鎖定評分,影院不予排片或減少排片,公眾不去觀看,並出現大量負面信息,影片才被迫撤檔,這給實傳創公司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及名譽損害。

發現評分問題後,實傳創公司方面曾聯繫豆瓣,但雙方溝通未果。實傳創公司稱,不但未得到有說服力的回覆,影片及導演還在豆瓣遭到持續惡意攻擊,且大部分評價和打分出現在影片撤檔之後,屬於跟風性、報復性評論。

該代理律師強調,實傳創公司被汙衊為“碰瓷”豆瓣,影片被網友流傳為史上最爛片、豆瓣最低分電影,導演被流傳為最爛片導演,這給實傳創公司造成了極差的社會影響。

實傳創公司提到一組數據,總票房僅230多萬元的影片,在豆瓣網平臺有4萬多條評論。其代理律師表示,多數評論所述內容與事實不符,極大地誤導了公眾,嚴重侵犯了該公司的名譽權。同時,許多網絡評論者造謠傳謠,以侮辱性語言對上述影片及人員進行誹謗。

“作為平臺管理者,豆瓣未盡到謹慎審查及管理義務,嚴重侵犯了實傳創公司的合法權益。”據此,實傳創公司起訴豆瓣網經營者北京豆網科技有限公司,要求公開書面賠禮道歉,在豆瓣網及其官方微博等平臺發佈公告、消除影響、恢復名譽,立即刪除所有關於該影片的不實評論,停止侵害。

豆瓣:

出品方應接受大眾的客觀評價

讨论|《逐梦演艺圈》诉豆瓣:评分与票房相爱相杀,法律边界在哪里?

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開庭當日,實傳創公司法定代表人、影片導演畢志飛出庭。“我們遭遇了非常奇怪的現象。”他說,影片上映首日,被豆瓣鎖定評分2.0,這與熱評區放出的評論不符,當時有很多二星到五星的評論。我們進行交涉後,評分突然變成2.7,後來又變成了暫無評分。

針對畢志飛提到的評分變化,豆瓣員工回應說,評分系統會定期自動重新計算,因此會出現評分的變化,發現存在大量水軍後,系統就自動關閉了評分。

對於為何熱評區多星評論未被計分的問題,豆瓣員工表示,豆瓣電影評分以“一人一票”的形式,採用大眾評分的簡單算術平均的方式計算出總評分,沒有權重差別。為保證評分結果的客觀公正,在計算總分時,評分系統會過濾掉“非正常評分”,主要包括評分行為被系統判定為操縱、水軍、評論內容違法違規、不在公開放映前的評分,以及評分的用戶賬號信用不足等情形,“有些打分行為未被計分,是被系統判定為了非正常評分。”

豆瓣員工強調,評分是由網友根據其對影片的評價自行打分形成的分數,且評分系統會定期自動重新計算,納入評分意見。評分評論是網友基於對影片的感受而進行的評論,出品方應該接受大眾對影片的客觀評價。

“我們是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提供中立的影視評分評論服務,履行了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盡的義務。”豆瓣員工說,實傳創公司並未舉證證明豆瓣有侵犯其名譽權的評論,也並未向豆瓣發出有效通知。目前,豆瓣已對涉案影片的非正常評分及違規評論進行處理。實傳創公司的請求和依據均不成立,請求駁回他們的所有訴訟請求。

案件未當庭宣判。

專家:

讨论|《逐梦演艺圈》诉豆瓣:评分与票房相爱相杀,法律边界在哪里?

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記者注意到,關於電影評分的討論不斷。《人民日報》曾發文稱,豆瓣、貓眼電影評分面臨信用危機,惡評傷害電影產業。文章提到,《長城》上映後,微博大號“褻瀆電影”踐踏評論底線,發佈“張藝謀已死”進行惡意人身攻擊,引發口誅筆伐;豆瓣為《擺渡人》惡意刷一星事件,掀起軒然大波。

對於電影評分頻遭質疑的問題,多位專家均表示,不同觀眾的理解能力、欣賞能力不同,對同一部影片的評價不同很正常。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夥人王軍分析說,因為每個人的主觀感受不同,對影片好壞的評價標準也不同,而平臺監管措施不到位,沒有管制到競爭者惡意刷分的行為,比如水軍刷分等,也會引發對評分的質疑。同時,不排除有平臺會出現不客觀的統計情況,比如操控評分。

“如存在人工改分、干預評分的情況,會給觀眾在決定是否觀影時造成錯覺,進而可能造成影片的收益不如預期,造成影片權利人的預期收益受損。”王軍說,如權利人有證據證明低分影評是惡意刷分造成的,則惡意評分人的行為就可能構成侮辱誹謗,權利人可告知平臺刪除相應評論,平臺置之不理的,要承擔連帶責任。

北京市法學會電子商務法治研究會會長邱寶昌認為,通過虛假好評,使得“爛片變好片”的,會誤導消費者消費,對其他影片而言,是種不正當競爭行為,權利人屬於違法獲利。而弄虛作假給影片差評的,會損害消費者及該影片權利人的權利。這種情況下,權利人可以提起訴訟維權,也可要求電影主管部門進行查處。

“觀影評價對影片未來的票房情況、潛在用戶有巨大影響,惡意評分、評價會損害影片權利人的潛在交易機會,通過評價誤導消費者的,可能涉嫌不正當競爭。”中國互聯網協會研究中心秘書長鬍鋼說。

反不正當競爭法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對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質量、銷售狀況、用戶評價、曾獲榮譽等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欺騙、誤導消費者。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

記者注意到,出於“反水軍”的需要,平臺會對“非正常評分”及違規評論進行處理。“對平臺評分依據存疑時,影片權利人有權要求明確依據。”王軍認為,平臺公開篩選依據,能打消權利人的疑惑,減少不必要的爭論與糾紛,使影評能在公平、公正、客觀的環境中作出,有利於維護網絡環境的和諧,維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

“平臺確認存在異常評分的,要能說出依據,理由要能服眾。涉及到商業秘密的,平臺可以選擇不公開,但平臺不能濫用‘商業秘密’,侵害民眾的知情權。”邱寶昌認為,同一題材影片的評分依據應統一,同時要有所側重,觀眾可根據相關標準進行打分。

胡鋼表達了不同看法,認為影片權利人質疑評分較低,要求平臺公開評分、篩選依據的“沒有道理”。他說,有些東西是不斷調整、變化的,一旦公開就可能被對手掌握,“沒辦法進行公開”。目前來看,網上的影片評分整體還比較公允,如影片的大部分評價都比較低,權利人應該進行反思。

同時,胡鋼提出,要鼓勵平臺獨立經營,維持比較平衡的生態,而不是走向壟斷。如相關平臺被整合成一家,市場就無法進行充分競爭,也更容易出現暗箱操作,“這是最糟糕的”。

提醒:

評論要有邊界意識

讨论|《逐梦演艺圈》诉豆瓣:评分与票房相爱相杀,法律边界在哪里?

圖片來自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電影一般般,湊合著看吧。”“電影很好看,講了一個微縮社會的發展史。”“缺乏動人細節、敘事和剪輯都很凌亂。”……觀影結束後,不少人喜歡在網上發表觀影感受。

多位受訪專家表示,網友有言論自由,但權利行使要有邊界意識。

邱寶昌表示,網友可自由發表觀後感,對電影故事性、思想性、喜愛程度、演員表演等進行評論,但不能捏造、虛構事實,不能使用侮辱、詆譭性語言。“網友要堅持誠實信用,根據真實感受評價影片。”

胡鋼認為,文化娛樂行業比較特殊,公眾人物對於一些比較激烈甚至貶損的言論,應給予最大限度的容忍。通常情況下,一些激烈評論出現後,會有人對其進行反駁,網絡也有自淨能力。

如何區分是正常影評還是侮辱誹謗?王軍分析認為,正常影評往往是觀眾帶著自己的理解,對電影的導演、演員、鏡頭語言、劇情等進行分析和評論,這既能幫助導演開闊視野,也能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鑑賞,進而直接或間接地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但當觀眾帶著主觀惡意,虛構與影片實際內容不同的事實詆譭,宣洩個人不滿,給影片帶來被迫下線、相關主創人員遭受謾罵的影響時,可能就構成侮辱誹謗,侵犯了影片以及相關權利人的名譽權。

網絡是個開放空間,大量影評會在網上得以展示、發酵。“作為評分、評論服務的提供者,平臺對於網友所發佈的信息,負有‘通知+刪除’的義務。”王軍說,在接到被侵權人有效通知後,平臺應對有關信息進行審查,以確定是否侵權,從而採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未及時採取必要措施的,對損害的擴大部分與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當觀眾的影評構成對於影片或者相關主創人員的侮辱誹謗,平臺未盡到自己合理義務的時候,會構成對於相關主體的名譽權的侵犯。”

對此,邱寶昌也表示,接到觀眾舉報後,平臺應該及時處理。發現存在虛假評論的,平臺可要求相關人員進行改正,明知存在虛假評論問題,而不要求改正的,平臺要承擔相應責任。

“平臺要保證用戶的評論可以及時公佈、有效地展示出來。”胡鋼說,對於明顯超出正常評論範疇,侵犯他人權利的評論,平臺應該採取相關措施刪除、屏蔽、隔離。對於那些明顯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國家核心利益的評論,平臺不應進行公開公佈。

在採訪最後,王軍建議,觀眾在觀看電影時,要儘量客觀地作出評價,注意言辭,反對無下限的侮辱謾罵行為。同時,網絡平臺要盡到合理注意義務,對於影片權利人反映的惡意差評在查明事實的情況下,及時進行處理,避免擴大給影片帶來的負面影響。

讨论|《逐梦演艺圈》诉豆瓣:评分与票房相爱相杀,法律边界在哪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