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結構製作施工方案

鋼結構製作施工方案

一、 製作準備工作

一、在鋼結構加工前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熟悉和校核全部圖紙,根據已批准的技術設計文件編制施工詳圖,報工程師批准。

二、利用製作場地上鋪設的鋼平臺,對整榀門架放樣、下料、組對、焊接、預拼裝。在製作平臺旁,佈置焊接、預裝平臺及材料、半成品臨時堆場。

三、根據設計文件和施工詳圖的要求及製作車間的條件,編制製作工藝書。製作工藝書包括施工所依據的標準,製作質量保證體系,成品的質量保證和為保證成品達到規定的要求而制訂的措施,生產場地的佈置,採用的加工、焊接設備和工藝裝備,焊工和檢查人員的資質證明,各類檢查項目和生產進度計劃表。製作工藝書作為技術文件報請工程師批准。

四、根據製作工藝書的要求做好文字交底,並由技術人員在施工現場對工人進行實物交底等各項工作。

五、施工中所用的鋼捲尺、板尺、角尺、水平尺、彈簧測力器等各種計量工具,入庫前檢定,保證進入施工現場的計量器具都是合格的,在施工中要定期檢查所用工具。保證每一個工具在同一工程中始終滿足計量精度要求。

六、按設計要求,根據施工現場的操作環境,做好高強螺栓和連接焊縫的工藝評定。對高強螺栓進行復檢外,對摩擦面的抗滑移係數進行測定,合格後,編出操作工藝書;對鋼材除鏽做出標準樣件後,編出操作工藝書,並將以上各工藝書中的每一施工步驟,分別向操作工人現場交底,並嚴格按評定步驟和內容檢查工人施工。

七、材料

鋼材、壓型鋼板、焊材、高強螺栓、保溫材料、油漆等材料均要符合設計要求的規格、品種、性能,並有材質證明書。焊接用焊條、焊絲、焊劑等應與母材匹配。所進材料按規定做好複檢記錄,並做好主材使用跟蹤記錄。

二、 製作工藝流程(略)

鋼結構製作施工方案

三、 鋼構件的放樣、號料和切割

一、根據批准的施工詳圖按1:1的比例在鋼平臺上放出鋼構件大樣,並按設計或施工規範要求放出起拱量。經過對總體定位線和零件尺寸複核無誤後,做出樣板和樣杆,並根據其所在部位,註明名稱、編號、規格、數量、材質及加工符號等內容,作為下料、彎制、刨銑及拼裝加工的依據。

二、對精度要求較高的構配件,採取下毛料的方法,即構件比放樣尺寸大20-30mm,待結構成型或構、配件最終精確定位後,再切除富裕量。

三、號料應有利於切割和保證構件質量。主要受力構件和需要彎曲的構件,號料時按工藝規定的方向取料。

四、主要零件氣割採用精密切割,次要零件氣割採用手工、半自動或自動氣割。氣割邊緣的表面質量和尺寸精度應滿足零部件的工藝要求,且最大偏差不超過以下值:手工氣割:±2mm,半自動氣割:±1.5mm,精密氣割:±1.0mm。切割前將鋼材切割區域表面的鐵鏽、汙物等清除乾淨,切割後清除熔渣和飛濺物。由於鋼構件預製需要在幾個月內完成,因此要保證前後製作的鋼構件實際尺寸一致,除放樣時考慮切割和焊接收縮等因素外,還必須考慮製作期間的環境溫差對鋼構件尺寸的影響,為此必須確定吊裝時的溫度與平臺上放樣時的溫度,並以吊裝時的尺寸為基準來確定放大樣的尺寸。由於放大樣的鋼平臺與鋼構件的型鋼具有相同的膨脹係數,所以溫度變化不影響製作的鋼架組件尺寸,它們在吊裝時會達到尺寸一致。考慮溫差對放樣的影響,採用下式調節放樣尺寸為:

L′=L+△L=L[1+γ×(t2-t1)]

其中L為設計尺寸,γ為膨脹係數,t2-t1 為溫差。

四、 鋼構件矯正和邊緣加工

一、變形的構件在使用前均應進行矯正,使其符合有關規範的要求。矯正採用人工矯正、機械矯正、火焰矯正和混合矯正方法。當採用火焰矯正時,熱矯正溫度控制在600℃-800℃(用測溫筆測定)之間。所有熱矯正的零件只能自然冷卻,嚴禁用水冷卻。矯正後的鋼材表面,不應有明顯的凹面或損傷,不滿足要求的構件需進行整修。

二、重要構件採用半自動精密切割開焊接坡口。焊接坡口尺寸按焊接工藝評定確定。邊緣加工的精度按規範規定控制。

三、剛架支撐所用鋼管,先取一根,通過放粗樣、組對、修整,符合要求後,取出一根製作樣板施工。

鋼結構製作施工方案

五、 鋼構件分節組焊

一、鋼構件的分節

為便於運輸,結合設計要求,鋼構件分段製作,連接接頭在設計要求的部位。

二、構件組對前,各節點板尺寸按實際放樣的焊縫長度調整,以滿足設計和規範的要求。並將連接接觸面和沿焊縫邊緣每邊30-50mm範圍內的鐵鏽、毛刺、汙垢等清除乾淨,然後在胎具上進行構件的組裝。組裝按製作工藝的順序進行。每種構件在組裝後,對其尺寸進行嚴格複查,複查無誤填寫實測記錄後,再交下道工序施工。

三、單個構件在胎具上組裝時,按工藝規定預留焊接收縮量。需要起拱的構件按設計及規範要求起拱。

四、焊接工字鋼組對好後,在平臺上設立的專門胎模上進行焊接,如圖一。

五、為了保證門架拼裝尺寸準確一致,提高拼裝焊接效率,採用複製法制作,即用胎模裝配工藝。在大樣節點外設置胎模,胎模用水準儀找平,並在鋼平臺上點焊牢固。

六、 制孔及高強螺栓連接接觸面的處理

一、按設計圖紙要求製作出樣板,用樣板在構件上用樣衝定出螺栓孔位。

二、採用過樣法或套鑽法在構件上鑽孔,構件正面的孔用搖臂鑽根據樣板的尺寸位置鑽孔,構件側面的孔用磁力電鑽鑽孔。鑽孔完畢後,對每個構件進行編號,作為拼裝和安裝的依據。

三、門架柱、梁,梁、梁之間均採用高強螺栓連接。按規範進行摩擦面抗滑移試驗,合格後,進行下道工序施工,處理好的接觸面按要求做好防鏽措施。

四、摩擦面處理注意事項:

(1)嚴格按工藝評定的步驟和內容施工,以確保摩擦面質量穩定;

(2)連接板焊接時,做好防變形措施,保證連接板的平面度,保證板間接觸面達到85%以上;

(3)正式連接前應用細鋼絲刷將摩擦面上的浮鏽處理乾淨。

鋼結構製作施工方案

七、 焊 接

一、根據本工程的特點,構件製作時,主要採用CO2氣體保護焊,門架上的重要焊縫採用CO2氣體保護焊,零星焊縫採用手工焊焊接。焊接工作嚴格按照所編工藝文件中規定的工藝參數、施焊順序等進行。

二、焊接準備

(1)焊工應經培訓考核取得合格證後,方可上崗。

(2)複查組裝質量、定位質量、焊件接頭質量和焊區的處理情況。

(3)焊條按規定要求進行烘烤和存放,烘焙後的焊條應放入恆溫箱備用,恆溫溫度控制在80℃-100℃;

三、焊接要求

(1)焊接前,將焊縫處的水分、鐵鏽、油汙等清除乾淨。焊接時,焊工應嚴格遵守焊接工藝,不得自由施焊。引弧在焊道區進行,嚴禁在焊道區以外的母材上打火引弧。不小心有引弧時,一定要用砂輪機打磨到沒有裂紋為止。

(2)對接接頭、T型接頭和要求全熔透的角部焊縫,在焊縫兩端配置引弧板和引出板,其材質和坡口形式與焊件相同。焊接完畢採用氣割切除引弧板和引出板,並修磨平整。

(3)多層焊接連續施焊,每一層焊完後及時清理檢查。如發現影響質量的缺陷,必須徹底清除後再焊,焊縫出現裂紋時,焊工不得擅自處理,應申報技術負責人查明原因,訂定修補措施後,方可處理,在同一處的返修不得超過兩次。焊縫返修採用碳弧氣刨清根並用砂輪打磨,完全除掉浸碳層後再按正式焊接工藝施焊。

(4)焊接過程應記錄主要參數。焊縫焊接完畢,焊工及時清理焊縫表面的熔渣及兩側的飛濺物,檢查焊縫外觀質量,其外形尺寸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焊縫外形尺寸》的規定。檢查合格後,在工藝規定的焊縫部位打上焊工鋼印。

(5)手工焊當風速大於4m/s時,氣體保護焊當風速大於2m/s時,搭設防風棚防風。

四、現場拼裝焊縫採用CO2氣體保護焊和手工焊相結合的方法施工,高空安裝焊縫採用手工焊為主的方法施焊,焊接要求同製作的焊接要求。

五、焊接好的構件進行復核、校正,滿足規範要求後,在加工廠進行預拼裝,預拼裝嚴格按規範的有關要求在自由狀態下組裝,不合要求的構件進行整改,合要求後,方可進行下道工序施工。

八、 除鏽、油漆

一、鋼構件在刷防鏽油漆前,必須將構件表面的毛刺、鐵鏽、油汙及附著物清理乾淨。除鏽質量要求:噴砂除鏽達到設計圖紙要求。除鏽後立即分次塗兩道底漆,兩道面漆。前一道油漆乾燥以後,方可刷下一道油漆。

二、塗漆時必須注意,螺栓連接部位、焊縫連接部位及柱腳板底面不得塗刷油漆。

九、 構件編號及堆放

一、將組對、焊接好的構件按GB50205-95《鋼結構工程施工及驗收規範》要求檢查合格後,塗刷防腐材料,做上標誌,按型號、類別分別堆放。

二、構件堆放要墊平、墊實,防止變形和扭曲,迭堆時,要碼放整齊,上下支點在一條直線上,並堆放平穩,以防滑動或傾覆。

三、為便於運輸和吊運,構件歸堆時留好交通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