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我們從來就不缺少好故事!

【製作】我們從來就不缺少好故事!

【製作】我們從來就不缺少好故事!

中國從來不缺好故事

有這樣一個數據,人類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戰役級戰爭一共是16000次,發生在中國的是11000次。當然不是說中國好鬥、喜歡打仗,可能很大的原因是中國的文字有延續,所以基本上歷史上有的戰爭都被記下來了。不得不說我們這11000次戰爭裡面,每一個戰爭都是一個好的故事庫。

日本像《武田信玄》的大河劇一度在國內也很紅,大河劇拍的時代相當於中國的戰國,但日本那是村級械鬥規模,經常是十幾二十個人。

我記得看《武田信玄》的時候,有一個兵像沒羽箭張清,他的特長是扔石頭。他帶了一個小組打仗,被打敗後跑回來,哭著對武田信玄說,你知道我們這組死了多少人嗎?死了五個呀!他們死了五個人,就是死了好多人。

這種級別的戰爭,他們都能夠拍成大片。中國從戰國到三國,再到五代十國,有很多次高級別的戰爭,目前為止,中國沒有拍出一個像樣的東西來。國外的《指環王》其實就是一個北歐的神話故事,那個故事應該是叫《尼伯龍根的指環》,然後改編的電影拍成史詩級了。

【製作】我們從來就不缺少好故事!

《指環王》

說實話,《封神榜》的故事比《指環王》要豐富多彩,但是中國在80年代拍完《封神榜》以後,再也沒有拍過好的作品。包括《水滸傳》在內的很多經典,裡面有很多故事單抽出來,都是非常好的故事,也有很多人物可以單獨拍一部電影。但我看過的所有水滸相關的電影,都非常爛。

像《權力的遊戲》這樣的權謀故事,相當於中國戰國的故事。七個國家、幾百個家族,就是百家爭鳴加上七國爭霸的故事。美國沒有這樣的歷史,他們都能構建出一個世界,再去寫故事。而中國有這樣的故事基礎,這些故事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但沒有人括去挖掘,沒有人去寫。

不拍好故事,拍不好故事

舉個例子,《西遊記》也是影視作品裡面改編的比較多一箇中國故事了。自從周星馳拍完《大話西遊》之後,之後所有的改編作品,孫悟空的形象都是模仿周星馳在《大話西遊》裡的孫悟空。這些大聖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人性越來越多,猴性越來越少。

六小齡童扮演的孫悟空是一個經典的形象,屬於猴性比較多的一種。周星馳在對《西遊記》解構之後,塑造了一個人性比較多的孫悟空,讓人耳目一新,也成為了經典。但是《西遊記》的解構不止是這一種,如果再拍一個猴性多的孫悟空,沒準也很好。

我們不是沒有故事,也不是沒有製作能力。無論是從《三國演義》中挖掘出的《赤壁》,還是張藝謀拍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長城》,都拍得很差。拿《長城》來說,一箇中國故事為什麼找美國人來演?這就變得特別有諷刺意味,難道只有美國人會打怪獸?中國人也可以打怪獸,而且《長城》裡的怪獸就是中國的怪獸。他們的創作邏輯就很讓人費解。

【製作】我們從來就不缺少好故事!

《長城》劇照

對於《長城》來說,可以講這樣一個故事。西漢時期,西邊有一個小城作為西域都護府,管著很多漢朝的屬國,類似鄯善、龜茲等。其中有一個小國要脫離西漢的管制,帶了幾萬的兵馬來攻打這個小城,但這個小城只有一兩千兵,於是派了一個人回國搬救兵。這個人騎著馬跑了一年才到長安,然後朝廷還要商量到底救不救小城的守將,朝廷覺得已經過去一年了,肯定守不住了,再派人過去也只是無謂的犧牲。

這是丞相進諫說必須要救,因為如果不救這個城,將來就沒人為國家駐守邊關了。皇帝覺得言之有理,整頓了三千兵馬去救他們。這三千兵馬出發後先救了另一個城,然後只分出了一千五百人到最遠的這個小城。這個小城在被圍的這段時間已經彈盡糧絕,已經餓到把弓弦拆下來吃了。敵方派使臣來勸降,守將把使臣壓到城樓上,當著敵方的面把使臣殺了。最後熬到城裡只剩十幾人,等到援兵把這十幾個人到救出來後,帶回長安,一路上奔波勞累,只有十二人到達長安,他們被奉為御林軍,就是衛戍部隊。

在中國的文字記載中,有無數這樣好的故事,卻沒有人拍。而同樣的故事,中國人也人家拍得好。比如說抗日戰爭,我們拍了無數抗戰劇,但是把抗戰劇拍得好的是韓國,《暗殺》是我見過拍得最好的一部抗戰片。在歷史上軍艦島上大部分是中國勞工,韓國人只佔1/7,但這段歷史卻被韓國人拍成了《軍艦島》。包括他們拍的《鳴梁海戰》是關於打倭寇的故事,比國內拍的戚繼光一類的電影好很多,但打倭寇這事難道不是中國人幹得更漂亮嗎?

什麼是文化自信?

中國人就像一個捧著金飯碗的乞丐,我們有無數的好故事,無數的好題材,卻沒有人 把這些拍出來。

第一個自信是要認識到本國文化中那些經過幾千年錘鍊出來的故事,要相信我們通過的現在的手段以及匠人精神的打磨,這些故事都是可以做出非常偉大的影視劇作品。

第二個自信在於我們要善待這些作品,而不是一味地去糟蹋。比如《水滸傳》《紅樓夢》這些經典作品,需要專注到作品本身觸動人心的人文精神,而不是在造型、特技和一些花招上下功夫。

影視公司也好,影視從業人員也好,應該多去翻一翻中國歷史上的故事,這是非常值得以我們去挖掘和打磨,並呈現在觀眾面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