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軍齊:一個河津農民的影視夢

吳曉徵

郝軍齊是一個不安分守己人,作為農民,他不喜農事,而是帶著樂隊班子,在方圓幾十裡走村串巷做好婚慶、搞演出,哪裡有紅白喜事,哪裡準會有他的身影。這兩年,他又開始鼓搗微電影,自編自拍自導自演,成了當地有名的明星。

郝军齐:一个河津农民的影视梦

郝軍齊是河津市趙家莊鄉東莊村人,自幼命運多舛。他三歲喪父,五歲時母親改嫁,是爺爺奶奶一手將他拉扯大的。郝軍齊的父親生前喜好唱戲,也許是受遺傳的影響,他從小就對錶演有著極高的熱情,吹拉彈唱,無師自通。1992年初中畢業後,他自做主張,報考了河津藝校,開始系統地學習聲樂、舞蹈和表演等課程,1993年進入河津龍門藝術團,師從“幹板腔”大師楊玉林,苦學“幹板腔”表演。後來由於龍門藝術團停辦,迫於生計,他不得不去當地一家洗煤焦化廠打工。無論工作環境怎麼變,他對藝術的追求一直沒有停止。打工期間,工人們便成了他的創作對象,閒暇之餘,他根據工廠的工作生活,編寫了大量的幹板腔,隨口一表,惹得大家捧腹大笑。

郝军齐:一个河津农民的影视梦

1996年,大連現代影視藝術學院在河津招生,郝軍齊得知後,立即找到招生老師要求報名。由於沒有高中文憑,初審時便被刷了下來。郝軍齊死纏硬磨,學院老師被他的執著精神所打動,特招他到編劇導演系,只是沒有學籍,需按進修生對待。這讓他感到十分滿足。只要有機會學習,其他都無所謂了。在海濱城市大連,他克服種種困難,如飢似渴地學習專業知識,業務水平有了很大提高。1997年,學成歸來的郝軍齊簽約到運城一家演藝公司,開始河南、山西、陝西到處演出。這一干就是八年,期間雖然飽嘗艱辛,但也磨練了他的意志。

郝军齐:一个河津农民的影视梦

2005年是郝軍齊的轉型之年,他辭去了運城的演藝工作,決定成立自己的藝術團。他的這一決定,並沒有得到親朋好友的認可,有罵他不務正業的,也有罵他瞎胡鬧的,再加上沒有資金來源,那段時間,郝軍齊幾乎崩潰了,整天借酒消愁,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從小喜歡他的大姑父知道後,安慰他說:“孩子,就算大家都反對,我也要支持你,是溝是井我都認了!”。說完,拿出家裡僅有的六千元,支持郝軍齊創辦了河津市開門紅藝術團。郝軍齊沒有讓大姑夫失望,憑著多年演藝的經驗,他很快組建了自己的團隊,也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2006年,他的團隊榮獲河津市首屆民間藝術大賽一等獎,同年八月參加運城市“欣和物業杯”民間藝術大賽,被評為一級團隊。在參加演出的同時,郝軍齊始終不忘搞公益,2013年—2015年,他連續三年帶領團員們到武警河津市中隊慰問演出,獲得了一致好評。

郝軍齊曾進修過編劇導演專業,影視一直是他的一個夢想。2016年,他根據東莊村“五·二六”慘案編寫創作了大型抗戰愛國主義影片《78雙布鞋》劇本,並進行了花絮拍攝。由於投資巨大,這一影片最終擱淺。為了走更加專業的道路,2017年,他註冊成立了山西稻草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今年他又連續創作了三部正能量公益微電影《助學之路》、《媽媽的戰爭》、《愛的輪迴》,並自任導演和製片人,目前三部公益微電影已拍攝完成,9月8日夜將在東莊村進行首映。

郝軍齊說,影視是我心中永遠的夢想,我腳下的路還很長很長。作為農民,我一定要以農村為基地,拍攝出更多反映農民精神面貌的影片,講好農民自己的故事,讓我們農民真正從黃土地上走進藝術的大殿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