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兩個書生都當上縣令,多年後年長書生留了封信給另一個書生

明永樂年間,京城中有兩個同住在太學的貢生。

一個姓周,家中兩代經商,生活富足;一個姓徐,出身市井,從小讀書刻苦,為人勤奮,更巧合的是兩個人竟然是在某年的同一天出生,只是生辰差了2個時辰!

兩個書生都有志考取功名,相談甚歡,後來就成了來往密切的好友,經常一同讀書。

這一年,兩個人結伴去科舉,竟然還同時考中了進士。

故事:兩個書生都當上縣令,多年後年長書生留了封信給另一個書生

兩人不禁感慨命運如此相似!

不久,周、徐兩人又被同時授官,周生去黃州(湖北黃岡)當知縣;徐生被調任去鄂州(湖北東部一帶)當縣令。

沒過幾年,周縣令在任上生了一場重病,去世了。

他在臨終前給徐生寫了一封信道別,讓家人到時轉交給他。

徐生得知之後,心中既悲傷又害怕,心想自己的命運和周生幾乎一模一樣,從太學求學讀書、考中功名、委任官職....

現在周生先走一步,自己恐怕也時日無多,整天心神恍惚!

過了五天,徐生才趕到周生家悼念。

故事:兩個書生都當上縣令,多年後年長書生留了封信給另一個書生

他哭著道:“沒想到周兄竟然仙逝,想來這十年間,你我二人命運何其相似?從同窗讀書到出仕,連官職都一樣!就算我今日去世,也比周兄晚了五天,如果您地下有知,就給我點提示,小弟是不是也命在旦夕了?“周家人這時才想起那封遺書,於是就拿出來給徐縣令看。

徐縣令拆開信,只見上面果然是周生的筆跡,上面寫道:“徐賢弟親啟,愚兄未能見你最後一面,甚為遺憾!想來這人生二十多年,倏忽間已逝。我生長在大富之家,從小也沒吃過什麼苦,讀書不算勤奮,後來的官缺也是捐的,也許正是享受了這過多的人間榮華富貴,所以才有今日夭亡之禍;而賢弟不同,你出生於貧寒之鄉,努力讀書,全靠的事自己一身本事,壽命和官祿都會比愚兄長,不必擔心隨我而去,今後你應更加勤勉,切勿貪圖享樂…”

故事:兩個書生都當上縣令,多年後年長書生留了封信給另一個書生

​徐生讀完,淚流滿面,心中也非常感慨,從此就更加勤奮、節儉,幾年後就當上的郡守,直到六十多才去世。古語云:德不配位,必有餘殃;財不配位,必損福壽。

人生中許多好的東西都是平衡的,每個人都需要做出相對應的努力和付出,才能收穫相對應的美好,沒有免費的午餐,也沒有不勞而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