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春秋:從劉邦和呂雉的姻緣,看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說起秦朝二世而亡,大家嘆息之餘,總之會不經意的想,要是始皇帝多活個十幾年,又或者公子扶蘇繼位,秦王朝或許就可以擺脫覆滅的危局,但今天我們要說的恰恰似,即便扶蘇繼位也不能扭轉當時局面,秦始皇多活十幾年,秦帝國的政策不改變,也只能將覆亡時間往後推遲而已。

品讀春秋:從劉邦和呂雉的姻緣,看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今天要說的深層次的原因,我們先通過一個大家都知道的故事來講起,那就是劉邦吹牛娶了呂雉這個典故,關於這個典故各種文獻記載也好,影視作品也好,都已經把這個事情說的很透徹了,我就只簡單的介紹一下史記記載,單父人呂公善沛令,避仇從之客,因家沛焉。沛中豪桀吏聞令有重客,皆往賀。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高祖為亭長,素易諸吏,乃紿為謁曰“賀錢萬”,實不持一錢。謁入,呂公大驚,起,迎之門。呂公者,好相人,見高祖狀貌,因重敬之,引入坐。蕭何曰:“劉季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諸客,遂坐上坐,無所詘。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高祖竟酒,後。呂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無如季相,願季自愛。臣有息女,願為季箕帚妾。”酒罷,呂媼怒呂公曰:“公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沛令善公,求之不與,何自妄許與劉季?”呂公曰:“此非兒女子所知也。”卒與劉季。從後來看這個記錄應該是最準確的。

品讀春秋:從劉邦和呂雉的姻緣,看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但是就是這個典故,卻道出了當時秦國統治原六國地方的本質,秦國實行郡縣制,那麼沛縣縣令應該當地一把手,這從呂家避禍於此,大家都趕業赴宴也說明了這一點,縣令肯定是咸陽從上面派來管轄地方的,他應該是秦在六國故地中最下層的官員了,但是這個縣令其實實際權力不大,執行實際事權的是蕭何,縣主吏就是當時的副縣長,在縣令沒到任時,蕭何就是實際上的縣令,再加上縣令是個秦國派下來的空降縣令,所以大家都不怎麼服他,這可以從兩點上可以得出結論,第一是沛縣起事時,第一個就是殺了縣令祭旗,從下面說明他在當地沒有自己勢力,要不然打不贏,逃跑是沒有問題的;第二就是回到劉邦娶呂雉這件事上面,呂公來避難時縣令也曾想娶,但是呂公回絕了,不管以什麼原因回絕了,但是回頭又許給了下面一個派出所所長劉邦,這可是大大的打了縣令的臉,而且從歷史記載上也沒有縣令後來打擊報復的記載,不管是對劉邦還是對呂家。這就很值得去推敲了,呂公當時來沛縣是躲仇家避禍的,他當然要找一個可以保護他們的大腿,但他不找縣令卻找了個派出所所長劉邦,結果還真就把自己一家人保住了。

從這個典故來看,按照正常邏輯來說,就算覺得縣令在當地沒權力,那也應該是找副縣長蕭何,怎麼也輪不到下面的派出所所長劉邦吧,但事實就這麼離奇,其實仔細去看就會明折,我們再分析呂公初到沛縣,歡迎酒會發生了什麼,當時沛縣的名流都來了,人太多了大廳裡坐不下,然後就定了個規矩,一千錢以上的坐裡面,少於一千錢的坐外面,都按這個規矩來的,劉邦來了說賀一萬錢(當時縣令年俸都沒有一萬錢),呂公大驚的出來迎接,然後帶著劉邦上坐,實際上劉邦一個錢也沒有,我們想像一下這個場面,全縣名流在場還當著縣令的面,是不是很尷尬,而當時沛縣縣令都不敢多說什麼,其它的賓客也估計習以為常了,而劉邦也泰然自若,這個時候還是實權派的副縣長蕭何出來打圓場解圍,說這個劉季就喜歡說大話,他說一萬錢其實一個錢都沒有你別當真。

品讀春秋:從劉邦和呂雉的姻緣,看秦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這時候你要是呂公你怎麼辦,這個事其實非常棘手,因為從劉季表現和當場賓客反應來看,這肯定不是第一次發生,要不然大家不會習以為常,而且劉季跟呂公入坐前還狎侮諸客來看,就是當著呂公的面揭各位賓客的短,而且大家也都沒有要趕人意思,縣令也沒有說什麼狠話,說明連縣令都已經習慣了,最後還是當地最有頭臉的蕭何出來給他打圓場,這時候只要呂公不瞎,就應該知道縣令在這地方不頂用,這個人在才是一方巨頭來著,呂公就和大家一樣把他貴賓接待,而過後呂公覺得這個事情不保險,畢竟跟縣令還是有些交情,如果縣令能說了算,還能照顧的自己一家人,但是自己跟吹牛的劉季可沒這等交情,人家不可能為了一頓酒就保護自己一家人,所以呂公只能下血本,把大女兒嫁給他,以求在當地自保,這是劉邦娶呂雉的酒局中的呂家算計。

從這個典故我們來看,秦末政府委派的官員在地方沒有什麼存在感,而真正有實權的是原六國故吏(蕭何),和原六國權貴遺留有的私屬勢力(劉邦),所以大家相安無事還好,如果亂世一起秦國郡縣的根基,很容易被連根撥起,因為畢竟存在的時間太短,秦國短時間內要統治原六國龐大的土地和人口,優秀的官員跟不上,造成對地方只是表面上的統治,這種情況下亂局一起,不要說公子扶蘇,只怕是秦始皇也只能鎮壓下來不能根治,只是將最後的決算推遲而已。

至於說劉季是如何成為原六國權貴遺留私屬勢力的,我們下次再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