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刀却被“反杀”的,还有那个德阳男孩一家|荔枝时评

(作者闫红,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知名作家;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拔刀却被“反杀”的,还有那个德阳男孩一家|荔枝时评

四川德阳某医院的女医生,在游泳池里跟两个十三岁男孩发生了一点口角,有人说是男孩撞了她一下,也有人说是男孩摸了她的臀部。反正,女医生有点生气。她批评了男孩,他们没有道歉,还游到她前面回过头她扮鬼脸。女医生的丈夫看见这一幕,冲过来,把孩子按到水里,还打了一下。闻讯而来的孩子家人在更衣室里殴打了落单的女医生,双方最终都被带到派出所,经民警调和,他们互相道了歉,并且确认没有其他诉求。

事情本来到这里就可以完了,但是男孩的父母却咽不下这口气。他们决定闹,先是跑到女医生和其丈夫所在的单位,要求开除他们的党籍和公职,好在这时女医生情知不妙,已经请假躲在家中。

躲得过现实中的闹,躲不过网络暴力。事发不久,他们夫妻的姓名电话工作单位等都出现在网上,尤其强调了他们“公务员”和“医生”的身份,加上“殴打未成年人”这种醒目字眼,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开来。最终,无法承受巨大压力女医生在车里服用大量药物,自杀身亡。

到了这一步,女医生在网络上的形象迅速转变,从“迫害者”变成“受害者”。

更汹涌的网络大潮冲向男孩一家,相关帖子下面动辄几万十几万的评论。不消说,他们躲不开被“人肉”的命运。“德阳女医生”迅速上了热搜,有人成立了声讨男孩一家的QQ群,网上不但出现男孩一家三口的信息,还有传说中操纵网络的男孩的律师小姨的地址,最初发布“女医生打人”视频的当地大V的微博,不得不关闭了评论。

不想谈前面谁是谁非,本来就是一言难尽的事儿,而且派出所已经处理过。问题在于后来,网络舆论的卷入。

不可否认,在法律渠道走不通的情况下,网络是一道方便之门。之前也有许多不公平的事件,通过网络受到关注。然而,网络舆论亦有其危险的一面,一是容易被操纵,有一种职业就叫做网络水军。另外一方面,网络舆论更关注的并不是正义,而是,你能不能讲一个好故事。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本“贪官日记”,写得很黄很暴力,却缺乏日记应有的随意性,因此显得可疑,再看到里面有几处提到他要坑害某商人,基本可以判断这本日记的作者另有其人。后来贪官被抓,真正的作者也浮出水面,果然是受雇于那个商人,作者直言不讳地说,就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引起关注。

故事的另一种说法是,找到全民痛点。就像这次“公务员、女医生夫妇殴打未成年人”的说法,谁家没有个孩子呢?底层人民也都受到过许多委屈,难免要借各种抨击谩骂浇自己之块垒,真相与细节如何,大多数人并不关心。

可以理解女医生内心的绝望,看得出,她一直都是被保护得特别好的人,没有接触过那么多的恶意,也缺乏应对的经验。她没法和网络暴力势均力敌,她在明处对方在暗处,她说话要负责任,但对方可以污言秽语无中生有,她手无寸铁,对方却如大江大海而且还在源源不断地汇入……她实在太弱小太无力了。

当然,期间她家人也提出,在网上澄清一下,被女医生拒绝了,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对于网络完全的绝望,不相信上面有公道可言;或者就是知道自己这一边起初也有不对之处,而网络只接受完美受害者。

现在,女医生死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舆论的冲动、缺乏理性,尤其是不用负责,使得它反转起来非常容易。男孩一家正在被这股舆论的洪流猛烈击打,如今反受其害,不知道作何感想。

但他们不是唯一的过错方,更多围猎过女医生的人,此刻似乎依然逍遥自在。可是,天网恢恢,谁能保证自己永远不会成为被围猎者?你作势挥舞的刀,也有可能结结实实落在自己身上。人应该有正义感,但是,

在发言之前,需要充分了解是非曲直,也要扪心自问,是否夹带了私货?否则,不管你是正义爆棚还是信口雌黄,都是在为你将来的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添砖加瓦。

此外,大平台对于这种人间惨剧是否就没有责任?虽然说网民有言论自由,但是发布别人的姓名、单位和地址,已经超出了言论自由的范畴,对于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巨大困扰的事件,平台也应该予以一定程度的审核,不能单是依靠发布者的良心和受害者强韧的神经。毕竟,这两者都不是生而为人的标配。

若是对这些没有反省,女医生的这条性命,就白白搭进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