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國家經濟結構調整

中國銀行業正迎來自身轉型與國家經濟轉型的重疊期,既要實現自身可持續發展、維護金融穩定,還要肩負助力國家經濟結構調整的重任。直面行業挑戰,順應宏觀經濟轉型,成為商業銀行的應有之義。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立逾八年,已由一家經營單一負債業務的儲蓄機構,轉型成為全功能商業銀行。

2015年12月9日,郵儲銀行宣佈引進瑞銀集團、摩根大通、淡馬錫、中國人壽、螞蟻金服等10家境內外機構作為戰略投資者,股權多元化再上一程,原單一股東中國郵政集團變為絕對控股。郵儲銀行與各戰投之間將各取所需,從創新融資模式到強化風控,再到佈局“互聯網+”。

“郵儲銀行或會成為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型商業銀行。”分析人士認為,郵儲銀行作為全國網點規模最大、服務客戶最多的銀行,資產規模位居中國商業銀行第6位,信貸資產不良率卻僅為銀行業均值的一半左右,且是唯一一家還未上市的國有大型銀行。

擁有如此廣袤的客戶資源以及同業難以企及的儲蓄優勢,郵儲銀行可能爆發的潛力不可限量。但銀行業面臨宏觀經濟增速漸緩的新常態以及利差收窄、風險攀升和互聯網業態衝擊等空前挑戰,郵儲銀行怎樣在國家和行業“雙轉型”的當下,走出一條富有特色的發展之路?

《財經國家週刊》記者專訪了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董事長李國華,深剖郵儲銀行的發展及銀行業的未來。

謀局

《財經國家週刊》:從2007年成立至今,郵儲銀行歷經不尋常的改革發展,請簡要介紹成立以來取得的成果。

李國華:八年多來,郵儲銀行依託遍佈城鄉的網絡優勢,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市場定位,與同業形成了良好互補,有力地支持了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也實現了自身健康快速發展。

截至2015年9月末,郵儲銀行擁有營業網點超過4萬個,服務客戶近5億人;資產規模近6.8萬億元,在中國商業銀行中位居第6位,在“2015年全球銀行1000強排名”中位居第23位;信貸資產不良率約為銀行業均值的一半;撥備覆蓋率達274%,利潤增長率、資本回報率等關鍵指標均達到銀行業優秀水平。

《財經國家週刊》:業界非常關注此次引進戰略投資者的情況,認為郵儲銀行將因此全新地佈局謀篇。

李國華:郵儲銀行此次成功引進戰略投資者,可以說是中國經濟金融體制改革框架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的一項新成果。這充分表明,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有期望,對中國金融體系和銀行業的穩健性、盈利性有信心。

早在2014年6月9日,郵儲銀行就正式啟動了引戰工作,目的在於引資金、引機制、引資源、引技術和引智力。

一年多來,我們經過兩輪競標和多輪談判,綜合考慮了戰略協同、交易價格、財務實力、品牌影響力等因素,引進了三種類型的10家戰投,包括六家國際知名金融機構:瑞銀集團、摩根大通、星展銀行、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淡馬錫、國際金融公司;兩家大型國有企業:中國人壽、中國電信;兩家互聯網企業:螞蟻金服和騰訊。引資則全部採取發行新股的方式,規模451億元,發行比例16.92%。

《財經國家週刊》:引進戰略投資者之後,股東架構將如何變化?中國郵政集團的控股地位以及郵儲銀行整個治理結構、內部體制機制將迎來哪些改變?對公司治理結構將產生什麼影響?

李國華:毫無疑問,股權結構將得到優化,中國郵政集團由原來的單一股東變為絕對控股,董事會成員也將進一步充實。後續,我們還會根據需要充實董事會、監事會人員,特別是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

與此同時,我們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和公司治理制度規定,切實保障公司治理機制的規範運作,以股東大會為主要載體,發揮好戰略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積極作用。

一方面,要強化董事會各專門委員會的決策參謀作用,提升董事會的科學決策能力;另一方面,強化監事會的監督和履職評價職能,建立完善決策和執行的制衡機制,著力把郵儲銀行建成公司治理一流的現代商業銀行。

《財經國家週刊》:眾所周知,引進戰略投資者是為上市做準備,郵儲銀行下一步有什麼上市計劃?

李國華:其實,引進戰投和發行上市是國家和監管部門對郵儲銀行改革發展工作的要求,也是郵儲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必須遵循的路徑。

接下來,將按照“股改-引戰-上市”的三步走計劃,在成功引戰之後,穩步推進發行上市工作。具體的上市時間表、上市地點及發行比例等,將根據國家和主管部門要求以及資本市場運行狀況來決定。

轉型

《財經國家週刊》:此前,中國郵政集團曾先後四次追加資本金,此次引戰則進一步補充了資本金,今後將如何建立資本金長效補充機制?

李國華:今年下半年,郵儲銀行先後通過發行二級資本債和引進戰略投資者等手段補充了資本金,短時間內大幅提升了資本充足率和槓桿率等監管指標,有效緩解了業務發展與資本約束的矛盾。但巴塞爾協議Ⅲ的推行,加大了銀行資本的外部約束,同時郵儲銀行自身承擔的普惠金融和支持實體經濟使命又加大了資本需求,資本持續補充能力將成為郵儲銀行長遠發展的關鍵。

下一階段,要藉助上市的歷史性機遇,繼續開拓外部資本補充渠道,積極創新融資工具,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和經營發展需要,選擇“監管方許可、投資者歡迎、銀行自身適合”的資本金補充方式。

具體到融資方式上,我認為,只有“開源”與“節流”雙措並舉,才能實現郵儲銀行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一方面,積極運用各種資本融資工具。既可以運用IPO、次級債等傳統方式,也可以考慮優先股、混合資本債等創新型資本工具。另一方面,還要通過平衡資本約束和價值回報要求來降低資本消耗,走“輕資本”發展之路。

《財經國家週刊》:您曾說,引進戰略投資者是轉型的催化劑,選擇這10家機構具體是出於怎樣的考慮?之後,將如何與戰略投資者形成協同效應?又如何體現在轉型之中?

李國華:郵儲銀行與戰略投資者之間,將以平等互利、資源共享、優勢互補、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為原則,著眼於轉型發展趨勢,在渠道拓展、客戶挖掘、產品創新、風險管理、技術支持和人力資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合作。

目前,已經確定了一攬子合作計劃,涉及諸多領域。除了前述公司治理方面,我們還將在業務轉型、風險管理等方面展開合作。

例如,業務轉型方面,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高淨值客戶對商業銀行的貢獻度將進一步提升。同時,隨著融資模式向多元化發展,商業銀行的公司金融和金融市場業務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為此,我們選擇瑞銀集團、摩根大通、星展銀行和中國人壽作為戰略投資者,希望汲取其經驗與技術,進一步加快零售業務升級、公司業務拓展、金融市場業務創新。在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方面,為實現線上線下資源的有機融合,鞏固並提升普惠金融的領先優勢,我們選擇螞蟻金服、騰訊、中國電信和國際金融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希望藉助其專業優勢和影響力,進一步強化在互聯網金融和普惠金融領域的戰略佈局。

在風險管理方面,風控能力是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過去8年多來,我們審慎經營,積累了一定的風控經驗,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空前複雜,尤其利率市場化、人民幣國際化、商業銀行綜合化經營帶來了一系列新的風險點,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風險管理能力,努力保持同業領先水平。

為此,我們選擇摩根大通、淡馬錫、加拿大養老基金投資公司作為戰略投資者,希望借鑑國際一流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理念、經驗與方法,把郵儲銀行打造成一家穩健經營、風控良好的百年銀行。

當然,戰略落地需要一系列制度保障。

我們在合作機制上,將與戰略投資者共同成立高管層指導委員會和聯絡辦公室,保證雙方人員的深度參與、密切配合;在合作形式上,戰略投資者將通過培訓講座、專題指導、交流研討、專家派駐、提供跟崗實習等多種形式給予郵儲銀行支持,確保合作取得實效。

《財經國家週刊》:郵儲銀行這次還引進了螞蟻金服和騰訊兩家互聯網企業,未來在“互聯網+”領域有何規劃?

李國華:螞蟻金服和騰訊可謂全球知名,在業務方面與郵儲銀行有良好的互補性。我們將發揮各自優勢,共享渠道、客戶、技術和人才等資源,共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的金融服務體系,實現價值共同提升。

對商業銀行而言,“互聯網+”是創造新商業模式、實現銀行業務轉型升級的重大機遇。郵儲銀行將緊抓歷史機遇,打造開放協作的平臺銀行、“體驗+智能”的智慧銀行和平等共享的普惠銀行,構建前中後臺一體化的信息安全防控體系、總分支行集約化的自主研發體系以及獨具特色的互聯網金融產品體系。

我們的目標是,建設成一家線下網點數量最多、線上功能豐富、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

變革與風控“兩手抓”

《財經國家週刊》:中國經濟“三期疊加”,銀行業又面臨利差收窄、風險驟升和互聯網業態衝擊等等,您對郵儲銀行未來發展方面有什麼規劃?

李國華:實際上,銀行業當下所面臨的挑戰,本質上也是新一輪經濟轉型對銀行業提出的新要求。

郵儲銀行將藉助引戰的東風,努力成為一家治理機制健全、價值創造能力突出、風險管理水平一流、核心競爭優勢獨特、社會公眾形象良好、有特色的大型零售商業銀行。

一方面,堅守差異化定位,以引戰為契機,繼續按照“差異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思路,發揮覆蓋城鄉的網絡優勢,深耕“三農”、小微企業和社區領域,走商業可持續的普惠金融發展道路。與此同時,我們還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互聯網、大數據進行產品和流程創新,改善服務水平,降低服務成本。

另一方面,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建設一流大型零售商業銀行。圍繞國家經濟轉型升級要求以及“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這“三大戰略”,結合郵儲銀行的資源稟賦和特色,推動業務、渠道、管理轉型。

在業務轉型方面,要整合渠道、產品、系統等資源,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金融服務,同時加快發展財富管理業務,提升客戶生涯價值;依託資金優勢和渠道優勢,堅持“投貸債”聯動,加快公司業務投行化轉型,為客戶提供綜合化金融服務;開展跨市場配置資金業務,積極拓展金融市場業務;順應人民幣國際化和企業“走出去”趨勢,加快跨境人民幣業務發展,為國內外客戶提供全方位、多層次金融服務。

在渠道轉型方面,擁抱“互聯網+”,加快互聯網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全力推進雲平臺、大數據平臺和農村電商平臺建設,構建起一個立體化金融服務網絡。

在管理轉型方面,推動向精細化管理轉型升級,把精細管理理念滲透到客戶服務、運營管理、財務管理、風險控制等各個方面,增強“軟實力”。

《財經國家週刊》:“儲蓄能力”是郵儲銀行的優勢,下一階段將如何更好地發揮這一優勢?此外,郵儲銀行的存貸比較低,您怎麼看?

李國華:得益於獨特的“自營+代理”模式和遍佈城鄉的網絡優勢,郵儲銀行的負債規模和結構一直處於同業中較好水平,儲蓄能力更是優勢明顯。

儲蓄優勢要繼續發揮:一是堅持以零售業務為主體,保持戰略定力,鞏固獨特的競爭優勢;二是堅持“自營+代理”模式,充分調動各業務主體積極性;三是積極適應互聯網變革趨勢,推進網點優化調整,突出創新驅動。

由於歷史因素,郵儲銀行的存貸比與同業相比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但必須看到當前商業銀行的資產配置結構正呈現出日益多元化趨勢。未來,發揮資金優勢絕不僅是擴大信貸投放這一條路,還要通過大力發展產業投資基金、PPP等非信貸業務,加強資產負債組合管理,通過投貸債聯動等方式,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支持實體經濟能力。對資產和負債的數量、結構、收益、成本等進行規劃和控制,使資產和負債在規模、期限、利率、幣種等要素上相互匹配,在短期盈利目標和長期價值目標之間建立平衡。

《財經國家週刊》:在資產端業務上,郵儲銀行除了積極發展同業投資業務外,還將如何進一步提升資金運用能力?

李國華:經濟新常態下,利率市場化加速、金融脫媒加快以及資本監管趨嚴等新形勢,要求銀行業逐步建立起由被動管理向主動管理、由資產負債表分析向全方位管理、由比例管理向資產負債的組合管理理念轉變,實現以風險控制和價值創造為核心,全範圍、全過程、多維度的資產負債管理體系。

未來,郵儲銀行資產端除了重點向同業投資運用以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與宏觀政策導向相契合。國家“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創新驅動發展等戰略,為我們下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提供了廣闊天地。

二是與新興產業、行業共成長。積極投身互聯網金融變革大方向,把握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的歷史性機遇;抓住新型農業、消費金融等新興亮點,實現消費信貸向消費金融的轉變。重點抓好軌道交通、港口建設、城市新區、新型城鎮化、技術改造等方面的貸款,認真篩選行業和客戶,加大公司項目信貸有效投放。

三是與風險管控能力相匹配。銀行業是典型的“親經濟週期”行業,經濟增長的複雜性不僅會使銀行盈利增速的波動性加大,還會導致資產質量出現較大波動,進而增大銀行資產負債管理的難度。因此,在日常經營管理中,我們一直堅持穩健經營理念,始終把風險防控放在第一位。

四是堅持普惠金融理念。依託遍佈城鄉的網絡優勢,堅持服務“三農”、服務中小企業、服務社區的市場定位不動搖,走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之路。

《財經國家週刊》:經濟增速放緩帶給商業銀行最嚴峻的挑戰就是資產劣變。銀行業資產質量承受較大壓力,但郵儲銀行的不良率僅為行業均值的一半,秘訣何在?創新金融產品有風險,“三農”與小微信貸也是成本高、風險大,郵儲銀行接下來將如何繼續鞏固已有的風控成績?

李國華:宏觀經濟下行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歷來是銀行信貸風險高發期。郵儲銀行在風險防控方面的舉措主要包括:

一是堅持零售商業銀行的戰略定位不動搖,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的路子,繼續深耕“三農”、小微、社區領域。我覺得,對於一家商業銀行來講,根據自身資源稟賦保持戰略定力,是有效控制風險的根基。二是堅持推進風險管理技術創新,比如信貸工廠技術、運用大數據技術等等。三是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提升風險定價能力,實行差異化授權。四是加強對宏觀經濟研究,緊跟國家產業政策和導向,強化對分支機構指導。

“三農”、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我行的特色,相對而言,其風險也比較高,在這方面,我們一方面依託“網絡優勢+專業技術+專業團隊”,應對“三農”、小微企業領域抵質押物不足的難題,充分利用收集的“軟信息”控風險。另一方面,通過“建平臺”,充分發揮大型商業銀行的優勢,不斷加強與政府、擔保公司、保險公司、行業協會等機構的合作力度,打造“銀政、銀擔、銀保、銀企、銀協”五大合作平臺,破解抵押擔保難的問題,增強風控能力,同時降低服務成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