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又多了一稅,要懂事啦~!

資管產品增值稅:金融投資者今年開始要考慮稅收成本。銀行、信託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從2018年1月1日開始,資管產品管理人要對資管產品運營業務的收益按照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

2018年又多了一稅,要懂事啦~!

兩度延遲起徵時間後,資管產品增值稅將於2018年1月1日開徵。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再出補丁文件。

12月25日,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發佈《關於租入固定資產進項稅額抵扣等增值稅政策的通知》(下稱90號文),明確資管產品管理人運營資管產品提供的跨期貸款服務,以2018年1月1日起產生的利息及利息性質的收入為銷售額;跨期金融商品轉讓業務,可選擇按實際買入價或2017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價值(格)計算銷售額。

過去在營業稅制下,資管產品鮮有納稅之說,自2018年1月1日起,普通投資者持有的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券商資管等產品,都需要繳納增值稅。在目前約100萬億元的資管產品“盤子”裡,新增的部分稅負最終將由投資人和產品管理人共同承擔。

根據新規,資管產品需要繳納的增值稅共有3種:一是資產管理人收取的管理費、服務類,按照“直接收費金融服務”繳納增值稅,這一徵稅標準與目前其他服務行業繳納增值稅標準基本趨同;二是金融產品持有期間(含到期)的利息收入及利息性質的收入,按照貸款服務繳納增值稅;三是對金融產品轉讓的價差收入繳納增值稅。通俗地解釋,各類資管產品的管理費、貸款服務、投資等都需要繳稅,其中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後二者,因為過去對此並沒有明確的徵稅規章制度。

投資產品一向從保本、穩定本息、高風險高收益階段來分層。而如今資管產品增值稅的納入,應該會對今後投資者選擇產品時多了更多一層的考慮。

是否“保本”成了關鍵因素,因為它是各類資管產品是否繳納增值稅的關鍵指標之一,是該產品是否為保本型產品。

再者,資管產品增值稅的徵收範圍若是在非保本產品內,還要區分是證券投資基金類還是非證券投資基金類資管產品。非保本的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只對債券的利息收入徵稅;非保本的非證券投資基金產品則不僅對利息收入徵稅,還對買賣價差徵稅。

概括起來,大資管產品增值稅徵收的範圍其實主要有以下幾部分:公募基金的債券利息收入、非公募的保本產品的利息收入、非公募的非保本產品的非免稅項目的利息收入和轉讓價差。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說,對資管產品管理人徵稅,並不一定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收益,但對金融收益及金融市場穩定會起到調節作用。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今後,金融產品的創設及定價需更為綜合考慮稅收成本因素。

水資源稅:從河北省首次試點,一年半後如今是試點首次擴圍,徵收試點範圍新增北京等9地。2017年12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四川、寧夏、陝西等9省區市開徵水資源稅,這是繼2016年7月1日河北省率先試點後,我國資源稅改革再邁關鍵一步。

2018年又多了一稅,要懂事啦~!

資源稅改,是經濟發展走入可持續發展的又一新道,是突破,是新的模式,是綠色與和平發展,是國民經濟水平提高的表現。

從全面對礦產資源等不可再生資源徵稅,到邁出向水資源等生態資源徵稅的關鍵一步,我國資源稅改革的新舉動釋放出哪些信號?

水資源稅是資源稅的稅目之一,是將政府非稅收入中水資源費收入改為稅收。費改稅後,水資源稅的徵收方式、稅額標準基本延續了水資源費現行規定,不會影響居民和一般工商業企業用水價格。

“此次水資源稅改革擴大範圍,一個重要原則是稅費平移,總體不增加企業和居民正常生產生活用水負擔。”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說。

水資源總量不足、水資源時空分佈不均、地下水超採嚴重,是擴圍試點的普遍水資源使用狀況。今後依據不同取用水性質實行差別稅額,地下水稅額高於地表水,對特種行業從高徵稅;農業生產用水方式較為粗放,大水漫灌現象普遍存在,不利於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因此也會對限額內農業生產取用水免稅……

相比收費,稅收更具剛性和約束力;改革就是要讓經濟槓桿真正發揮作用,倒逼高耗能企業節水,促使洗車、洗浴、高爾夫球場、滑雪場等特種行業轉變用水方式,增強企業等社會主題節水意識和動力。

“水資源關乎國計民生、生態安全。”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說,2016年新納入試點9省區市水資源費共計收入133億元,徵收水資源稅收入意義並不大,但生態意義、綠色意義很大,以稅收調節作用助推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環保稅:企業事業單位汙染環境了?要繳稅。

2018年又多了一稅,要懂事啦~!

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我國將迎來一個新的稅種——環境保護稅,徵收排汙費成為歷史。

環保稅向誰開徵?環保稅法明確: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汙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

環保稅怎麼收?根據汙染物排放濃度實行差別化徵稅,即多排放多繳稅。

“環保稅的到來,意味著我國在完善綠色稅收體系上走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強化了稅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說。

環保稅繳到哪裡?全部作為地方收入。據悉,目前,多地結合實際已為開徵環保稅確定了適用稅額,做好開徵保障,相關企業也加大了環保投入。這個稅種增加的環保資金,將用於讓地方政府更好地治理汙染。

車輛購置稅: 汽車購置稅恢復至10%,新能源汽車繼續免。

2018年又多了一稅,要懂事啦~!

“購置稅七五折倒計時還有××天”……2017年末,不少汽車經銷商用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作為賣點,吸引顧客抓住這一波稅收利好購車。

自2018年1月1日起,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由2017年減按7.5%的稅率徵收車輛購置稅恢復至按10%的法定稅率徵收。

車輛購置稅是對在中國境內購置規定車輛的單位和個人所徵收的稅種,稅率為10%。而2017年及以前列入免稅目錄內的車型仍然可以享受政策,這避免了企業重複申報。並且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國家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還將繼續免徵車輛購置稅。

“取消折扣主要出於環境保護考慮。”李旭紅說,2018年,車購稅的政策調整由原有的普惠性優惠,轉為新能源的專項稅收優惠。政策更具針對性,預期會產生良好的環保效應。

現行的新能源免徵購置稅政策始於2014年9月,原計劃2017年年底到期。中國自2001年開始徵收汽車購置稅,稅率為10%。中國政府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允許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享受財政補貼。

新能源汽車免徵購置稅政策確認再續期三年。財政部等四部委於12月26日發佈《關於免徵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下稱《公告》)確認上述消息,政策新的有效期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關稅:部分進口食品、保健品、藥品等消費品稅率大幅下降

2018年又多了一稅,要懂事啦~!

2018年,我國部分消費品和原材料迎來關稅大調整,調整後稅則稅目總數為8549個。

自2017年12月1日起,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著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各類消費品,共涉及187個8位稅號商品。

此外,自2018年1月1日起,取消鋼材、綠泥石等產品出口關稅,並適當降低三元複合肥、磷灰石、煤焦油、木片、硅鉻鐵、鋼坯等產品出口關稅……

李旭紅說,一系列關稅調整舉措,充分體現中國堅定不移推行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決心,反映了我國與全球合作共贏的態度和自信。

地方稅:加快完善稅收法律制度框架

2018年又多了一稅,要懂事啦~!

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菸葉稅法和船舶噸稅法,將於2018年7月1日起施行。

從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這兩部稅法表明我國在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方面邁出了堅定的步伐,也意味著2018年我國稅收法定進程將全力加速。

將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是一種新的嘗試,對今後解決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提供借鑑和參考。”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說,稅收法定的提速,是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談到下一步如何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剛剛閉幕的全國財政工作會上表示,要圍繞優化稅制結構,加強總體設計和配套實施,推進所得類和貨物勞務類稅收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地方稅體系,提升稅收立法層次,完善稅收法律制度框架,形成稅法統一、稅負公平、調節有度的稅收制度體系。

2018年又多了一稅,要懂事啦~!

一切盡在誠匯通視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