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個新詞: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或“存活者偏差”,駁斥的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這個被駁斥的邏輯謬誤指的是隻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這東西的別名有很多,比如“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

學個新詞:倖存者偏差

平常能遇到各種各樣分佈在不同階層的人,我自己也有一些切身感受,人隨著教化的增多、懂得的越多、越容易趨於冷漠,很多人的善意與善良只存在於文章中,只要看看他/她如何對待身邊比TA弱的人即可知曉。

學個新詞:倖存者偏差

因為我比別人多一些自省,會有意識的提醒自己,例如吃第一口西瓜是甜的,多吃就不稀罕,但這不是西瓜的錯,第一次去北京車站裡好幾個乞丐向我要錢,多多少少都會給,人家告訴我這些都是騙子,後來就只會挑一些老弱病殘賣藝的多多少少給一點,其實對別人也起不到啥作用,更多的是給自己買點“良心”和“同情心”吧。

學個新詞:倖存者偏差

金錢至上的時代,大家都渴望成功,都膜拜成功人士,久而久之就會有一些脫離現實脫離人性的偏差。冷漠只是其次,還非得為這份冷漠編出好多合理的道理以求心安理得,例如一些所謂網絡紅人編出一些網絡紅文普及以下道理:你窮是因為你用窮人思維(那麼如何解釋28原則?20%的人佔有80%的資源,80%的人為了20%的底線生存拼的你死我活?如果用富人思維就能解決大面積的貧困問題,那麼各國總統主席大開印刷機大印成功學小冊子做到人手一份倒背如流天天開研討會,就能解決貧困問題、社會問題、經濟問題啦;

那麼傳銷組織的人應該是最容易成功的人,因為他們每天都在講富人思維講成功學。毒雞湯的可怕之處在於忽略社會現實、物質基礎、制度原因,把意識凌駕於物質與現實之上。

學個新詞:倖存者偏差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物質決定意識還是意識決定物質?沒有老母雞,你連雞湯都熬不了,也就沒辦法總結雞湯理論去洗人腦了。原則上說,人人都是可以被洗腦的,只要說出這種話的人是比你牛逼的人、而你剛好有某種軟肋或心結,這就是命門,命門一洩,武功全廢,人人皆可攻你。)

還有以下理論都盛行網絡:你弱你有理(因為你弱,所以你閉嘴,又想向我要東西?沒門!看到鄉下來的拎著老母雞的你就覺得害怕,天啊,七大姑八大姨都要來啦,但你忘了,小時候你也吃了百家飯的,他們都逗過你抱過你陪你玩過。人家即使真的有那麼一點佔便宜的小心思,你略作暗示人家也是懂的,想搶銀行和真槍真刀真搶是兩把事。當然,我們討論的是正常人群,不是那種別人眼色都看不出來的二百五,據我觀察,那些自尊心強的恰恰是我身邊的那些窮人們,他們特別愛面子,臉皮薄的很,讓他們開口去賣個東西都羞於開口。不要因為個別二百五而總結出一套理論去應付所有人。)

學個新詞:倖存者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