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史大綱》的前言表達了錢穆先生怎樣的寄託

《國史大綱》的前言表達了錢穆先生怎樣的寄託

《國史大綱》是錢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簡要的中國通史,用大學教科書的體例寫成。內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

20世紀中葉之中國歷史的演變發展,尤其是經濟與社會、政治制度、學術思想的狀況及其相互影響。全書(修訂二版)八編46章,共53萬字。全書力求通貫,便於讀者明嘹治亂盛衰的原因和國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首先是前言的原文:“

凡讀本書請先具下列諸信念:

一、當信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最多隻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二、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已往歷史之溫情與敬意。(否則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國史,不得雲對本國史有知識。)

三、所謂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有一種溫情與敬意者,至少不會對其本國曆史抱一種偏激的虛無主義,(即視本國已往歷史為無一點有價值,亦無一處足以使彼滿意。)亦至少不會感到現在我們是站在已往歷史最高之頂點,(此乃一種淺薄狂妄的進化觀。)而將我們當身種種罪惡與弱點,一切諉卸於古人。(此乃一種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譴。)

四、當信每一國家必待其國民具備上列諸條件者比較漸多,其國家乃再有向前發展之希望。(否則其所改進,等於一個被征服國或次殖民地之改進,對其自身國家不發生關係。換言之,此種改進,無異是一種變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縮與消滅,並非其文化自身之轉變與發黃。)”

這短短的幾行字,表現了錢穆先生對國人的希望和寄託。本書成於艱苦的抗戰年代,作者的憂患之情躍然紙上。是書於1940年6月由商務印書館出版,一時洛陽紙貴,成為各大學的歷史教科書,風行全國,對學生積極抗戰,增強民族凝聚力起了積極作用。

即使是現在看來,這段話對現在的年輕人也是受益匪淺,增強我們對本國曆史和文化的民族自信力和正確態度。之前歷史課本刪除了衛青和霍去病的新聞鬧的沸沸揚揚,對於這件事小編不想過多評論什麼,但是中國歷史文化不會因為一些課本的改變而有什麼影響。畢竟很多東西都已經深深的烙印在了中國人的記憶裡。中國只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