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大纲》的前言表达了钱穆先生怎样的寄托

《国史大纲》的前言表达了钱穆先生怎样的寄托

《国史大纲》是钱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简要的中国通史,用大学教科书的体例写成。内容包括自上古三代以迄

20世纪中叶之中国历史的演变发展,尤其是经济与社会、政治制度、学术思想的状况及其相互影响。全书(修订二版)八编46章,共53万字。全书力求通贯,便于读者明嘹治乱盛衰的原因和国家民族生命精神之所寄。首先是前言的原文:“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之文化自谴。)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具备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自身国家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黄。)”

这短短的几行字,表现了钱穆先生对国人的希望和寄托。本书成于艰苦的抗战年代,作者的忧患之情跃然纸上。是书于1940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一时洛阳纸贵,成为各大学的历史教科书,风行全国,对学生积极抗战,增强民族凝聚力起了积极作用。

即使是现在看来,这段话对现在的年轻人也是受益匪浅,增强我们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民族自信力和正确态度。之前历史课本删除了卫青和霍去病的新闻闹的沸沸扬扬,对于这件事小编不想过多评论什么,但是中国历史文化不会因为一些课本的改变而有什么影响。毕竟很多东西都已经深深的烙印在了中国人的记忆里。中国只会越来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