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图 ▏卓朝晖

艺术从未像今时今日这样与商业紧密相联,然而人们似乎更愿意描述艺术的美好, 而有意无意地避谈商业的挑战。商业市场的存在与兴盛把艺术从冰冷的展厅送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让艺术开始反思如何将艺术性、生活性和品牌性集于一身,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当下,探索二者之间的平衡也成为最急迫的任务。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本期《油画》杂志刊登了不少关于莆田的内容,介绍了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的转变,还讲述了莆田油画、木雕的故事。

莆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在莆田,商品油画、木雕工艺等艺术产业的蓬勃发展,开启了一种艺术与商业共生的新模式,莆田人在速度与品质、传承与创新中试着找寻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 以期利用商业的力量让更多人接近艺术,同时借助艺术的凝聚力在全球化贸易中传播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与文化。如今,在完成了从订单制造者到生活美学家身份转变的莆田人,愈加发现让艺术通过商业的融合在生活中绽放才是艺术长远之路的基础,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之术将是他们不断努力的目标。

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条路走到黑的洁癖

文•范雨萌

 近年来,“文化产业”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从建筑、设计、音乐、表演到电影、文学、艺术,它早已从政策术语的字典里进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城市主政者和规划者们不断地论证它的重要意义,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们不停地以它为焦点讨论可行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的人由此看到了文化软实力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现在, 文化产业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机。

文化产业如何做,各有各的招数,也各有各的瓶颈。当大多数生产者还在短期经济效益明显、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品牌意识弱、抗风险能力差,产品结构同质化、缺乏差异性等困境中拼搏时,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发展文化产业的福建省莆田市用自己的实践走出了停滞不前的泥沼地带,在全国异军突起。2016 年,莆田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 163.58 亿元,同比增长11.9%; 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8.9%; 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创造主营业务收入 635.76 亿元,同比增长12.7%;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实现增加值 125.35 亿元,同比增长 12.6%。

  在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莆田依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通过创意融合、创新提升和市场培育等手段,形成了以工艺美术为主、跨界融合、多元发展的文化产业体系,并发挥其日益强劲的带动辐射作用,使之成为莆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尤其是近年来在油画、木雕等艺术产业中上演的一场场“变形计”,让原本低迷衰退的产业形态重新找到了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点,实现了从“问题到答案”的转型升级。

重新定位,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有“东方犹太人”之称的莆田商人,总带给人隐秘、复杂、疑惑、矛盾的感觉。他们能让生意遍布全国,变现能力超强,能吃苦也不乏拼搏精神,最令人称奇的是常常“无中生有”:没有森林资源却可以造就“中国木雕之城”和“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各种名贵木材从世界各地被运到这里,又从这里被运往四面八方;没有金山银山却可以成为全国三大金银珠宝首饰加工贸易集散地之一,莆田东峤镇上塘村日均白银交易量达 5 吨之多,昔日的渔村早已蜕变为“中国银饰之乡”;同样没有著名画家却依然可以把油画产业做到全世界,出口总额占全球市场份额 30% 左右,成为全球三大油画出口基地之一。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博誉轻工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整理制作完成的商品油画

擅长开辟商业模式的莆田商人也有自己的苦恼,在迅速积累资本并坐拥全球最强产业链之后,如何打破“能开路却不能维护”“有招牌却没有品牌”的魔咒,成为他们的心结。2015 年 12 月,在莆田油画艺术产业协会举行的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六百多位油画从业者汇聚一堂,产业升级、追求艺术附加值是大家讨论最多的话题。转型成为共识,莆田艺术产业走了三十多年的传统路径到了拐角,重新定位对于未来尤为重要。

  重新定位首先意味着观念的改变。以油画为例,20世纪八九十年代,精明的莆田人抓住了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机遇,曾拿下欧美市场超过 60% 的油画份额,并形成画框、画廊、油画贸易和培训贸易等配套的产业链。但随着国外市场的饱和、国内消费市场的兴起以及产业的新一轮转移,以出口为导向、几乎不需要构思和创意的临摹复制品不再适应当下人们对油画的预期和需求。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仙游油画城的画师正在制作商品油画

  “与国外消费者经常更换装饰油画的习惯不同,国内消费者对油画的预期多是能够保值增值的艺术品,或是可以长期欣赏的装饰品,并越来越偏向个性化定制和原创加工。”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会长林剑平介绍道,必须改变过去那种“薄利多销、规模效应”的加工业旧观念,把眼光放长远、把整个行业的定位提升为文化艺术业、工艺美术业甚至是现代服务业,把分散、低水平的小作坊聚集起来,拓展产业链,统一规划为集油画创作、生产、展示、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产业基地。

观念的转变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方向,一边是主动改变生产方式,另一边是政府和行业协会联手为艺术产业搭建平台。2014 年夏天,“中国莆田——阿联酋迪拜油画艺术周”在迪拜举行。2015 年,首届莆田油画产品世界订货会召开,不断地“走出去”和“请进来”在搭台子唱大戏的同时赋予油画产业持续的转型动力。在工艺美术方面,莆田工艺美术城吸引海峡两岸近千家工艺企业入住, 成为全国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工艺品专业交易市场。自 2006 年起,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已经举办了 11 届,这张含金量颇高的“文化名片”不断为艺术产业的发展、交流和成长创造着机会。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正在临摹作品的油画师

 “以前我们多是分散经营,容易形成恶性竞争,挑战多来自同行,产品质量也上不去。油画产业要继续发展,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形成一条完整成熟的产业链, 形成行业聚集效应。”一位在莆田仙游多年从事油画经营的画廊主告诉我们,“平台的集聚效应要最大化地发挥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来,分类销售还能促使商品售卖订单化,这就好比人们买东西的时候首先想到的 9 个字:平台大、商品多、种类全。”

  油画产业是舶来品,莆田人让它在这里安了家,对它重新定位时不仅要照顾好它在“家”里的位置,也要抬头环顾它在全球系统下的处境,尤其是它的文化价值, 只有跟得上新形势,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木匠和他的孙子 卓朝晖 布面油画 130cm×130cm 2014 年

  独立策展人滕斐曾观察过荷兰阿姆斯特丹一个名为“艺术工厂”的机构,在那里,设计师为顾客提供从古典绘画到当代摄影的巨大图库,根据每个人的精细要求,为他们挑选和搭配富有现代设计美感的画面。在滕斐看来,这或许是在经历长期复制阶段之后,油画产业的一次全新尝试,也是从文化的视角重新定位莆田的油画产业——成为大众喜欢、有大量需求的视觉图像数据库, 而非机械的图像加工制作商。

  复制时代的莆田油画如今看来似乎缺乏新意且固步自封,甚至有些粗糙,但因在产业发展之初即走向国际市场,与世界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趋势同步,也因此通过订单的方式在无形中记录下时代对视觉图像的挑选与偏好,无论是经典的大师作品,还是色彩斑斓的中外风景, 抑或是带有时代审美和年代感的人物肖像,这些在大众市场上喜闻乐见的图像范式,在未来也会给艺术从业者一定的启发和影响。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微空间·新生活 卓朝晖 布面油画 120cm×160cm 2016 年

“莆田油画者们在高效务实与想象力之间结构出了前所未有的商业模式,他们对图像的运用与时俱进,心态开放乐观,这里在未来或许会自发形成全球第一的艺术图像数据库,反过来影响金字塔尖上的艺术创作。” 艺术史博士徐艺境在走访莆田油画产业之后发出由衷的感慨,“可能在不远的将来,我们除了到国外看展览或是期待原作来国内展出,也可以到莆田研究某一种风格的笔触是如何形成的,甚至在一张画上探究不同笔法之间的关系。高端复制油画有别于中低端的复制油画,其中的手工性是无法在流水线生产中完成的, 你无法想象一人一笔画出来的‘蒙娜丽莎’或是‘向日葵’ 会是什么样,在区隔开以抽象、装饰为主的中低端商业消费复制画和经典原作的高端复制后,你会发现品质精良的复制油画的历史文化意义超乎想象。”

  更值得回味的是,莆田油画从业人数约四万,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却从事着艺术创作,从某种程度上看这就是人民群众创造艺术、艺术又反过来为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是美育、文化在潜移默化和日常生活中教化人心的鲜活事例,也是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之间的融合与发展。“在未来,商业理论的支持、文化属性的界定和大众的客观认知将成为莆田油画产业历史文化意义的落脚点,莆田的平衡最终还要回到文化的问题上。”

在消费社会,购买像是一种自我满足,在买够了贵的东西之后,接下来就该买美的东西了。人们愈发看重商品被赋予的附加值,也对商业生产有了更多的要求。品质、创意、设计、细节,这些曾经被普遍用在艺术创作上的词汇取代了规范、统一、毫无差别的工业制造标准,在莆田的艺术产业生产中被频频提及。随着审美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美学”的普及,人们在潜意识里似乎觉得“当美可以批量供应时,它就变得不那么美了”, 个性化和定制化成为吸引人们消费的新亮点。

面对如此境况,聪明的莆田人发现,想要在新的经济结构和社会需求中间找到艺术与商业的平衡,原创力是解锁的关键,要实现艺术产业从粗放生产走向精细化, 就必须在创意、创新上下功夫,在艺术和文化内涵上获得更多的附加值。

  作为莆田木雕的传承人和代表性人物之一,郑春辉的木雕技艺之高毋庸置疑,他的构思精巧总能出人意料, 却又行云流水般自然。原本可以靠着这门手艺在传承的道路上高枕无忧,但不满足传统题材创作的他,近十年来却一直挖空心思探索新的表现手法。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清明上河图 郑春辉 木雕

  机缘巧合下郑春辉接触到沉香木料,开始了“变废为宝”的创新征程。与莆田传统木雕所用的樟木等粗大木材不同,沉香体积较小,还多因腐烂使得木料不完整,是传统雕刻中的“废料”。“中国山水画的气韵、意境是通过墨色浓淡之间的变化和线条粗细之间的转折完成的,沉香木料因腐烂形成的凹凸块面和起伏的轮廓, 浑然天成地将中国山水画的气韵生动变为立体的三维呈现,非常适合雕刻山水题材的作品。沉香的结脂程度像是笔墨的浓淡,形成的肌理和效果与笔墨在宣纸上的晕染效果十分相似。”自幼喜爱中国绘画的郑春辉独具慧眼地发现了其中的奥妙,“像是自然造物的旨意,让绘画承载的神韵、气势和精神找到了物质的载体。”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清明上河图(局部) 郑春辉 木雕

  莆田木雕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最初多用于塑造寺庙佛像或是建筑构件,表现宗教人物和故事、富有吉祥寓意的纹饰图案,鲜见文人意气的山水题材。为此郑春辉摒弃了传统雕刻的“炫技”,化繁为简,尽量减少削、凿、修、磨等雕刻手段,而是依物象形,以拙为巧, 仅用寥寥几刀将自然之美和人文意趣融入具象的木器之中。2016 年 12 月 28 日,故宫博物院内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工艺美术与文人趣味”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的著名专家学者、工艺美术大师和知名收藏家都对郑春辉将“卧游”的绘画山水发展为“可居可游”的观赏山水表现出高度的兴趣和赞赏,鉴宝专家蔡国声老师多年前评价他“自成一派”的预言,在此时得到了验证。“原创要有根可寻,我的创新是为传统找到另一条路,让传统有新意,有时候坚持传统在很多时候也是在坚持我们的文化自信。”郑春辉说道。

  想要通过原创力打开局面的不只是工艺美术者,更迫切的需求来自油画画师。在莆田油画产业发展之初, 蓬勃的发展态势和高额的利润空间吸引了不少油画爱好者和美术专业人员投入其中,但更多的是为了谋生的学徒、画工。商品油画的制作方法与艺术创作截然不同, 前者要求规范和程式,没有技巧只有公式,后者强调自由和观念,没有标准也不固定。二者分别位列天平的两端,看似无关,但每一笔都隐含着绘画者的自我表达。临摹的时间长了,接受的训练多了,审美和技巧都上去了,画工们内心积蓄的创作冲动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勾起来了,“想搞原创主要是想画点自己真正有感觉的东西”。

  2016 年 12 月,卓朝晖和郭跃东牵头成立了“南山艺术家联盟”,目的在于给怀揣“原创心”的人们一个交流碰撞的平台。联盟的首批成员中既有本地职业画家, 也有从北京宋庄艺术区“归乡”的艺术家,还有两位莆田学院的教师,“南山”的名字来自《诗经·小雅·天保》中的“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寄托着他们对原创之路的期待与希望,“每个人的选择影响不了历史,可是影响得了自己”,联盟成员如是说。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春意 卓朝晖 布面油画 80cm×60cm2015 年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创作者,对原创都有需求。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趣味也在变,经济和文化水平提升了,人们就更愿意看些与众不同的原创作品。”在卓朝晖看来,原创是莆田油画差异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打响莆田油画品牌的最佳途径。走原创道路的职业画师在与商业对接的时候,更注重作品的艺术水准,虽然在产量上不及复制产品,却代表着莆田油画的高端水平,在未来会成为莆田油画对外展示的主体,是莆田艺术品牌的有力支撑。而在经济收益上,区别于“短、平、快” 的热钱,原创油画的长线效益和品牌效应更加明显,这既是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回应,也顺应了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大背景,准确把握住了人们对油画产品的需求方向, 同时也能带动和培养人们的艺术品味,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积蓄力量。

  莆田市油画艺术产业协会党支部书记王清耀对此深有感触,在他看来,“油画产业要可持续发展,关键是人才。油画人才一方面要靠量,形成规模效应才能有金字塔的塔基;另一方面要靠质,从众多画师中脱颖而出走原创之路的画家,这就是金字塔的塔尖。”

  为了提升油画产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了帮助想走原创之路的画家们找到敲门砖,也为了提高市场供给的质量和效益,莆田市政府与中央美术学院签订了合作举办油画进修班的协议。这一举措在全国油画产业内尚属首创,对莆田油画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2015 年夏天,卓朝晖跟着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第一次来到仙游县西巷乡凤山村写生,感慨道“只有多写生, 才能从画工到画家”。2017 年夏天,以卓朝晖为代表的“南山联盟”在厦门第一次参加了艺术博览会,平台的转换, 身份的转化,这些基于原创力带来的新体验,让莆田的油画师们有了更广阔的空间,也让莆田的地域风貌、人文风情和风俗故事出现在画面上。“莆田的油画在题材上比以前丰富了很多,更本土化、更中国化”,王清耀说。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家园 郑春辉 木雕

如果说依靠劳动力的复制时代是莆田油画产业工业化、集体化生产模式的总体面貌,那么原创力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工业化体制的一致性和必然性。没有“规矩” 的创作释放了画师们的个性,强化了他们与家乡、土地、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画面上和采风途中留下了个体生存的痕迹和个体生命的体验,探索着人类本土的、个体的生存方式与全球化经济生产模式之间的冲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莆田油画产业劳动力市场的巨大力量和未来难以估价的发展潜力,透过一幅幅画面在人们面前一一呈现。

跨界融合,培育商业社会里的美学家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陈琴设计的沉香珠宝手链

在莆田工艺城藏云堂收款台旁边的柜子里,几款小巧精致、设计独特的沉香首饰让人耳目一新。不同于以往简单连接的传统珠串造型,借鉴金银饰品常用造型, 将曾经是绝对主体的沉香珠子改为四两拨千斤的点缀, 被视为“油腻”“土气”甚至是暴发户气质代言人的沉香首饰,摇身一变竟有了几分时尚气息。“这里的每一件首饰都结合了莆田最富盛名的几种传统工艺,所以你不会觉得沉香首饰是生搬硬套了时尚珠宝的外壳,它其实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融合。”设计师陈琴介绍道。

  “就拿这件项链来说,在沉香吊坠上排布金线是吸收了莆田珠宝‘金镶玉’的传统技法,吊坠的雕刻延续了精微透雕的传统,选择沉香是考虑到莆田木雕的发展和飞跃是在沉香雕刻的探索中实现的,辅以金银是为了打消消费者无法辨识沉香真假的顾虑。毕竟沉香和金银都价值不菲,生产也要考虑成本,上好的材质搭配上好的技艺才是最经济实惠的。”非科班出身的陈琴在此之前从未学习过设计,“平时在家里和工艺城看得多了, 自然就有感觉了,莆田有这么多好的传统工艺,想把它们放在一起给更多的人看,我把首饰看成是一个平台, 合适的价格、实用的搭配、精致的设计,这可以让更多的人把莆田带走。”问起设计理念,陈琴说得真诚质朴, 看似不经意的组合却大有玄机。当城市规划者、行业专家和品牌厂商还在共谋莆田艺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平衡时,因循着莆田文脉、根植于技艺传承、携带着地域气质和文化基因的手艺人, 用自己的方式给出了答案—— 跨界融合,打造莆田整体气质,培育商业社会里的生活美学家。

  经过长久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莆田木雕、工艺油画、古典工艺家具、金银珠宝首饰、妈祖文化旅游成为莆田五大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文化艺术产业品牌, 形成了莆田整体文化形象的稳固根系,在未来会共同给予莆田“生命树”以营养。树上的硕果不但具有某一产业的特质,也会因为文化的共生和内在嫁接,使得莆田的形象更加整体且多元,向外延续着以妈祖信仰为基础的海洋文明气质,传递出开放、包容、繁荣的信号,向内发扬着以宗族观念为依托的内陆文明特质,用内敛的匠心实现技艺传承和文化寻根,并通过内外的生态平衡和城市文化生态的打造,建立起可以立足于世界的艺术之本和文化自信。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林文锋 漆器

 大漆技艺传承人林文锋常被人问到为何一定要复活这一在当下已经丧失大部分实用价值的古老技艺,“人们只看到它不能用,却未曾想过它现在更像是一个‘精神的盒子’。”“最近我在做一些大漆的屏风和体量比较大的装饰品,用于搭配中式的装修风格。一种风格或是一种传统总要有物质的东西来承载和展现,大漆古法的复原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意义。通过器物的呈现你能感受到的精神在生活空间里被放大,你觉察到的生命经验和文化精髓又能注入到器物中,赋予它更多的象征意义。”

  “关键是要有情境,摆在商店里的大漆、红木家具或是木雕摆件是孤零零的、断裂的,但放在适当的生活空间里就能连起来了。近几年艺术地产、艺术旅游忽然火起来,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林文锋的做法在留青竹刻传承人天树那里得到了认同。与之对应,在仙游油画城里,工作坊的老板们会直接给你看某幅油画作品的空间效果图,会根据你的喜好和家居风格向你推荐合适的作品。而在妈祖文化发源地的湄洲岛,以妈祖故事和湄洲岛风光为题材的小幅油画作品,成为纪念品销售冠军。让艺术走向生活,让生活为艺术赋能,利用莆田艺术产业独特的商业属性,莆田的艺术从业者们从最初的来料加工制造者变身为生活美学“质”造家,从他们手中流出的不再是一张张订单,而是一种莆田式的、可以推广的、适合商业社会的美学模式。

  社会学家延斯·贝克特认为,当商品变成了代表某种抽象或遥远事件的价值和理想时,它们的存在就象征着欲望在精神层面的实现。在莆田,被生活理想和文化价值赋能的艺术商品成为从现实生活通向理想和希望的桥梁,维系着艺术与商业之间的平衡。

  从曾经机械的订单制造加工商,到如今商业社会的美学家,莆田在艺术产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独辟蹊径, 突破和超越艺术与商业固有的矛盾点,给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可能。

  在新的机遇面前,既要警惕大时代、大文化的总体性观念,以防陷入固有思维的陷阱,也要深度挖掘和寻找地域文化的独特气质,把那些高瞻远瞩式的宣言和不合实际的教条理论放在一边,去寻找新的、鲜活的、与现实接触的、联系着每个人自身情感的、具有时代精神的艺术表达,去发现符合我们自身需要的发展途径。

  莆田的未来,用创意打造出中国质量新名牌的明日向往,我们共同期待着。

这本“国字号”杂志描述莆田:从订单制造者到商业社会的美学家

清韵 林文锋 大漆屏风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持续关注“头条莆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