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是什么意思?

liujinda22


我是于平,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意思是如果觉得生活苦闷,不妨去读一读苏东坡老先生的文字,看一看他跌宕起伏的生平,或许能在体味他“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旷达境界中悟到些什么。


“东坡不刻意为文,而文绝千古;不刻意为人,而名重九州。这是东坡的文章之道,亦是他的人生之道。” 苏轼的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李白有诗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而苏轼却是在人生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 36岁,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被迫离京

为避开政治漩涡自请出京,苏轼到杭州担任通判。远离京城的苏轼并没有意志消沉,而是大有作为,为了解决杭州百姓的饮水问题,苏轼大刀阔斧地率众重新疏通六井。杭州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西湖美景如画,也因此留下了苏轼的诗情。比如那首千古传诵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而他初到杭州所作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更是他无意纷争、安之若素的写照: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 43岁,“乌台诗案”险些丧命

“乌台诗案”和其后的被贬黄州,可以说正是这段死里逃生的厄运之后,他开始第一次认真地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他一边写着“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一边又上书太守,力废当地的杀婴陋俗。这就是苏轼的真性情,忘却不了营营役役,也不妨碍安顿自我。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 59岁,朝廷连下五道诏书,层层贬至惠州

岭南自古以“瘴疠之乡”著称,气候炎热,疾病泛滥,历代都是贬谪不同政见的理想之地。苏轼如此高龄辗转奔波到了惠州,内心的苦痛与身体的不适是不言而喻的。


但苏轼长于常人的地方也正在于,他能在打击后,快速地让自己恢复平静,不惊不乱。

在惠州,虽然苏轼无权无钱,且年事已高,但他仍然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情。他设立公立药房,治病救人;


提出“两桥一堤”的建议,解决了惠州的交通问题。这也只有苏轼的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才做得到吧。正如他在另一首《定风波》里所写的那样: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 62岁,再贬儋州

这一次,年事已高的苏轼深知此去蛮荒之地凶多吉少,他让大儿子留在惠州,交代好后事,抱着客死他乡的最坏打算踏上了去往海南的帆船。到了儋州,他再一次地安身立命,带领当地老百姓挖井取水,办学堂潜心讲学,为海南培养了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为海南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传承。

苏轼的快意人生,正是源自于他承认人生的实质是悲哀,命运是多舛的,这是这份泰然,这份对生活的热爱,才反而有了力求超越,不受局限的豁达。苏轼早年写过一段话: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用他的生平和随性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生唯有苦乐过后的清欢才是最值得品味的。

作者简介
于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签约心理咨询师
咨询领域:情绪困扰、人际交往、职场压力、个人成长、儿童青少年成长困惑等。善于通过聆听、叙事等互动模式,协助来访者探索自己的内心,发掘自身的资源与力量。
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向作者提问咨询!

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


苏轼的一生,经历三次在朝、三次外任、三次被贬,还有其他数不清的不如意与挫折,但他却从来没有被这些“黑暗的力量”所打倒、所击垮,恰恰相反,每当凄厉悲凉之情来袭时,他都能很快镇定心志,化解悲哀,“快乐”地面对挫折,让我们看到一个潇洒、豁达,甚至有些顽皮的苏东坡。


因此世人感叹:“人生若有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是告诉人们,人生没有一帆风顺,应该学习苏东坡,不管境遇如何,都应该做一个制造快乐的人,能够放下过去、面对现实、享受当下。

乐天性情

被贬黄州时,苏轼喝酒后到家已是三更,家童早已酣睡。苏东坡多次敲门都没回应。他只好跑去江边听了一夜水声。写了那首著名的《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太守看到这词立马吓坏了。江海寄余生,这不是自杀吗!他赶紧上马,直奔东坡住所。到了住所一看,发现老苏正鼾声如雷。

被贬儋州时,苏轼已经62岁,花甲之年黄土半截埋人了,而且儋州“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但是孤独的他也依然笑面人生,苦中寻乐。办起学堂,教起了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姜唐佐,第一位进士——符确。1094年,苏东坡被流放到瘴气横行的惠州。朋友们纷纷写信来安慰他。他却回信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这句话,简直就是为苏东坡量身定做的。

今天,当我们念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再一次领略到了苏东坡诗歌的豪情,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我要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大的快乐。

生活情趣

苏东坡是一个懂得生活的人,在中国历史上,还找不到谁的生活能比他更丰富精彩,还找不到谁能比他更善于发掘生活的快乐。


而创作来源于生活,热爱生活的人往往懂得享受生活,正如《煮肉歌》里的“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北宋时,达官贵人一般只吃羊肉不吃猪肉。苏轼被贬黄州,囊中羞涩,买不起羊肉。便打起猪肉的主意。他慧眼识珠,让生活充满惊喜。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既凸显了怡然自得的苏轼情怀,又向世人展现了慢火细烹且为乐的一种小资的生活情趣,这道家喻户晓的苏轼名菜蕴含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哲理,更是苏东坡勤政爱民的人格魅力的体现,口口东坡肉,淡淡苏轼情。

或许今人不见古时月,但今月曾经照古人,每当我们品尝着这道颇具风味的“东坡肉”,流连于其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的口感,那时的古人是否也与我们一样细火慢烹且为乐,怡然自得月下情?然而美酒佳肴、月下小酌,举杯对饮,人生也不过如此啊!

因为爱吃,所以爱生命、爱生活,正如他在《老饕赋》中说的那样:“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将一日三餐吃出了趣味,吃出了沧桑流变,这也是一种境界!

儿女情长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原配夫人王弗去世十年后,在密州的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为她写下的千古第一悼亡词。每次读它都感受到浓浓的爱意和伤感。王弗嫁到苏家时才十六岁,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二十七岁便去世了,化为苏东坡感情极深处的悲思。同过患难,却无法共赴生死,款款深情,如幽咽泉流,却又让人艰难呼吸,难以逃避。

对于苏轼,我们好像早就习惯了他的豪放、乐天,“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里卷平岗”是何等的豪爽,“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何曾的洒脱,却不曾想,他竟也有年年断肠的殇。

从苏轼身上我们看到,他将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成一个千百年来百姓心目中永恒不朽的苏东坡。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推荐一本书,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读完后你就明白为什么“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了。

提起苏东坡,一般人能想到的也就是苏东坡的词写的真好,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周郎赤壁……好多苏东坡的诗词写的真叫一个绝啊。

但苏东坡难道就是一个“纯”文人吗?难道就是一个“纯”写诗词的人吗?别说,还真不是。我们普通人所知道的苏东坡,仅仅是他面貌的一部分。苏东坡,其实不是我们眼中的那个苏东坡。

第一,“杂牌”军苏东坡

苏东坡除了会写诗词,还是一位书法家。在古代,文人参加科举考试,书法是必须过关的,苏东坡也不例外。同时,苏东坡还是一个画家。

琴棋书画不仅仅是检验青楼女子才艺双全的标准,更是普通文人才子必备的技能。苏东坡作为当时杰出的文人青年,必然也是作的一手好画。

第二,开挂的苏东坡

下面要说的苏东坡,就开始开挂了。苏东坡是一个工程师。不管你去没去过杭州,西湖上有个苏堤和白堤,总知道吧。苏堤就是苏东坡主持修建的,白堤是白居易主持修建的。
苏东坡是个瑜伽爱好者,而且还是个佛教徒。佛家有禅宗、密宗之分,其中有一支就是修炼瑜伽的,希望达到身心轻盈。而苏东坡修炼的正是如此,有意思吧,这在普通的书籍上看不到吧。

苏东坡喜欢喝酒,而且到了嗜酒的地步,平时不喝酒就不舒服,要不然他也写不出那么多流传千古的名诗词,这都是“酒后助性”的结果。

苏东坡当过很多官儿,比如做个地方的长官、皇帝的秘书、管理过法庭、还有事没事参同僚一本。苏东坡基本把整个朝代里的官都体验了一把。

更有意思的是,以上说的,还不是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生性爱自由,是个乐天派,所以才有“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

还等什么,赶紧去读这本书吧。不要说是千城告诉你的哦!


我是千城,谢谢你读到最后,觉得有用就点赞、留个言吧!

公众号:千城撩书。一起读书,打开新的世界。

千城Slash


意思是苏东坡是最悲惨痛苦的人,他这一生从眉山到开封做官,屡遭南迁,官场上尽受排挤。可他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别人不能承受的失败,在他那里都是哈哈一笑。前几日我去一个旧书摊子上寻找书籍,和卖书的老翁谈了一会,正好有一本苏东坡的书。卖书翁说:一门三苏,才气太高了,遮掩了政治上的光芒,仁宗皇帝读了苏轼苏辙的文章说,为后世儿孙选了两个宰相。就是因为文采出众,受到压迫。

苏轼1037年出生,活了64岁,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在宋仁宗嘉祐二年的时侯进士及第。从此以后开始走向仕途,之后的30多年时间里,他始终在激烈的新党和旧党的争斗当中得不到片刻的安宁,政治的漩涡把他转晕了,硬生生的折磨致死。

东坡早期由于“庆历新政”的影响,有要求改革政治的意向,对乡绅豪强兼并的局面并不是很满意,提出了“变政易令”对当时的一些财政空虚,军队战斗力不强,贪官污吏的政治积弊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接着到了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对来势凶猛,操之过急的新法有些不同意的态度,开始提出反对有所指责,被赶出朝廷,出任杭州通判。他曾经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被贬黄州做了团练副使,这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宋哲宗继位的时候,太皇太后高氏当政,重新启用旧党,苏轼奉诏还朝,官封龙图阁学士。在苏东坡任职地方官的时候,看到新法对老百姓确实有相应的好处,不适宜全盘废除,从而又受到了以程颐一派旧党的攻击。

苏东坡这种对新法前后不一致的态度,正是宋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在他这个敏感正直的文学家思想中 的反映。元祐八年哲宗亲政,再度启用新党,苏东坡又受到了新党的排挤,一下子给贬谪到海南岛去了,宋徽宗赵佶即位的时候,遇到赦免北归,第二年病死在常州。

我很喜欢苏东坡,也是一个东坡迷,他的诗词文章大多数能够背诵。今天就给大家聊这么多。下期再会!


art严玊


“人生若有不快活,只是未读苏东坡”,这是真心话,意思是如果觉得人生活得郁闷,那就应该去读读苏老夫子的文字,读读他这个人,你就会觉得你的那一点郁闷算个球,能比苏东坡的人生更跌宕起伏吗?怎么咱们就不能像他老人家对人生多一点乐观、旷达的境界呢?

苏东坡放在咱们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斜杠男神,都是杠杠的斜杠,一点不带含糊的。究竟有多少斜杠?咱们还是听听林语堂先生是怎么说的: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可是这些也许还不足以勾绘出苏东坡的全貌。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注一下:林先生这段话,是他的《苏东坡传》序言中的一段,原先是英文,后来不同的翻译版本词语会不同。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这一句,也有翻译成“不可救药的乐天派”的版本,似乎更生动传神。

咱们看一个人是不是乐观,是不是一个真正的乐天派,就要看他在逆境时秉持的人生态度,顺境时的嘻嘻哈哈一般人都能做得到。

苏东坡是说不尽的,咱们就简单说说他的三次逆境。逆境中的心态、境界也说不尽,咱们就说说他在逆境中是怎样一个乐观的吃货。因为,人在逆境中往往茶不思饭不想,能吃得香,并且还颇有研究,形成诗文,那不是乐观又是什么呢?

苏东坡被贬谪到黄州,红烧肉便横空而出。在宋朝,猪肉是属于穷人的食材,一般有条件的以羊肉为主。苏东坡在黄州吃不起羊肉,便常去市场购买猪肉,回来切成方块,辅以作料,然后上锅烧煮。为此他还写过一首名为《猪肉颂》的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其中“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便是“东坡肉”的烹饪方法了。

苏东坡贬谪到惠州,第一次吃上当地的特产——荔枝,由衷爱上了它。他在《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诗中赞美荔枝“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从此,荔枝多次出现在他的诗文中,例如,《新年五首》中“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食荔枝二首》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几乎就是惠州荔枝最好的广告语,为后人熟知。能在苦涩的遭遇里,体味到荔枝的甜美,并且极尽赞美之词,这样的人怎么都不会被生活的困境打倒。

苏东坡被贬海南时,曾自述“吾谪海南,尽卖酒器,以供衣食”。可见苏东坡当时手头上多么缺钱,他还具体写诗具体描述道:“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土人顿顿食薯芋,荐以薰鼠烧蝙蝠。旧闻蜜唧尝呕吐,稍近虾蟆缘习俗。”相隔数日才能吃到肉、鸡,薯芋成为日常粮食,连老鼠、蝙蝠与虾蟆都可以拿来吃。

苏东坡起初刚来海南,也曾有悲观情绪上演,认为自己命途坎坷,事实也是如此。但乐天派苏东坡随后也明白了,生活就如同食物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诠释方法,是苦是甜,属得属失,只在于个人的看法。苏东坡逐渐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开始接受海南的生活,从他的《和陶西田获早稻》便可清晰了解,诗云:“早韭欲争春,晚菘先破寒。人间无正味,美好出艰难。”也就是说,艰苦的劳动也是可以创造出美好的食物,人生也不正如此吗?

有位女士失恋了,打电话给大才子黄霑,流露出轻生的念头。黄霑也没劝她,只请她吃饭,席间有一条昂贵的清蒸苏眉鱼,女士吃的时候像变了一个人,津津有味。人世间有这么好吃的东西,死了多可惜!黄霑用一条鱼,更确切地说是用他的智慧留住一条生命。

很显然,千古难寻的苏东坡,非黄霑请吃的这位女士可比,但其中的道理并无二致。苏东坡无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都是一个极其讲究的吃货,仅从这个人生侧面就能看出他有多乐观,多旷达,他给我们的启示有多大。


麻辣一加一


来快活啊!苏东坡教你一起过快活的人生!

我是苏东坡的铁杆粉丝。之所以是他的粉丝,倒不是要学习他天才的文学成就,因为,苏东坡的才气是上帝给他一个人的,别人连他的一点灵魂的香气都没有得到。我崇拜苏东坡的地方,就是在于他如何完美地演绎了一个快乐的追求者和践行者的角色,在那个风雨如个人命运如蝼蚁般脆弱的时代,如何让自己快活起来。苏东坡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

我个人认为,苏东坡或许受到过神启,他读过伊壁鸠鲁的哲学吗?很有可能。因为,用林语堂先生的话说,苏东坡就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上帝派他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要他给世人带来关于快乐的哲学。那就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所说的,快乐是最高的善。苏东坡一生也在实践着伊壁鸠鲁的另一句名言,

幸福就是身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

事实上,苏东坡的身体不是太好,常年的贬谪生涯让他的身体虚弱,他又是个吃货,可能在他看来,除了写作是幸福的,其他的再也没有做个吃货快乐了。所以我们可以想象,苏东坡必定是个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患者。苏东坡活的并不长寿,但这也够了,苏东坡在灵魂上获得了最高的快乐。这种快乐来自于他的性格。他开心、乐观,他心胸豁达,有想不开的地方,干脆就狂吃一顿,一块东坡肘子,就能让他满血复活。他的达观豁达其实更多的来自于中国文化的滋润。在苏东坡的性格中,有儒家的进取,有道家的无为,还有佛家的慈悲。我们可以想象,有中国文化中的三教加持,苏东坡怎么可能不快乐,纵然灵魂上有一些纷扰,但这种纷扰可能来自他丰富的情感生活。他的三任妻子,给了他无边的快乐,也给他带来无边的思念。但是痴情的思念一个人,也是快乐的,难道不是吗?

1.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狂放不羁的性格底色。苏东坡天性率真幽默,像个调皮的孩子一样喜欢给别人起外号,和别人开玩笑。诗人郭功甫路过杭州时,拿了一首诗拜访苏东坡,自己很得意地朗诵一遍后,问苏东坡,我这首诗您能打几分啊?苏东坡说,我打十分,郭功甫很得意。接下来苏东坡很不着调地说,读得声情并茂打七分,至于诗的水平,打三分,正好是十分。郭功甫天赋异禀,据说是他妈妈梦到李白而怀孕生了他,号称“太白后身”,显然“祖上也曾阔过”,苏东坡这样开玩笑,人家自然不快了。幽默是个好东西,但你最好幽自己一默,是为自嘲,但绝不可幽别人的默,那就是嘲笑别人了。宋朝有名的历史学家刘贡父晚年患病,头发眉毛脱落,连鼻梁都断了,十分难看。苏东坡和刘贡父等几个朋友在酒酣之际,现场改编了《大风歌》,“大风起兮眉飞扬,安得壮士兮守鼻梁”,刘贡父本来眉毛没了,鼻子塌了,苏东坡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这个是拿人家的身体缺陷开玩笑了。所以说,苏东坡在这个方面做得很过分。

2.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的天真的赤子之心。

他天真,毫无机心,和谁都推心置腹,看谁都是好人。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对别人诚心以待,别人对他暗地使坏;他赠别人“金错刀”,别人背后砍一刀,他对别人放青眼,别人对他翻白眼。但苏东坡丝毫没有感到有什么不好,继续对别人好而至死不悔。

3.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对亲情爱情的坚守。是个情感极其丰富、内心异常柔软的人。苏辙是苏轼唯一的同胞弟弟,兄弟感情笃深,幼时经常彻夜长谈诗歌相合。“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在这首《和子由渑池怀旧》一诗中,苏东坡不仅以真挚的情感写出了兄弟相别的孤独心情,更发出了对人生离合的哲理性体验,可谓千古绝唱。在爱情方面,苏东坡也许并不是个完人,但是哪个文人不风流呢?古人说,君子好色而不淫,苏东坡就是这样的君子。他也曾偎红倚翠携妓出游,他也曾续弦纳妾娶了好几个老婆,他也曾和几个有才有貌有见识的歌女诗酒相合,留下过香艳的词章,但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出轨的绯闻。他对爱情是严肃的,从来没有脚踏两只船,他只钟情于自己的妻子,尽管他有过三个妻子。

4.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苏东坡是个参透了生死的人。在沉浮不定的人生面前,他表现出极强的适应力,无论是横遭贬谪,还是自请外放,都没有让他忘记初心,依然心怀天下;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他都能“此心安处是吾乡”,不随波逐流但能随遇而安,有所为而有所不为。他说,“处贫贱易,处富贵难。安劳苦易,安闲散难。忍痛易,忍痒难。人能安闲散,耐富贵,忍痒,真有道之士也”。漂泊天涯时,他“几时归去,做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如闲云野鹤般自得其乐。

5.苏东坡的快乐,来自于他儒道佛兼修的哲学境界。苏轼的一生,既是面对现实奋力拼争的一生,也是摆脱名缰利锁超然物外的一生。宋朝文艺界那可怕的流言击不倒他;新党旧党争相流放折磨不死他;那些忘恩负义的文艺流氓奈何不了他。他始终坚守着中国文人的最高道德,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顺境时平静而不嚣张;处逆境中随遇而安但不消极;如日中天之际不害人;凄风冷雨之时不媚人;居庙堂之高时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时乐天知命。这简直就是一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这是一个在艰难世事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在六十四年的人生苦旅中,儒家思想给了他金刚怒目猛志常在的百折不挠、积极奋进的力量,佛老哲学给了他身处逆境超然物外自我解脱的胸怀。在命运扼住他的咽喉之时,他没有像屈原一样绝望跳江,没有“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像陶渊明一样退隐山林逃避社会,而是“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聊复尔耳”。

所以,人生会有很多不快乐,但是你完全可以像苏东坡一样,自己找点乐子,让自己快活起来。苏东坡告诉我们,快乐就是一颗豁达的心,就是一颗活泼泼的灵魂,就是在柴米油盐中依然寻找诗与远方的心境!就是在逆境中依然坚信穷死不过要饭,不死仍会翻身的信念,就是漂泊天涯却享受心安之处是吾乡淡然!

去吧!苏东坡喊你一起去快活!


好玩的国学


说起这个苏轼呢,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咱们读书那会呢没少背他的诗词,什么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还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那都是经典!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到了诗歌方面,它与黄庭坚又并称“苏黄”,到了词作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叫“苏辛”,到了书法方面,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到了绘画方面,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诗词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如此集大成者,整整个中国历史上找不出几个。

苏轼的一生可以分为我的前半生和我的后半生,前半生那是各种风光,后半生呢却是各种丧。我们先说一说他的前半生,苏轼出生在书香世家,他爹是大名鼎鼎的苏洵,这个苏东坡还有个弟弟叫苏辙,也都是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得了总共八个名家,他们家占了三个,出生在这样一个家庭,苏轼可以说是一路顺风顺水。20岁的时候,苏轼进京赶考这一年科考的主考官正是大文豪欧阳修,他在看完苏东坡的文章后给出的评价是,“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有了欧阳修的加持,后来这苏东坡的就顺理成章当起了公务员,这日子呢过得也蛮惬意,没事呢写写诗作作画就做起了文艺男青年! 只不过在官场的第七年苏轼遭遇到了“七年之痒”,当时官场新旧两党那斗的很厉害,其他官员几乎都选择站队,和苏东坡的他谁都不站,管你是哪一边做得好他就点个赞,做的不好他也拍砖,这么一来啊把两派都给得罪了,后来有人就劝他,你收敛一些,既然谁也不帮你就当一个吃瓜群众多好呢!耿直的苏轼就说“臣妾做不到”就这样,苏轼两边都不受待见就被排挤了,也就开启了他的后半生一路被贬的坎坷模式!

到了43岁的时候他被贬黄州,到了57岁的时候被贬惠州,62岁苏东坡被贬到了海南,这要是隔一般人估计早就抑郁了,可是苏东坡的却把日子啊过得有滋有味! 这个吃货苏轼虽然一次贬的比一次要远,却吃得一次比一次要好,刚被贬到黄州,他就发现黄州鱼很鲜,笋很香,挥毫就写下了“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东坡肉就是苏轼在黄州的时候发明的! 第二次他又被贬到了岭南惠州,但是没关系,岭南有荔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真是走到哪就吃到哪,诗词呢也写到哪,有官员看苏东坡到了如此偏远之地,还过得这么快活,那心中不爽啊又找皇上给他打小报告,于是呢他又被贬到更远的地方儋州也就是海南,别看现在的海南那是休闲度假胜地,但在那个时候那真是彻彻底底的荒蛮之地,食无肉,病无医,居无室,出无友!可苏东坡硬是把这个荒蛮之地变成了“诗和远方”没有好吃的它就自己开发了生蚝这么一道美食,还给儿子写信说声好太好吃了,千万不能够让别人知道,他们知道了一定要争着来海南,那我就没得吃了,吃饱喝足之后也没闲着,他在岛上还办学堂教书,培养出了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 第一位进士。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所以在这里我们就想说,人生缘何不快乐,只因未读苏东坡。






说今论古


关于东坡居士的生平经历很多答友都已经科普过了,从读者的角度,我觉得每次看苏东坡的诗词,都有被治愈的感觉。



你所有的不合时宜,在千百年前,他都经历过,读他的词感觉在读一个知音人。而且励志的是,他有一百种理由颓废下去,但是他却没有,他好好地度过了这一生。外放杭州,他疏浚西湖,成绩卓著;被贬黄洲,他救助弃婴,清除旧俗;被贬惠州,他推广农具,改革税制;再被贬到海南,他开辟学府,自编教育,鼓励入学。

用一句很鸡汤的话来形容,哪怕生活只给他一根线头,他也有本事把它抽出来织一件毛衣。他有着随遇而安的淡然,信奉“得意事来,处之以淡,失意事来,处之以态”。

看看他的诗词吧,无论在何种处境之下,相信都能给人慰藉。比如在思乡的时候,他说“此心安处是吾乡”。比如处于旋涡之中的时候,他说“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比如在灰心的时候,想要躲起来的时候,他说“万人如海一身藏”。在难以名状的失落感袭来时,他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当然不止有丧的时候,更多的是心灵的澄明平静,他说“也无风雨也无晴”,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他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熟悉我们的答友知道,作为张爱玲十级学者,在找不到比喻句的时候,我又要搬出张爱玲了。张女士曾说,好的文章是要一奉十的,无论读者要获取什么,都能得到想要的。苏轼就是这样一个诗人,他以生命为养分,滋养了自己的作品,并慰藉了千百年来读者的寂寞之心。


光明大先生


看看苏东坡命运乖蹇的官场生涯,想想苏东坡自在潇洒的清欢生活,应该就能理解这句话的大致意蕴吧。

论科考,又有多少人能望其项背。当年年仅20岁的苏东坡参加1057年的科举考试,主考官欧阳修在圈定被誉为“千年科举第一榜”的第一名时,面对苏东坡的考卷,踌躇再三,将此卷定为“第二”。而谜底揭晓之后让人大跌眼镜,据说欧阳修是这样认为的:“这卷子卷肯定是我的得意弟子曾巩所写,我若将他圈为第一,其他人肯定会觉得我徇私而不公。”而在1061年朝廷的制科考试中,年轻的苏东坡再次风头无两,勇夺第三等。不要小看了这个第三等,而要知道这种考试第一等第二等基本属于实质性“空缺”,北宋建国以来100多年也仅有一人得过第三等。

论才艺,又有多少人能与之比肩。艺多不压身,诗词曲赋无所不能,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儒释道教融会贯通。多少年来的文人墨客写下的汗牛充栋的诗句词章中,苏东坡在其中也是夺目的佼佼者,文章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填词开创了豪放派的风格,书法《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绘画中传世的三幅墨迹也可见一斑,与佛印和尚的谈经论佛也被传为美谈,这样的苏东坡真可谓旷古烁今、空前绝后的全才通才,几乎没有“短板”,才高八斗的苏东坡就是这么牛逼这么彪悍,不服不行。

论仕途,又有多少人能比他悲催。暮年的苏东坡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曾这样写道:“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其中幽默中不乏心酸。他的仕途就是典型的高开低走,在其几乎“一路向南”的官场轨迹中,换作任何一个人,都会牢骚满腹,而他不过是“一肚子不合时宜”但却逍遥自在。是的,在北宋官场的新旧两党之争中,苏东坡是个“两不沾”的异类,两边都不讨好,任何一派占得上风他都没吃到“好果子”,到最后都是落下个一再被贬的结局,甚至因为“乌台诗案”而差点丢了性命,要不是当年宋仁宗的遗训可能就插翅也难逃一死。他是典型的具有正确的政绩观的官场人物,虽然官运不佳但官声佳,无论在哪处穷山恶水,都尽心尽力多做实事,灭蝗灾、筑苏堤……,无一不是奔着改善民生的路子去用力的。

论生活,又有多少人能和他相较。苏东坡当然是个雅士,但回归日常生活而言,他的生活态度无处不透露出一种大雅若俗的大智慧、大境界,活出自己的样子,活生生的本色出演了一曲“人生的盛宴”。提到吃,他是当仁不让的美食家。无论是逍遥自在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更别提潇洒自如地“慢著火,少著水,火侯足时它自美”煮出来的东坡肉,都让人不禁食指大动,不完全统计下,光以他名字命名的菜肴足可以办一场名副其实的“东坡宴”了。

谈到喝,他是当之无愧的酿酒师、茶艺师。酒量不大的他却偏好杯中酒,其就地取材酿造各类酒水并制造各类香型的本领让人叹为观止,蜜酒、真一酒、天门冬酒、桂酒、万家春酒、酴酸酒、罗浮春酒等酒品都是这位大师的精心之作;一句“从来佳茗似佳人”传诵至今,叫后世人对茶的品赞都因之而黯然失色。说到游,他把迁谪当作旅游,一路行来一路诗,行尽天涯都是诗,让苦不堪言的贬迁之途变成了遣怀逸兴的快乐之行。

这就是苏东坡,他的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怡然自乐的生活哲学给了人们无尽的启示,知世故而不世故,善于发现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间,精于挖掘制造生活中的快乐因子,化粗鄙为精致,变平淡为传奇,总是理直气壮一如既往地把自己的生活过成让人艳羡的“诗与远方”。


吃素的穿山甲


翻阅古书非陋习,

好诗好词全真理。

人生若是不快活,

你看那个辛弃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