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說話竟是「東北腔」!和大臣們溝通乏力,有苦說不出

康熙皇帝說話竟是“東北腔”!和大臣們溝通乏力,有苦說不出

文 古道西風瘦馬官方

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愛新覺羅·玄燁的年號,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康熙皇帝說話竟是“東北腔”!和大臣們溝通乏力,有苦說不出

執政初期,國內國際形勢非常嚴峻。面對嚴峻局勢,他堅持大規模用兵,以實現國土完整和統一。康熙帝少年時就挫敗了權臣鰲拜,完全奪回朝廷大權,開始真正親政的階段。成年後康熙帝坐鎮北京取得了對三藩、沙俄的戰爭勝利;消滅在臺灣的明鄭政權;三徵噶爾丹,並取得勝利;創立“多倫會盟”取代戰爭,聯絡蒙古各部;意圖以條約確保清朝政府在黑龍江的領土控制。

康熙皇帝說話竟是“東北腔”!和大臣們溝通乏力,有苦說不出

在政壇上可以說戰功累累。在他在位期間,他還幹過一件事,那就是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還規定讀書人如果聽不懂或是不會講普通話,就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也就意味著不能做官。

康熙皇帝說話竟是“東北腔”!和大臣們溝通乏力,有苦說不出

但是這一規定出臺後,讓很多人驚訝。那麼為什麼康熙會想到全範圍的推廣普通話呢?

人們熟悉的康熙皇帝完全是一個高大威猛的帝王形象,但很多想不到的是真實的康熙講話很可能同趙本山一樣,是一個操東北口音的皇帝。

康熙皇帝說話竟是“東北腔”!和大臣們溝通乏力,有苦說不出

從康熙批閱的奏摺上也可看出一二。如“專治瘧疾……連吃兩服,可以出根”。這其中,“可以出根”實為“可以除根”,而東北話講“除”就是第二聲的“出”。還有,比如“解京又費一凡事,不如存庫……”,這其中“費一凡事”,實為“費一番事”,用東北話講“番”正是第二聲的“凡”。這還不是事,畢竟他是皇帝,他想怎麼說都不是事。但是在當時的閩浙地區官員面見的時候,就讓康熙頭疼了。

康熙皇帝說話竟是“東北腔”!和大臣們溝通乏力,有苦說不出

在每次閩廣地區的官員覲見時,他們都會帶著嚴重的鄉音,讓康熙聽的雲裡霧裡的,根本不知道這些官員在哩哩啦啦的說些什麼,可以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只只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還有你站在我面前,而我卻不知道你在說啥。

康熙皇帝說話竟是“東北腔”!和大臣們溝通乏力,有苦說不出

這就嚴重地影響了政治事務,讓康熙很是愁。再後來他便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普通話,規定考官員的必須要說能讓人聽懂的。

可惜的是這個制度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效果也並不理想,不過這一制度也為後來的先進分子如張之洞等人的官音統一天下語言的思想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普通話真的很重要,在幾百年前就已經得到皇帝的重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