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之患,明朝自種的惡果?

倭寇之患,明朝自種的惡果?

明朝疆域圖

中國歷史上,明朝算是最奇葩的一個王朝。第一,皇權專制到達了頂峰,第二,對人民是最狠。朱元璋下令海禁,讓人民 不要和外國人做生意,最好就待在家裡不出來。他希望的是人民不要做動物,最好是個植物。他的兒子朱棣也好不到哪去,明成祖上任之後,下了一道詔書。前半截是和外國人說的,你們都回去好了各歸本土,但是天朝上國面子還是要講的,好吃好喝好迎好送,但是最好不要再來。緊接著同一封詔書的下半部分對在外經商的中國僑民臉就一翻,說你們都是中華子民,怎麼可以出去做生意,給你們個期限立即回國,如果不會過朕要派大兵進剿。這封詔書寫的是殺氣騰騰,其實還不光他們朱家父子。明清兩代的皇帝都一路貨色,好多封詔書都這麼一個口氣,最恨的就是中國在外經商的僑民。西方和東方對待在外經商的僑民完全就是天壤之別,西方的人出到外面做生意,人家母國是有保護義務的。你要是在外經商受到當地人欺負,母國是要出兵幫助你們的。唯獨明清兩代,本國僑民在外邊受了欺負,他們不管還要再踹一腳。

倭寇之患,明朝自種的惡果?

明朝嘉靖皇帝

嘉靖二年,兩夥日本人在寧波為了爭貢打了起來,打的寧波那是一個雞飛狗跳。嘉靖皇帝一看,朝貢停止,本身朝貢這個事情就是一個面子事情,這下面子都沒了。所以結束朝貢,關起了大門,從此沒做生意的了,海疆平靜。可是真平靜的了嘛?老百姓肚子餓的咕咕叫,要吃飯呀。當時的福建人有一句話,叫閩人以海為田。你把海疆關閉,那就等於老百姓沒田種了呀。你不讓他種田,他怎麼吃飯。乾脆合法的生意你不叫幹,那我只好乾非法的生意了,於是當時的沿海地區就形成了走私集團。所以從嘉靖二年,一直到嘉靖二十六年,這二十多年表面上看風平浪靜,但實際上民間在大量走私。走私這個事情皇帝知不知道呢,誰都說不好。但是官員肯定知道,因為大量的官員本身就捲入其中。到了嘉靖二十六年,海上走私貿易雖然偷偷摸摸,但是搞的很大了。終於在這一年結出了一枚惡果。這一年在寧波餘姚縣,縣裡面有一所大宅子,是前朝閣老謝遷後人住的宅子。有一天晚上被一把火燒的精光,全家老小無一倖免,明顯是一樁滅門慘案。到底是誰幹的呢,葡萄牙人有一個記載說是他們乾的,說他們之間有仇,所以葡萄牙人糾結了幾十個人殺了他們。但是葡萄牙人說法不太可信,因為早期殖民者對東方描述都是誇大其詞。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謝遷後人們當時深度捲入了當年的走私貿易,他們合作模式是世家大族負責銷貨,而那些走私集團就是後來的倭寇汪直,李光頭,許棟這些人負責在海外進貨。但是謝家的人做生意不太規矩,總是拖欠貨款。本來倒也沒什麼關係,只要海商第二次出海之前,你把錢給上,人家能出去進貨去就行了。但是嘉靖二十六年,朝廷突然加大了緝私的力度,這個貨就砸在謝家手裡了,出不去,銀錢無法回籠,所以就一直老欠著。汪直這幫人一看,這可不行你得給錢呀,我們得出去進貨呀。結果這個老謝家的人富二代加官二代橫的不行,要錢沒有要命一條,再逼我,小心我到官府告你們。這個話一說出來,可就是太傷人的心了。汪直這幫人雖然是在海外走私,但是妻兒老小都在這邊呀。你要是把他給告了,那汪直這一家人就得被朝廷滅門嘛。所以這幫海商一商量,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了。所以這幫人聯合起來給謝家來了一個滅門慘案。

倭寇之患,明朝自種的惡果?

明代貨船

滅門慘案發生後,這幫人呼嘯而去。可是留給餘姚縣令一個爛攤子,抓吧,他自己也有利益關係,不抓,朝廷那裡沒法交代。最後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說滅門的那幫人都是倭寇,都是從海上來的,海上的事不歸我管,然後就把這個事情上奏了朝廷。這朝廷一看可不得了,前朝閣老家被人滅門。於是派了一個狠人,叫朱紈,授命他身兼浙閩總督兼總督軍務,就來到了浙江。這個人既是狠人也是能人,來到浙江干了三件事。第一,所有的漁船全部編號,全部登記一艘不能少。第二,沿海居民全部編成保甲制,凡是在保甲制內的人,只要一家出事,其他全部殺頭(這兩招真叫狠呀)。最狠的第三招,當時他打聽清楚所有民間貿易的總基地,就在今天舟山群島的一個小島叫雙嶼島。今天這裡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島,但是當年那可是繁榮一時的貿易區。於是朱紈帶領大兵進剿雙嶼島,搗毀島上的各種設施,抓捕很多的民間走私人士,致使東南洋麵上數千艘船無家可歸。後來這些人好不容易又在廈門找到一個集結地,朱紈又派兵去把廈門給搗毀,前面講的海盜頭子許棟李光頭就在這兩次戰役中被俘被殺。後來汪直就收拾殘部好不容易在浙江定海的烈港站住了腳跟。這個時候的汪直還沒有變成後來那種窮兇極惡的大倭寇,他實際也在一直試圖和政府搞好關係。當地官員也明白,汪直這種人打不著也打不過。怎麼辦呢,最好是雙方形成一種默契。汪直當時和他們講,你們官員需要政績,這樣沿海的盜匪我來幫你們清理。所以汪直當時打出了五峰船主旗號,所有盜匪一見五峰船主的旗號望風而逃。所以這個汪直當時形勢上還成了大明的海岸警察,而且還不用發糧發餉。但是大明政府一看搞的有太大了,所以又去定海烈港給人家搗毀了。逼得汪直沒辦法,只要把基地遷到了日本。可能是這次損失實在是太大了,所以汪直誓要報仇雪恨。所以在嘉靖三十三年,汪直帶著一百艘裝兩千人的大船,帶了二十萬人,到中國來燒殺搶掠(既然你搞我們,我們也要搞一搞你們)。

倭寇之患,明朝自種的惡果?

浙江總督胡宗憲

這可怎麼辦呢,這時候有個明白人,是浙江總督叫胡宗憲。胡宗憲知道,跟汪直打是打不過了,光他這次來的聲勢,整個大名海軍的力量都不是他的個,於是他試圖招安汪直。更何況汪直心裡清楚,汪直就是想做生意,沒什麼別的惡意,只要朝廷有誠意,招安是有希望的。所以胡宗憲就派人去和汪直談,汪直猶豫了半天,感覺應該還是要去談一談的。畢竟大家都是為了討生活,不能帶著大家光過刀頭舔血的日子嘛。但是下面人說不行,這明擺這鴻門宴呀。汪直說鴻門宴怕什麼,當年劉邦也赴過鴻門宴,只要是真王就不怕(當時汪直自稱徽王,江湖人稱他淨海王,只要他一來海綿乾乾淨淨)。於是汪直回到了大陸,胡宗憲就跟他談。本來談的好好的,這時候竄出一個人來,這個人叫王本固,是當時浙江巡按使。王本固說,胡大人厲害呀,你把汪直弄到手了,咱們把他抓起來吧。胡宗憲說我們正在談判呢,怎麼可以抓人家。這個王本固說,你跟他談判,他是朝廷要犯,你這不是私通賊人嘛。這個胡宗憲沒辦法,只好把汪直抓了起來,但是胡宗憲明白,這個人不能殺,一旦要是殺了他那整個江湖就亂了。有經驗的政府都這麼做,黑社會不能輕易打掉,黑社會也是一種秩序,如果沒有做好相應準備,真把有組織黑社會打掉了那就是滿地小流氓,那更不好治。美國人打掉了薩達姆,結果滿地都是軍閥,想找個有權威的人來談都沒有,所以汪直不能殺。但是既然你把他給抓了,這個事情就由不得你了。當時朝廷局勢很複雜,你不殺汪直還好吃好喝好招待,是何居心啊。儘管胡宗憲一再上書說明本意,但是很快流言風語傳了出來,說汪直給胡宗憲一百萬兩銀子。這下胡宗憲可是豬八戒照鏡子裡外不是人了,最後說殺那就殺吧,我也不敢保他了。於是嘉靖三十八年,汪直被押往杭州,在杭州街頭處死。汪直死前說了一句話,殺我汪直一個沒關係,但是以後沿海百姓就要遭殃了。

倭寇之患,明朝自種的惡果?

倭寇圖片

正如汪直所說的,汪直死後,倭寇越來越嚴重。其實當時大明從政府到地方都想錯了,他們以為殺了一個汪直就算斬草除根了。可是他們哪裡知道,倭寇本身不是飛來橫禍,而是老百姓需要通過貿易來生活,你阻斷了他們的生活,他們只能是跟你拼命。因為你們海禁弄了個朝貢貿易,可是你們關了。老百姓為了生活只好走私形成海盜貿易集團,可是你把人家騙來給人家殺了,這無論是從道德還是江湖道義上都是站不住的。所以從倭寇的角度來講,我貿易你不肯,我走私你不讓,我談判你給我人殺了,那還有和平的希望嘛,所以從嘉靖年間後期,整個的倭患是進入一個大爆發,處於一個完全失控的狀態,在也沒法和平解決了。站在明朝政府這邊也一樣,什麼招都用盡了,還是沒辦法解決,只能派更狠的人去鎮壓,這個時候就出現了那個抗倭名將戚繼光。戚繼光剛去的時候也不行,第一兵不行,第二很多人還通匪。所以戚繼光去了幹了三件事,第一練兵,第二排兵佈陣,第三發明新武器,所以才打造出了一支鐵一般的戚家軍。但是戚家軍真正打的硬仗惡仗都是嘉靖三十八年以後,也就是汪直死了之後。所以可見,嘉靖後期真正的倭患爆發,和汪直被殺是有直接關係的。至於戚繼光抗倭到底是贏了沒有,還是怎麼贏的,我們留個懸念後面來講。我們首先看一看這些倭寇到底是什麼人組成的,當時的記載就很清楚,倭寇,真倭不過十之二三。而且這還是最高估計,一般估計連百分之十都不到。有一個崑山人被倭寇抓去了,後來被放了回來。他後來回憶說,那艘船上二百多個人,主體是福建人。有一部分浙江人和安徽人,真正的日本人不過十幾個。所以由此可見,抗倭戰爭,絕對不是抵抗外來侵略的一場戰爭,而是中華民族的內戰。而且這些倭寇很有意思,他不搶掠商船,不搶掠漁民,反而是深入內陸去攻打城市。有一年,一群倭寇從杭州登錄,轉戰台州,最後竟然攻到了南京城下。想一想,轉戰千里呀,整整八十多天,如果不是熟悉地形的本地人,豈不是早就被剿滅了。而且,倭寇打仗往往是一群官兵追捕一群倭寇,然後倭寇跑到一個地方,其他地方的倭寇圍攏過來,把官兵殺的大敗。既然不搶商船不搶百姓,偏偏攻打官兵,所以這應該是出於復仇和恐嚇的目的。

而據當時和倭寇作戰的官兵說,當地三尺童子,視倭寇為親人,而視軍門為世代仇人。這就像當年的紅軍,老百姓視紅軍為親人,視政府軍為敵人。當時的整個沿海都是這種情況,當地的官員多次書信往來都提到,倭寇難剿不在於他們武裝力量有多強大,關鍵是軍民親如一家。所以倭寇不劫掠百姓,只攻打官兵,也就是這個道理了。那麼戚繼光抗倭到底成功了沒有呢,當然贏了。到了嘉靖四十五年之後,倭患基本上肅清了。但是歷史有趣的地方就在這裡,嘉靖一朝四十五年,然後嘉靖太子登機,史稱隆慶皇帝,這是1567年。隆慶皇帝上臺之後,發生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戚繼光北調,去鎮守北方的薊州,就算抗倭戰爭打贏了。可是同時隆慶發生了明朝歷史上的隆慶開關,明朝政府也突然意識到,大臣們也有明白人。就說這麼打下去根本不是事,把戚繼光調走的同時,就開放了海上貿易。這個開放的港就叫月港,這個月港可以說是很差的一個港,大船靠近不了,大船得在離港很遠的地方把貨物卸到小船上,然後小船在滑到港口。但即使是這樣,月港這個小口子一開,老百姓可以以正式的渠道和海外通商了,倭寇之患立即沒有了。所以我們看倭寇之患,其實並不是用刀子來解決的,最終還是要符合民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