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最后的格格,爱上汉族平民,创办学校,得模范教师美名

满汉不通婚,这是满族从建立到毁灭一直坚守的祖制。但是,末代格格用她率性而前卫的思想,打破了这个祖制,获得了幸福人生。


大清最后的格格,爱上汉族平民,创办学校,得模范教师美名
很多人认为满汉不通婚是指满人和汉人不能结为夫妻,其实满汉不通婚只是对平民的约束,也可以理解为满人不可和汉族平民结婚(有旗籍的汉人是不在约束之内的)。当然,这个违背的几率较小,毕竟当时皇家宗亲都是满人贵族,而满族平民也比汉族平民地位高。满人贵族联姻都是以政治考量为依据,即便背景不够强不会随意与汉人婚配,而这个祖制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溥仪是末代摄政王载沣的长子,慈禧临终之际,将其定为光绪皇帝的接班人。溥仪虽过继给光绪帝和同治帝,但他的妹妹们也都是名副其实的末代格格。而最后的末代格格便是溥仪的七妹,也是载沣的幼女爱新觉罗·韫欢,王府里的人都喜欢称她为七格格。
大清最后的格格,爱上汉族平民,创办学校,得模范教师美名

清朝灭亡后,满族贵族人为了方便都将姓氏改成汉姓,爱新觉罗氏改成金姓,七格格韫欢也改名金志坚。民国十八年(1929年),七岁的韫欢和四哥溥任、六姐韫娱一起进入英国工部局所办的“耀华学校”读书。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刘隽生老师住进王府花园,并对韫欢三兄妹诗书画并授。

1947年溥任创办了一所私立小学,利用后海府里的空房子,取名竞业小学。由于资金短缺,只能靠变卖家产维持,载沣担任董事长,溥任是校长,老师不能来上课时,溥任就自己代课,韫欢也在这里帮助哥哥,开始走上教师之路。学校办的很不错,学生最多时有200多人,在那个思想落后年代已经非常出色了。
大清最后的格格,爱上汉族平民,创办学校,得模范教师美名

一年后,韫欢又和朋友李淑芬一起开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女子职业学校,并娶名叫“坚志女子职业学校”。而这位朋友也改变了韫欢后半生,为她介绍了一个叫乔宏志的汉族男人。1950年,以“金志坚”之名被政府正式吸收为公办小学的教员,成为兄弟姐妹当中第一个参加革命工作的人。
大清最后的格格,爱上汉族平民,创办学校,得模范教师美名
韫欢在得到父亲和溥任的首肯后,与汉人乔宏志成婚,婚礼是三对新人的集体婚礼。而她的事业也从小学老师升迁到北京市第227中学副教导主任的位置,她一生从创办学校,到成为政协任委员会常委,获得了很多"模范教师"的职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