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春寒」三招防小疾病!

俗話說“反了春,凍斷筋”。

春天不注意保暖,一不小心就可能遭到疾病的“偷襲”

不管是中國南方還是北方,立春後都有一種不按常理出牌的冷,往往叫人猝不及防

冷不丁的你還沒來得及脫掉秋衣就又套上毛線衣了

這種冷空氣叫做“倒春寒”

那麼今年的“倒春寒”來臨之際,我們應該怎樣不受寒呢?

首先,“倒春寒”應先預防各種常發疾病:

“倒春寒”三招防小疾病!

倒春寒,易引發慢性胃病

本身有胃病的人到了這個季節要特別注意保暖,很多人都是受涼後“老胃病”發作。

氣溫較低時是胃腸道疾病的高發期,因為低溫刺激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影響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環,從而引發急性胃痙攣、胃潰瘍、胃腸炎等。

要注意根據氣候的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防止腹部受涼。

在飲食上要注意暖胃養胃,少吃冷食,按時吃飯。

運動適量,起居規律,不熬夜,也不思慮過度。

“倒春寒”三招防小疾病!

春季感冒,哮喘找上門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發,冷空氣刺激後,會導致氣道免疫力下降。如不及時增添衣物,老人、孩子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

氣溫驟降時,有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功能受損,繼而令氣道反應性增高,引起咳嗽、胸悶甚至哮喘、呼吸困難等。

並且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反應不一樣,有家族史、體質敏感的人會嚴重一些。

因此體質弱的人寒冷天氣盡量減少出門,增加衣服,重視頭部、胸背和足部保暖,以免著涼。

“倒春寒”三招防小疾病!

初春時節腦梗很可怕

春季是腦梗高發季節,特別是許多老人,晚上上廁所或早上一起來易發生中風。

在晚上睡眠時,人處於靜止狀態,血液黏稠度增加,這也是中風高發於這個時段的重要原因

這兩個時間段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時刻,氣溫驟降,晝夜溫差懸殊,低氣壓、高溼度,都容易刺激體內控制血管活動的神經,造成小動脈血管的持續痙攣,使得血壓驟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

一旦發現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一側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說話不清楚、眩暈伴嘔吐等症狀,必須高度警惕,立即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倒春寒”三招防小疾病!

氣溫驟降,心臟很受傷

天氣寒冷時,應減少戶外活動,突然的寒冷刺激會引起冠狀動脈痙攣,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誘發心梗。

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對天氣變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別是寒冷天氣。

另外,呼吸道感染多發易誘發肺炎,這也會造成心臟負荷過重,成為心梗的重要誘因。

老人要特別注意保暖,合理用藥控制血壓。如果有胸悶、隱痛或心慌等情況,即使發作時間很短,也要格外重視。

“倒春寒”三招防小疾病!

這三處多保暖便能抵擋春寒

早春的時候,防寒保暖要非常注重這三處:脖子、腰部、雙腳,都是人體陽氣運輸的主要通道上,又易暴露在外,一旦受寒可能牽連全身,所以需要格外精心防護。

頸部:戴圍巾,多多抬頭

外出最好戴上圍巾或穿高領衫,避免脖頸暴露在風寒中,身體的很多經脈要經過脖子,一旦受寒便可能引發局部血管收縮、肌肉痙攣等,誘發或加重頸椎病,大腦供血不足等不適症狀。

加上不少“電腦族”頸部慢性勞損,缺乏有效運動。

平時應該多做擴胸仰頭運動,幫助抻筋骨、練頸椎:雙手交叉放在頸後,同時擴胸,頭向後仰,手臂向前用力,頸部用力“對抗”手臂的力量。

腰部:多穿衣,搓腰眼

初春季節儘量少穿低腰褲等,“腰為腎之府”,腰部受寒,很容易出現氣滯血瘀,引起腰部疼痛,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等舊病復發。

中老年人可用護腰帶加強保暖,平時活動較少的久坐族,可每天按摩後腰的腎俞穴:

雙手交叉,快速搓熱手掌,把手掌捂在腎俞穴(俗稱“腰眼”,腰椎兩側二指寬處,約與肚臍相水平)上,用手掌溫暖腰腎,同時雙手反覆按揉,至腰部微微發熱。

足部:常走動,勤泡腳

每天一定要保持鞋襪的溫暖、乾燥,雙腳支撐著人體,但它遠離心臟,血液循環易受影響,且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能差,易被寒氣偷襲。

工作、學習一段時間,感覺腳底發冷時,最好起身走動一會兒,以促進腳部的血液循環,及時驅寒。

堅持熱水泡腳可舒筋活血、強身健體,泡腳時還可加點有溫經或舒筋活血作用的中草藥,如干姜、桂枝、當歸、艾葉等。

“倒春寒”三招防小疾病!

同時,飲食應以清淡為主滋補為輔,儘量多食應季蔬果

例如:蘋果、香蕉、梨、耙耙柑、橘子、地瓜等…

“倒春寒”三招防小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