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到封王,韓信是怎麼逆襲的?

韓信從一開始的胯下之辱,到點兵多多益善,被劉邦封為“齊王”,究竟是怎麼逆襲的?

所謂英雄不問出處,韓信登上歷史舞臺的慘狀應該無人能及了

韓信者,淮陰人也,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智生商賈,常從人寄時飲,人多厭之者。

——《史記·淮陰侯列傳》

韓信是淮陰人,平民百姓出生,品德不靠譜,所以不能當官,又不能做生意,經常去別人家蹭飯,去多了別人嫌棄,據《史記》記載,韓信有段時間天天去亭長家吃飯,一連幾個月,亭長的老婆都煩了,有一天早上終於受不了早早的把飯吃了,沒留給韓信,到了飯點韓信去看,瓢幹碗淨的,就明白了什麼意思了,“怒,竟絕去”,大怒,從此即使吃不上飯也不去這家吃飯了

草根到封王,韓信是怎麼逆襲的?

漂母施飯激勵韓信,韓信一飯千金報答

有志氣,沒再去亭長家蹭飯了,但得餓肚子啊,韓信只能去河邊釣魚,但是釣魚技術太差,根本填不飽肚子,旁邊幹活的一位漂母,看韓信餓得快不行了,心生憐憫,就把自己的飯分一些出來給韓信,一連幾十天后漂母跟韓信說,以後不來河邊幹活了,不能給韓信帶飯了,韓信很感激的說,又朝一日一定重重的報答她,漂母卻說,不用他報答,再說他這樣子也報答不了啊,男子漢應該幹出點樣子來,這樣下去怎麼行!這就是漂母激勵韓信的故事,後來韓信封王,找到漂母,送了很多金子,算下來是一頓飯一根黃金,“一飯千金”的典故就這麼來的

雖然有了漂母的激勵,但韓信發家也沒那麼快,有時候上天給了你挫折,也不一定馬上就給你一帆風順,韓信在淮陰一帶還是被人看不起

於是信熟視之,俯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史記·淮陰候列傳》

有一天,街上幾個小混混堵住韓信,調戲他,有種就殺了我,認慫就從胯下鑽過去,韓信也比較淡定,知道自己現在鬥不過這幾個混混,二話沒說,就鑽過去了,混混們本想打一架,沒想到韓信不是挑事的人,只好不了了之

草根到封王,韓信是怎麼逆襲的?

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得以施展才華的開始還是因為項羽,公元前209年,項梁起義,帶兵北上,經過淮陰時,22歲的韓信參軍了,默默無聞做了幾年士兵,項梁死後,韓信慢慢進入項羽的視線

"羽以為郎中" "數以策幹項羽,羽不用"

——《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羽封他為郎中,相當於侍衛長,韓信有很多計策獻給項羽,但是項羽沒有采用,項梁,范增這樣處處提防劉邦的人,也沒發現韓信,秦朝被推翻後,項羽分封天下,韓信就跑到劉邦那,打算從頭再開始, 還沒混出來,又犯事了,差點被殺頭之時,韓信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漢王要是想得天下,一定不能殺了我” 這個舉動引起夏侯嬰的注意,免了死刑,“數與蕭何語,何奇之” 蕭何跟他談論一番之後,覺得韓信是奇才,就推薦給劉邦,被封治粟都尉,也就是管軍糧的,算是大官了,然而韓信不滿足這個職位,不辭而別,蕭何知道後馬上去追回來了,事先都沒來及跟劉邦彙報,嚇得劉邦還以為蕭何也跑路了,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 的故事。

蕭何追回韓信後,“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讓劉邦請韓信做大將軍,帶一隊兵馬

不得不說,韓信待在項羽身邊多年,超級瞭解項羽,各種優點缺點都瞭如指掌,他還建議“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先打回故鄉,思家心切,戰士士氣高漲,果然取勝了,之後還建議誰能打下城池就分封誰的,這樣戰術果然很容易就集結各方勢力,項羽分封幾個投降的秦將封地連在關中,當初因為他們投降項羽才導致坑殺20萬秦軍,關中的百姓恨透了他們,打起仗來很容易,劉邦很快成為關中王,從此跟項羽持續了4年的楚漢爭霸

草根到封王,韓信是怎麼逆襲的?

濰水之戰

劉邦得韓信,打天下容易了太多,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意思就是不管給韓信幾萬幾十萬幾百萬的兵,他都能指揮自如。讓韓信一戰成名是濰水之戰,對戰項羽的大將龍且,龍且和韓信認識,知道韓信出身卑微,壓根就看不起韓信,而且急於求成,相反,韓信很謹慎,站前做了很多考察準備,連夜用沙袋堵住河壩,引龍且過河,後推開沙袋,大水淹死了龍且好幾十萬人,這一戰積沙斷流的計策獲得了70多座城池,從此名震天下,連劉邦都怕,後來打敗為了項羽,劉邦不得不封韓信為齊王,聯合彭越打敗項羽,項羽失敗後,劉邦馬上就收了韓信的兵符,可見劉邦是超級怕韓信的

韓信的出身比劉邦還低微,逆襲之路異常坎坷,最後也沒能善終,但他的智慧和軍事成就永遠值得後人學習敬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