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之:当“爱无能”的丁元英遇到柔情似水的芮小丹(原创)

《天道》之:当“爱无能”的丁元英遇到柔情似水的芮小丹(原创)

当芮小丹在驱车返回秦谷县的途中,遇到“9.13”银行爆炸抢劫犯罪集团首犯黄海福及其同伙时,她的第一个本能反映是给丁元英打电话,然后向她的战友请求增援。然后,是我们最不想看到的结局。

当芮小丹的双脚被炸掉、手和脸被炸伤时,她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毁容了,残废了,再也不漂亮了,再也站不起来了。”尽管此时的伤痛钻心、剌骨。

“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这是芮小丹在临终前最后的心灵独白。

在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个人生死的抉择时,芮小丹为什么如此果决、义无反顾?

除了芮小丹作为一名刑警所拥有的令人钦佩的崇高使命和责任外,芮小丹与丁元英那残缺和遗憾的爱情,也是促使芮小丹果断作出生死抉择的重要原因。

丁元英的爱情观

《天道》之:当“爱无能”的丁元英遇到柔情似水的芮小丹(原创)

在芮小丹与丁元英从最初恋爱关系的确立,到两人关于今后生活的打算、安排,甚至到两人生死诀别的一系列过程里,丁元英自始至终都是情感的被动接受者、应对者,也是情感的逃避者。

丁元英真的不需要爱情?真的怕女人?真的不爱芮小丹吗?

丁元英需要爱情。但不是缠缠绵绵、死呀活呀式的爱情。

这从丁元英和芮小丹在确立恋爱关系前,两人的几次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女人是形式逻辑的典范,是辩证逻辑的障碍......。”;“红颜知己自古有之,这还得看男人是不是一杯好酒,......。”;“此生得你红颜知己,足矣。”

把这些话翻译成最直白的语言,就是:“女人是情感的典范,是理性的障碍,我不想与女人纠缠在情感的漩涡里,我只期望能有一位与我在精神上独立、灵魂上平等、能深度共鸣的红颜知己。”

这就是丁元英的爱情观:基于对等人格的温暖和慰藉。

彼此间可以相互照顾、关怀,但决不相互拖累、纠缠。

来时平静,去时宁静。

这样的爱情,可遇,但绝不可求。

丁元英不怕女人。他只是不想跟女人发生柴、米、油、盐,拐弯抹角,耗费心机的世俗情感关系。

芮小丹明白。所以,她直接把那颗造物主的心交给了丁元英。

可是,当芮小丹用这种方式勇敢地向丁元英表达她的爱时,丁元英承受得起吗?或者,按丁元英自己的话说,他是那杯酿得淡而又淡的名贵的好酒吗?

在我写的关于《天道》的另一篇文章《《天道》之道,只此二字,知道了,受益终生》中,我曾提到,在两种文化的博弈、冲击和拷问下,丁元英终于明白,原来长期以来,他一直在用一种后天得到的文化——重商主义文化,来审视、甚至窥视自己的母体文化——中国传统的农耕文化。从中发现母体文化在特定发展时期存在的局限、缺陷。然后利用后天得到的文化来攻击母体文化的局限和缺陷。这就是他的成功。这样的领悟让他感到羞愧、耻辱!也让他对自我的身份、自我存在的意义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丁元英选择暂居古城的动机是复杂的,但其中至少有一丝赎罪的成份。

正是受这种赎罪心态的影响,使得丁元英在面对芮小丹的表白时,少了一份男人的勇气和魄力。正如他对小丹所说:“接受你,就接受了一种高度,我没有这个自信。”为什么?因为他自认为自己只是个会扒拉几个铜板的混子。而不是那杯酿得淡而又淡的好酒。

丁元英很想接受小丹的爱。只是,他认为自己不配。

丁元英最终还是接受了芮小丹的爱。不是因为感动,因为丁元英根本就不会感动。而是真的动了情。

当芮小丹用至情至性的方式,让丁元英用灵魂而不是用文字去理解女人的圣洁时。他震撼了。因为,他也是第一次经历这种明心见性的爱情。什么是无招无术的爱情?什么是天国的爱情?眼前也许就是答案。他本已快要枯萎的最后一丝情感再一次焕发生机。当芮小丹在雨中向丁元英哭诉,她差点因为王明阳的枪击而再也见不到他时。丁元英再也抑制不住他的情感。因为,他真的爱上了芮小丹!

理性的情爱

《天道》之:当“爱无能”的丁元英遇到柔情似水的芮小丹(原创)

当丁元英在电话中听到芮小丹决定只身去跟犯罪团伙战斗时,他选择了沉默,为什么?他不爱小丹吗?

丁元英深爱着小丹。

正因为深爱小丹,丁元英才会违背契约,再次涉足资本市场;正因为深爱小丹,丁元英才会打破自己选择暂居古城的初衷,冒着背负更大的骂名,卷入更大的纷争,甚至失去生命的危险,策划了一场惊天的商战;正因为深爱小丹,丁元英才会在小丹永远的离开他后,伤心吐血。

为了芮小丹,丁元英可以失信、甘愿背负骂名、甚至可以去死。但丁元英却从未对芮小丹说过温暖、贴心的情话,从未主动对芮小丹做过亲昵的举动。当明知可能与芮小丹诀别时,也没有半句发自内心的挽留、阻止、叮嘱,又是为什么?

在丁元英眼里,世间的一切事物,大到国家、民族、团体,小到普通人的念想,甚至人们对美女的看法,都深藏着玄机。他想参透这一切表象背后的本质。进而发现它们的文化密码,掌握它们的文化属性。于他个人而言,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彻底打败对手;二是寻求自我的解脱。

精于算计的工具理性思维。正是丁元英用来衡量、评判、解释、处理世间一切事物的标尺。通过对事物本质的深度把握,精心的算计、量化、分解、以及严密的逻辑结构,让事物始终处在他自己的控制范围内,为其所用,进而实现他的功利目的。

即便是在处理以情感为主导的男女之事时,丁元英也同样将其纳入他的工具理性思维范畴。因为,这就是丁元英的心智模式。一旦脱离这样的思维方式,他将无所适从。换言之,丁元英早已把自己变成了一台冰冷的算计工具,作为人生而有之的自然情感也被精于算计的理性所取代。他有感情。但他的感情是经过精心雕琢、深度打磨、能辨别得失的理性感情。他可以在他的理性认知范围内,为他所爱的人赴汤蹈火。但他却无法在他(她)们面前自然地流露、表达他发自内心的真实情感。对恋人如此,对他的家人、朋友亦如此。

丁元英其实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爱芮小丹。他对芮小丹没有激情,因为他的激情早已随着他对诸多事物本质的参透、算计消解了。但他对芮小丹绝对有感情,只是这样的感情由于注入了太多理性的思考和算计而显得冰冷、严肃。丁元英无法以感性的方式,充满激情的向芮小丹表达他的爱。即便是在芮小丹身处险境,最需要听到恋人声音的时候,也任由理性思维主宰,无法从情感上表达他对芮小丹的关爱和担忧。这就是丁元英的情感表达方式。在外人看来,太过冷酷、太过无情。但芮小丹知道,这就是丁元英的爱。

失衡的爱情

《天道》之:当“爱无能”的丁元英遇到柔情似水的芮小丹(原创)

芮小丹深爱着丁元英。她对丁元英的爱主要出自以下原因:

家庭因素。芮小丹来自单亲家庭。从小跟着母亲长大。在内心深处,她非常渴望得到父爱。她在丁元英的身上看到了她父亲的一点影子。深沉、含蓄、内敛、谦和,以及渊博的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芮小丹对父爱需求。

境界升华。芮小丹对物质生活的要求较为简单,对精神生活却有着极高的追求。一直以来,她都在努力的提升自己。但她的生活方式、工作环境、社交环境限制了她的提升。当遇到丁元英时,她才发现,原来多年来自己所向往的生活、潜意识中一直在寻找的东西,在丁元英这里都找到了。她在震惊之余,也被这个男人深深的折服。

自身因素。长期独自生活。使芮小丹养成了独立、理性、干练、善解人意的品质和性格。她不在乎丁元英在生活上的简单和沉闷。因为她也是一个简单、不喜欢喧闹的人。

但芮小丹却难以真正接近丁元英的灵魂。因为越接近,彼此间的距离反而越远。她真的好想走近丁元英的内心世界!她是女人,她想要他的男人从情感上满足她作为女人特有的贪、嗔、痴。

丁元英始终在逃避,他没有信心长久的维持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不想堕入到世俗的情感漩涡中,他害怕与对方进行这样的情感纠缠。对他而言,那是一个完全未知、陌生的世界,他早已没有了这样的情感基因,他真的不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时,他该如何应对。

于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丁元英既是芮小丹的精神导师,也是芮小丹永远的迷。而芮小丹,则是他的聆听者,照顾他生活的伴侣。

在精神世界里,丁元英是芮小丹的引路人、仰慕者、高高在上。但在生活、情感中,丁元英则象个孩子,深深的依恋着芮小丹。芮小丹在作为恋人的同时,也在不自觉中扮演一个无微不至关爱他、心疼他、照顾他,近似于母亲的角色。

如果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爱情,相信他们一定会幸福的走过一生!但问题在于,这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的。丁元英真正想要的,是一个在精神上能与他产生深度共鸣的灵魂伴侣,而不是过多的情感纠缠。在他谈经论道的背后,是一颗孤独的心;芮小丹真正想要的,是丁元英对她的灵魂,对她独有的贪、嗔、痴情感的完全接纳。只是,她深知丁元英做不到,他只能有选择的接纳她。所以,她只好把她的贪、嗔、痴深埋心底,只向丁元英展示他最能接受的一面。在她柔情似水的背后,是一颗委屈的心。

另一个问题在于,丁元英和芮小丹对各自理想爱情的期待,都有一个共同的前提:对等——基于经济、人格、灵魂的对等。但现实的情况是他们在这些方面根本就不对等。

因此,就算后来的事情没有发生,他们之间的情感发展也很可能难以如他们所愿。

听一个人谈经论道久了,会心生厌倦;长期的单向付出,会心生疲劳;情感需求长期无法满足,会心生埋怨;无法深度共鸣,会心生孤独;要达到他们所期待的那种对等状态,又得在无数未知的岁月里熬上好长的时间。而现在,在他们最美好的爱情时光里,他们的灵魂又该在何处安放?

芮小丹在临终前的心灵独白,不是对爱人的深深依恋,而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无奈放手。怎不让人唏嘘!

当母亲再也无法照顾、陪伴儿子时,该怎么办?放手吧,儿子总会自己长大的。

故事的结局

《天道》之:当“爱无能”的丁元英遇到柔情似水的芮小丹(原创)

假如结局可以改写,会是什么样子?

1、若干年后,芮小丹的文化传播公司成立了,通过强势文化的传播,她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不但还清了丁元英曾经借给她的钱,还能和丁元英在同一张桌上谈论文化属性,她还会觉得丁元英是个迷吗?还会仰慕他吗?还会一如既往地心疼、照顾他吗?他们会认为彼此间的人格、灵魂对等了吗?他们还会坚信自己是对方的灵魂伴侣吗?此时,她和他的文化属性,哪个更强、哪个更弱呢?

2、假如丁元英是个情感充沛的男人。在得知芮小丹身处险境时,声嘶力竭的劝阻芮小丹。芮小丹还会独自去跟犯罪团伙战斗吗?她也许会犹豫,但她一定会去。因为,这是她作为刑警的天职。但她会完全置个人生死于不顾吗?她会为了自身的安全而采取更好的应对措施吗?也许会。但如果真是这样,这还是芮小丹深爱的那个丁元英吗?

也许,从芮小丹和丁元英通话的那一刻起。两人就预知了结局。

芮小丹不期望得到丁元英焦急的回复,她知道丁元英不会这样做。她只想让丁元英知道,在这个可能是他们诀别的时刻,她在做什么。作为女人,她深爱着丁元英,但她无法象母亲一样永远地照顾丁元英。她还知道,丁元英虽然在电话中沉默,但一定会在心里关心她、担心她。这就够了。当她的双脚、手和脸被炸掉、炸伤的时候,面对钻心的疼痛,她仍然清醒的意识到自己毁容了、残废了、再也不漂亮、再也站不起来了。于是,在制服罪犯后,她举枪自杀了。她要把最完美的爱情和回忆留给丁元英,也留给天国里的自己;丁元英知道,不管他是否劝阻,芮小丹都一定会选择战斗。或许,他的劝阻还会给芮小丹造成更大的风险。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结局已成结局,一切都已定格,无法再改写。

此时,芮小丹临终前的心灵独白又一次萦绕耳畔。

“乖,我以后不能再疼你了,自己去找吃的吧。”

只是,丁元英听得见吗?

《天道》之:当“爱无能”的丁元英遇到柔情似水的芮小丹(原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