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么小的國家,GDP爲什麼那麼高?它是靠什麼來支撐他的GDP的?

純淨水195179157


我們習慣說日本小,習慣說小日本,一方面是處於對日本的不屑,一方面我國確實無論從領土還是人口而言,都是大國,人口世界第一,領土世界第三。不過,站在全球的角度看,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日本小。

首先看領土和人口。

日本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及7200多個小島組成,總面積37.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1.26億。

我們經常拿日本和德國比較,那麼,再看看德國多大吧:德國領土面積35.7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267萬人,是歐洲聯盟中人口最多的國家。

我想,我們國家大多數人,說起德國就覺得是大國,說起日本就覺得是小國,這裡面的根本原因是對對手的不瞭解所致。

如果算上海洋國土,日本更大。那麼,日本有多少海洋國土呢?全部加起來有440萬平方公里,遠遠多於我國,而且都是完全的實際控制。而我國呢,海洋麵積(領海+專屬經濟區)名義上有300多萬平方公里,但實際控制面積卻只有100多萬平方公里,我國的下一步目標是實現實控面積達到200萬平方公里(我們也正在這方面努力中)。

世界領土面積排名榜上,日本是第62位,排在他前面的國家,大家很熟悉,叫津巴布韋;排在它後面的,叫德國。

就人口而言,日本是全球第11大國,200多個國家排第11位,無論如何,不算小吧?而日本的GDP,以4.3萬億美元排在世界第三位,僅次於中美。

我們可以說,日本以全球第62位的領土面積,以全球第11位的人口,以基本沒有什麼資源的國土,創造了世界第三的GDP,的確是個奇蹟。

再從GDP角度看日本是如何創造的奇蹟。

首先,GDP背後的能源消耗不同。日本的國內生產總值約佔世界的16%,其一次能源消費僅佔世界的5.3%。各國生產1噸粗鋼需要使用的煤炭量相差很大,我國為1.5噸,美國為1噸,而日本僅為0.6噸;另外,日本每使用1000克油當量的能源,可創造出10.5美元等額價值,為全球之冠,約相當於我國的7倍~10倍。日本的鋼鐵業在產量方面僅次於中國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但是在高級鋼材的產量居世界第一,在鋼材出口方面也居世界第一。

其次,日本的GDP大量投資於科研。儘管近年日本綜合競爭力後退,但日本的科技競爭力仍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科技研究開發投入的經費也僅次於美國,佔世界第二位,比德國、英國、法國3國的總和還要多。1990年以來,日本研究開發經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一直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研究人員數量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日本每萬人勞動人口的研究人員數為全球之最。  

科技的背後是對教育的重視。

教育方面,日本更是有諸多世界第一。日本初等教育入學率為100%,達到這個水平的國家還有韓國、瑞典、英國、法國、加拿大、阿根廷和意大利;日本中等教育入學率為99.5%,居世界第一,基礎教育的紮實發展,造就了平均文化素質高的日本國民,成為日本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最寶貴資源。

日本取得這個成績是多年努力的結果,早在1911年,6年義務教育的就學率便達到98%;1947年,日本又將義務教育延長至9年。  

日本還是世界上較為廉潔的國家之一,“透明國際”每年發佈的全球反腐敗年度報告中,日本多次處於最清廉的前30個國家之列。

日本也是最勤勞的國家之一。根據2016年日本政府的一項調查,近四分之一的日本公司要求員工每月加班超80小時。這些額外的工作時間通常是不帶薪的。Expedia的一項研究發現,日本員工平均有10天的帶薪假期不會被使用,並且有63%的日本受訪者表示對帶薪假期感到內疚。

正是教育、科技、工作精神、精細化管理等一系列努力,讓日本的經濟達到今天的成就。


王衝


日本gdp...日本是能源資源十分匱乏的國家,但作為“東亞奇蹟”的創造者,僅用30 年左右就完成了發達國家100 - 200 年才實現的工業化與產業化升級進程。Seonjou Kang 認為其重要原因就是兩國高度重視能源戰略的制定和實施,採取“能源外交”。

日本注重發展核能彌補其能源的不足, 2010 年,核能產量分別是中國的3. 96 倍 。但是,2011 年3 月日本地震引發福島核洩漏,日本調整了核能利用戰略,降低對核能的依賴,發展可再生能源,促進能源多元化。我們呢也在發展核電的同時,重視加強核能安全。

從能源消費總量看,顯現持續遞增的趨勢,日本2006 年開始減少,2010 年略有回升。 1990 年我們的人均能源消費量只有日韓的21% 和35%,經過20 年的發展,我們的水平有所提高,但與日韓差距依然較大, 2010 年我們的人均能源消費量是日韓的35%和46%。從能源消費構成看,我們和韓石油、天然氣、煤炭、核能消費都是遞增的趨勢,日本核能消費水平提高,石油消費有所減少。


李三萬的三萬裡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日本是一個島國,國土面積37.8平方公里,略小於中國雲南省。人口1.268億,日本的人口密度是大約是中國的2.5倍。

中國資源的基本國情是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多,但人均資源佔有量少;日本與我國相比,就是資源總量小,種類少,人均資源佔有量匱乏。因此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日本是一個彈丸之地,是一個貧瘠之地。

在清朝及之前的朝代,我們是非常看不起日本的;但是甲午戰爭驚醒了中國,原來我們身邊的這個小國,已經強大到如此地步。

日本在二戰後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經濟體,即使在經歷了失去的20年之後,日本仍然是世界第三大國家,2017年日本的GDP達到了43421.6億美元,領先第四名的德國20%。

日本能利用如此少的資源,取得如此成就,確實是一個奇蹟。

日本的成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1、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匱乏,始終是缺乏安全感的。19世紀60年代末,日本受到了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衝擊,認識了科技和工業的力量,決心改變,推行明治維新,由上而下全盤西化,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經濟推行“殖產興業”,文明開化並大力發展教育,使得日本成為了亞洲以一個工業國。

2、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軍事力量被無限削弱,只得全力發展經濟。美國為了讓日本牽制蘇聯(俄羅斯)、中國,大力扶持日本發展,大樹底下好乘涼,日本的在二戰後發展迅猛,超越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3、日本沒有大量的土地,沒有無窮無盡的資源,只能將發展押注於科技進步。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有17人獲得了諾貝爾獎,排在所有國家中第二位。日本在醫藥、精密設備、智能製造等等多個領域,仍然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4、日本重視教育,二戰戰敗後的第二年,日本製訂了《教育基本法》和《學校教育法》。這兩部法闡明瞭新的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必須要在尊重個人尊嚴,培養出渴望真理與和平的人民的同時,徹底普及以創造普遍的並又豐富個性的文化為目的的教育”。新的學校教育法規定,在原來義務教育的六年制小學上面建立學制為三年的初級中學,實現九年義務教育。當時,日本在國家財政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卻將義務教育延長至九年,可見政府對教育的重視。

總而言之,日本的強大離不開科技和教育。


首席投資官


總覺得日本小,是因為我們自己體量太大,然後還很有些自大。

相對於說日本小,或者“小日本”,少有人說歐洲三強英法德小,而習慣性認為這三個國家是大國。

論經濟實力,這三個國家無疑都是大國。但除了法國國土面積稍大,德國和英國的國土面積都比日本小

。德國也是37萬多平方公里,只是比日本小一點,而英國差不多隻有日本的三分之二。

論人口,日本超過1.2億,而英法德都不足一億。

和英法德比,還覺得日本小嗎?日本的經濟實力確實現在也比英法德都要超出一些。

所以,論國土面積,論人口,日本都不算小國,而論綜合實力,日本是大國無疑。

當然,如果非要按體量按塊頭比,日本確實和中國比不了,也跟美國、俄羅斯、巴西和印度比不了,和利比亞、蘇丹、馬裡和蒙古國都比不了

國之大小從來不只看國土面積和人口,尤其是在世界已經進入了不是比塊頭、不是逞匹夫之勇的時代。這和評價一個人一樣,這年頭如果誰評價人的能力大小,還以四肢發達為標準,那也太OUT了,選保鏢都不只是光看體格了。否則,馬雲們就沒有出頭之日了。

在具備了一定的物質基礎之後,國家間的競爭主要是治理能力的競爭,而本質人的競爭。國家之真正的強大,最終會取決於人的能力的強大,而這個能力顯然不只是四肢健壯,而是智慧和專業性,是一個人的“無害”和讓他人舒適的因素,以及基於這種種因素之上的領導力和綜合素養。

的確,超級大國依然需要國土面積和人口的支撐,但是,光有國土面積和人口是不夠的,還得有綜合治理能力的保障,最根本的還得是有責任感、理性並且會讓他人敬服的大國民的支撐

其實,國家和人一樣,老需要炫耀自己特別大特別強的,其實恰恰說明還不夠大還不夠強。


涵一


一個國家的GDP總量和一個國家的面積大小有關,但關係不是太大,當然一個經濟強國的確需要足夠大國土面積老承接大範圍經濟建設,但更需要足夠多的人口,才能撐起一個龐大的市場。

日本國家並不小:

日本國土面積那麼小,為何GDP那麼高呢?其實日本的國土面積不算小了,只是我們生活在一個地域廣闊的國家裡,感覺日本這個國家很小。其實日本國土面積37萬平方公里,比歐洲發達國家德國(35萬平方公里)、英國(24萬平方公里)都要大,如果把日本放到歐洲來看,日本真的不是一個小國。


所以日本的國土面積對於經濟建設需求絕對夠用,更何況日本森林覆蓋面積達到64%,位居世界前列,說明日本還有大片富餘的土地待開發。這自然得益於城市化,大城市容納人口能力難以想象,日本名義上的首都東京城市群就容納了3000萬以上的人口,佔日本總人口的四分之一。只不過日本工業發展缺少資源,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向外國進口解決。

支撐日本那麼高GDP總量因素:

日本2017年GDP總量4.9萬億美元,人均GDP也近四萬美元,排名世界第三,僅次於美國、中國,看起來還不錯,標準的發達國家,但這已經是日本經衰退多年以後的成績了,日本早在十數年前就已經達到現在的水平了。那是什麼支持日本這麼高的GDP?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大正”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人的因素,更確切的說是高素質的人才。日本經濟崛起更能體現到這一點,日本缺少各種資源,居住環境還是多地震帶,人口也相對稠密(1.27億人),如果人不發憤圖強發展工業以及科技的話,絕對做不到今天這個地步,甚至養活自己都困難。

可能很多人更多把日本經濟崛起歸結於機緣巧合的國際格局、社會制度以及抓住機遇,但這一切都是人在發揮作用,畢竟當時和日本相同境遇國家不少,甚至比日本條件好的也不少,為什麼別人沒有抓住機會,反而日本人抓住了?還不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日本人的高素質應該是在全世界都是排的上號的吧?夠勤勞、夠聰明,有很多優秀品質,一度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特別是工業領域。

為什麼今天日本經濟反而停滯不前,沒有以前厲害了?

還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日本老一輩人拼搏來的富裕基礎,讓日本人過了很多年的安逸生活,新一代日本人早已沒有當年那股拼搏勁頭,甚至進入一個極低慾望的社會,社會亞文化盛行,宅男宅女遍地,有吃有喝、有網上、有漫畫看就可以度過一生,其他什麼都可以放一放,在家啃老領社會救濟金都很不錯,整個社會成病態化發展。

日本人人均壽命世界最長,達到近84歲,生育率極低,甚至到了人口負增長的地步,沒有太多的新生人口就沒有過多的市場需求,更沒有經濟發展動力,人口壽命長反而導致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消耗大量已經積累社會財富,人口問題正在成為日本乃至很多國家問題,包括我們國家也不例外。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該問題的看法,歡迎評論轉發!


大正看世界


認為日本小的印象可能源自中日甲午戰爭前的一次筌訂《北京專條》條約的風波,當時李中堂是"牛逼哄哄"的風雲人物,面對來訪的日本公使柳原前光,老邁的中堂大人有意無意間一口濃痰吐在公使腳背上,又裝到眼神不好把潄口水噴到公使身上。

公使來的目的只是想利用臺灣問題訛點銀子,哪知中堂大人笑得眼淚迸出:賠款?哈哈⋯呸!臺灣全境為我大清國領地,你們侵略臺灣,⋯呀呀一一呸!氣死老夫也!中堂水菸袋一頓:告訴你們皇上,要錢?沒得;要打仗,我李鴻章等到滳!送客"!
(大清淮軍)

柳原前光這位大使先生被意氣風發的中堂大人一頓羞辱,回去拿把菜刀不知是自宮還是自盡,反正死了!

腐敗的滿清政府在日本兵己撤出了臺灣的情況下反而在北京簽署《北京專條》,承認日本侵臺屬於"保民義舉"。

李鴻章大怒,一路小跑到總理衙門上疏:日本乃蕞爾小邦,竟以虛弱之力攻我大清之強⋯

有點離題了,好、言歸正傳一一

(日本.(1994年我國地圖))

日本由本州、北海道、九洲、四國四個大島和三千多個小島組成,面積三十七萬七千七百四十八平方公里,本州島面積二十二萬七千四百多平方公里,海岸線總長近三萬公里。

1868年明治維新運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

其自然資源極其貧乏,金屬僅銅儲量大點,也僅有可憐的180萬噸。其餘不足道哉。

但是其地熱資源較豐富,己建一批地熱電站。

它的GDp主要是由鋼鐵產量、汽車出口、造船、紡織工業和電器電子工業等,海洋漁業發達,佔世界捕魚量百分之十幾,日本農業人口僅佔總人口的百分之一十七,耕地總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百分之十五。
日本利用戰後重建和朝鮮戰爭的機會,利用美國用日本作後勤基地的機會,整了美國幾十億美元,然後利用三十五年的時間,實現了戰後經濟騰飛的"奇蹟"。

說句客觀的的話,日本戰後的經濟主旋律並非欺詐與貪賄,也不是美國的援助或街頭暴動,而是用勤奮把這個廢墟國度建設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的普通百姓。

關鍵詞:依靠的是普通百姓的勤奮的支撐!


良人執戟2


從一件事上就可以看出很多來,甲午戰爭後中國賠償2.3億兩白銀,鬼子拿去辦教育了,他們很快普及了小學教育,我們建國幾十年了才做到。什麼是基礎?這就是基礎。高樓萬丈平地起的道理誰都知道,地面下的基礎更重要。


亢龍有悔44


日本能夠發展起來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有關!包括現在的日本依然吃的是當年留下來的老底。由於基礎工業好,這使得日本的工業產品有別人不得不買的理由。

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側重發展的是重工業!比如各種冶煉工業,電氣動力系統等。當時以德國美國日本作為工業革命的領頭人,直接取代了傳統的資本主義強國英法俄。包括現在,德美日三國仍然壟斷著全球重工業市場。前蘇聯包括俄羅斯能夠在工業能力上接近這三個國家也是因為二戰後蘇聯攻入德國,取得了德國的工業技術。

冶煉工業將直接提升的是材料方面的硬實力,有好的工業材料才能生產出好的工業產品!比如,現在所有的工業加工車床都是這三國生產提供的;好的材料又直接促成了德美日三國的電氣設備非常發達,同樣也是因為材料過關。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世界上主流的發動機設備基本上都是由這三個國家提供的。由此可見,好的基礎才是發展王道,花花架子最終都是過眼雲煙。


優己


大家上初中時地理課上都曾背過這麼一段話:中印美印二巴俄,孟加日本尼日國。說的就是世界上主要國家的人口排名。日本總人口1.26億。除了人口以外,日本還有哪些優勢使得其gdp位居世界第三呢?

除了人口,日本的高新技術更是不可小覷!日本作為二戰戰敗國,在政治上處於政治小國,但這一點都沒有影響到日本迅速的提升自己,國家的經濟實力,在二戰結束後,短短的30年的時間裡,日本讓世界看到了什麼叫做“日本速度”。日本在科研、航天、製造業發達,尤其是汽車、電子、半導體、光纖、光電、多媒體、影音機、人工智能、生物製藥等等,另外,日本的文化產業也十分發達,服務業更是佔到了日本經濟舉足輕重的地位。

另外,日本良港眾多,日本島嶼眾多,海岸線曲折蜿蜒,行成了許多優良的深水天然良港。這直接帶動了日本的進出口,很好的彌補了日本國內資源匱乏和市場較小的短板。進而使得日本能夠依託經濟全球化而迅速崛起。而且,日本的造船業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日本人的勤奮,毫無疑問,除了世界公認的勤奮的中國人以外。日本的勤奮也在世界上是出了名的。日本利用短短30多年所創造的經濟奇蹟,與日本人的勤奮密切相關。二戰以後,日本人面臨國家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局面,政治和軍事上又被美國人所限制,然而日本人並沒有自暴自棄、苟且偷生,而是集中力量進行生產恢復和經濟發展。進而在短短30年的時間裡,實現了工業基礎的再造乃至於超越歐洲的國家,成為上世紀80年代全球炙手可熱的第二大經濟體。更是在很多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這一切的一切都離不開日本人的勤奮。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師夷長技以制夷。”以敵人為師,才可以真正的戰勝對方。你覺得呢?【珞珈山的貓,歡迎您關注】


珞珈山的貓


日本的GDP是靠製造業支撐的,製造業是靠優秀員工支撐的,伏秀員工是靠全民社保支撐的,這三點是日本的經濟的支柱。

日本人不聰明,可愛專研,製造業就需要這種人,因為專一才能創造奇蹟,日本的經濟奇蹟就是靠專一才做到的。

員工優秀不優秀,不是靠管理,而是靠忠誠,日本企業主知道“捨得”,只有捨得給高工資,才能得到員工的忠誠,有了員工的忠誠,就可以長久的培訓,變成優秀員工。

日本之所以盛產優秀員工,最重要的是國家對教育,社保,醫保的投入,讓每個國民無後顧之憂,可以長期在一個企業工作,享受企業發展的紅利,退休可以拿到高額退休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