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红楼之宝黛:两个文艺青年的爱情结局

漫谈红楼之宝黛:两个文艺青年的爱情结局

宝玉和黛玉这对苦主的爱情,纠结了多少红迷的情感,颠覆了多少怨女与孤男的爱情观已经无需去统计。总之木石前盟这桩“娃娃亲”赚取的眼泪远比林妹妹的更海量。

雪芹兄说林妹妹来世就只为宝哥哥还泪,哭死拉倒,而读者诸位还完那二位的泪还要在狗血的现实中活着岂不更辛苦?所以前辈谆谆教导我们“‘看红楼掉泪,替古人担忧‘是傻角“不无道理。

当初老鹤初读《红楼》看到“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一句时也犯幼稚病,泪崩得梨花带雨,抹遍栏杆,现在想起甚是不堪。当然读好的文学作品做做”傻角“心也情愿。

漫谈红楼之宝黛:两个文艺青年的爱情结局

宝玉和黛玉没有做到生死不相弃,但其悲情恐怕是梁祝及罗密欧与朱丽叶这样两对重量级的爱情殉道者都难匹及的。

后两对生死共栖活着悲楚,死了圆满,而林妹妹的爱活着没得到宝哥哥一句”阿拉无忧“的回报,死了魂灵还要在天堂看着心爱的人与情敌鸳枕共寝。这样的煎熬残酷更像给黛玉的粉滴血的心上撒盐。

后来“金玉良缘”的婚姻破产,宝哥哥兑现了当初要为林妹妹守节"做和尚去”的誓言,粉们才有复仇后的释怀。而这时宝钗女士已经有了宝玉的baby。小心眼的黛玉在天感想可知,其悲楚天地也可鉴!

漫谈红楼之宝黛:两个文艺青年的爱情结局

其实,宝与黛的木石前盟也好,宝与钗金玉良缘也罢,都是婚姻的一条死路。万幸黛玉死得早没有嫁了中看不中用的宝玉,否则,就她的性格不被爱情哭死也会为婚姻哭死。为何哉?选错了嫁老公的对象。

黛玉是个神经敏感超过雷达扫描,“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文艺女郎,所以追求爱情至上,浪漫之上的小林多半心目中也许早就选定了择偶的条件:“高富帅”(文艺青年,才艺高、家道殷实,有富裕时间玩玩诗词、容貌好,痴情潘郎,有小资调调。)这三条必不可少,而宝玉貌似符合这样苛刻的条件。

于是当宝黛第一次撞见,“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也难怪哉,梦里寻他千百度,梦中的情人怎的不熟?而宝玉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则完全是他搭讪美女惯用的伎俩,这句极具杀伤力的话也套牢了黛玉,使其”我的眼中只有你“了。

漫谈红楼之宝黛:两个文艺青年的爱情结局

再看那位兄台,撇了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后便“见了姐姐,忘了妹妹”,全然一付没心没肺的混世魔王模样。

而黛玉却陷进爱情的泥泽无力自拔,明知道这段爱情的前景渺茫,又舍不得放手,极度纠结的使性、怄气、自虐、伤怀,绝望中又折腾宝玉,然后又后悔加倍的自责,宝黛的爱情就这样和着眼泪、争吵和甜蜜的烦恼走向了幻灭,而他们是幸福还是身心俱疲只有当事人能体会得到。

宝黛全然是两种不同性格的人,黛玉的痴情遇到宝玉的多情实在是她的不幸,尽管宝哥哥也怜惜林妹妹的眼泪,为之痴狂,但同时也没有耽误他幻想宝姐姐的白胳膊和对金钏动手动脚,甚至和秦钟、蒋玉菡成为好基友。黛玉要想垄断宝玉的爱情不可能,与情敌妥协分享又不是她的性格,所以死也许是最好,也是唯一的选择。

漫谈红楼之宝黛:两个文艺青年的爱情结局

不对等的宝黛爱情让我们旁观者看着都好苦好累,尽管善意的希望宝玉多情变专情有个好结局,但一方退出无果的纠缠未必就是坏事情。黛玉之死起码让宝玉更怀念当初妹妹的爱情是多么应该珍惜。“做和尚去”也正是混世魔王专情蜕变的写证。这样看来黛玉女士又应该在天含笑了。

而老鹤更庆幸,好在宝玉这样的人虽在,黛玉已经绝迹。否则我们的社会不知要出现多少的殉情、多少的“做和尚去”。无廉耻和寡情同样造就一个和谐的社会!不是吗?

后来贾府架子的轰然倒塌彻底把宝玉打回了“腹内原来草莽”的原形。没有殷实的家庭背景,宝玉不可能写诗养家(至今社会仍不能,老鹤最近卖诗还是四块钱一首的公道价)除此之外似乎他也无路可走,只能出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地逃避现实,至于说他是为了黛玉断了世俗之心,灭了情怀情愫恐怕只是美好的说辞了。

漫谈红楼之宝黛:两个文艺青年的爱情结局

抛去宝玉的性格不谈,只说两个文艺青年擦出爱情的火花后能不能结出果实。这是一个值得质疑的问题。

我们知道端文艺这个饭碗最大的风险就是生机问题。名利双收的大腕毕竟是少数,有更多的苦命鸳鸯只租得起地下室,吃盒饭,在地铁站卖唱。支持他们过苦日子的是心怀梦想,一旦梦想破碎,两人就很难在一起了。这是现实,不但宝黛要面临,现实中的许多男女都要面对这个残酷现实。

宝玉不靠谱,不能嫁,《红楼梦》里还有谁可以嫁?且看老鹤下回分解。


漫谈红楼之宝黛:两个文艺青年的爱情结局


文章内容来自原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