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孩子爱拖延,懂得方法很好解决!

家长课堂:孩子爱拖延,懂得方法很好解决!

在教育一个孩子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拖延症就是其中之一。其实拖延症是一个顽症,很多大人也会犯拖延的毛病。今天的事情拖到明天,明天又拖到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实际上这就是从小养成了拖延的不良习惯导致的。

有位妈妈抱怨说:孩子7岁了,刚刚上二年级,可真的太不省心了。一篇小作文,总是上午写一句,下午写一句,晚上再写一句。结果到了第二天也没有写完。

边玩边做正事,其实是很多孩子都有的毛病。谁家的孩子没犯过拖延症,哪个妈妈没有维持头疼过呢?

家里有个拖延症的孩子,那么妈妈每天就有四项目工作要做,催起床、催吃饭、催作业、催睡觉!提起催孩子,真是一把心酸一把泪,妈妈们都有说不出的苦。

那么导致有些孩子能够今日事今日毕,而更多孩子都爱拖延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是,很多事情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则。

家长课堂:孩子爱拖延,懂得方法很好解决!

有些家长说了,怎么没有规则,我们每天都给孩子说,当天的作业当天就得做完,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得吃饭。可这是明确的规则么?

让我们想想看,大部分在家喜欢拖延的孩子,依然害怕上课迟到,也都知道课间10分钟可以自己玩儿,上课铃声响了就要马上回到座位,听老师讲课。

这是因为孩子们已经接受了上课45分钟,下课10分钟的规则,他们不会思考我是不是可以不遵守这个规则,而是和其他同学一样去服从规则。即使上课也有不认真听讲,但绝对不会像在家里一样怎么催都不动,想要去上厕所就上厕所,想要打闹就打闹。这就是规则的力量。

而当孩子回到家的时候,往往就没有了规则的束缚。孩子自己开始安排时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当然想要玩了再写作业。

要解决这个问题,千万别寄希望于孩子的自制力,自控力或者“好心情”, 要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理的,可执行的规则, 让孩子把这些固定要做的事情,形成一种习惯。

那么如何去制定这样一个规则呢?

1.通过奖励制的方式去激励孩子去遵守规定。

一个同学的孩子钢琴弹得非常好,我就跑去问他让孩子练琴有什么方法么?

他说他和孩子制定了一个规则,弄了一个“抽奖”盒子,盒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纸条,上面有跟孩子一起商量的各种奖励。

比如一条巧克力,一袋酸奶,吃一次肯德基,还有去游乐园,看电影,买衣服,买玩具等等。抽到了就实现,但就得把纸条扔掉,换成其他的愿望。

每次儿子练完琴,有了新的进步,孩子就会获得一次抽奖的机会。于是孩子懂得这个规则,就用努力练琴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其实奖励孩子这件事,不同教育界人士之间有不少分歧,对于孩子的作用也因人而异。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孩子会对可以即时得到的奖励产生极大的兴趣,只是通过奖励孩子的努力让他明白努力是可以换回奖励的,同时不要经用物质奖励,奖励他去体验更多的东西,其实也是一种教育。

家长课堂:孩子爱拖延,懂得方法很好解决!

2.让孩子从后果中学习,但别幸灾乐祸

这个办法就是让他知道拖延无法解决问题,反而更要承担拖延的后沟。比如吃饭的时候,孩子淘气拖延错过了吃饭的时候,那就让他饿一顿。错过了就是错过了,没有零食,也不需要他说饿了就给他食物。

同样的,如果孩子起床磨蹭,那就让他上学迟到一次,如果孩子写作业总是磨蹭,就那就让他交不出作业,当他被老师批评一次,或许他就知道有事情不能拖延了。

很多时候,家长对于后果的描述无法让他紧迫起来,如果这件事的后果没有那么严重,不妨让他经历一次。

家长课堂:孩子爱拖延,懂得方法很好解决!

3.对于拖延症,家长不要责骂,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引导孩子。

有些孩子的磨蹭,是因为没有时间观念。

这也是很常见的一种情况,有的孩子实际上不知道半个小时到底是多久,于是你着急地告诉他,半个小时就要上课了,或许他并不清楚这是否紧急。

像这种情况,我们要做的不是让孩子知道遵守时间的意识,而是让他拥有时间观念。让他知道半个小时,大概有多久,能够做多少事儿。

有的孩子之所以磨蹭, 是对家长要求干的事不满。

这种情况就是孩子特别不想做这件事,故意磨磨蹭蹭的,希望能够不做这件事儿。这就不是磨蹭的问题了,而是要搞清楚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这件事。

有的孩子磨蹭,是因为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不集中,比如做作业,一会喝口水,一会看手机,一会上厕所,做事特别没效率。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应该给孩子规定一个类似于考试一样的作业环境。

不着急做作用,先吃饭、喝水、吃水果、上厕所这一套都弄利索,然后开始写作业,而且在写作业途中不再允许随便吃东西。

家长课堂:孩子爱拖延,懂得方法很好解决!

还有一些小技巧

将“赶快”变成“我希望”

比如: 赶快,我们还要去下一个地方。

变成: 我希望我们能在半个小时后到下一个地方,我们车程有15分钟,所以现在差不多要去停车场了。

给孩子提供选择

比如:如果我们10分钟内就能出门,我们看电影就不会迟到。如果不能,要么只能少看前面一段,要么只能明天再看了。

最好能够让孩子自己去想后果,甚至是体验

比如:如果今天你10点还没有到培训班,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让孩子主动思考迟到的后果。

孩子会试图逃避一些不确定的,枯燥的,可能会失败的任务,是很正常的事情。

单单是靠着孩子们自己的自制力是肯定难以克服的,我们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方法去引导他。

家长课堂:孩子爱拖延,懂得方法很好解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