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依然混在国企劳务派遣的队伍里,拿着月薪3000的工资,没有切实可行目标,日子过的是举步维艰?

陈永恩


题主的问题很有典型代表性。作为国企的HR,我所在的企业里就有很多劳务派遣员工。此外,还有业务外包、三产编制等等各种各样的编制形式。我看到很多新闻里都在呐喊,同工同酬。其实在国企,要实现同工同酬真是难于登天。

首先国企是在国资委的领导监督下运营的,其每年的工资总额是与企业效益直接挂钩的。每年的工资总额一定,专门为所谓的正式工们量身打造。那么企业编制人数越多,人均收入将会越少。但是正式工少,又想创造更好的效益以提高工资总额,怎么办呢?只有通过劳务派遣和业务外包的形式。所谓劳务派遣就是企业出钱,让相关的劳务公司输送劳动力为企业干活。企业给的钱要经过劳务公司一道关卡,再由劳务公司发到员工手上。作为劳务公司,自然是要利润最大化,除去每年对国企的公关费用以外,还有企业运营管理费,七七八八算下来,能发到员工口袋里的自然是少得可怜。

另外一种是业务外包。这种劳务形式一般是国企以某个工程外包给劳务企业的形式,通过工程款支付劳务费用。其实与劳务派遣差别不大。唯一的区别是,劳务派遣员工某些程度上受国企管理,但业务外包的员工则与国企完全没关系,其管理责任和安全责任等等都受外包企业管辖。

题主目前是30岁,正是用钱之际。很多人应该是刚踏入婚姻殿堂,孩子出生没多久。生活压力不言而喻。本人也正处于这个阶段,曾经也是万分惆怅,手足无措。但其实真的不必过于焦虑。除了少数二代之外,每个年轻人都会经历这个过程。重点做好以下几条,相信生活不会亏待你的努力付出。

No.1 调整心态

心态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决定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处事态度。面对一个月3000块的工资,首先要问自己,我真的只值3000块吗?我在这份工作中能够学到什么?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是你自信心增长的必需。如果你觉得自己在这份工作中已经学不到太多的东西,那么请你认真考虑接下来几点。

No.2 我有什么特长和兴趣

在现代社会,一份3000块工资以及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工作真的是让人悲喜交加。悲的是自己居然混的这么惨;喜的是我终于可以无牵无挂的在自己有特长或者感兴趣的领域大展拳脚了。没错,很多人会建议你去搞副业或者索性辞职不干了。但是需要提醒你的是,社会竞争残酷,要骑驴找马。先找到你认为适合你的马才能从这头驴上下来。那么第一步就是要发掘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比如,你有一颗文艺的心,钢琴弹的非常好。那么恭喜你,可以尝试钢琴家教;如果你有朋友正从事一个朝阳行业,那么恭喜你可以尝试着融入他的团队进行探索。当一个人在自己擅长的或是感兴趣的领域打拼时,结局总是不会太差。因为他很容易在行业内做到领先,然后根据资本的逐利性和马太效应,行业领先者的收益可想而知。

No.3 我有什么社会资源

我有个朋友,劳务派遣,2015年看到国家放开二胎政策以后,毅然决然的辞职,跟着他一个好朋友创业做母婴产品了。现在人家年薪100万+,不得不说,站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因此,在找到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后,还是要再考虑一个问题:我有没有一些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帮助我快速融入这个行业,迅速发展。当然,社会资源也是需要维系经营的。平时周末可以多出去与朋友聚聚,聊聊。或是参加一些论坛之类的活动。现在是信息社会,信息就是财富,有时候机缘巧合掌握了关键信息,你想不成功都难。经营和发掘社会资源,其实就是在开拓你的信息渠道。

综上,如果你觉得自己的能力不止这些,如果你觉得你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那么努力吧。不要掉入焦虑和空想主义的旋涡,一定要行动起来。路是人走出来的,困难也是一步步克服的。深思熟虑,找对方向,努力奋斗,走上巅峰,我想这是人生最大的挑战,也是最终的人生价值。共勉!


贝斯PPT


劳务派遣工说白了就是过去的临时工。因为有了劳动合同法以后,国企就把使用临时工的用工风险转给了劳务派遣公司。从临时工到劳务派遣工,无非就是穿了一个马甲而已!



最令人苦恼的是同工不同酬。劳务派遣工跟国企正式员工干一样的活,但是待遇却天差地别。劳务派遣工不属于企业员工编制,工资也不是企业开,所以,活没少干,力没少出,但是钱没多拿。更有的企业,在福利和劳保方面也分三六九等,劳务派遣工也很难享受,年终奖就更不要想了。

劳务派遣工属于劳务派遣公司员工。劳务派遣公司说白了就是一个怪胎,不产生任何价值,只会对劳务派遣工敲骨吸髓。这样的公司,正规的比较少,大都不会给员工缴纳五险一金。

劳务派遣工之所以在企业坚持着,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转正。实事求是的说,转正机会很渺茫。一是因为企业转正指标有限,很少集中大规模转正。第二,转正也需要关系的,如果没有人脉资源,有限的指标是不会砸到你的头上的。

在国企呆久了,也就是流水线上那点活,学不到什么技术。离开国企这个平台,出去以后很难生存。所以说,如果没有技能,还是凑合干吧,万一劳务派遣工里面有哪个领导的亲戚,哪天突然集中转正一批也未可知哟。

温馨提示:1.阅后如果喜欢,请不要忘记添加关注,欢迎大家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2.每天掰开了揉碎了给你讲讲职场和管理那点事,如果感兴趣,请阅读本头条号相关文章。


管理那点事


每个人都有“囚笼效应”,你就是。比如你说你“混”在国企劳务派遣队伍里,月薪3000元,没有目标,想脱离又不敢,因为你已经处于自己的“囚笼”里了。你被那个可能转正的盼头“笼子”关住了,你只与身边的劳务工比,却不敢看外面的世界。

劳务派遣工,是十多年前发明的用工政策。其实,就是为了解决G企如何突破工资总额和用工指标限制的问题。外行人不明白。简单地说,G企要发展,要招兵买马扩大队伍规模,但是上级不给工资指标和用人指标,因为工资在财务上是“工资总额”科目,那是一分钱也不能乱动的,用工指标更是上级把控。没有钱没有人,怎么扩大生产?

于是,发明了劳务派遣机制。简单说,就是企业要用人,可以与劳务公司签订劳务输出合同,劳务公司把劳动者派驻到企业工作。劳动者不与企业签劳动合同,不是企业的员工。企业从财务劳务费科目中(注意,不是工资科目)给劳务公司支付劳务费。劳务公司从中从劳动者发工资。

企业正式工与劳务工,不是一家人,可是在一个屋檐下工作,但同工不同酬呀。于是,员工之间矛盾大了。2015年和2016年,国家有出台了业务外包制度,比劳务派遣制度更加严格,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为了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要求企业使用劳务工比例不能超过企业员工的10%,目的是让员工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是实际应用中,却成了比劳务派遣还不愉快的机制。这是为什么呢?

劳务派遣制,派遣的还是劳动者(人类),业务外包,外包的是业务(不是人)。举例说明,企业的清洁工,以前是劳务工;现在是,企业把清洁业务外包给了外包公司,外包公司用什么人用多少人,那是外包公司的事情,企业只给外包公司支付外包费。从人事关系上,外包工与企业更没有关系了。

那么,劳务工和外包工,心里都不舒服了。我在给企业工作,却不是企业的员工,与企业没有人事关系,也没有工资关系,我凭什么给你好好工作啊。于是企业出台了激励政策,劳务工和外包工好好表现,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转为正式工。

回归正题,你之所以迷茫,但不敢辞职,根本原因有两个心病:一是表现好了,转为正式工,就可以扬眉吐气了。二是万一哪天,一刀切呢,国家一个政策,我们全部转正了。于是一复一日,日子就这么过下来了。因为周边的同事也是这么想的,你辞职了,正好,我资历熬长了,说不定第一批先转我呢。于是,大家都耗着吧。

建议来了。如果你有一技之长,可以养家糊口,可以大幅度发展,年薪可以十万以上,你可以辞职,找一个好的民企,将来好好发展。如果你就是一个普通人,也没有什么大本事,辞职到外面,拿不到高工资,也没有稳定性。那么,就和大家一起熬吧,随大流,至少心里上安慰一点。我是不是说到你的痛处了,你仔细想一想,你如果有本事跳出你的“囚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职场火锅


我的妻子和你情况有相同的地方,也是在国企,开始是临时工,后来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被成为“劳务派遣工”,那时候她已经30出头了。又熬了将近七八年才转为合同制。现在的工资待遇和单位的劳务派遣工差不了多少。我的建议是:

第一,先留着这个饭碗。

现在工作不好找,而且30多岁和刚毕业的大学生不同,在国企干了这么长时间,再去找别的工作技能上又没经验。如果辞了,吃饭都成问题。还不如现在这里干着,工资不高,但怎么说也有养老金,而且是国企,一般不会由企业倒闭破产失业的风险。

第二,做好离开的准备。

俗话说:骑着马找马。干着这个工作并不影响你学习其他的技能。对于自己擅长或爱好的职业技能加油学习,考取一些职业资格,有了这个职业资格,如果有其他的机会,可以去参加考核或应聘。妻子单位里有劳务工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然后又考上了入编教师,换了身份。还有的应聘到了银行和通信部门等薪资待遇较高的单位。不要灰心,时刻做好准备,提升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抓住机会。即便是应聘不成,好歹还有个谋生的工作,也是给自己留一条后路。我不赞成那种“破釜沉舟”式的先辞职再找工作,把自己逼上绝路。

第三,努力工作展现才能,劳务派遣也有转正机会。

劳务派遣只是一个身份,在国企里,劳务派遣工和正式员工的工作都是一样,需要的是出色的能力和好的业绩,只要你能干,劳务派遣工也可以被重用,然后就由转正的机会。妻子单位里有一个员工,相当能干,业绩每次都是拔尖,很得领导重用,临时工半年就转成劳务派遣,提拔到中层岗位,而且很快就要转成正式工。所以,不要灰心,不管在哪里干,不管是什么身份,能力和业绩永远是最重要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一些帮助!


天下论谈


我说一下我自己的经历吧,我2002年入职某银行,派遣工状态工作了十年,因为不属于自己的员工所以上升渠道超级窄,毎隔三四年全省只有两三个人转正,我工资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由毎月1081元涨到2500元,在这十年里我上夜校考取本科,06年时在父母帮忙给首付的情况下买了房,但月供也每月1500元占了收入一半以上,期间还结婚生孩子,所以生活是艰难,但因为考了本科在国家新劳动法后附合企业优先转证的条件转证了,也因为早买了房现在也供完了,不用担心没地方住和月供。转正后认真工作抓住竞聘上岗的机会,现在做信贷经理,需然不算什么大职位,起码生存环境比原来好多了。所以我觉得重要的不是用工、职位问题,主要是心里一直都有进取心,无论外面世界如何,我目标不变,只要心有阳光,去那里都天晴


手机用户6819410091


不住你好,如果你30岁,在国企劳务派遣的队伍里混着,拿着3000块钱的工资,这个确实确实是工资是不怎么高。

因为首先我们国家对,最低工资有着一个明确的规定。也就说不管怎么样,你的工资水平是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这个最低工资水平的。

其次是有一份工作单位,虽然你拿到手的工资可能只有3000块钱,但是相应的,你五险一金的这些社保费用,实际上你所在的单位都会给你承担。

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那么相当于是你税前收入4000块钱左右,因为就算你个人承担相应的社保的话,那么每个月也将近是1000块钱。

所以说不论怎么样,还是要让自己这个工作当中学到很扎实的本领,因为只有本领是自己的,那么这样的话你才能飞得更高,以后挣的钱才会越多。


社保达人工作在电力


说说我的情况吧:我目前就在国企工作,是编制内的员工也就是俗称正式员工,我们单位定岗定薪,我是综合办公室的行政主管岗位,定的税前年薪7.5万,扣完五险一金一年拿到手6.2万左右。6.2万里要扣除三万当绩效考核,也就是每月拿到手的只有3.2万÷12=2660(每月到手)。扣除的3万年终考核兑现,当成了年终奖。想想都觉得心塞....一年全部加在一起也就6万多一点,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今年刚好30岁,还没结婚,一面想走,一面又不知道出去能干吗,对自己一点自信也没有..........


88年的老爷爷


首先,我也是企业上过班,但不是国企,像国内电子厂,台湾的,马来西亚的,德国的,都混过,不过是国企还是私企上过班的,基本都已经习惯企业的规则,没有压力,过着朝九晚五的小日子。我自己也是企业呆了9年,后面攒点钱搞个小公司,这真的需要勇气。一般没有过硬的技术和业务能力。不然生活都很吃力!我现在是业务,技术,售后,干活一条龙服务,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钱。所以,你如果前期没有做好铺垫,建议你还是在企业上班,不然出来的日子不好混,每分钱都是靠自己的双手去挣钱,不是上班混时间就能挣得钱的!

其实,企业你长期待着也不错,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多出去培训,学习。把自己先充实起来,是金子总会发光!总一天会升职加薪@!希望能帮到你!

最后,如果你要出来创业,有问题可以私信给我,能帮你就帮你。


鱼龙混杂


说说自己吧,西安人,2001年大专毕业,进某运营商做网络维护,临时工,后来划到劳动派遣公司,同一批小二十个人最后只有两个转正了,干了四年多,离职时也就不到两千块钱,但是自己期间没用放松过学习,也考了很多资格认证,比如思科华为微软等等,后来找机会跳槽到本地一家民营金融企业从事网络维护,在这家民企做了三年,裙带关系太严重,没有上升空间,离职时工资不到三千,又跳槽到同行业一家排名前三的上市公司(在北京),去北京当了两年多北漂,综合考量了一下北京的生存环境,买房没戏买车摇不上号,于是骑驴找马,离职前年收入大概15万+,跳槽回到西安本地一家同行业的国企做到部门经理,虽然收入少了一半,但是不用租房不用给民航铁路做贡献,工作轻松很多,父母也在身边。所以,不要让自己在那个派遣工的状态下越陷越深,最后自己也就失去了向上的欲望,再等结婚生子,父母年迈,更不会给自己变的理由,因为所有的现实已经不允许你重新再来了。所以,要走就趁早,有目标再难也要咬牙坚持下去。


酉酉53659838


我估计我的回答要被打:22岁大学毕业去省会城市打拼(其实是为了找女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婆)。第一份工作在外企,做采购和物流。干了四年发现没有归属感,再加上爷爷奶奶年事已高(父亲过世早,家里就我一个男丁),随即回到家乡,结完婚考公务员竟然考上,在市人社局主管技工院校,干了三年发现在不适合在勾心斗角的地方混,遂辞职。马上进入一国企做企业信息化,干了一年发现和机关没区别,又辞职。然后在某民办学校干了三年办公室主任,辞职……开了个休闲山庄,挣了点钱,太累,关了在家休息一年,现在又找了个小公司混日子,今年34了。感觉人生没有目的性,但瞎混这这么年也混了点儿资本,如果不追求大富大贵,当个普通老百姓也能退休了。很多人说我命好,也许吧,但我一直担着同龄人根本不用负担的担子,真正的上有老下有小,我不止一次说过,我愿拿我百万家产换我父亲在世,如果父亲在世,我的人生轨迹就绝不可能是现在这样,只能说有利有弊,有得有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