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市值突破5000億美元超過4741億美元阿里巴巴,說明社交比電商更具潛力嗎?

瓶子愛生活


阿里和騰訊是中國互聯網當中真正構建了生態的企業,雙方通過投資併購等多種手段,構建了寬廣的護城河。阿里從電商起家,逐步向支付、金融、物流、大數據和雲計算進行發展,還通過投資併購發展了視頻、微博、瀏覽器、應用商店等業務。而騰訊從社交起家,逐步向娛樂、支付、金融、瀏覽器、安全、應用商店和雲計算進行發展,通過投資併購扶持了京東、滴滴、美團、58等知名公司。現在大家都很關心的是,阿里和騰訊誰能笑到最後,馬雲和馬化騰誰會成互聯網最後的王者?騰訊和阿里現在已經各自建好了陣營,擺好了車馬炮,並且劍拔弩張,隨時準備大戰一場。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社交比電商更有潛力。

互聯網產品的核心在於用戶,無論是TO C還是TO B都需要用戶去使用。在國內所有的移動互聯網產品當中,騰訊的兩大社交產品微信和QQ穩居在金字塔頂端,並且從較長的一段時間來看,都不容易被取代。比較有趣的是,我們能看到QQ這樣的“老產品”依然在95後或者00後中使用廣泛。在小朋友們的眼中,QQ和空間都屬於他們這個年代的產品。所以,一個微信佔據了大學生、白領以及更高的年齡和社會階層,一個QQ佔據了青少年,可以豪不誇張的說,騰訊的用戶幾乎與中國的網民數量相等。在中國目前來看,再也沒有第二家公司能做到。看清了這一點,我們就會知道以QQ的社交關係鏈為基礎發展起來了騰訊遊戲、視頻、音樂等娛樂性產品,打造了互動娛樂的帝國。以微信的熟人社交為基礎,發展起來了微信支付,擴展了騰訊的金融版圖。騰訊的用戶優勢是阿里所無法比擬的,包括之前大家討論的淘寶和微信互相封殺的問題,都從側明證明了阿里對於商家流量無比重視,淘寶擔心流量源頭被騰訊所控制。

關於用戶活躍的問題,我相信這個是社交的另一重大優勢。簡單來說,用戶數量越大,且越活躍,就可能產生更多的行為(遊戲、視頻),帶來更大的價值。而阿里的根基在電商,主要是一種交易行為,整體的用戶的平均停留時間會短很多,且用戶女性較多。兩個公司的基因不同,也就導致的發展方向上的差異。但是騰訊手握巨大的用戶流量,明顯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光榮與夢想1987


不是,這說明遊戲比電商更掙錢。市值雖然反應的是股民對於這個企業未來掙錢能力的看法,但是股民通常比較短視,誰能在短期內帶來客觀的收益,誰的股票就漲的高,市值就高。

阿里巴巴2017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共計 551.22 億元,淨利潤 174.04 億元;騰訊2017年第三季度營收652.10億元,淨利潤180.47億元。從這些數據來看,騰訊的收入和利潤稍高於阿里巴巴,體現市值上,騰訊高於阿里巴巴也是可以理解的。

騰訊的主業

騰訊目前依然主要依靠遊戲帶來的收入。營收方面遊戲的收入佔比過半,在利潤方面,遊戲的利潤還是佔據大頭。不過據馬化騰前段時間的講話,遊戲貢獻的利潤下降到一半以下了。騰訊的年報還沒有出,所以不知道這句話的真假。不過從馬化騰一直在開發遊戲以外的收入來源看,騰訊也一直想擺脫遊戲這個標籤。

阿里巴巴的主業

目前上市的阿里巴巴主要的資產就是淘寶和天貓。兩者主要收取平臺服務費來獲取收入,收入可觀,但是還是趕不上騰訊遊戲的暴利。平臺服務費可以預計,收入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不像騰訊,如果推出某個遊戲非常受歡迎,股票也會應聲上漲。


點擊關注“中外科技”,2018一起旺旺旺!


中外科技


在人工智能領域,阿里的戰略佈局要快於騰訊。在國際化電子支付領域,騰訊阿里在國際市場上幾乎勢均力敵。

加之,大陸資金看好騰訊的成長,大量購入騰訊股票,短期內,騰訊估值超越阿里也很正常。

阿里和騰訊商業競爭是生態產業鏈的競爭,電商和社交平臺都是主要的流量入口,其盈利只是各自產業生態的一小部分。


牛哥的天空


縱觀市場,最近這半年,不光是阿里和騰訊股價大漲,全球的高科技巨頭都迎來了一輪猛漲。騰訊目前跟FACEBOOK市值不相上下,爭奪全球第五的位置。阿里巴巴集團緊隨其後。

目前在中國確實騰訊和阿里輪流坐第一的位子。按照以往的觀點騰訊是以社交軟件QQ和微信主導的社交型經濟,而阿里巴巴則是以淘寶和天貓為主打的電商平臺型經濟。如果僅從兩家公司最初的商業模式和基因來分析它們究竟是社交更有潛力呢還是電商更有潛力?這樣就會陷入片面之中,因為兩家都在各行各業進行了廣泛的投資和收購,它們的產業佈局已經十分巨大。我們可以從以下內容來全面看待這兩家公司的實力。

1、首先我們來認清一下阿里和騰訊目前的主要收入來源:

騰訊:

增值服務業務:網絡遊戲(手遊和PC端),直播、視頻及音樂等數字內容服務及虛擬道具銷售(比如各種會員紅綠黃藍鑽等)。

廣告業務:媒體廣告(騰訊新聞和視頻流量廣告服務),社交廣告(微信朋友圈及公眾號、QQ空間等)。

在線支付業務:微信支付、財付通支付還有企業雲服務收入。

截止2017年第二季度,季度業績566.06億元,增值服務業務145億,佔比65%;廣告業務101.48億元,佔比18%;在線支付等其他96.54億元,佔17%。

阿里巴巴:

阿里的業務體系有:淘寶網、天貓網、阿里速賣通、阿里巴巴國際站(國內站)、阿里媽媽、阿里雲、菜鳥和螞蟻金服。新零售:盒馬生鮮、天貓小店線下店。

包括投資的企業的數字和娛樂業務:UC瀏覽器、優酷視頻、高德地圖等。

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季度業績551.22億元,其中中國零售平臺收入395.57億元;國際零售28.78億元;雲計算業務29.75億元;數字娛樂業務47.98億元;創新項目8.87億元。

2、在資本市場的投資和併購圖譜(以下也包含百度在內):

現在你覺得哪家更有潛力呢?其實都有潛力,只是看誰的商業模式和人才機制還有公司文化等綜合實力更具生命力,誰就能最終笑到最後,笑得更長久。


官龍飛燕蔣建華


騰訊市值突破5000億反超阿里,靠的說實話,就是社交。但是並不能說明社交比電商更有潛力。因為要知道,手遊現在的消費模式,也算電商的一種。

騰訊厲害就厲害在他能把社交用戶帶來的流量套現。旗下的手遊就是如此,目前幾乎所有中國網民都在用微信或qq。

騰訊遊戲和其他業務能輕鬆的在他的社交平臺上推廣業務,並且能通過綁定你社交圈的方式,病毒式的將自己的產品推廣並套現。

阿里這方面就弱的多,有多少人用支付寶聊天的?而且你看阿里當初如何推廣支付寶?只能在線下燒錢補貼推廣二維碼和賞金。結果呢?

騰訊的微信輕鬆過來摘桃子,就是憑藉號稱9億用戶的微信。所以還是那句話,流量時代,流量就是金錢。


Mr耀唯


各有各的優勢!社交不賺錢,賺的是用戶入口,流量,大數據;電商初期也難於贏利,贏的是用戶的支付方式,消費習慣,大數據。這個時代就是大數據時代,誰掌握了數據,誰就佔據了高點,沒有入口,沒有流量,沒有數據只能寄生於人!為什麼馬化騰、馬雲從線上爭奪發展到線下爭奪?那麼不賺錢甚至虧錢在所不惜!數據就BAT的土地!就是線上己飽和,線下場景才是未來的成敗點。錯一步錯全盤,誰也不想被擊敗,他們的競爭,還未結束,鹿死誰手不得而知。大家拭目以待。


地球人說事


電商和社交是什麼關係?在很多分析那裡,這是一堆矛盾,至少是不相容的,就好像阿里巴巴是做電商的,騰訊是做社交的,實際上,電商也是社交的一種變現方式,遊戲也是一種社交的變現方式,這種不同只是來自社交的不同樣式。

遊戲是需要人與人社交,也可能是人與機器,但終歸是人與人玩才有意思,如此才會有王者榮耀這樣的所為新興的社交遊戲,遊戲的介質是感官,電子商務也是人與人,只不過是人與人之間做交易,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中間的介質是錢,所以,遊戲往往需要的是強社交關係,像微信QQ這種高粘性的,電子商務需要的是弱社交關係,熟客當然重要,但只要有制約和誠信機制,人們還是願意從不太熟悉的人那裡購物。

在江湖中,很多人認為騰訊與阿里巴巴相互之間有基因上的差異,阿里巴巴做“社交”總是功虧一簣,騰訊做電商也是一無是處,實際上是弄錯了概念,應該說,阿里巴巴之所以沒有做起來大眾眼中的“社交”,只是因為沒有做好遊戲(或者說是前幾年因為某些原因放棄了遊戲業務)造成的,有遊戲型的社交也有商務型的社交,遊戲型的社交根基在遊戲,商務型的社交根基在支付。

如果我們從這個角度來理解,就不存在什麼“社交電商”的概念,那些鼓勵分享、朋友圈發廣告等等看起來是社交概念,從本質上依然只是營銷宣傳的工具演變,並非改變了商務的實質。接入了所謂的社交網站,就是“社交電商”,並非如此。

不過,在看似是社交工具的微信與QQ中,最具有價值的還是流量,因為人多,停留的時間長,這個就如同線下商店的選址,人流量是個第一參考指標,只要有人,總是可以吸引到客戶,所以,很多人一直對微信的流量入口年年不忘。

理論家認為,社交電商較傳統電商而言,最大的區別是把社交媒介滲入消費生活中,通過社交的方式,激發碎片化的移動互聯網流量自發的形成網狀商業流,從而達到聚合移動流量的目的。

微信的流量很大的,但針對電商的轉化率不高,且現在微信需要支撐大量的業務,分流效應明顯,在流量質量和產品匹配度都不高的前提下,很難達到理想狀態。在這方面,曾經在PC時代擁有最大的流量的百度以流量入股去哪兒的結果就是明證。

所謂的社交電商的真正火爆是2014年大批量爆款產品公司的“微商”興起的。面膜、化妝品、保健品是爆款的主要類型,總之只要那時敢做微商的人,都多多少少發了財;爆款的出現為全民微商做了惡向引導。根據《2016-2020年中國微商行業全景調研與發展戰略研究報告》,美妝、針織、母嬰、大健康、農特佔據著微商主要市場份額,截止2016年底,微商從業者近3000萬人,微商品牌銷售額達到5000億元。當然,一陣風之後,朋友圈裡不厭其煩的微商廣告開始減少,整個行業迅速衰落。

我們還需要注意一個事實,雖然國內微信的用戶量近9.8個億,但這是賬戶量,而中國互聯網人群一共才6個多億,這個數字與淘寶的用戶數基本差不多,也就是說,雖然微信的用戶量看著很嚇人,但實際上更多是一人多號導致的,真實的以人頭計算的用戶數與淘寶、支付寶相差不大,而淘寶支付寶等的商務及支付賬戶早已實現了實名制,大數據價值是微信所不能比的。

以遊戲為核心的遊戲社交雖然可以進行內容導購,進行社會化傳播,但歸根到底也只是營銷推廣上的一種便利,從4P理論來說,“產品、價格、渠道、促銷”只是最後一環的優勢,而產品、價格與渠道上的劣勢卻難以彌補。

目前,社交電商的焦點又集中在小成本上。原理上看,小程序仍然有效的社交裂變理路,也將成為在微信電商平臺極為重要的工具。平臺化留存,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商戶對於運營效果的擔憂,從而進一步激發社交電商的活躍度。以中心化吸收流量、以社交關係拉流量、以內容帶流量、以平臺化保有流量,但這些可能只是停留在理論家的空想中。

據悉,在2018微信公開課上,微信開放平臺基礎部副總經理胡仁杰稱,小程序2017年1月9日開放,目前擁有1.7億用戶,已經上線的小程序數量有58萬個,小程序第三方平臺數已經超過2300家。

所以,專業人士認為,經歷了一段時間之後,參與者們會認識到,小程序從本質上是給微信引流的,並不是要把微信的流量給分過來,微信也沒有流量分給大量的小程序使用者。小程序電商並沒有真實的為商家帶來流量,如果你原本就沒有流量,那麼你做了小程序電商以後,你依然沒有流量。


馬繼華


社交電商,不僅僅是騰訊在佈局,阿里也一直在佈局。所以社交+電商更有潛力

社交化電子商務,最剛開始反而是在微博上的淘寶鏈接。而微博上的社交電商沒有非常非常成功的績效表現,與微信這個移動社交平臺的強勢登場不見得就沒有關係。

社交電商的核心不在電商上,而是社交上。與其說微信在嫁接淘寶資源,不如說微信給了那些在淘寶上已經失去流量紅利的商家一個誘人的機會——社交紅利。微信只是在小心翼翼的在建設自己的生態,讓微信的用戶開始慢慢適應從微信進行產品購買。這是一盤大棋。微信一定不是電商平臺那麼簡單

18年初,京東聯合美麗說,一起發力微信端的引流。17年雙十一,京東有一半流量來自騰訊系。京東是毋庸置疑的電商巨頭,美麗說是社交電商的原始形態,他們選擇在微信端發力。可能現在還沒有形成最優的模式,但這就是未來。


區塊鏈商機


不是的,至少從市值來看不能判斷社交比電商根據潛力。因為騰訊市值大漲很多都歸功於去年的《王者榮耀》,騰訊一半的利潤來自於遊戲,儘管遊戲賺錢基因來自於它的社交,但阿里在多年前也一直領先騰訊。目前阿里發展新零售,投資了很多的線下超市以及無人便利店,這些新的投資短時間內難以帶來利潤,一時投資者更加看好遊戲變現的騰訊也是理所當然。


嘟嘟黑科技


單從市值上是無法得出這個結論的。



首先、市值受很多複雜因素影響,比如股市資金流向、投資者偏好、公司整體業績等等。公司發展前景僅僅為影響因素之一。

其次、騰訊與阿里都是商業版圖廣闊,都對電商及社交有廣泛投資,更加無法單純地將阿里定位為電商系,騰訊定位為社交系。

第三、從國際上看,2017年電商為主的亞馬遜市值3606億美元與社交為主的Facebook 3544億美元市值不相伯仲。



那麼,從更純粹的角度分析,社交是否比電商更具發展潛力呢?

首先得看你如何定義兩者了。傳統意義上的電商僅僅指買賣雙方交易的平臺或渠道(如淘寶),傳統意義上的社交僅僅指人與人交流的平臺或渠道(如QQ)。從這個角度上看,社交當然比電商更具潛力,因為社交永遠大於電商,或說電商源於社交。下面的2016年的app活躍用戶排行榜跟微信用戶趨勢圖很好的說明了這一點。





其次,如果從更廣泛更新意義上分析,二者是互相溶合、難分彼此的,因此更無從進行比較。消費者的本質需求是儘可能減少交易渠道、交易環節、交易成本,而新技術武裝下的新社交大大推動了這一趨勢。馬雲或郭臺銘所言"電商將死"即為此意。阿里巴巴的社交化及微信、facebok的電商化更說明了這一點。



最後、內容是將社交與電商溶合的最佳形式。不論是之前的微博跟微信公眾號,還是最近非常火爆的今日頭條、短視頻、悟空問答都是一個最佳的例證。無數的內容提供者將大眾的眼球吸引起來,大眾也通過這個載體本身進行很好的社交活動,形成不同的興趣跟利益團體,最終也會變現成一種商品交易的活動(虛擬商品跟實物商品)。

從這個意義上說,內容提供平臺是不是社交平臺跟電商平臺的升級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