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宜墓:追憶「陝西慈善第一人」

7月18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了《第七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錄》,遴選出第286處新的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咸陽興平市的張子宜墓名列其中。張子宜是誰呀?他的墓葬在哪裡呢?

張子宜墓:追憶“陝西慈善第一人”

申威隆:90後“陝西文博一哥”

8月11日,按圖索驥,我專門來到興平市南位鎮南韓村,通過反覆詢問這裡的村民,終於在村子東側的公路邊,找到了很不起眼的張子宜墓。在公路北側的農田邊緣,豎立著一塊興平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上面赫然寫著四個金色的大字——張子宜墓。

張子宜墓:追憶“陝西慈善第一人”

這條公路是連接咸陽市和興平市的一條交通要道,雖然車輛來來往往,但是沒人在此停下。這塊文物保護碑的背面,通過不到100個字,簡單介紹了張子宜:他是興平人,出生於1881年,去世於1964年,慈善事業家,陝西宗教界愛國人士,被譽為“陝西慈善第一人”。

張子宜墓:追憶“陝西慈善第一人”

除了這塊簡單的文物保護碑以外,這裡再也看不到其他任何的遺蹟,墓葬或許就在石碑後面的菜地下方吧?按照《第七批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中的規定,這裡的保護範圍分為A區和B區兩個部分:A區:墓冢四周外擴10米;B區:A區四周外擴10米。

張子宜墓:追憶“陝西慈善第一人”

這樣簡陋的墓葬,如此年輕的遺址,2013年5月被興平市人民政府公佈為縣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此可見,張子宜在陝西曆史上的巨大影響力!

張子宜,名典堯,字子宜。他是老同盟會員,辛亥革命的先驅,從小家境很貧寒,15歲時父親去世,不得不輟學進縣城做學徒。1907年,加入同盟會後,積極投身革命,兼顧教育事業,不僅開設啟蒙育幼小學,還協助張淵主持西安中等實業學堂,乃西北大學的前身學校之一。

1922年,在西安創辦的孤兒教養院,張子宜被大家推舉為院長。從此以後,他投身於社會慈善事業,在一視同仁的原則之下,西安市孤兒教養院逐漸成為民國時期全國救助和教養貧困兒童人數最多的孤兒院。

經過張子宜的悉心栽培,教養院結出了豐碩成果。從1922年至1947年,孤兒院學校畢業生總計4401人,一部分人進入音樂、水利、神學、師範、商業、護士、軍校等專科學校繼續深造,大部分就業者涵蓋農、工、商、教育、醫藥、軍事、政界、郵政、電政、鐵道等領域。

張子宜創辦孤兒院,歷時二十九年,幾乎傾盡家產,但是救活了上萬名飢餓兒童。新中國成立後,張子宜仍任院長,共主持孤兒教養院四十三年。1964年12月13日,張子宜在西安市東三路家中無疾而終,享年84歲。兩天之後,西安市人民政府將其公葬於西安市南郊三兆公墓特幹區。1977年3月,張子宜的家屬徵得西安市政府的同意,將張子宜遷葬到他的故里——興平市南韓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