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僧面看佛面」,原來很有名堂

“不看僧面看佛面”,原來很有名堂

中國有句俗語叫“不看僧面看佛面”,意思是看在第三者的情面上,幫助或寬恕當事人。問題來了,這句話出自哪裡?本意是什麼呢?

這句話引自《西遊記》:“菩薩,你卻也多疑。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千萬救我師父一難吧!”引用的是佛教典籍中的故事:佛的護法神是韋陀菩薩,佛教把他作為驅除邪魔,保護佛法的天神。傳說韋陀護持佛法,除惡揚善時比較嚴厲,看見人行惡就要懲罰,這樣有悔過的人往往也被懲處,與佛家教義相違。於是佛祖就將韋陀放在他的面前,即面向大雄寶殿,要他在施法時要看一下如來。如此,便成了放人一馬,留有改過自新的機會的一說。

還有一種說法在民間比較流行。

“不看僧面看佛面”,原來很有名堂

寺廟中從宋代開始供奉韋陀菩薩,常站在彌勒佛像背後,面向大雄寶殿,護持佛法和出家人。寺廟中的韋陀菩薩手持金剛杵,但仔細觀察,金剛杵的持法大有不同。到寺廟中,只要看韋陀菩薩手上的金剛杵,就知道這個寺廟是什麼等級的寺廟。

金剛杵總共有四種擺放姿勢:一種是扛在肩上的,就像五臺山的“菩薩頂”,說明這座寺廟是皇家寺廟,至高無上;一種是杵在地上的,這座寺廟是子孫廟,我們可以在這裡燒香拜佛,只是不供香客吃住;還有一種斜搭在胳膊上的,說明這座寺廟可供短暫的吃但是不管住;最後一種是橫放在胳膊肘上的,說明這個寺廟是個十方廟,既可以在這裡吃也可以在這裡住。

所以當我們進了寺廟,不需要詢問僧人,只要看看韋陀菩薩手中的金剛杵,就能對這個寺廟一目瞭然。這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常說的一層意思。

“不看僧面看佛面”,原來很有名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