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祥瑞德兽到祸乱苍生,神话传说中的九尾狐到底经历了什么?

九尾狐是东亚区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生物,本来象征着祥瑞,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原本的祥瑞却逐渐跌落神坛,成为了妖邪,这数千年里,九尾狐到底经历了什么?

从祥瑞德兽到祸乱苍生,神话传说中的九尾狐到底经历了什么?

最早关于九尾狐的记载出自《山海经》,书中写到:“青邱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䨼,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在这里九尾狐还只是一种普通的神怪。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九尾狐逐渐发展成了祥瑞。

从祥瑞德兽到祸乱苍生,神话传说中的九尾狐到底经历了什么?

郭璞在注解《山海经》时就这样形容九尾狐,“世平则出为瑞也。”另外,《孝经》援神契也说到:“德至鸟兽,则狐九尾。”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当君主能够励精图治,人民生活安康,安居乐业的时候,九尾狐就会出现,这是祥瑞,是国家昌盛之兆。又​根据《吴越春秋》中记载,大禹年三十还未娶妻,后来在涂山看到了一个九尾白狐,当时候恰好盛传九尾狐出现是祥瑞,因此娶了这名涂山女。有涂山之歌是这样唱道:“绥绥白狐,九尾庞庞,成于家室,我都彼昌。”也因为大禹娶了涂山氏之女,之后人们又认为九尾白狐的出现,象征着爱情婚姻等吉兆的意义。在《诗经·有狐》中,还把抑郁、孤独、流浪的狐,比作婚姻或者爱情失意的人类,加以吟咏歌唱。可以说的这时候九尾狐依旧是以一个正面的形象出现的。

从祥瑞德兽到祸乱苍生,神话传说中的九尾狐到底经历了什么?

但是到了宋代,风气为之一转。宋朝的田况在《儒林公议》中将九尾狐的形象拉向黑暗面,此书中记载宋真宗时期,有一个叫陈彭年的人,他为人奸猾,善于“媚惑”皇帝,所以当时候的人都称其为“九尾狐”。直接将奸猾、媚惑这些词套在了九尾狐,说明在当时人们的心中,九尾狐再也不是祥瑞,而是会害人的坏东西。而类似的记载层出不穷宋赵令畴《侯鲭录》卷八中记载道:“钱塘一官妓,性善媚惑,人号曰九尾野狐。”把官妓比作九尾狐,还称为九尾野狐,先秦时那些崇尚九尾狐的人听到不知道会不会气得爬起来。

从祥瑞德兽到祸乱苍生,神话传说中的九尾狐到底经历了什么?

到了元代讲史话本《武王伐纣书》彻底将祥瑞九尾狐打成了,吸尽妲己魂魄元气骨髓而借其空皮囊化形的“九尾金毛狐子”,但最致命的还是明朝著名的章回体小说《封神演义》,这本书在《武王伐纣书》的基础上,对九尾狐化成的妲己大加发挥,除了写了其魅惑纣王之外,还写了许多她的恶行。随着《封神演义》的流传,九尾狐彻底被打倒,从一代祥瑞彻彻底底沦为妖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