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風口的網易如何穩紮穩打創造長線價值?

今年以來,包括小米、映客等獨角獸在內已有131家企業IPO在港交所掛牌,同比增長48.86%。熱鬧的不僅是港交所。從2017年第四季度開始,趣店、搜狗、華米科技、虎牙直播先後在美國紐交所上市;樂信、嗶哩嗶哩、愛奇藝、優信則先後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而拼多多、極光大數據也已經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IPO申請書。

炙手可熱的上市潮,與二級市場的冷淡反差明顯。今年港股的破發率超過七成,其中有 39家跌幅超過40%。此外,不乏如小米、優信等冒著估值被打折的風險也要流血上市的企業。高破發率、估值縮水和資本市場低於預期的反應,也嚇不退前仆後繼的互聯網企業。頻頻在香港和紐約敲響的鐘聲就像一針“安慰劑”,在帶給眾多企業安全感的同時,再一次映射出中國互聯網企業普遍的、已入腠理的焦慮感。

極度深寒

焦慮的觸發點是日漸嚴峻的融資環境。

今年出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體現出國家自上而下去槓桿和降低負債率的戰略意圖非常堅決。鑑於中國一級市場和大部分二級市場主要的資金都來源於銀行系統。銀行配資收緊後,一級市場投資環境勢必會受到很大影響。

易凱資本CEO王冉接受《創業家》採訪時表示,“根據判斷今年下半年流入一級市場的資金將會出現斷崖式下跌,至少減少50-60%,甚至可能減少70%-80%。”這意味著資本寒冬的加劇。

一級市場的投資人不像過去那麼有錢了,這迫使大量還在燒錢的公司轉向二級市場繼續融資,希望趕在大環境進一步惡化前,搭上資本市場的末班車。

然而,二級市場似乎對這些被風投“催熟”的獨角獸也十分謹慎。去年閱文集團、易鑫以及眾安在線的股價在IPO之後持續疲軟的教訓弦猶在耳,眾安在線和平安好醫生等一時大熱,目前股價分別比發行價低了23%和17.5%。

可疑的“風口”

大環境的不利好只是一個方面,資本寒冬雖然徹骨,但總有回暖的時候。另一隻糾纏互聯網企業的幽靈,是已然成為集體無意識的“風口論”,和由此生髮出的,對於錯過風口的過度擔心,即在行業結構性調整時被邊緣化。

財經專欄作家吳曉波在他操刀的《十年二十人》節目裡提到,“互聯網人最大的特點是這個事情是昨天的就沒意義了,明天的才有意義,所以要面臨很多不確定的挑戰”。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互聯網企業狂熱地追逐風口,生怕錯過任何一個機會。

過去兩年與上市扎堆並存的,是風口接踵而至,這也讓跨界成為常態。共享單車紅極一時,騰訊和阿里巴巴都紛紛投資入局;P2P風起時,房地產多倫實業火速改名“匹凸匹”;大數據資本熱時,更有中高端餐飲品牌湘鄂情改名“中科雲網”。

事實上,風口是個可疑的概念。沒有一家偉大的企業是靠追風口實現基業長青的。金沙江創投合夥人朱嘯虎曾從另一個角度闡述他對風口的理解,“任何一個技術浪潮都需要經歷一個S曲線,從瘋狂、增長到泡沫期,然後走過一個死亡谷(增長曲線波谷),再慢慢起來。真正做事情的人,應該在死亡谷右側再去投資和創業,不要被焦慮趕著入場。”

這和一直被認為 “不追風口”的網易CEO丁磊的觀點不謀而合。丁磊在吳曉波《十年二十人》節目裡道破,“過去十年各種風都有,其實很多是一陣妖風”。他認為,在沒有弄清楚商業模式的時候,沒必要趕風口。如今看來共享單車光環褪去,P2P淪為“跑為上策”。還有無人貨架、共享充電寶和直播等都在時間中被證明了是“偽風口”。

相較於追風口,丁磊表示他最在意的是網易能不能真真正正地變成一個更加長遠的、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所以他願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堅持遊戲自研,願意耐住性子從供應鏈到選品到用戶需求鑽研電商的各個環節,摸透電商模式。在互聯網圈,丁磊無疑是有底氣說這個話。他創立的網易是最早在境外上市的互聯網公司之一。21年後的今天,一直被質疑“錯過風口”的網易仍穩穩地保持在行業前列。回顧網易考拉、嚴選、雲音樂,都是在市場認為“風停了”時才入場,憑創新的模式和優質的產品體驗反殺市場。

不追風口的網易如何穩紮穩打創造長線價值?

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在致股東的公開信裡,曾表達過與丁磊類似的觀點:“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來三年,和你同臺競技的人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來七年,那麼可以和你競爭的就很少了,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做那麼長遠的打算。” 早在2006年,雲計算業務還未進入谷歌、微軟等巨頭視線之時,亞馬遜便推出了名為Amazon EC2的雲服務(AWS的前身)。多年以後,AWS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全球其他雲計算產品的總和,更幫助亞馬遜成為全球最令人矚目的科技公司。

這或許能給躁動不安的互聯網行業如何消解焦慮一點啟示。不論是商業發展還是互聯網創新,必須尊重規律、迴歸理性,聚焦自身長線價值的創造。將命運寄託於風口的企業更像是風箏,飛得越高,就越擔心風停後的墜落。而有的企業志在做飛機,當有了自己的航空發動機,自然不會在意風起風停。

投票器和稱重器

正如價投教父格雷厄姆所說的,“市場短期是投票器,長期是稱重器”。股價的短期波動是股民以持有市值作為權重進行投票的結果,但股權價值長期會被稱出來,該多少就是多少,不依賴於投票者的情緒。

長線價值簡單來講即一個企業長期保持盈利和變現的能力。這意味著企業要保持核心業務在行業內的強勢地位,這才有了源源不斷的核心營收來源。就如同社交之於騰訊,電商之於阿里巴巴,手機之於小米,搜索之於谷歌,遊戲之於網易。

在保證核心業務絕對強勢的前提下,大多數企業會開始探索業務多元化,以此增加營收來源,打造核心業務以外的第二條護城河,增強企業的風險抵禦能力。例如Facebook除了主營收的移動廣告業務外,將手伸向區塊鏈;亞馬遜在電商以外深耕AWS;阿里巴巴在電商外佈局雲計算;網易構想未來網易遊戲:電商:媒體業務的營收是4:4:2,目的都一樣。

然而,第二護城河的建造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路徑也不外乎兩種,其一,內部創業孵化;其二,投資併購,用金錢換取時間。而在互聯網企業普遍內力不足和庸人自擾的當下,後者往往成為最為熟悉的路徑。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互聯網跨界投資的盛行。

並非說投資併購不可取,商業帝國如騰訊和阿里巴巴,通過廣泛撒網的投資方式,佔住幾乎每一個風口,最終不斷擴張帝國版圖。即便有些失誤和剮蹭,但憑藉龐大的體量和充裕的資金,並不至於傷筋動骨。

需要考慮到的是,沒有幾個公司有騰訊和阿里巴巴的體量和資源。因此對大多數公司來講,風口追或不追是個兩難的選擇,這也加重的企業的焦慮程度。追對了自然扶搖而上,也有可能一步踏錯,自身又沒有巨頭般回血能力,企業命運就此急轉直下。畢竟,因為盲從風口而自此銷聲匿跡的企業不是沒有先例的。

而面對兩難,被稱為唯一一個開心的億萬富翁丁磊走出了第三條路。丁磊在接受吳曉波採訪時坦言,“很多生意並沒有那麼美麗”。因此網易的很多投資舉動都選擇在自己熟悉的遊戲領域。丁磊表示,“我們更願意在自己熟悉的領域裡面做好自己的事情,不熟悉的領域,我們一律不碰”。穩健而不保守的投資,是網易給很多仍在摸索的企業提供的一個參考樣本。

不追風口的網易如何穩紮穩打創造長線價值?

而資本市場的反饋證實了這條路子能走通。在過去20年間,網易保持了每年資本回報率超過20%。在全世界上萬家上市企業裡,只有1%的企業做到了這一點。中國公司有兩家,一個是茅臺,另一個是網易。

資本市場對長線價值一直展示了足夠的興趣和耐心。而執著於追著風口跑而忽略長線價值的公司,用丁磊的話說,“不是投資人傻,而是他們都有各自的訴求,就看下一步接盤俠是誰”。

沃倫·巴菲特在被投資界奉為寶典的致股東的信裡,曾如是說:

“投資和投機之間的界線一直都不明顯,尤其是在市場參與者獲得甜頭時,這道界限會顯得更模糊。沒什麼比不勞而獲更能讓人喪失理智。在有過這種不勞而獲的經歷後,投機者通常會變成‘晚會上的灰姑娘’:他們深知,繼續沉醉在舞會里(繼續投機),有可能會錯過12點的鐘聲,馬車和車伕會變回南瓜和老鼠,一切都打回原形。但仍然不願錯過這個巨大的派對,一秒也不願錯過。這些喪失理智的投機者自認為可以在午夜鐘聲響起前幾秒內離場。但他們忘了,他們是在一個時鐘沒有指針的房間裡跳舞。”

道理和企業運營並無二致。追風口的企業企圖御風而上,然而他們都忘了,風雲聚散往往毫無預兆。風口,可能更多時候是那些“焦慮體質”的互聯網企業,為了讓環境適應自己而進行的自我設定。相比憂心忡忡的焦慮,中國的互聯網,可能更缺少的是對當下和未來的敬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