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洋呼吁《期货法》出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姜洋呼吁《期货法》出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CFIC导读:

8月11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主办,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伊春市人民政府协办的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举行,聚焦“金融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重大主题。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学术顾问、中国证监会原副主席姜洋出席论坛并从期货市场的角度分享了他对金融开放的看法。

姜洋认为,大宗商品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大宗商品的安全问题震动最小,最容易被人接受,最容易互利共赢。而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对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就需要积极推进《期货法》立法进程,以打消境外交易者参与境内市场的顾虑。

“机遇期一定要抓住。如果在这种大进大出的机会里,不抓紧建立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姜洋强调。

以下为姜洋在第二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上发表的主题演讲。

姜洋呼吁《期货法》出台: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市场当中,标的物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期货就是一个标的物。我今天讲四方面的内容。

01

“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空间

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已有70多个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来,这些国家和中国的GDP总量约占世界的35%,其中许多国家GDP年均增幅均位居世界前列。“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包括中国)的国家资源占全球的比重很大。比如,天然橡胶占全球的91%,棕榈油占88%。

中国不产棕榈油,我们棕榈油主要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进口。大连商品交易所上市的棕榈油期货交易量远远超过马来西亚交易所的棕榈油期货交易量,但是中国在国际上没有任何定价权。还有橡胶,上海橡胶期货交易所交易量是日本的几十倍,但是定价不以上海橡胶期货交易所为定价依据。从国际的经济发展来看,实际上英国美国这些发达国家在当初工业化过程中就是利用了大宗商品进出口的机遇,创建了定价中心,形成了它们在全球定价的影响力。日本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日本在它的工业化过程当中丧失了这个机会。但是英国和美国,现在成为全球农产品的定价中心,能源的定价中心,伦敦成为全球有色金属的定价中心。

以上是想说明,现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机会,但是由于开放度不够,我们不能用这么大的交易量来形成影响力。我们3月26日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了原油期货,其中上市原油期货的7个原油标的物都是中东国家。出于种种原因考虑,我们没有加入伊朗和沙特。现在,无论是原油、天然气、还是农产品,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相关。

大宗商品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的意义重大。怎样解决大宗商品的安全问题,用市场化的方式解决,市场化的方式震动最小,最容易被人接受,最容易互利共赢。

02

商品期货市场可以发挥的作用

我国上市人民币原油期货和铁矿石期货后,发生了一个非常大的变化。原油期货上市那天,我们只有13个外国的客户,但7月末,原油期货的境外客户是50个了。每天的交易量也在增长。

我们当初设计原油期货的时候,考虑用人民币计价结算还是用美元计价结算。当初有很多争论,我们找了好多外国投行、终端用户一起来讨论。他们认为都可以,只要方便。但是我们国内,包括我们主管部门,还是认为人民币最好。国内的客户认为人民币有利于他们的习惯。但是国际的客户认为还是美元好,后来我们综合平衡,采取是以人民币作为计价工具、结算工具,同时以美元作为保证金使用。当天交易完成以后,如果你有需要,可以随时换汇出境。原油期货出来以后逐步被市场接受。几个月来,交易量逐步增长,境外参与客户逐步增多。原油期货即将上市的时候,很多外媒猜测我们是为了应对特朗普对我们的贸易制裁,其实只是巧合而已。只不过是国外媒体做了过度解读。

最近沙特的阿美石油公司的定价公式发生了变化。从80年代到现在,40多年他们从来没有改变,为什么最近变了?他们改为用迪拜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来作为它的定价基准,其中50%作为参考。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上海期货交易所原油期货上市以来,波动和迪拜商品交易所的原油期货价格是最吻合的。这致使相关利益方提出,原来普氏报价系统是有问题的,那为什么不用阿曼报价系统呢?因为阿曼是美国人搞的,这样就倒逼阿美公司调整定价系统。可见,这里有就有中国因素的作用。我们推出原油期货后,中国是最大的需求方,这个价格发现和原来普氏定价系统产生很大差异,所以慢慢有了现在这个价格。如果我们市场发展得好,最后可能中国能够找回这个定价基准,原来的亚洲溢价(每桶油运到远东地区比运到其他地区贵1到3美元)可能就会消失掉,这对中国企业、经济来讲是非常好的事情。

如果以人民币计价的商品,像原油期货一样,越来越多,储备人民币的愿望也会越来越大。人民币国际化顺势而为、趁势而为的可能性就会积少成多。周行长讲,人民币国际化要逐步实现,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储备可能会通过个体、具体的商品工具逐步实现。

具体来看下铁矿石。2013年大连商品交易所没有推出铁矿石期货以前,主要是由普氏报价决定铁矿石的卖价,但是我们大量企业认为这个价格太高了,但你没法跟他讨价还价,因为我们没有可以跟他讨价还价的参考价格。铁矿石期货上市以后,铁矿石市场价格逐步发现,普氏报价和铁矿石期货这两根线在逐步靠拢。螺纹钢期货的利润在逐年增高。过去的定价吞噬的一部分利润开始还给企业。钢铁企业的利润通过这样的定价大概找回了100多亿,当然还有国家政策的因素的影响,不光是价格因素。

再看天然橡胶的案例。天然橡胶上市时间较早,交易量也很大,但是没有开放。所以,我们对天然橡胶的价格影响不大,全球橡胶进出口的定价就是它的外贸定价,以日本为基准,虽然日本的交易量很小。上海期货交易所的价格只是国内定价。

这就说明,如果不开放,你再拥有大的商品量也形成不了国家实力。不开放,即使大量大宗商品进口到我们国家,我们也只能产生单一效应,虽然满足了生产需要,但是满足不了我们在金融上定规则的软实力的需要。对于大宗商品市场,一旦市场做大,便会形成国际定价中心,规则便会由你制定。你定规则,就能体现你的国家意志,美国英国都是这样,我们也应该这样,这也是国际惯例。

棕榈油的情况也是一样,我们的棕榈油期货交易量虽然很大,但是因为没有开发,所以没有定价权。而马来西亚虽然交易量不大,但是因为马来西亚的市场是开放的,所以有国际影响力。

我们有没有条件开放呢?推进开放,我们首先可以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始,我们的主要资源就在沿线的“一带一路”上,我们可以提供定价基准,降低交易成本计,管理风险,加快往来,推广成熟的业务和技术、服务,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现在这个苗头已经出现。

当前,我们“一带一路”的基础设施正在推进过程当中,物流系统为以后大宗商品的交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像伦敦金属交易所在全球90多个国家建立了它的交割库,实际上就是说它的规则影响交割库。它的价格对交割库的建立对它的价格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03

当前面临的机遇

经济在转型,产业也在转移。我们在做棉花期货的时候曾去新疆调研,新疆希望把交割仓库设在新疆。但是按照期货理论,交割库一般要设在源头,即在使用地而不是生产地建立交割库,这是比较合乎科学的。所以棉花期货推出后,没有在新疆设棉花交割仓库。但是,现在条件具备了。新疆是“一带一路”的中转枢纽,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今后就可以在新疆设立交割库。因为中亚地区许多棉花产区,所以新疆既是生产区,又可以作为物流吞吐地,对辐射到南亚地区,比如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印度等国,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概念里,似乎只有对欧美的开放才叫开放,我们要学欧美先进技术,但是现在的形势是,你想学习他先进技术,学不到,因为他对你封锁。根据我们的经验,40年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是从西方逐步学到很多的先进的东西。我们从美国学到的这套思路也可以套用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首先先付出,培育人才,从实际、微观角度去推动“一带一路”开放可能是有利的。比如说基础设施具备了,我们现在每天的“一带一路”交通也好每天在进行。现在我们的大豆,每年进口9500万吨大豆,我们全国生产一千多万吨大豆,黑龙江生产600多万吨大豆,大豆榨油出油率是不高的,我们全部靠进口。一带一路国家很多可以替代。

04

开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思路

我们开放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对开放的观念还是要加强、加快。机遇期一定要抓住。如果在这种大进大出的机会里,不抓紧建立大宗商品的定价中心,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日本就是一个典型。我们作为一个大国,没有定价中心是不应该。

下面提几点问题和应对思路:

问题一,忽视了对沿线国家的开放。

应对思路:第一,国家政策要考虑充分发挥目前已经在沿线国家扎根的生产贸易企业优势。比如中粮、中化、进出口银行等;第二,在沿线国家设立交割仓库,促进当地实体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融合;第三,进一步吸引沿线国家投资者参与境内市场。

问题二,境外投资者对参与市场有所顾虑。

应对思路:第一,推动制定《期货法》,《期货法》可以为境内期货交易者提供有效的法制保障,打消境外交易者参与境内市场的顾虑;第二,通过培训增强对中国市场的了解。这件事情我觉得可以马上做。

问题三,跨境参与期货市场受到不少限制。比如,期货公司境外子公司代理客户参与境内市场,目前只能交易原油期货和铁矿石期货两个品种。

应对思路:第一,梳理政策方面的障碍和限制;第二,建立推进期货市场服务“一带一路”的工作小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