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插星条旗画面,《登月第一人》是否反美成为了舆论焦点

没有插星条旗画面,《登月第一人》是否反美成为了舆论焦点

《登月第一人》作为明年最佳影片的候选之一,在威尼斯电影节首映时已经获得了一批好评。但它同时也因为一个细节被卷入了舆论中心——阿姆斯特朗降下月球车,踏上月球表面,回望地球……但是他并没有插上美国国旗。电影好像故意漏掉了这个画面。

这个被遗漏的场景激怒了一大批还没看过电影的人,其中包括共和党参议院 Marco Rubio (“简直疯了,美国人民为这项任务付了账单,火箭是美国人造的,用的是美国科技,运载的是美国宇航员,这不是联合国任务”),包括演员 James Wood(“在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中忽略这个瞬间,看起来是故意侮辱 40 万完成它的美国人”),包括特朗普,他说,就好像是电影人为美国取得的成就感到尴尬,“这很可怕……当你想起尼尔·阿姆斯特朗和登月,你会想起美国国旗。就因为这个原因,我甚至不想去看电影。”

甚至连阿姆斯特朗的同事、当年和他一起踏上月球的巴兹·奥尔德林也发了一条意味不明的推特:他发布了两张自己站在月球星条旗旁的照片,打上标签 #为身为美国人自豪 #自由 #荣耀 #一个国家。

没有插星条旗画面,《登月第一人》是否反美成为了舆论焦点

值得一提的是,《登月第一人》并没千方百计地想和美国元素甩脱关系——月球国旗其实有远景,而宇航员的宇航服上不可避免有美国国旗,NASA 则在片中无处不在。主创们只是认为,这不仅仅是美国人的成就罢了。

阿姆斯特朗的饰演者瑞恩·高斯林在威尼斯的发布会上说,“先说明,我是加拿大人,所以这中间可能存在一些认知不协调。但我觉得这项成就一般被广泛认为是人类成就,而不是仅仅美国成。我不认为阿姆斯特朗把自己看做美国英雄,恰恰相反,他和其他很多宇航员一样,是个极其谦虚的人,我们制作这部电影的方式,是在致敬尼尔看待自己的方式。”

导演达米安·查泽雷(《爆裂鼓手》、《爱乐之城》)则提出,他塑造阿姆斯特朗一角的方式,以及他选择用粗粝的现实主义风格拍摄全片(使用受限的视角、模糊画面和受损音轨),目的就是“让它感觉起来像是一部家庭纪录片,只是恰好包括一个登月的过程。” “回答这部电影是否是一个政治宣言的问题,答案是不。”

说到底,和宣传美国行动相比,这部电影倾向了阿姆斯特朗个人的经历。查雷泽说,人们听着登月故事、看着那些标志性的图片长大,但他对这件事了解得越多,就越会被过程中人们付出的代价所吸引,“因为它们是巨大的”。本片从这个点切入,要塑造一个主观的、动情的、在月球上以一种近乎超现实的方式思考过去的阿姆斯特朗,这是它的第一要务。

出乎意料的是,在它上映后,焦点却被“是否反美”夺走。虽然阿姆斯特朗之子 Rick 和 Mark 联合电影原作《第一人》的作者 James R Hansen 发表了一封声明,称“我们一点都没觉得它反美,恰恰相反。” 但这件事还是成功煽动了两派人,即便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没看过全片。

《卫报》分析,按照学院近年的口味,过于“爱国”的电影都无法获得大奖,比如斯皮尔伯格的《华盛顿邮报》。学院今年青睐的是《水形物语》,一部致力于打破种族界限、表达对边缘人群的关怀的电影,政府在其中反而变成了反派。而为了迎合全球市场,好莱坞也走上了一条“去美国化”的道路,就太空领域而言,无论是阿方索·卡隆的《地心引力》还是雷德利·斯科特的《火星救援》,要么剔除国籍影响,要么展现的是全球合作项目。

上世纪的美国和苏联曾把太空竞赛当做政治宣言,这一阶段已经过去,但是在当前的环境下,太空成就似乎又成了“让美国再次强大”的注脚,因而这部电影又被动卷入了政治议题。不知道说出“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的阿姆斯特朗若是在世会对此如何评价。

题图来自《登月第一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