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



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

小孩子才發脾氣

成年人只解決問題

林俊杰在《可惜沒如果》裡面唱道:或者晚一點,遇見成熟的我。

成熟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小時候犯錯,媽媽罵我們:你能不能像別人家的孩子那樣成熟點少讓我操心?

長大了別人問你喜歡什麼類型的男生你脫口而出:喜歡成熟的,會照顧人的。

分手的時候對方生氣的對你說:你一點都不成熟!20多歲了還像個孩子。

我們也經常自己問自己:我是不是太不懂事太不成熟了?這是對自我的懷疑,

那麼,

你覺得什麼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


有個女孩說,這個問題她是從公司的一個剛來沒多久的實習生身上找到了答案。

那時她倆一起出差到另一個城市見客戶,到了會場才知道客戶公司的線路出了問題,會議室裡的投影儀不能用,成了擺設。

她們非常著急,然而客戶方還把一肚子的邪火竟然統統撒到兩個小姑娘頭上,埋怨她們沒有考慮周全,沒有準備紙質版的資料,白跑一趟不說還浪費大家時間。

她本來就脾氣衝,自己辛辛苦苦熬了好幾個夜做的PPT就這麼無端被pass掉了心裡特別生氣,腦子一熱就準備跳起來跟客戶爭辯個是非對錯,而旁邊那個一向柔柔弱弱的實習生卻搶先開了口。

那小姑娘本就是南方人,溫柔文靜,吳儂軟語一口一個老總一口一個前輩,又是賠笑又是道歉,好說歹說,竟也說服了客戶給她們一個重新展示的機會。

然後她用了十分鐘,在白板上徒手畫出了整個策劃案,從數據來源到同比環比分析,精確到小數點後兩位。

客戶的神情從輕視慢慢變得鄭重,最後她們居然也成功的拿下了第二年的合同。

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

最後,她蠻吃驚的,覺得一個剛來公司沒多久的小女孩就這麼厲害,感覺自己被一個95年的小孩秒殺了。

不是因為小女孩記憶力比她好,也不是因為小女孩對這個項目比她上心。

而是她明明什麼都沒有做錯,居然還能這麼放得下面子。而且背鍋背的坦然又平靜。

是這看似柔弱的女生讓她發現,發脾氣是最世界上最沒有用的東西,只有小孩子才賭氣,而成年人紙負責解決問題。

很早之前看到作家黃佟佟這樣評價馬東:

他是一個身段柔軟的人,我在任何一個容器裡,都可以盛滿這個容器。

人對自己最好的認知就是先把自己放沒有,攜帶著巨型的自我不利於前行,走路都難,何況轉身。

一次一次把自我放下,這才能短衣服小打扮,身輕如燕,挪騰自如,到達自由境界,這是一種代價更小、成本更低的方式。

人生本來就短,用一種高成本的方式,不值當。

我也是自從看了《奇葩說》之後才開始注意到馬東的,從每次的節目裡面可以看出來,他是一個非常沒有架子的明星和老闆,可能是他生活閱歷更為豐富,他每次辯論的觀點都非常出人意料,而且直擊人心。正是這種作風才能讓《奇葩說》一直延續到第五季這麼久。

只靠才華是不夠的

還要耐得住批評和委屈

但人常常如此,我們常聽大人說“年輕人臉皮薄”,越是年輕,越是一無所有的時候,就往往越執著於身段和麵子,受不了一點委屈,卻沒有發現,人生哪有不委屈的時候。

以為只要死不認錯就能保護脆弱的自尊,以為低個頭道個歉就是對自己人格的貶低,只有處處要強,才能顯得有志氣,腰桿子挺得比誰都直比誰都硬。

認識一個男生,蠻有能力的,業績一直在公司裡數一數二,開始時乾的順風順水春風得意,很快就成了部門的明星員工,但凡公司高管出席的報告會,PPT裡總少不了他的創意,就當我們都認為他可以實現兩年跳三級,完成職場的第一步飛躍時,他卻黯然辭職。

並不是為了多大的一件事,在一次內部的月度會議上,他提交的報告少了一個數據,被部門的副總監提出質疑。

眾目睽睽之下,他被問的下不來臺,已經到了嘴邊的一句“對不起是我沒注意”,硬生生的變成“這個本來就不是關鍵KPI,就是不看也沒多大關係”,副總監又是較真的性格,一聽這話氣不打一處來:你做錯還有理了?於是兩人竟你來我往的,在會上就爭執了起來,其他員工勸了很久才把他們分開。

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

就是從那天起,他開始清楚的感到自己正在被逐漸邊緣化,見不到重要的客戶,拿不到關鍵的資源,就連之前手上的幾個大項目也被安插了副手,他一怒之下選擇了裸辭。一腔熱血,乾乾脆脆,瀟瀟灑灑。

最後一次聚會的時候,他正直著脖子跟一個試圖勸他的朋友較勁:

常在河邊走誰能不溼鞋?誰還沒個出錯的時候,論業績我也算數一數二,他憑什麼一點面子都不給我,當著那麼多人把我當孫子訓。

別人說了很多讓他不要繼續置氣的話,他完全不理會,勸他的人見狀搖搖頭走開,而他依然不依不饒的數著副總監的罪狀。

雖然說“此處與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好公司不止這一家,但是看著他親手把自己的錦繡前程撕得粉碎,好像在疾風暴雨裡不肯彎腰的一棵小樹,被一道閃電攔腰劈斷。

情商真的很重要,本來經過這一事件應該做的就是反思自己哪裡做得不對做的不好,所謂吃一塹長一智,而他卻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憤懣之中,絕對別人對不起自己。這種人很難進步。

是的,他的優秀有目共睹,但在任何一個已成規模的公司裡,也並沒有誰,是真的完全不可代替。

人生這場試練啊,只靠才華是不夠的,你還得耐得住批評,受得住委屈。

身段要軟,手段要硬

有一句話這樣說,成功的三要素:一是堅持,二是不要臉,三是堅持不要臉。

堅持每一天都讓自己的手段更硬,方法更多,但也學會將身段放的很低,變得更加謙卑和柔軟。

這本是成長最快的兩隻互補的車輪,可很多人卻把它們完全對立起來,認為只有端起架子,做足面子才能證明自己的優秀。

這樣的人往往起步很好,但隨著年齡漸長,自我意識日復一復膨脹,而自我能力卻因為閉門造車而止步不前,逐漸被自負裹挾,與現實脫軌,成為一個既狹隘,又偏激的面子至上者。

所以說,偶爾吃點虧還是有好處,至少知道自己哪裡做得不對或者不好。

人天性自戀,練習把身段放低,是一場艱苦的修行。

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

被史學家評為“外儒內聖”的曾國藩,一直以其包容,低調的風格成為待人處事的典範教材,但他在30歲之前,其實也是個不折不扣的“刺頭”。

他憤世嫉俗又風格強硬,剛開始帶兵辦團練時,因為看不慣湖南官場的老舊官僚作風,他幾乎是以一己之力得罪了所有同僚,與綠營軍更是矛盾重重,甚至發生火併。

軍事上有太平天國之困,官場上又處處被排擠,正在最艱難的時刻,他父親又離世,曾國藩必須回家給父親守孝,回想起這幾年的遭遇,他心灰意冷,覺得自己非常委屈。

明明不遺餘力,卻偏事事掣肘,明明一腔熱血,卻偏處處碰壁。

而改變他後半生的,是他讀懂了《道德經》裡的一句話: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

一個人想要做出成績,只靠單打獨鬥是不夠的,必須要放低身段,才能獲得他人的助力以成就自己的抱負。

這不是厚黑,也不是認慫,放低身段,只是為了更好的達到目的。正所謂,低頭是為了更好的抬頭。

正是想通了這一點,曾國藩復出後,才一改過去鋒芒畢露的風格,努力包容之前自己看不慣的官場寄生蟲,設身處地體諒他們的難處。

跟人發生衝突時,也不復從前的固執和強硬,能讓一步是一步。

正因如此,在後來的官場生活中,他得到了眾多同僚的支持,從一個可有可無的中級官吏,一躍成為史學家口中的“半個聖人”。

就像最近大火的宮鬥劇《延禧攻略》裡面的魏瓔珞,剛開始進宮的時候像個刺頭,看到不爽的便懟回去,雖然一路開掛一路發盒飯,但自己也受了不少苦,而且不是因為主角光環的照耀下她是活不過幾集的。後來重新進了紫禁城成了貴人之後學乖了很多,也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往日不同也沒有皇后的照顧便開始處處謹小慎微,三思而後行,也開學學會對皇上服軟。

人生不是單行道,而手段不僅僅有對錯之分,還有性價比。

明白了這個道理,才是真正的成熟。後來,我終於知道錢包不能比自己的臉還乾淨!

正像雞湯文裡面說的:真正的成熟,就是原諒和懂得世間所有的不公正待遇,然後溫柔對待世界。

手段不夠硬,身段就要軟




分享到:


相關文章: